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954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压缩机分为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直线压缩机等。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是气缸、气阀和在气缸中作往复运动的活塞所构成的工作容积不断变化来完成。活塞式压缩机曲轴每旋转一周所完成的工作,可分为吸气,压缩和排气过程。在现有的压缩机的使用过程中,在活塞的滑动过程中,其与气缸套会摩擦产生比较大的热量,从而需要一种合适的结构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的结构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缩机,包括驱动装置以及安装在驱动装置两侧的机壳,所述机壳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口,所述机壳的安装口位置均安装有压缩装置,所述驱动机构与压缩装置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压缩装置包括气缸体、安装在气缸体内用于压缩空气的活塞以及罩设在气缸体上用于密封和排气的气缸盖,所述活塞上设置有进气结构,所述气缸盖上设置有排气阀组件,所述机壳上开设入气口,空气从入气口进入在经进气结构进入到气缸体进行压缩后有排气阀组件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气结构以及排气阀组件的设置,让空气能够从活塞位置进入并且从排气阀组件位置排出,让气流单向流通,而空气经过入气口进入到机壳内,然后再进入到气缸体内进行压缩,在该过程中,空气为冷空气,进而能够从压缩机内部进行经过而对设备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结构包括开设在活塞上的进气阀槽以及安装在进气阀槽内的进气阀片,所述进气阀槽内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进气阀片穿设在固定螺栓上,所述进气阀槽内设置有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进气阀片进行开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阀槽方便进气阀片的安装,通过固定螺栓让进气阀片进行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对进气孔进行封闭和打开,进而能够让其进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盖上设置有空腔以及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空腔上设置有台阶,且将空腔分为安装腔和高压腔,所述排气阀组件置于安装腔内,所述出气口与高压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腔安装排气阀组件,让其能单向排气,而通过出气口让高压腔内的高压气体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阀组件包括置于安装腔内的阀体、开设在阀体上的排气孔以及安装在阀体上用于排气孔的启闭的排气阀片,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限制螺栓,所述排气阀片穿设在限制螺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用于安装固定,阀片和限制螺栓的设置能够起到单向出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压腔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气缸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排气阀片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柱以及套设在安装柱上的弹簧能够让排气阀片正常时候处于闭合状态,而通过压缩到一定的程度后进行打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压腔内设置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环绕安装柱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柱的设置能够将高压腔内的气体进行扰乱,让高压气体与气缸盖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让其散热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体外表上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机壳背离驱动装置的一侧安装有风叶以及壳罩,所述风叶通过连接机构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壳罩罩设在压缩装置上且与机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翅片让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而风叶和壳罩的设置让气体流动比较大,进而对整个压缩机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曲轴以及安装在曲轴上的连杆,所述曲轴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连杆与曲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与活塞铰接,所述风叶安装在曲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驱动曲轴转动,在通过连杆将活塞推动进行气体的压缩,同事将风叶安装在曲轴上,让风叶能够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曲轴包括用于与连杆连接的安装轴以及用于安装风叶的叶轮轴,所述叶轮轴与安装轴之间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安装轴与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轴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安装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上穿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风叶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制螺栓将限位板对风叶进行锁紧,从而可以放置风叶脱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空气进入到机壳内,然后在进入到活塞和气缸,能够让空气对活塞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2、采用两端设置散热风扇,让其形成空气对流,进而让其能够有效的进行散热,另外采用散热翅片的设置让散热的面积增大,从而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气缸的剖视图;

图6是排气阀组件结构图;

图7是活塞结构图;

图8是活塞连杆安装的爆炸图;

图9是曲轴以及风叶安装结构;

图10是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B处的放大图;

图12是连杆销的剖视图;

图13是前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14是机壳与压缩装置分布结构图;

