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显示活塞行程的增压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1215发布日期:2019-03-22 22:0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显示活塞行程的增压油缸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显示活塞行程的增压油缸。



背景技术:

液压缸用处广泛,普通油缸多应用于工程机械、冶金、注塑、压力机械等行业。目前,应用在压力机械、注塑机械、吹塑机械等需要较大锁紧力的场合,普通油缸就必须加大结构体积并增加辅助油缸以满足需求,造成结构和液压系统的繁琐,且成本加高。这就需要用到增压油缸,即通过一种增压机构实现低压力油在油缸中的压力放大。

在现有的增压油缸设计中,活塞的行程不能直接显示,不利于日常观察,对故障的判断也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结构布局合理、各机构配合精度高、运行平稳、油密封性能好、具有添加润滑油和自清洁功能的一种可显示活塞行程的增压油缸。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显示活塞行程的增压油缸,包括分设于油缸体两端的进油管接头和出油管接头,以及设于进油管接头和出油管接头之间的增压活塞,增压活塞和进油管接头之间设有第一腔体,增压活塞和出油管接头之间设有第三腔体;增压活塞包括自进油管接头到出油管接头方向设置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外径大于第二柱体的外径;油缸体设有限制第一柱体进入第三腔体的第二台阶面,第一柱体设有与第二台阶面相对的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二腔体;油缸体开有连通第二腔体和外界的滑道,增压活塞设有伸出滑道的销子。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实施例1中,销子垂直设于第二柱体,滑道设于第二腔体所在的油缸体的内壁。

实施例2中,滑道包括设于呈盲孔设于油缸体外壁的长腰盲孔,以及平行于增压活塞、且开口于第二台阶面的贯通孔;长腰盲孔位于第三腔体的外围,贯通孔连通长腰盲孔;销子包括连于第一台阶面且间隙滑动设于贯通孔中的横杆,以及连于横杆的一端且间隙设于长腰盲孔中的纵杆。

上述的横杆在位于第二腔体中的一端设有第一滴油口,纵杆的上端设有第二滴油口,第一滴油口至第二滴油口之间设有油道;第二滴油口塞有用于封堵油道的塞子。

上述的第一滴油口的开口方向为面向第二柱体;第二滴油口的开口方向为背离第二柱体。

上述的纵杆包括位于第二滴油口相反一端的第二螺纹段,横杆包括与第二螺纹段螺纹配接的第二螺纹孔。

上述的横杆包括位于第二螺纹孔相反一端的第一螺纹段;第一台阶面设有与第一螺纹段螺纹配接的第一螺纹孔。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横杆包括位于第二螺纹孔相反一端的t型榫部,第一台阶面设有与t型榫部间隙滑动配合的t型卯槽,t型卯槽呈环形且与增压活塞同轴。

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横杆的外壁和贯通孔的内壁为多边形;贯通孔高于长腰盲孔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可显示活塞行程的增压油缸,包括进油管接头、出油管接头、增压活塞,增压活塞和进油管接头之间设有第一腔体,增压活塞和出油管接头之间设有第三腔体;增压活塞包括自进油管接头到出油管接头方向设置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的外径大于第二柱体的外径;油缸体设有限制第一柱体进入第三腔体的第二台阶面,第一柱体设有与第二台阶面相对的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二腔体;油缸体开有连通第二腔体和外界的滑道,增压活塞设有伸出滑道的销子。销子作为观测增压活塞移动的参照物,滑道能作为排污和通气的通道。本发明运行平稳、油密封性能好、具有添加润滑油和自清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增压活塞、油缸体与销子配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销子内部油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销子内部油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销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增压活塞、油缸体与销子配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9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进油管接头1、油缸体2、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第三腔体23、第二台阶面24、出油管接头3、滑道4、长腰盲孔41、贯通孔42、销子5、横杆51、第一滴油口511、第一螺纹段512、第二螺纹孔513、t型榫部514、纵杆52、第二滴油口521、第二螺纹段522、油道53、塞子54、增压活塞6、第一柱体61、第一台阶面611、第一螺纹孔612、t型卯槽613、第二柱体62。

