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壳体铸造设备的液压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711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汽车发动机壳体铸造设备的液压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站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壳体铸造设备的液压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铸造原理是把熔化的金属液入用耐高温材料制作的中空铸型内,冷凝后得到预期形状的制品,这就是铸造。重力铸造(常用工艺/老工艺)是指铝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也称重力浇铸。广义的重力铸造包括砂型浇铸、金属型浇铸、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泥模铸造等;窄义的重力铸造主要指金属型浇铸。

随着汽车、摩托车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铸件的需求呈现数量大、产品类型多样化、铸件性能要求高等特点。

目前,汽车发动壳体铸造设备的液压驱动系统,通过电机泵带动油液流动,油路的流动再实现油缸的伸缩,但油液受限于油管以及各种小型液压元件的影响,流动速度较慢,因此油缸的动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壳体铸造设备的液压驱动系统,其优点是油缸具有较高的动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壳体铸造设备的液压驱动系统,包括:

油箱;

与所述油箱连接的第一回油结构,第一回油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齿轮泵、第一板式冷却器和第一回油过滤器,且齿轮泵与第一回油过滤器之间设有供油液单向流动至第一回油过滤器的单向阀;

与所述油箱连接的第二回油结构,第二回油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板式冷却器和第二回油过滤器;

与所述油箱连接的供油结构;

供油结构包括主换向模块和油路控制模块,主换向模块和油路控制模块均与第二回油结构连接;

主换向模块包括柱塞泵、控制柱塞泵的工作腔出油的主控电机、连接柱塞泵的一号插装阀、二号插装阀、连接于一号插装阀和二号插装阀之间的一号电磁换向阀、与二号插装阀连接的高压过滤器;

油路控制模块上连接有用于产生伸缩动作的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第一驱动油缸的油路上连接有第一比例换向阀,第二驱动油缸的油路上连接有第二比例换向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时采用柱塞泵增加了油液的流量,通过主控电机使得柱塞泵的工作腔周期变化,带动大量油液从油箱中抽出并流动至对应的模块;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号插装阀、二号插装阀以适应柱塞泵的大流量结构,并且考虑到流量增大带来更高的堵塞风险,因此建立了第一回油结构和第二回油结构,其中第一回油结构通过自循环的形式提高油箱内油液的清洁度,而第二回油结构的作用主要在于油液回流后清洁过滤的工作,避免过多杂质回油至油箱内;第一驱动油缸采用第一比例换向阀控制,而第二驱动油缸采用第二比例换向阀加若干元件配合而控制,由此达到了逐步调节的效果;本设计在换上柱塞泵和较高功率的主控电机后,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从而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的动作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供油结构还包括辅助模块,辅助模块包括常开截止阀、与常开截止阀的其中一个分支连接的蓄能器、与常开截止阀另一个分支连接的二号溢流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模块主要的部件为蓄能器,通过蓄能器转化多余的油液油压为压缩能或位能,当系统需要时再补给给系统,从而达到了能源的回收,另外当油压瞬间增大时,蓄能器能够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同时二号溢流阀能够将多余的油液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二号溢流阀的两侧并联有常闭截止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常闭截止阀保持常闭状态,而在其打开后能够让油液直接流出而不经过二号溢流阀,其作用在于系统非工作状态下的泄压泄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模块包括连接于油路上的压力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力计能够实时检测压力数据,给予操作人员准确的压力信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路控制模块包括与第二比例换向阀连接的三号插装阀、四号插装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号插装阀和四号插装阀进一步增加了油路油液的流通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比例换向阀上依次连接有用于平衡油压的减压阀和平衡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压阀和平衡阀均对液体油压进行平衡性调节,其中减压阀是把压力调定至某一特定需求值输出,而平衡阀是将其两侧油路的压力保持相对平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平衡阀和减压阀之间设有二号电磁换向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二号电磁换向阀主要用作油路的切换,同时也相当于利用二号电磁换向阀对油路的通断进行小范围控制,针对油液的流量大小起到辅助控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平衡阀上连接有电磁球阀,电磁球阀的其中一条油路连通至油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磁球阀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油液回流至油箱,由此达到油路控制的作用,同时电磁球阀具有使用寿命长,导通后流量大的特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主控电机、柱塞泵提高了油液流量,并且针对油液的清洁度和润滑度问题,加装了多个清洁过滤的结构;2、建立了额外的辅助模块,使得系统运行状态能够相对稳定;3、主控换向模块采用两组比例换向阀达到了逐步调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液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第一回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第二回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主换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辅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油路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油箱;

2、第一回油结构;201、齿轮泵;202、回油电机;203、第一板式冷却器;205、第一回油过滤器;

3、第二回油结构;301、第二回油过滤器;302、第二板式冷却器;

4、供油结构;