图15是机壳与压缩装置分布剖视图。

图中:1、机架;11、进气块;110、进气管;12、排气块;120、总排气管;121、排气管;2、双轴电机;21、电机轴;3、机壳;31、安装口;32、安装杆;33、入气口;34、前盖;340、安装槽;341、通孔;342、安装脚;4、压缩装置;41、气缸体;410、工作腔;411、气缸套;412、散热罩;413、陶瓷层;414、凸棱;415、散热翅片;42、活塞;421、聚四氟乙烯层;422、密封槽;423、销孔;424、凸块;425、紧固孔;426、紧固件;43、气缸盖;431、空腔;432、台阶;433、安装腔;434、高压腔;435、安装柱;436、导热柱;437、弹簧;438、出气口;44、排气阀组件;440、阀体;441、排气阀片;442、排气阀槽;443、排气孔;444、螺纹孔;445、限制螺栓;446、排气道;45、进气结构;450、进气阀槽;451、进气阀片;452、进气孔;453、固定孔;454、固定螺栓;455、进气道;46、密封环;51、曲轴;52、配重块;520、切口;521、连接孔;522、轴孔;523、第一锁紧孔;524、第二锁紧孔;525、第一锁紧螺栓;526、第二锁紧螺栓;527、拆卸孔;53、轴体;530、安装轴;531、叶轮轴;532、连接块;533、隔断环;534、限位孔;535、限位螺栓;536、限位板;55、连杆;550、连接部;551、第一环体;552、第二环体;56、连杆销;560、销体;561、密封塞;562、油孔;563、凹孔;564、塞体;565、挡头;566、凹槽;567、密封圈;568、导向头;569、拆除孔;6、风叶;7、壳罩;8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压缩机,如图1所示,其主要用于与气瓶进行充气,让其能够提供气源。其包括驱动装置、压缩装置4以及用于连接的驱动装置与压缩装置4的连接机构,驱动装置通过连接机构驱动压缩装置4工作,通过压缩装置4将气体进行压缩送至气瓶进行存储,作为气动力源。驱动装置以及压缩装置4通过设置机架1进行支撑。

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采用双轴电机2,将双轴电机2固定在机架1上,在双轴电机2的两端分别设置机壳3,用于安装压缩装置4和连接机构,机壳3分别与电机以及机架1进行固定。在机壳3上开设有安装口31,将压缩装置4安装在对应的安装口31位置(参照图2)。

如图2和图3所示,压缩装置4包括气缸体41、安装在气缸体41内的活塞42以及罩设在气缸体41上用于密封的气缸盖43,在活塞42与气缸盖43之间的气缸体41部分为工作腔410,主要用于气体的压缩。在机壳3的安装口31位置设置安装杆32,安装杆32一般设置四根,其与机壳3固定,并且穿过气缸体41与气缸盖43,让气缸体41与气缸盖43依次安装在机壳3上。在气缸盖43上设置出气口438,从而让活塞42在挤压时,将压缩后的气体排出,并且通过气瓶进行储存。在活塞42上设置进气口,通过活塞42上的进气口(参照图7),让气体能够进入到活塞42与气缸盖43之间的气缸体41内,而活塞42位置的气体从机壳3位置进入。

如图3和图4所示,气缸体41包括气缸套411以及包裹在气缸套411外表的散热罩412,气缸套411与机壳3上的安装口31配合(参照图2)。参照图5,气缸套411上内壁设置有陶瓷层413,外壁上开设凸棱414,散热罩412通过铸造的方式固定在气缸套411外表面上,凸棱414让固定更加紧密,气缸套411可以采用高密度的材料构成,从而致密性高不会轻易漏气。散热罩412外表设置成散热翅片415,其通过铸造的方式,其容易成型。气缸盖43上设置有空腔431,并且在气缸盖43表面上设置有与散热罩412相同的散热翅片415,在空腔431内设置有台阶432,将空腔431分为安装腔433和高压腔434,而将出气口438开设在气缸盖43上,并且与高压腔434连通,能让高压腔434内的高压气体从出气口438送出。

如图4所示,在安装腔433内安装有排气阀组件44,具体结构参照图6,其包括阀体440以及排气阀片441,阀体440固定在安装腔433内,且密封连接,在阀体440靠近高压腔434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排气阀片441的排气阀槽442,在排气阀槽442内设置排气孔443且穿透阀体440设置,在排气阀槽442的中间位置设置螺纹孔444,将排气阀片441置于排气阀槽442内,并且,通过限制螺栓445穿过排气阀片441与螺纹孔444固定。让限制螺栓445与排气阀槽442之间留有供排气阀片441沿限制螺栓445轴向运动的间隙,这样能够将排气阀片441打开,让排气孔443排气。在排气阀槽442内设置有排气道446,排气道446与排气孔443相交设置,且排气道446成环状,与螺纹孔444同轴设置,一般可以设置成两条,让同一排气孔443分别与两条排气道446相通。在高压腔434内设置有安装柱435,安装柱435与螺纹孔444同轴设置,安装柱435与气缸盖43可以采用螺纹旋拧固定,或直接一体设置。在安装柱435上套设有弹簧437,通过弹簧437将排气阀片441顶住。在安装柱435周围设置有导热柱436,通过导热柱436的设置,让高压气体与气缸盖43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导热更加迅速,从而散热快,另外,采用导热柱436的设置,能够让进入到高压腔434的气体受到阻碍,从而让高压腔434的气体紊乱,散热效果更好。

