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循环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998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循环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冷却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够缩短冷却周期,节约空间的高效循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机油冷却装置在机械类工艺中十分常见,这也是热交换工作中必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冷却装置上一般都采用的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这样的装置简单易行,易于实现。但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机油退出生产工序的时候温度极高,传统的平铺式冷却形式难以满足冷却速率的要求,所以目前液压站的油泵每天24小时不停的输油,压力油经过溢流阀供到控制阀台至使用现场,这样的工作过程就可能导致冷却过后的机油温度还是很高,难以达到迅速 冷却的效果。而且现在的电机或者柴油机越发展越小,对空间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很难通过拉长延伸接触面来达到降温的目的。申请人在这个时候通过大量积累,试图通过改进两个贴进耦合面的方式来达到迅速的降温的目的,并且能够循环利用,实现高效的目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冷却效果不能持续且冷却面过长导致体积过大的缺点,申请人设计了一种高效循环机油冷却装置。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循环机油冷却装置,包括机油入口管道、冷却液入口管道及固定所述机油入口管道、冷却液入口管道的加固栓和螺旋浮塞,所述机油入口管道的延升管与冷却液入口管道的延升管设计为互相耦合的曲面。所述机油入口管道的延升管与冷却液入口管道的延升管的耦合曲面为波浪形。所述机油入口管道的延升管可以采用很多耐高温的材料,这里申请人选择了耐高温无卤材料制作的油管,这样选择不但能够完全满足耐高温的要求,相比较金属管更是大大减轻了重量,方便了电机整体的运行。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增加了冷却液和机油的接触面,这样就保证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最大量化的接触;2、螺旋浮塞的使用保证了对机油面和冷却液实时监控。


图I为本发明一种降能耗液压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高效循环机油冷却装置,由机油入口管道I、冷却液入口管道2及固定所述机油入口管道I、冷却液入口管道2的加固栓3和螺旋浮塞6,所述机油入口管道I的延升管4与冷却液入口管道2的延升管5设计为互相耦合的曲面。所述机油入口管道 I的延升管4与冷却液入口管道2的延升管5的耦合曲面为波浪形。实际工作中使用螺旋浮塞6对高温机油和冷却液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运行。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循环机油冷却装置,由机油入口管道(I)、冷却液入口管道(2)及固定所述机油入口管道(I)、冷却液入口管道(2)的加固栓(3)和螺旋浮塞(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入口管道(I)的延升管(4)与冷却液入口管道(2)的延升管(5)设计为互相耦合的曲面。
2.根据权力要求I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机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入口管道(I)的延升管(4)与冷却液入口管道(2)的延升管(5)的耦合曲面为波浪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循环机油冷却装置,包括机油入口管道、冷却液入口管道及固定所述机油入口管道、冷却液入口管道的加固栓和螺旋浮塞,所述机油入口管道的延升管与冷却液入口管道的延升管设计为互相耦合的曲面。所述机油入口管道的延升管与冷却液入口管道的延升管的耦合曲面为波浪形。采用耐高温无卤材料制作的油管,完全满足耐高温的要求。这样增加了冷却液和机油的接触面,这样就保证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最大量化的接触,并且螺旋浮塞的使用保证了对机油面和冷却液实时监控。
文档编号F15B21/04GK102829029SQ20121022737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张卫东 申请人:苏州张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