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调静液压机的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359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调静液压机的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具有可调静液压机、与所述静液压机协作的调整装置、 以及调节阀,其中所述调整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调整活塞,该第一调整活塞在调整活塞表面 上受到调整压力影响,并且其中所述调节阀包括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沿所述阀的第一端 位置的方向受到取决于第一调整活塞的位置的力的影响,并在第二端受到用于对调节阀的 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力的影响。
背景技术
设置在开式回路中的具有可调液压泵的静液压系统从DE 199 49 169 C2中获知。 液压泵的调整机构利用调整装置致动。该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活塞,其限定在调整汽缸中形 成的调整压力腔。在调整压力腔中主导的调整压力由调节阀调节。为了调整作用在调整活 塞的调整活塞表面上的调整压力,调整压力腔可以可变方式通过调节阀被连接到液压泵的 传输侧工作线路或连接到箱容积。调节阀包括作为阀元件的阀活塞,该阀活塞在第一端受到反馈弹簧的力影响。反 馈弹簧一方面被支撑在阀活塞的一端,另一方面被支撑在调整活塞的受调整压力影响的活 塞表面上。这样,由反馈弹簧产生的作用在阀活塞上的力取决于调整活塞的位置。电磁体 的力沿相反方向作用在阀活塞上。根据电磁体的控制信号,对调整活塞的比例调整由此根 据比例磁体的控制信号得以实现。虽然所提供的静液压系统由于一方面设置有反馈弹簧且另一方面设置有比例磁 体而允许便捷地集成到泵单元中,但不利的是,在控制信号消失的情况下无法实现调整活 塞的中心位置,并且可沿两个相反方向调整的静液压机仅可通过由比例磁体产生的控制力 被移动到其中性位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液压系统,其在控制信号消失的情况下可从 静止位置开始沿两个相反方向枢转。该目的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液压系统得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包括可调静液压机、与该静液压机的调整机构协作的调 整装置、以及调节阀。所述调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调整活塞,所述调整活塞至少在调整活塞表面上受到 调整压力的影响。所述调节阀包括作为调节元件的阀活塞,所述阀活塞受到取决于调整活 塞的位置的力影响。为了调整至所希望的调整机构位置,所述调节元件能够受到可由致动 装置产生的控制力影响。通过提供作用在调节元件上并与取决于调整活塞的位置的力相反的反力,可以在 第一调整活塞处于静止位置的调节阀上实现力平衡,即使在调节元件上不产生控制力时控 制信号消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由于由致动装置产生的控制力的方向与反力同向或反向,因而在信号消失的情况下,从由反力确定的调整装置的静止位置开始,调整装置可以通过 致动装置沿两个相反方向偏移。根据本发明的静液压系统因而具有以下优点不仅液压泵能够在例如零传输量与 其最大传输量之间被调整,而且可沿相反方向枢转的静液压机(例如在制动能量恢复装置 中使用的针对两个传输装置设置的泵或者泵/马达单元)可以便捷方式进行控制。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的有利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所述反力优选地利用弹簧产生,且控制力优选地可沿两个力方向连续调整。优选地,所述致动装置包括沿相反方向作用在阀活塞上的两个比例磁体。这种类 型的比例磁体以简单方式被构建并可低成本地使用。特别有利的是,仅利用一个致动器作为致动装置进行两个调整方向的控制,使调 节阀能够以简单方式集成到静液压机中,其中,调节元件的受到基于位置的力影响的一侧 是不可够及的。