图1至图9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显示活塞行程的增压油缸,包括分设于油缸体2两端的进油管接头1和出油管接头3,以及设于进油管接头1和出油管接头3之间的增压活塞6,增压活塞6和进油管接头1之间设有第一腔体21,增压活塞6和出油管接头3之间设有第三腔体23;增压活塞6包括自进油管接头1到出油管接头3方向设置的第一柱体61和第二柱体62,第一柱体61的外径大于第二柱体62的外径;油缸体2设有限制第一柱体61进入第三腔体23的第二台阶面24,第一柱体61设有与第二台阶面24相对的第一台阶面611,第一台阶面611和第二台阶面24之间设有第二腔体22;油缸体2开有连通第二腔体22和外界的滑道4,增压活塞6设有伸出滑道4的销子5。增压活塞6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同步带动销子5移动,滑道4拥有足够的长度为销子5的移动提供长度空间;销子5作为观测增压活塞6移动的参照物,滑道4能作为排污和通气的通道。本发明增压油缸的工作原理是:当第一腔体21进较低压力的液压油时,第三腔体23可以输出较高的油压力,放大倍数由增压活塞6两端面积比决定。第二腔体22通过滑道4与大气连通,利于活塞移动。在增压活塞6上固定销子5,该销子5在油缸体2的滑道4中移动的距离对应增压活塞6的行程。本发明运行平稳、油密封性能好、具有添加润滑油和自清洁功能。

实施例1中,如图2所示,销子5垂直设于第二柱体62,滑道4设于第二腔体22所在的油缸体2的内壁,销子5始终位于第二腔体22中。

实施例2中,如图3所示,滑道4包括设于呈盲孔设于油缸体2外壁的长腰盲孔41,以及平行于增压活塞6、且开口于第二台阶面24的贯通孔42;长腰盲孔41位于第三腔体23的外围,贯通孔42连通长腰盲孔41;销子5包括连于第一台阶面611且间隙滑动设于贯通孔42中的横杆51,以及连于横杆51的一端且间隙设于长腰盲孔41中的纵杆52。实施例2优于实施例1的地方在于第一台阶面611能触碰到第二台阶面24,尽可能地增大了增压活塞6的行程。第二腔体22和大气之间通过横杆51与贯通孔42之间的间隙,以及长腰盲孔41完成气体交换。外界的垃圾会首先落入长腰盲孔41,而不会像实施例1一样直接落入第二腔体22。

如图6、7和图8所示,上述的横杆51在位于第二腔体22中的一端设有第一滴油口511,纵杆52的上端设有第二滴油口521,第一滴油口511至第二滴油口521之间设有油道53;第二滴油口521塞有用于封堵油道53的塞子54。如果要给增压活塞6添加润滑油,只需往第二滴油口521加注润滑油就能使润滑油通过油道53和第一滴油口511流入第二腔体22中。塞子54能防止第二腔体22中的空气通过油道53进入大气。需要清洗第二腔体22时,只需将高压清洗液从第二滴油口521注入油道53中,污水会从横杆51与贯通孔42之间的间隙中流出。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多余的油污也能从横杆51与贯通孔42之间的间隙中流到长腰盲孔41中,方便工作人员从外部进行清洁维护。

上述的第一滴油口511的开口方向为面向第二柱体62;第二滴油口521的开口方向为背离第二柱体62。

上述的纵杆52包括位于第二滴油口521相反一端的第二螺纹段522,横杆51包括与第二螺纹段522螺纹配接的第二螺纹孔513。纵杆52螺纹配接在横杆51的一端,内部设有彼此连通的通道,最终构成油道53。

如图4所示,上述的横杆51包括位于第二螺纹孔513相反一端的第一螺纹段512;第一台阶面611设有与第一螺纹段512螺纹配接的第一螺纹孔612。纵杆52受限于长腰盲孔41能避免横杆51旋转。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点在于:如图9所示,横杆51包括位于第二螺纹孔513相反一端的t型榫部,第一台阶面611设有与t型榫部514间隙滑动配合的t型卯槽613,t型卯槽613呈环形且与增压活塞6同轴。增压活塞6在移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自旋转,如果横杆51固定在第一台阶面611上,则容易拗断横杆51,而t型卯槽613和t型榫部514的间隙滑动配合结构能使增压活塞6和横杆51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既不影响横杆51的轴向滑动,又能避免增压活塞6产生自旋的过程中拗断横杆51。

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横杆51的外壁和贯通孔42的内壁为多边形,从而避免横杆51产生自旋转;如图5、6和图9所示,贯通孔42高于长腰盲孔41的底部,从第二腔体22中排除的油污会沉积在长腰盲孔41的底部,方便工作人员清理;此外外界落入长腰盲孔41的垃圾也会沉积在长腰盲孔41的底部,避免垃圾进一步通过贯通孔42进入第二腔体22。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