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610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甩油防尘的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常会产生热能,因此人们经常会在电子产品的发热部位附加散热装置,对电子产品进行散热。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一般都是采用附加风扇的方法,而所加的风扇往往也就是应用于散热用途,但是因为扇叶运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把润滑油经扇叶轴芯侧壁甩出,就会增大扇叶轴芯及轴承的摩擦力,减少风扇寿命。

现有的防尘防漏油风扇(申请号为201520222603.6)专利中揭示有:防漏结构内部具有一基座、一耐磨片、一扣件、一轴承、一轴芯,其中该基座上设有一套筒,可将上述的结构件设置于该轴筒内部,还有一定子设置在轴筒外部,同定子包设矽钢片上线架一体的防甩油盖,风扇运转时,润滑油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通过轴芯及防甩油盖的间隙往外爬,最终导致甩油。

故以上技术有以下缺点:

1、润滑油甩出后没有办法回流;

2、轴承容易松脱;

3、风扇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扇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风扇结构;包括底座、扇叶以及同轴设置在底座和扇叶之间的轴芯、轴承和矽钢片,所述轴承和矽钢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轴芯一端与扇叶固接,另一端穿设在轴承内;所述矽钢片的两端同轴设置有第一绝缘架和第二绝缘架,所述扇叶在轴芯外圆周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绝缘架在与扇叶相对的一侧相应的设置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组成防甩油结构。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第一阻挡部由同轴设置的第一挡环、第二挡环以及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之间的第一凹槽组成;所述第二阻挡部由同轴设置的第三挡环、第四挡环以及第三挡环和第四挡环之间的第二凹槽组成;所述第三挡环的上部位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挡环的下部位于第二凹槽内形成错位咬合的防甩油结构。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第一挡环的内径小于第三挡环的内径。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轴芯与第一挡环之间设置有接油油槽。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底座往扇叶方向延伸有一中空管,所述轴承同轴设置在中空管内,所述矽钢片套设在中空管外侧;所述第一绝缘架在轴承的一侧往中空管内延伸有一环形挡块,所述挡块抵靠在轴承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防甩油结构防止轴承部位的润滑油甩出,保证轴承的油量充足,增加风扇的寿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错位咬合可以作为限位结构,方便产品的制作和组装作业;第一绝缘架的环形挡块加固了轴承和中空管的连接,防止轴承脱落,不仅提高了风扇的寿命,更进一步的提升了风扇的运转效率,风扇运转更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绝缘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扇叶;11、接油油槽;2、底座;21、中空管;3、轴芯;31、垫片;4、轴承;41、十字弹性垫片;5、矽钢片;51、第一绝缘架;52、第二绝缘架;61、第四挡环;62、第二凹槽;63、第三挡环;64、挡块;71、第一挡环;72、第一凹槽;73、第二挡环;81、铁壳;82、胶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风扇结构;包括底座2、扇叶1以及同轴设置在底座2和扇叶1之间的轴芯3、轴承4和矽钢片5,扇叶1在矽钢片5外圆周上设置环形的胶磁82和铁壳81,胶磁82固定在扇叶1上,胶磁82固定在铁壳81内侧,轴承4和矽钢片5固定在底座2上,轴芯3一端与扇叶1固接,另一端穿设在轴承4内;矽钢片5的两端同轴固定有第一绝缘架51和第二绝缘架52,扇叶1在轴芯3外圆周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阻挡部,第一绝缘架51在与扇叶1相对的一侧相应的设置有第二阻挡部,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组成防甩油结构。

第一阻挡部由同轴设置的第一挡环71、第二挡环73以及第一挡环71和第二挡环73之间的第一凹槽72组成;第二阻挡部由同轴设置的第三挡环63、第四挡环61以及第三挡环63和第四挡环61之间的第二凹槽62组成;第三挡环63的上部位于第一凹槽72内,第二挡环73的下部位于第二凹槽62内形成错位咬合的防甩油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挡环71的内径小于第三挡环63的内径。轴芯3与第一挡环71之间设置有接油油槽11,以承接沿轴芯3流淌过来的润滑油,并使润滑油可以在接油油槽11的承托下抵消一部分的离心力。第四挡环61和第二挡环73可以依次阻挡灰尘进入轴芯3,作为风扇的防尘结构。

底座2往扇叶1方向延伸有一中空管21,垫片31、十字弹性垫片41、轴承4依次同轴放置在中空管21内,轴芯3的下端依次穿过轴承4、十字弹性垫片41后与垫片31接触,第二绝缘架52、矽钢片5、第一绝缘架51依次套设在中空管21外侧,第二绝缘架52的下端抵靠在底座2上;第一绝缘架51在轴承4的一侧往中空管21内延伸有一环形挡块64,挡块64抵靠在轴承4的上部,可防止轴承4脱落。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