根据可替代实施例,致动装置优选地被设计为具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双起重 磁体。每个绕组总是用于产生沿相反的力方向之一的力。利用这种类型的致动器,通过影 响第一或第二绕组,力方向以及力的量级可由两个独立控制信号以便利方式确定。特别地, 可使用电控装置以便利方式控制所述静液压系统。针对两个力方向仅使用一个致动器还具 有以下优点可使线路和连接器费用最小化。特别便利的结构可通过将反馈弹簧设置在调整活塞与阀活塞之间而实现。还有利的是,在控制力消失且在反力与调节元件上的取决于调整活塞的位置的力 之间形成力平衡的情况下,静液压机被调整至非零传输量。这种类型的在静液压系统的静 止位置调整至非零传输量的调整,确保在初始操作之后和在控制信号消失的情况下已通过 静液压机传输最小传输量。由于这种最小传输量,略增的压力已经存在于液压系统中并可 用于致动静液压机的调整装置。所述在静止位置的调整还防止静液压机中由于枢转侧不正 确所致的吸入问题。除了通过从静止位置开始沿第一端位置的方向的调整力影响静液压机的调整活 塞以外,调整装置优选地还包括另外的调整活塞,该另外的调整活塞也被称为对立活塞,并 通过从静止位置开始沿第二端位置的方向的反向调整力影响静液压机。这种类型的将调整 装置分为针对第一移动方向的第一调整活塞和针对第二移动方向的第二调整活塞的设置 具有以下优点在例如静液压轴向活塞机中,能够以特别有效的方式使用可用安装空间。因 此,可设置两个调整活塞和调整汽缸,其中,调整活塞被设置在枢转架或旋转斜盘的相反侧 上。利用相应的调整活塞,仅有压缩力被传递到枢转架,这简化了调整活塞与静液压机之间 的机械联接。
由调整活塞的活塞表面限定的调整压力腔可优选地通过调节阀被连接到调整压 力源。特别地,调整压力源通过设置有减压阀的连接线路被连接到调节阀。设置有减压阀 的连接线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减压阀产生相对于工作压力较低的输入压力。因此,所用调 整压力源可为例如取决于静液压系统的不同操作状况的压力。特别地,静液压机的传输压 力可设置为调整压力源。而且,特别有利的是,当连接线路中使用减压阀时,利用第一调整 活塞和第二调整活塞来形成调整装置。第二调整活塞具有比第一调整活塞小的活塞表面, 并且直接受到静液压机的工作压力的影响。使从静液压机的工作压力中所得的调整压力降低同时使第一调整活塞具有较大的活塞表面,确保静液压机的调整机构在每一时刻均被液压地夹紧。不过,第一调整活塞的最大可能调整压力相对于实际工作压力而较低。特别地, 致动装置以及调节阀由此仅承受较小的压力负载。调整压力源优选地为静液压机的工作线路或另外的压力介质源。工作线路或压力 介质源通过往复阀被连接到连接线路。除了工作线路以外还能够可替代地提供另外的压力 介质源作为调整压力源的能力具有以下优点即使在工作线路压力消失的情况下,足以致 动静液压系统的调整压力也是可用的。当静液压系统被用于通过静液压蓄能器中的储存能 量进行动能恢复时,这特别有利。在操作过程中,静液压蓄能器可被完全清空。在这种情况 下,另外的压力介质源可用于在第一调整压力腔中产生足够的调整压力,利用所述调整压 力,静液压机可在随后的能量储存过程中被调整至更高的传输量。所述调节阀优选地被设计为三位三通(3/3)端口导向控制阀。使用3/3端口导向 控制阀使得还可在两个端位置之间提供调节阀的中性位置。这一中性位置由限定的调节阀 位置确定。在此调节阀的中性位置,优选地由第一调整活塞的调整活塞表面限定的调整压 力腔以受限制方式被连接到箱容积并以受限制方式被连接到调整压力源。在调节阀处于第一端位置时,调整压力腔被连接到调整压力源。不过,在调节阀处 于相反的第二端位置时,由第一调整活塞的调整活塞表面限定的调整压力腔被连接到箱容 积。3/3端口导向控制阀可在这两个端位置之间可变地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静液压系统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进行更详细地说 明并在附图中例示,其中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使用了用于 恢复制动能量的装置的示例;图2显示例示出根据第一和第二控制信号按比例调整静液压机的排量的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的修改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具有由两个 比例磁体致动的调节阀;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系统构建的示例性轴向活塞机的截面图;以及图5显示由两个比例磁体致动的调节阀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静液压系统1包括静液压机2。