后倾式送风机的翼轮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6614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倾式送风机的翼轮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后倾式送风机的翼轮结构改良,可达到节省马力、降低噪音,以及提高翼轮工作效率的目的。
背景技术
一般鼓风机、排风机、风扇的原理,基本上是透过马达驱动翼轮转动而产生高速气流,进而达到将某一处空气压送或抽吸至另一处,或是增加风压、风量的运作效果;其送风机依照翼轮构造不同,大致上区分为轴流式、离心式、径向式(又称平板式)、前倾式(又称多翼式),以及后倾式(又称透浦式)等几种形式。
其中,后倾式送风机即属于较为常见的机种之一,其所采用的翼轮主要是在一个盘状的主板以及一个环状的盖体之间设有复数个弯曲状的翼片,当翼轮转动时,将空气自盖体中心轴向吸入,再将气流经由翼轮周缘径向排出;由于后倾式翼轮构造坚固,并且可以高速旋转,故广泛应用于一般工厂的排换气、热风循环、焚化炉集尘设备、大楼废气排放、风管前后端等用途。
再者,一般后倾式翼轮的翼片大多是由金属板所冲压成为弯曲状的板片型体,并且以顺着气流后向弯曲的方式配置在翼轮的主板上,经由翼片顺着气流后向弯曲的设计,使翼轮符合高速运转的需求;当后倾式翼轮转动时,轴向吸入的空气必须通过翼片的后才会形成径向气流。
在传统的观念下,送风机的风量,是由驱动翼轮的马达的马力大小来决定的。换言之,当使用者需要较大的风量时,会采用较大输出马力的马达,并配合较大尺寸的翼轮来设置。
然而上述观念并非全然正确,尤其是当翼轮设计不良时,将使部分马达输出的动力变成震动、噪音及废热,大为降低送风机的工作效率。据测试,优良的翼轮设计,可使80%~90%的输出动力转换为风量、风压,只有10%~20%的能量损失。而较差的翼轮设计的效能则呈相反,可能只有30~40%的输出动力转换为风量、风压,其它60%~70%的动力都变成震动、噪音及废热,不但工作效率差,而且浪费电源。
因此,若能在翼轮的结构上予以改良,使相同尺寸的翼轮能产生较大的风量,无须增加马力就可以提升送风机的工作效率,不但节省空间,还可达到省电的效果。
本案创作人根据上述理念对翼轮的结构研究,发现翼片的主体必须具有相当厚度,才得以构成翼轮应有的结构强度,而习有的翼轮,由于其翼片朝向盖体中心方向的板端是与翼片主体的厚度相同(一般常见为2mm至8mm之间的单一厚度),翼片的板端厚度将成为翼轮的主要风阻,不但会过度消耗翼轮运转的马力,更会因此产生较大的噪音及震动,直接造成能量的损失。
再者,现有后倾式送风机翼轮的主板是呈单纯的平板状,以致于进入翼轮的空气是先冲击到主板的板面,然后待翼片之间形成气流之后,再转而分配到各翼片之间的信道流动,使得后倾式送风机无法立即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即针对后倾式送风机的翼轮构造加以改良,旨在提供一种降低震动及噪音,并可节省马力、提升工作效率的翼轮结构;其中,翼轮的翼片除了设计成顺着气流后向弯曲的板片状结构体之外,每一个翼片并且在其朝向盖体中心的一端设置成厚度渐缩的翼部,以降低空气进入翼片的阻力,达到节省马力,以及降低震动及噪音的目的。
除此,实施时可进一步在主板相对应于各翼片之间的部位设有至少一道弧形沟槽,各弧形沟槽的弯弧程度概略与翼片的弯曲程度相同,俾使接触到主板的空气能瞬间产生顺向气流,并快速导引至翼片之间,大幅提升后倾式送风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由翼片朝向盖体中心的一端设置成厚度渐缩的翼部,以及主板上弧形沟槽的设计,因此可快速将气流导引至翼片之间,并降低空气进入翼片之间的阻力,达到节省马力、降低震动及噪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倾式送风机的翼轮结构改良,是在一个盘状的主板以及一个环状的盖体之间设有复数个顺着气流后向弯曲的翼片,空气自盖体中心轴向吸入,再经由翼轮周缘径向排出,其特征在于各翼片在其朝向盖体中心的一端设置成厚度渐缩的翼部,主板在其相对应于各翼片之间的部位设有一道弧形沟槽,各该弧形沟槽的弯弧程度概略与翼片的弯曲程度相同,并且朝向各翼片之间延伸。
其中各翼片的翼部前端是呈圆弧状。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功效降低后倾式送风机的震动及噪音。
提升后倾式送风机的工作效率。
降低空气进入翼片之间的阻力。