如图4所示,活塞42安装在气缸套411内,沿气缸套411滑动。当活塞42向气缸盖43方向滑动时,工作腔410体积减小,将工作腔410的空气进行压缩,通过空气压力,从排气孔443泄压,从而将排气阀片441以及排气阀片441上的弹簧437顶开,从而受到压缩的高压气体进入到高压腔434,从而能够从出气口438排出。活塞42靠近工作腔410的端部设置有与排气阀组件44相同的进气结构45(参照图7),即包括开设在活塞42靠近气缸盖43的端面上的进气阀槽450以及安装在进气阀槽450内的进气阀片451,在进气阀槽450内设置进气孔452,多个进气孔452形成进气口,通过进行阀片控制进气孔452的通断。活塞42的内部设置成空心结构(可参照图8),将进气孔452与内部连通,并且活塞42背离气缸盖43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在进气阀槽450中间设置有固定孔453,通过固定螺栓454穿过进气阀片451与固定孔453螺纹连接,并且固定螺栓454上留有供进气阀片451能够沿固定螺栓454进行轴向滑动的间隙。同样的,在进气阀槽450内设置进气道455,进气道455设置在进气阀槽450内的位置与结构的设置与排气道446设置在排气阀槽442内的位置和结构相同(参照图6)。在活塞42背离气缸盖43滑动时,此时排气阀片441在气压以及弹簧437的挤压下,将排气孔443进行堵塞,随着活塞42的滑动,工作腔410体积增大,形成负压,而活塞42的开口位置的气压为常压,大于工作腔410内的气压,从而将进气阀片451顶开,让工作腔410内进行充气。充气完成后,再次进入到压缩状态,工作腔410内压强增大,将进气阀片451进行挤压,从而将进气孔452堵塞,让高压气体从排气孔443进入到高压腔434,由此循环对空气进行压缩。

如图4所示,在活塞42工作时,活塞42与气缸套411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421(参照图8),其为耐磨层,在与陶瓷层413(参照图5)进行结合时,能够耐磨,并且两种材料的摩擦系数低,其两种致密性好且耐磨的材料进行相对运动,能够形成无油活塞42气缸,在进行相对运动时,其温度比较高,而陶瓷层413与聚四氟乙烯层421均为耐高温的材料,滑动时,从而不会造成损伤。参照图7,在活塞42靠近工作腔410的一端设置密封槽422,在密封槽422内设置密封环46,密封环46同样采用聚四氟乙烯构成,其设置有断口,通过断口方便其套入到密封槽422,在安装后让其受到挤压而密封。

机壳3上一般开设两个安装口31或者三个安装口31,对应安装口31上均安装有压缩装置4。本实施例中,机壳3开设三个安装口31。

如图10所示,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在机壳3(其结构参照图2和图3)内的曲轴51以及两端分别与曲轴51以及活塞42连接的连杆55,将曲轴51与双轴电机2的电机轴21进行固定,通过电机轴21带动曲轴51转动,从而通过连杆55驱动活塞42进行往复运动。在机壳3上设置入气口33,通过入气口33进入到机壳3内,并且通过进气口将气体送入到工作腔410内。

如图9和图10所示,曲轴51包括配重块52以及轴体53,在轴体53上安装连杆55,配重块52上设置有切口520,且配重块52的轴心位置设置连接孔521,通过连接孔521与电机轴21连接。同时,在配重块52靠近切口520的位置设置轴孔522,轴体53安装在轴孔522上。参照图13,在切口520的端面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锁紧孔523和第二锁紧孔524,第一锁紧孔523与连接孔521连通,第二锁紧孔524与轴孔522连通,在第一锁紧孔523和第二锁紧孔52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锁紧螺栓525和第二锁紧螺栓526,通过第一锁紧螺栓525和第二锁紧螺栓526分别对电机轴21以及轴体53进行锁紧。在电机轴21以及轴体53上均设置有缺口81,第一锁紧螺栓525以及第二锁紧螺栓526分别与各缺口81进行配合。一般来说,为了让压缩机的整体比较小,配重块52与机壳3之间的间隙比较小,因此在配重块52进行拆卸维护时,工具难以伸入到机壳3内,对配重块52进行拆除。因此,在配重块52上设置拆卸孔527,拆卸孔527能够与螺栓进行螺纹连接,从而在拆卸时,可以采用螺栓进行旋拧在拆卸孔527内,从而让配重块52存在着力点,从而将其从电机轴21内取出。一般为了防止配重块52在拆除时与电机轴21之间产生扭转力,让电机轴21与配重块52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将拆卸孔527成对设置,并且分别设置在连接孔521的两侧,并且每一对拆卸孔527与连接孔521成直线排布,并且每一对拆卸孔527绕连接孔521成轴对称设置,从而在拆卸时比较平衡,不会产生扭转力。