静液压机 2被设计为泵/马达机。静液压机2就其排量而言被设计为可调,并优选地为能从中性位置 沿两个方向枢转的旋转斜盘结构中的静液压轴向活塞机。排量通过调整旋转斜盘而调整。 在所示示例中,静液压机2被连接到第一工作线路3和第二工作线路4。第一工作线路3将 静液压机2连接到液压蓄能器6。相较而言,第二工作线路4被连接到箱容积7。可替代地, 高压蓄能器也可被提供作为液压蓄能器6,低压蓄能器可被提供替代箱容积7。静液压机2可作为泵而操作,从而使其从箱容积7中经由第二工作线路4吸入压 力介质,并克服液压蓄能器6中主导的压力而经由第一工作线路3传输压力介质。因此,压 能可储存在液压蓄能器6中。为了能够使静液压机2作为泵而操作,驱动轴5被提供,用于将静液压机2连接到车辆的驱动传动系统。在将驱动轴5连接到车辆的驱动传动系统的同 时,通过调整作为泵操作的静液压机2的传输量,压力介质在车辆的制动过程中被传输到 液压蓄能器6中,车辆由此被制动。相反,可以通过静液压机2清空液压蓄能器6。在这种情况下,静液压机2沿相反 方向向外枢转并作为具有以限定方式进行调整的排量的马达而操作。然后,在清空液压蓄 能器6时,通过静液压机2在驱动轴5上产生供应到驱动传动系统以使车辆加速的输出转 矩。液压蓄能器6通过第一工作线路3、静液压机2和第二工作线路4被清空到箱容积7 中。 调整装置被提供用于调整静液压机2的传输量或排量。调整装置包括第一调整活 塞8和第二调整活塞9。第一调整活塞8以可移位方式被设置在第一调整汽缸10中,并被 机械联接到静液压机2的调整机构。利用第一调整活塞8,剪切力可被传递到作为静液压 机2的调整机构的例如旋转斜盘。通过相应的方式,第二调整活塞9以可移位方式被设置 在第二调整汽缸11中。第二调整活塞9可将剪切力传递到静液压机2的调整机构,但就枢 转方向而言具有相反效果。为此,调整活塞8和9作用在静液压机2的旋转斜盘的相反侧 上,使得在由调整活塞8和9传递到旋转斜盘的两个力形成力平衡的情况下,省略对静液压 机2的进一步调整。为了通过第一调整活塞8或第二调整活塞9产生调整力,在第一调整汽缸10中形 成第一调整压力腔12,并在第二调整汽缸11中形成第二调整压力腔13。这两个调整压力 腔12、13通过第一调整活塞8或第二调整活塞9被限定在一侧。因此,根据在第一调整压 力腔12中主导的调整压力,在第一调整活塞8的限定第一调整压力腔12的第一调整活塞 表面14上产生液压力。这种液压力通过对应的联接结构被传递到静液压机2的调整机构。 以相同的方式,利用在第二调整压力腔13中主导的压力,在第二调整活塞9的第二调整活 塞表面15上产生沿相反方向作用在静液压机2的调整机构上的力。调节阀16被提供用于调整第一调整压力腔12中主导的调整压力。调节阀16的 第一连接部通过调整压力线路17被连接到第一调整压力腔12。根据调节阀16的调节元件 的位置,调整压力线路17被连接到调整压力源或箱容积7。为此目的,调节阀16的第二连 接部通过连接线路18被连接到往复阀19。借助于往复阀19,第一工作线路3或另外的压 力介质源作为调整压力源而通过另外的连接线路20被连接到连接线路18。压力介质可通 过另外的连接线路20由外部压力介质源供应。例如在液压蓄能器6中可用的剩余压力不 足以致动调整装置时,这会是实用的。减压阀21被提供在连接线路18中。减压阀21包括受减压阀21的输出压力影响 的测量表面,其中所述输出压力被供应到调节阀16。弹簧力沿相反方向作用在减压阀21 上,减压阀21的调节伊始通过这种弹簧力来调整。这样,只要能够通过调整压力源将足够 的压力提供在减压阀21的输入侧,恒定的输入压力即被供应到调节阀16。调节阀16包括调节阀元件,调节阀元件优选地被设计为阀活塞。该阀活塞以可沿 轴向移位的方式被设置在阀壳体中,并包括第一端和远离该第一端的第二端。阀活塞的第 一端受第一调整压力腔12中主导的调整压力影响,并限定第一调整压力腔12。反馈弹簧22 被设置在第一调整活塞8与调节阀16的阀活塞之间。因此,根据第一调整活塞8的位置, 力作用在调节阀16的阀活塞上,所述力由反馈弹簧22产生并取决于第一调整活塞8的位置。 由弹簧23产生的反力沿相反方向作用在阀活塞上。弹簧23被设计为可调,从而 可调整第一调整活塞8的位置,在此位置,阀活塞处于反馈弹簧22与弹簧23的力平衡中。 优选的调整将在下文中参照图2进行说明。