5、主换向模块;501、主控截止阀;502、柱塞泵;503、主控电机;504、一号插装阀;505、二号插装阀;506、一号电磁换向阀;507、一号溢流阀;508、高压过滤器;

6、辅助模块;601、常开截止阀;602、常闭截止阀;603、蓄能器;604、二号溢流阀;605、压力计;

7、油路控制模块;701、进油管路;702、第一比例换向阀;7021、电磁元件一;7022、电磁元件二;703、第二比例换向阀;7031、电磁元件三;7032、电磁元件四;704、减压阀;705、二号电磁换向阀;706、平衡阀;707、三号插装阀;708、四号插装阀;709、电磁球阀;

8、单向阀;

9、第一驱动油缸;

10、第二驱动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中所出现的虚线框仅为划分区域,不代表实际的油路。

实施例:如图1,一种汽车发动机壳体铸造设备的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油箱1,油箱1上连接有第一回油结构2、第二回油结构3和供油结构4。

结合图2,关于第一回油结构2:油箱1上连接有齿轮泵201,齿轮泵201由回油电机202控制,齿轮泵201的出油管路依次连接单向阀8、第一板式冷却器203,第一板式冷却器203的油液冷却后回流至第一回油过滤器205,第一回油过滤器205的油液返回至油箱1。该部分结构主要用于油液的清洁过滤。

结合图3,关于第二回油结构3:油箱1上依次连接有第二回油过滤器301和第二板式冷却器302,该部分结构主要用于收集回流的油液,并对回流的油液进行清洁过滤。

关于供油结构4:供油结构4根据油路位置可划分为主换向模块5、辅助模块6、油路控制模块7。

结合图4,关于主换向模块5:油箱1通过油管依次连接主控截止阀501和柱塞泵502,柱塞泵502通过主控电机503提供的动力实现其工作腔周期性的变化,由此达到输送油液的目的。油液输送至一号插装阀504,一号插装阀504连通一号电磁换向阀506,一号电磁换向阀506连接一条回油管路至油箱1,同时该插装阀还连接有一号溢流阀507,一号溢流阀507连通同一条回油管路至油箱1,实现该部分结构的泄压回油。

一号电磁换向阀506得电时,油路方向改变,一号电磁换向阀506通过另一条油路连接至二号插装阀505,二号插装阀505上的出油管连接有高压过滤器508,高压过滤器508的出油管路形成两个分支,分别连接至辅助模块6和油路控制模块7。

结合图5,关于辅助模块6:该部分油液管路上连接有常开截止阀601,常开截止阀601的出油管路连通至三个分支,分别为蓄能器603、二号溢流阀604和常闭截止阀602,其中蓄能器603是液压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该部分油液管路上还连接有压力计605,压力计605实时检测油路的压力值并进行显示。

结合图6,关于油路控制模块7;

1)第一驱动油缸9的相关油路:

进油管路701来自于主换向模块5,该进油管路701连接至第一比例换向阀702,第一比例换向阀702上分别设置有电磁元件一7021和电磁元件二7022,电磁元件二7022得电时,第一比例换向阀702的阀芯左移,此时油液进入第一驱动油缸9的后半腔,第一驱动油缸9的前半腔的油液排出并回流至第二回油结构3。前述油液的流动过程使得第一驱动油缸9的活塞杆逐步伸出。

相类似的,当电磁元件一7021得电时,第一比例换向阀702的阀芯右移,此时油液进入第一驱动油缸9的前半腔,第一驱动油缸9的后半腔的油液排出并回流至第二回油结构3。前述油液的流动过程使得第一驱动油缸9的活塞杆逐步收回。

2)第二驱动油缸10的相关油路:进油管路701来自于主换向模块5,进油管路701连接至第二比例换向阀703,第二比例换向阀703上设有电磁元件三7031和电磁元件四7032,电磁元件四7032得电时,第二比例换向阀703的阀芯左移,此时油液继续流动至减压阀704,减压阀704连通至二号电磁换向阀705,二号电磁换向阀705连接平衡阀706,平衡阀706连接至第二驱动油缸10的前半腔,即第二驱动油缸10的前半腔进油;第二驱动油缸10的后半腔的油液排出并流动至四号插装阀708,经过四号插装阀708后再进入三号插装阀707,三号插装阀707输出的油液回流至第二回油结构3。前述油液的流动过程使得第二驱动油缸10的活塞杆逐步收回。

当电磁元件三7031得电时,第二比例换向阀703的阀芯右移,进油的路径改变,油液将流动至三号插装阀707中,并通过液体压力推动三号插装阀707的阀芯,进一步的油液从三号插装阀707的支流管道进入四号插装阀708,四号插装阀708的油液再进入第二驱动油缸10的后半腔,而第二驱动油缸10前半腔的油液排出并流动至电磁球阀709,电磁球阀709的油液回流至油箱1。前述油液的流动过程使得第二驱动油缸10的活塞杆逐步伸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