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倾斜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0834阅读:10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叉车用倾斜油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缸,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平衡重式叉车的倾斜油缸。
背景技术
在采用叉车升降系统倾斜油缸倒置安装结构时,如继续采用原倾斜油缸缸底、缸筒作为有杆腔和无杆腔的通油口,油管则会随着缸筒的运动而运动,所以急需设计一种新型结构油缸能满足门架倾斜动作的需求,又不至于引起油管的动作,有效的保护了油管不至因缸筒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的不可预计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管在缸筒运动过程中不会损坏,满足倾斜油缸倒置结构使用要求的叉车用倾斜油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叉车用倾斜油缸,包括缸筒、活塞和活塞杆,在缸筒内形成无杆腔和有杆腔,在所述的活塞杆内设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的第一油路的第一前油口设在所述的活塞杆的外端部,所述的第一油路的第一后油口与所述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的第二油路的第二前油口设在所述的活塞杆的外端部,所述的第二油路的第二后油口与所述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的第二后油口设置在临近所述的活塞的位置与所述的有杆腔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叉车用倾斜油缸,在叉车进行倾斜(前倾、后倾)时,因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即进油管与出油管置于活塞杆内,所以不会因缸筒的运动而运动,能有效的保护油管不至因缸筒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的不可预计损坏,满足使用的需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活塞11安装在缸筒I内,在缸筒I内形成无杆腔10和有杆腔9,活塞11连接活塞杆2,活塞杆2采用钢管结构,在活塞杆2内设有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第一油路3的第一前油口 5设在活塞杆2的外端部,第一油路3的第一后油口 8与无杆腔10连通,第二油路4的第二前油口 6设在活塞杆2的外端部,第二油路4的第二后油口 7设置在临近活塞11的位置与有杆腔9连通,缸筒I的缸底和活塞杆2的外端部设有与其它部件连接的关节轴承结构。具体工作情况如下:1、前倾:第一前油口 5进油经第一油路3通过第一后油口 8出油进入无杆腔10,缸筒I的缸底在油压的作用下带动缸筒I伸出,缸筒I的缸盖端将有杆腔9油液挤压通过第二后油口 7进油经第二油路4通过第二前油口 6出油。2、后倾:第二前油口 6进油经第二油路4通过第二后油口 7出油进入有杆腔9,缸筒I的的缸盖端在油压的作用下带到缸筒I缩回,缸筒I的缸底端将无杆腔10油液挤压通过第一后油口 8进油经第一油路3通过第一前油口 5出油。参见图1,在叉车进行倾斜(前倾、后倾)时,因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即进油管与出油管置于活塞杆2内,所以不会因缸筒I的运动而运动,能有效的保护油管不至因缸筒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的不可预计损坏,满足使用的需求。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使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做的任何均等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含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叉车用倾斜油缸,包括缸筒(I)、活塞(11)和活塞杆(2),在缸筒(I)内形成无杆腔(10)和有杆腔(9),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活塞杆(2)内设有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所述的第一油路(3)的第一前油口(5)设在所述的活塞杆(2)的外端部,所述的第一油路⑶的第一后油口⑶与所述的无杆腔(10)连通,所述的第二油路⑷的第二前油口(6)设在所述的活塞杆(2)的外端部,所述的第二油路(4)的第二后油口(7)与所述的有杆腔(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倾斜油缸,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后油口(7)设置在临近所述的活塞(11)的位置与所述的有杆腔(9)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叉车用倾斜油缸,包括缸筒(1)、活塞(11)和活塞杆(2),在缸筒(1)内形成无杆腔(10)和有杆腔(9),在所述的活塞杆(2)内设有第一油路(3)和第二油路(4),所述的第一油路(3)的第一前油口(5)设在所述的活塞杆(2)的外端部,所述的第一油路(3)的第一后油口(8)与所述的无杆腔(10)连通,所述的第二油路(4)的第二前油口(6)设在所述的活塞杆(2)的外端部,所述的第二油路(4)的第二后油口(7)与所述的有杆腔(9)连通。因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即进油管与出油管置于活塞杆内,所以不会因缸筒的运动而运动,能有效的保护油管不至因缸筒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的不可预计损坏,满足使用的需求。
文档编号F15B15/14GK202926746SQ20122054815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颜静, 张云龙, 何良华, 徐翊华 申请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