调节阀16被设计为压力补偿式的。为此目的,一支线从调整压力线路17分出,该 支线利用液压力沿与弹簧23相同的方向在阀活塞的第二端影响阀活塞。在调整压力腔12 中作用在阀活塞第一端的液压力因而通过在第二端的相应大小的液压力得到补偿。因此, 调节阀16可以集成方式被设置在调整装置中。减压结构也集成到调整装置中。在图1中,调节阀16被例示处于其中性位置。在此中性位置,调节阀16的第一连 接部总是以受限制方式被连接到调节阀16的第二连接部并连接到调节阀16的第三连接 部。第三连接部被连接到箱容积7。调节阀16被设计具有负重叠量(negative overlap) 0从调节阀16的这一中性位置,调节阀16可沿第一端位置的方向和沿第二端位置 的方向被调整。调节阀16可处于在两个端位置之间的任何中间位置。在调节阀16处于第 一端位置时,第一连接部以非受限制方式或近似非受限制方式被连接到调节阀16的第二 连接部。因此,在连接线路18与调整压力线路17之间建立连接。然而,在调节阀16处于 第二端位置时,第一连接部以及调整压力线路17以非受限制方式或近似非受限制方式通 过调节阀16的第三连接部被连接到箱容积7。因此,第一调整压力腔12在调节阀16处于 第二端位置时被连接到箱容积7,且第一调整压力腔12中的压力释放到箱容积7中。而且,连接线路18在往复阀19与减压阀21之间的部分被连接到第二调整压力腔 13。在第二调整压力腔13中以这种方式主导的调整压力和在第一调整压力腔12中主导的 调整压力用于调整静液压机2,直到力的平衡占据主导。第二调整活塞9的调整活塞表面 15小于第一调整活塞8的调整活塞表面14。致动器24被提供在调节阀16的阀活塞的第二端。通过减压阀21实现的压力降 低用于减小致动器24上的负载。此致动器24被形成为具有两个绕组的双起重磁体。当控 制信号施加于第一绕组时,此第一绕组能够产生压缩力作为阀活塞第二端的控制力。因此, 当控制致动器24时,利用第一绕组沿第一力方向产生控制力,该控制力沿与弹簧23的反力 相同的方向作用在阀活塞上。此外,可通过对致动器的第二绕组供应电流而沿相反的第二 力方向产生与弹簧23的力相反的力。由弹簧23的力和致动器24的力产生的合力作用在 阀活塞的第二端上。如果(基于图1中所示的液压系统1的静止位置)沿第一力方向的方向控制致动 器24,则阀活塞沿其第二端位置的方向被调整。因此,第一调整压力腔12通过调整压力线 路17卸压到箱容积7中。结果,第一调整活塞8上的液压力被降低。由于同时在第二调整 压力腔13中主导的压力不变,因而在第二调整活塞9上的力不会减小。由于力的不平衡, 因而在阀活塞第一端上的反馈弹簧22的力增加,直到之后在反馈弹簧22的力与致动器24 的控制力和弹簧23的反力产生的合力之间的力平衡占据主导。相反,通过对致动器24的第二绕组供应电流,可产生与弹簧23相反作用的剪切 力,弹簧23作用在阀活塞上的预应力被释放。利用作用在阀活塞第二端上的由此减小的合 力,阀活塞沿其第一端位置的方向被调整。在调节阀16处于第一端位置时,连接线路18被 连接到调整压力线路17,使得压力介质从调整压力源供应到第一调整压力腔12。由于面积比,因而作用在第一调整活塞8上的液压力大于作用在第二调整活塞上的液压力,使得第 一调整活塞8向图1中的左方被调整。结果,由反馈弹簧22产生的作用在阀活塞第一端上 的力减小。
第一调整活塞8总是进行移动,直到所述合力与反馈弹簧22的力之间的力平衡被 恢复,且调节阀再次位于图1中所示的静止位置。因此,对于相应的移动方向,第一调整活 塞8的位置以及静液压机2的调整排量总是与被供应到致动器24的控制信号成比例。静液压机2的最大可能的枢转角度利用在静液压机2的调整机构上形成的机械止 动部进行调整。为了移动静液压机2,当系统处于无压状态下时,静液压机2到达静止位置, 在该静止位置,其被调整至任意传输量,特别是稍稍不同于零的传输量,由此提供第一回位 弹簧25和第二回位弹簧26。利用将第一调整活塞8连接到静液压机2的调整机构的联接 结构,一对夹持元件27、27’被提供。夹持元件27、27’对第一回位弹簧25施加预应力。在 利用第一调整活塞8的移位将静液压机2调整至图1右方的过程中,第一回位弹簧25被支 撑在以可移位方式设置的弹簧板28上。弹簧板可在联接结构上移位,并在向右移动时被支 撑在壳体侧上。在将第一调整活塞8调整至图1右方的调整移动过程中,第一回位弹簧25 因而被压缩超过其预应力。以相同方式,在进行相反调整时,第二回位弹簧26通过以可移 位方式设置的另外的弹簧板29被支撑在壳体侧上。第二回位弹簧26在一对另外的夹持元 件30、30’之间被施加以预应力。根据静液压机2的调整,第一回位弹簧25或者第二回位 弹簧26因而为此目的被压缩至静止位置附近的小调整范围之外。