如图9和10所示,轴体53包括用于与连杆55进行连接的安装轴530以及用于端部安装风叶6的叶轮轴531,叶轮轴531与安装轴530之间设置连接块532,通过连接块532让叶轮轴531与电机轴21处于同轴的位置。在安装轴530上套设轴承,轴承的个数与安装口31的个数相同(参照图15),在轴承之间采用隔断环533进行隔离。参照图9,在叶轮轴531的端部设置限位孔534,在限位孔534内旋拧限位螺栓535,并且在限位螺栓535上穿设限位板536,通过限位螺栓535以及限位板536的配合限制风叶6,不让其退出。

如图8和图10所示,连杆55包括连接部550以及与连接部550两端一体设置的第一环体551和第二环体552,第一环体551与活塞42铰接,第二环体552套设在安装轴530上。在活塞42上开设销孔423,在第一环体551上设置连杆销56,将连杆销56穿过销孔423让活塞42与连杆55铰接。在第一环体551内设置有滚针轴承,并且可以在滚针轴承两端设置挡尘环,将连杆销56与穿设在滚针轴承内。在活塞42的销孔423位置设置凸块424,让其凸块424与活塞42内壁进行一体设置。参照图11,在凸块424上开设紧固孔425,紧固孔425与销孔423连通,在紧固孔425内穿设紧固件426(一般为螺栓),并且采用螺纹连接,将紧固件426与连杆销56进行抵触,从而让连杆销56能够固定,不会让其与活塞42进行滑动。参照图12,连杆销56包括中空套管状结构的销体560以及用于对销体560两端进行密封的密封塞561,通过密封塞561将销体560内部密封。在销体560内部填充润滑油,并且在销体560表面设置油孔562,通过油孔562将润滑油导出,油孔562与滚针轴承对应,从而让润滑油对滚针轴承进行润滑。油孔562一般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为了让销体560不会转动,在销体560与紧固孔425相匹配的位置设置凹孔563(参照图11),紧固件426端部陷入凹孔563内。

如图12所示,密封塞561包括塞体564以及挡头565,塞体564以及挡头565一体设置,塞体564上开设有凹槽566,凹槽566内套设有密封圈567,让密封圈567与销体560的内壁抵触,提高密封性。在塞体564端部设置导向头568,从而在塞体564进安装时比较方便。在挡头565端部设置拆除孔569,通过拆除孔569,可以通过杆件插入内部,从而将密封塞561方便拔出,也可以将拆除孔569设置成金属套,在内部设置螺纹,通过螺栓进行拆除。密封塞561采用耐高温的材料构成,一般采用耐高温的橡胶。参照图10和图11,在活塞42运动时,滚针轴承与连杆销56之间会存在摩擦,活塞42与气缸套411也存在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热,使得销体560内部的润滑油缓慢融化,进入到滚针轴承内,对滚针轴承进行润滑。

如图2所示,在机壳3上安装有前盖34,前盖34结构参照图13,前盖34与机壳3密封连接,在前盖34上设置有安装槽340,并且在安装槽340内设置通孔341,在安装槽340内设置卡嵌有轴承,将叶轮轴531穿过固定在轴承内并且穿过通孔341设置。在前盖34上设置有安装脚342,通过安装脚342让其能够安装壳罩7,通过壳罩7,将风叶6转动吹出的风朝向气缸体41以及双轴电机2,让其进行散热。

在机架1安装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气块11(参照图2)以及排气块12(参照图3),电机两端的机壳3上的入气口33通过设置进气管110与进气块11进行连接。在排气块12上设置总排气管120(参照图14),气缸盖43上的出气口438上均安装排气管121(参照图4),将排气管121与排气块12连接,将气体通过总排气管120连通。如图15所示,将靠近进气块11并且靠近机架1位置的压缩装置4设置为1#压缩装置4,背离机架1位置的压缩装置4设置为2#压缩装置4,靠近排气块12并且靠近机架1位置的压缩装置4设置为3#压缩装置4。将1#压缩装置4和2#压缩装置4的气缸盖43上的出气口438上分别安装三通管头,将3#压缩装置4的气缸盖43上安装两通管头,排气管121分别按照3#-1#-2#的顺序将排气管121进行连通,然后将2#的排气管121最后接至排气块12。

如图15所示,三个压缩装置4分别布置在机壳3上的的周围,且均匀设置,从而让其活塞42在工作时,两活塞42为进气状态,一活塞42为压缩状态,而通过连杆55相差120度的设置,让三连杆55受到的力比较均匀。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