为能使审查员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以下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其中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翼轮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翼轮结构分解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中翼片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中翼片的翼部前端放大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倾式翼轮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后倾式送风机的翼轮结构改良”,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震动、噪音,以及节省马力的翼轮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其整体翼轮10基本上是在一个盘状的主板11以及一个环状的盖体12之间设有复数个弯曲状的翼片13,构成一种可将空气自盖体12中心轴向吸入,再将气流经由翼轮10周缘径向排出的翼轮结构。
其中,后倾式翼轮的各翼片13是由既定厚度的金属板片冲压成为顺着气流后向弯曲的板片状结构体,如图3所示,每一个翼片13并且在其朝向盖体中心的一端设置成厚度渐缩的翼部131,以降低空气进入翼片的阻力,达到节省马力,以及降低震动、噪音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时,各翼片13的翼部131是可以经由冷锻加工成型,并且如图4所示,将翼部131的前端加工呈圆弧状。
再者,如图2及图5所示,翼轮10中的主板11在其相对应于各翼片13之间的部位设有至少一道弧形沟槽112,各弧形沟槽112的弯弧程度概略与翼片13的弯曲程度相同,并且朝向各翼片13之间延伸,以便可透过弧形沟槽112将接触到主板11的气流导引至翼片13之间,进而产生顺向气流。
因此,当进入翼轮10的空气首先冲击到主板11时,由弧形沟槽112的导流,可使空气快速产生顺向气流而进入各翼片13之间,如此即可减少震动、噪音及废热,大幅提升后倾式送风机的工作效率,并可节省能源。
利用上述技术完成的翼轮经实际测试之后,在相同电源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翼轮可以将80~90%的电力变成风量、风压,只需要220w的耗电率就可以让后倾式送风机达到每分钟3000转的转速,而且噪音质只有71dB;相较于现有翼轮大多只能将30~40%的电力变成风量、风压,必须要消耗600w的耗电率才可以让后倾式送风机达到每分钟3000转的转速,而且所产生的噪音竟然高达79dB,本实用新型的翼轮确实具有降低噪音,以及节省马力的功效。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后倾式送风机另一较佳可行的翼轮结构,故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惟,以上的实施说明及附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后倾式送风机的翼轮结构改良,是在一个盘状的主板以及一个环状的盖体之间设有复数个顺着气流后向弯曲的翼片,空气自盖体中心轴向吸入,再经由翼轮周缘径向排出,其特征在于各翼片在其朝向盖体中心的一端设置成厚度渐缩的翼部,主板在其相对应于各翼片之间的部位设有一道弧形沟槽,各该弧形沟槽的弯弧程度概略与翼片的弯曲程度相同,并且朝向各翼片之间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倾式送风机的翼轮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翼片的翼部前端是呈圆弧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后倾式送风机的翼轮结构改良,是在一个盘状的主板以及一个环状的盖体之间设有复数个弯曲状的翼片,构成一种可将空气自盖体中心轴向吸入,再将气流经由翼轮周缘径向排出的后倾式翼轮结构;其中,主板在其相对应于各翼片之间的部位设有至少一道弧形沟槽,而各翼片是为顺着气流后向弯曲的板片状结构体,每一个翼片并且在其朝向盖体中心的一端设置成厚度渐缩的翼部,透过弧形沟槽将接触到主板的气流导引至翼片之间,且翼部可降低空气进入翼片之间的阻力,进而达到节省马力、降低噪音及震动的目的,大幅提升后倾式送风机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04D29/30GK2921388SQ20062011769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5日
发明者陈启洲 申请人:陈启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