同时,相应的另一回位弹 簧25或26通过联接结构而移动。夹持元件27、27 ’和30、30 ’被设置在联接结构上,使得回位弹簧25和26被施加以 预应力并且抵靠可移位弹簧板28、29安置。即使不是绝对必要,但当静液压机2处于静止 位置时,可移位弹簧板被设置在相对于壳体一定空间间隔处。原则上,可移位弹簧板也可相 对于壳体不设置空间间隔。该空间间隔能够易于实现对部件容差的补偿。在夹持元件27、 27’和30、30’之间的回位弹簧25、26的预应力用于显著简化组装,原因在于预组装可被执 行。在图2中借助于曲线图再次例示静液压机2的调整。y轴表示用于将电流供应到 第一绕组或第二绕组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电流I1和第二控制信号12。相较而言,χ轴表示在 静液压机2作为泵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的传输量Vp或者在静液压机2作为马达进行操作的 过程中的传输量VM。显然,静液压机2可从无电流的中性位置沿两个方向被调整至100% 的端位置。调节阀16的弹簧23被调整为使得在第一调整活塞8的与静液压机2从其静 止位置偏移至最小传输量VP,min相对应的位置,实现调节阀16的中性位置。在致动器24的 控制信号消失的情况下,静液压机2的这种类型的调整确保当驱动轴5被连接到车辆的驱 动传动系统时,通过将压力介质传输到液压蓄能器6中,最小压力由静液压机2构建在第一 工作线路3中。这确保液压系统1总是提供足以致动调整装置的压力,且静液压机不具有 由于枢转侧不正确所致的任何吸入问题。第一调整活塞8与第二调整活塞9的表面的面积比的尺度优选地为约3/1。同时, 减压阀21优选地被调整为实现降低到约2/3的工作压力。所述工作压力是液压蓄能器6 的最大储存压力。在优选面积比的情况下,需要工作压力的约1/3的压力来实现两个调整 活塞8、9之间的力平衡。因此,通过将减压阀调整至工作压力的2/3,足够的压力储备被提供以使静液压机2沿马达操作的方向枢转。图3例示出修改的示例性实施例。其功能大致对应于参照图1所述的功能,因此,在下文中将仅论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的变化之处。与图1中所示系统不同的是,调 节阀16’在此情况下不被设置在沿第一调整汽缸10的轴向延伸处。调节阀16’的自由布 置使得可以提供第一比例磁体24. 1和第二比例磁体24. 2,作为替代图1中所用的双起重磁 体24的致动装置。这两个比例磁体24. 1和24. 2均适于将剪切力传递到调节阀16’的阀 活塞。由于第一调整活塞8和第二调整活塞9通过液压泵2的调整机构(通常为枢转架) 而相互机械联接,因而调整机构的位置也可通过在第二调整活塞9与液压机2的调整机构 之间的连接来挑选。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这通过联接结构31执行。反馈弹簧22’被支撑在联接结构31上,并通过取决于调整机构的位置的力在阀活 塞的一端对该阀活塞施加影响。如已经参照图1所述,由弹簧23’产生的反力沿相反方向 作用。在控制力消失的情况下,即,在没有任何控制信号施加于第一比例磁体24. 1和第二 比例磁体24. 2的情况下,如果液压机2处于其静止位置,则反馈弹簧22’的力和弹簧23’ 的反力处于力平衡。于是,调节阀16’的阀活塞不再通过设置在阀活塞一侧上的双起重磁 体24偏移,而是通过由第一比例磁体24. 1产生的剪切力或由在阀活塞的相反端侧上的第 二比例磁体24. 2产生的剪切力进行偏移。以类似于前述功能的方式,液压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被调整为使得,由现在通 过两个比例磁体24. 1和24. 2产生的控制力和反力23’形成的合力与反馈弹簧22’的力平 衡。在这种情况下,调节阀16’处于其静止位置,如图3中所示。如果控制信号因比例磁体 24. 1或24. 2而变化,则由于力不平衡而使阀活塞沿第一端位置或第二端位置的方向移位。 因此,如已经参照图1所述,调整压力线路17’被连接到箱容积7或调整压力源。在所示的 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线路18不包括减压阀。然而,减压阀可通过与如图3中所示的示例 性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被提供。而且,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布置具有的优点在于,仅有泄漏油压力能够传送到比 例磁体。因此,不需要构建针对高压而压力密封的比例磁体。相似元件以相似附图标记表示。为例示液压系统的等同效果,变化的元件的附图 标记设置有撇号。图4例示出轴向活塞机40的局部截面图,其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在示 意图中已经例示和说明的元件在此截面图中具有相应的附图标记。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将不再说明这些元件。轴向活塞机40包括枢转架41,用于调整该轴向活塞机的传输量或排 量。此枢转架就其相对于轴向活塞机40的驱动轴的旋转轴线的倾角而言可倾斜。为调整 倾角,可利用由第一调整活塞8或第二调整活塞9产生的剪切力来影响形成液压机调整机 构的枢转架41。枢转架41的位置以及轴向活塞机40的调整传输量或排量利用反馈杆31 被反馈回调节阀16’。为此目的,反馈杆31作用在可移动设置的弹簧轴承42上。反馈弹簧 22’以已描述的方式被支撑在弹簧轴承42上并作用在调节阀16’上。弹簧轴承42具有穿 过其中的传动元件43,用于将由第二比例磁体24. 2产生的剪切力传递到调节阀16’的阀活
塞O弹簧轴承42和传动元件43不相互接触。调节阀16’的放大图在图5中例示。
所示截面图显示出以沿纵向可移位方式设置在阀套筒中的调节阀16’的阀活塞 44。弹簧板被设置在阀活塞的第一端,且反馈弹簧22’被支撑在该弹簧板上。阀活塞44因 而通过弹簧板受到反馈弹簧22’的力的影响。由弹簧23’产生的反力沿相反方向作用在阀 活塞44上。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对比例磁体24. 1和24. 2作 为致动装置。所述比例磁体总是通过致动棒作用在阀活塞44的相互远离的两端上。虽然 第二比例磁体24. 2的致动棒43被支撑在反馈弹簧22’的弹簧板上或与阀活塞一侧上的弹 簧22’平行,但比例磁体24. 1的挺杆平行于弹簧23’作用在阀活塞44的相反端侧上。在 如图5中所示的阀活塞44的静止位置,调整压力线路17’以受限制方式被连接到连接线路 18并连接到箱容积7。因此,在第一调整压力腔12中可实现平均压力。为了将压力介质排 放到箱容积中,孔45、46被提供在阀套筒中并相互连接且连接到弹簧腔47。在引导反馈臂 38通过的部位,弹簧腔47被连接到轴向活塞机40的壳体容积,以由此形成箱容积。在阀活 塞44沿轴向移动的情况下,控制边缘解除在调整压力线路17’与围绕阀活塞44形成的两 个环形腔之一之间的非限制或近似非限制的连接。更接近第一比例磁体24. 1定位的环形 腔被永久地连接到孔45并由此连接到箱容积7。不过,设置在面向第二比例磁体24. 2的一 侧上的环形腔通过另外的连接孔被永久地连接到连接线路18。产生反力的弹簧23’被接纳在套筒51中,套筒51朝向阀活塞44开放,且套筒51 的外侧形成锥形并抵靠被拧入阀套筒中的调整销52安置。通过将调整销52拧入不同程度, 套筒51可沿轴向移位并因而可调整弹簧23’的力。埋头螺母53紧固调整销52的位置。因 此,在控制力消失的情况下,调整机构的静止位置可进行调整。 作为比例阀的可替代方案,调节阀也可通过液压方式致动,其中,可利用不同量级 的控制压力将不同量级的力施加到阀活塞上。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根据本发明的静液压系统的各个特征 也可通过有利方式相互结合。
权利要求
一种液压系统,具有可调静液压机(2),该可调静液压机具有可调机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与所述调整机构协作并包括限定调整压力腔(12)的至少一个调整活塞(8);和调节阀(16,16’),出于使所述调整活塞(8)移位的目的,该调节阀(16,16’)能够控制压力介质向所述调整压力腔(12)的供应和压力介质从所述调整压力腔(12)的排放,其中,所述调节阀(16)包括阀活塞,所述阀活塞受反馈弹簧(22,22’)的力的影响,所述反馈弹簧(22,22’)的力取决于所述调整机构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活塞(44)还另外受与所述反馈弹簧(22,22’)的力相反作用的反力的影响;并且,致动装置(24,24.1,24.2)被提供,通过所述致动装置,所述阀活塞能够受与所述反力相同方向作用的控制力的影响,或者能够受与所述反力相反作用的控制力的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反馈弹簧(22,22’)相反地影响 所述阀活塞(44)的弹簧(23,23’ )被用于产生所述反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力能够连续调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包括第一比 例磁体(24. 1)和沿相反方向作用于所述阀活塞的第二比例磁体(24. 2)。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包括具有第 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双起重磁体(24),在每种情况下均用于沿相反的力方向之一产生所述 控制力。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弹簧(22)设置 在所述调整活塞(8)与所述阀活塞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小得趋于零的控制 力并在所述反力与取决于所述调整机构的位置的所述力之间存在力平衡的情况下,所述静 液压机(2)被调整至非零传输量。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还包括附加 调整活塞(9),所述附加调整活塞(9)以与毗连所述控制压力腔(12)的所述调整活塞(8) 相反的方式影响所述调整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弹簧(22’)设置在所述附加 调整活塞(9)与所述阀活塞(44)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压力源通过连接线 路(18,18’ )连接到所述调节阀(16,16’),且减压阀(21)设置在所述连接线路(18)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压力源是所述静液压机(2) 的工作线路(3)或者是附加压力介质源(20),其中,所述工作线路(3)或所述附加压力介质 源(20)通过往复阀(19)连接到所述连接线路(18)。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阀(16,16’)处于第一端 位置时,由所述调整活塞(8)的调整活塞表面(14)限定的所述调整压力腔(12)被连接到 所述调整压力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阀(16,16’)处于相反的 第二端位置时,由所述调整活塞(8)的调整活塞表面(14)限定的所述第一调整压力腔(12) 被连接到箱容积(7)。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阀(16,16’)处于形成在所述第一端位置与所述第二端位置之间的中性位置时,由所述调整活塞(8)的调整活塞表 面(14)限定的所述调整压力腔(12)以受限制方式被连接到所述箱容积(7)并以受限制方 式被连接到所述调整压力源。
15.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弹簧(22’)设置在 连接到调整活塞(9)的传动部件(31)与所述阀活塞(44)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调静液压机(2)的液压系统,所述静液压机具有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与致动装置协作,所述致动装置具有限定致动压力空间的至少一个致动活塞(8)。所述系统具有调节阀(16),为了使所述致动活塞(8)移位并由此使所述调整装置致动,利用该调节阀可控制压力介质向致动压力腔(12)的供应和压力介质从致动压力腔(12)的移除,其中,所述调节阀(16)具有承受反馈弹簧的力的阀活塞,所述力取决于所述调整机构的位置。所述阀活塞另外还承受与所述反馈弹簧的力反向作用的反力,并且致动装置(24)被提供,利用该致动装置,所述阀活塞可承受与所述反力相同方向作用的控制力或承受与所述反力反向作用的控制力。
文档编号F04B49/00GK101842590SQ200880103668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
发明者克莱门斯·克雷布斯, 蒂莫·纳夫茨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