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1869发布日期:2018-12-11 21:2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空调器、电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机的上下壳盖的焊接,多是通过火焰圆周焊接的形式将上下壳盖和中间壳体联接在一起,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然而,这种形式的焊接,一是会带来较大焊接热变形,影响内部整体的装配精度;二是焊接过程会产生较大的飞溅,影响压缩机外部的美观性,人工去除焊料飞溅,又会增加人力成本。

另外,传统压缩机结构中,压缩机的底脚是焊接在壳体上,在壳体与上下盖进行最终的圆周焊接前,底脚和壳体已经焊接在一起。具体参照图1所示,传统压缩机的外壳包括壳体1’、上盖2’和下盖3’,壳体1’上还焊接有底脚4’。在装配压缩机的外壳时,先将底脚4’焊接在壳体1’上,然后分别将上盖2’和下盖3’与壳体1’焊接在一起,形成压缩机的密封外壳。

底脚4’焊接在壳体1’上,容易引起壳体1’变形,影响壳体1’的圆周精度,导致壳体1’的圆周尺寸发生变化,因此上盖2’和下盖3’均以嵌入壳体1’的方式,参照图1中虚线圈12’和13’,与壳体1’焊接在一起,以保证焊接后压缩机外壳的密封性。

而且,由于在壳体1’上焊接底脚4’之前,壳体1’已经与压缩机的主轴承5’完成同轴装配,焊接底脚4’时壳体1’的圆周精度受到影响,导致壳体1’与主轴承5’之间的装配精度也受到影响,造成后续压缩机的工作噪音以及零件磨损。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尽量避免影响壳体1’的圆周精度的方案,使得壳体1’在装配过程中能够保证圆周精度,减少压缩机外壳的装配变形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壳体与轴承一体成型,且底脚装配在下盖的压缩机,可以减少现有技术中壳体由于多次焊接引起的变形量,保证壳体的圆周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

上盖;

下盖;

第一轴承,具有带通孔的圆盘部和自所述圆盘部的外缘垂直于所述圆盘部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外缘部和第二外缘部,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外缘部焊接,所述下盖与所述第二外缘部焊接,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和所述第一轴承共同形成所述压缩机的壳体;

电机和气缸,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曲轴,被限位于所述圆盘部的通孔中,所述曲轴将所述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气缸,以压缩制冷剂;以及

多个底脚,周向焊接在所述下盖的外周。

优选地,上述的压缩机中,所述圆盘部、所述第一外缘部和所述第二外缘部一体成型,形成所述第一轴承。

优选地,上述的压缩机中,所述上盖的圆周外径与第一外缘部的圆周外径相等,且所述上盖的圆周内径与第一外缘部的圆周内径相等。

优选地,上述的压缩机中,所述下盖的圆周外径与第二外缘部的圆周外径相等,且所述下盖的圆周内径与第二外缘部的圆周内径相等。

优选地,上述的压缩机中,所述上盖与第一外缘部之间的配合公差小于所述第一外缘部的壁厚的20%。

优选地,上述的压缩机中,所述下盖与第二外缘部之间的配合公差小于所述第二外缘部的壁厚的20%。

优选地,上述的压缩机中,所述上盖的焊接端面和所述第一外缘部的焊接端面均为平滑表面,或者,所述上盖的焊接端面和所述第一外缘部的焊接端面具有相卡合的凹凸结构;以及

所述下盖的焊接端面和所述第二外缘部的焊接端面均为平滑表面,或者,所述下盖的焊接端面和所述第二外缘部的焊接端面具有相卡合的凹凸结构。

优选地,上述的压缩机中,多个所述底脚沿所述下盖的外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上述的压缩机中,所述底脚的高度低于所述下盖的焊接端面的高度。

优选地,上述的压缩机中,所述底脚与所述下盖的焊接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下盖的焊接端面与所述第一轴承焊接时的熔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压缩机的壳体与主轴承一体成型,形成作为一体式机架的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只需与上下盖分别焊接即可,既能满足上下盖和第一轴承焊接的密封性需求,也能解决壳体与主轴承的配合精度问题;同时,将底脚焊接在下盖的外周,避免底脚与壳体焊接导致壳体的变形,保证压缩机的装配精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脚在下盖外周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脚与下盖的距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与第一外缘部之间的一种配合方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盖与第二外缘部之间的一种配合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参照图2所示,包括以下主要部件:

上盖2和下盖3,分别具有圆环形的焊接端面;

第一轴承1,具有带通孔的圆盘部101和自圆盘部101的外缘垂直于圆盘部101分别向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外缘部102和第二外缘部103。其中,圆盘部101充当压缩机的主轴承的作用,曲轴5即被限位于圆盘部101的通孔中。第一外缘部102和第二外缘部103分别垂直于圆盘部101向上和向下延伸,形成压缩机的中间壳体。并且,圆盘部101、第一外缘部102和第二外缘部103是一体成型的,形成作为压缩机的一体式机架的第一轴承1。

上盖2与第一外缘部102焊接,下盖3与第二外缘部103焊接,从而,上盖2、下盖3和第一轴承1共同形成压缩机的壳体。具体地说,上盖2的圆环形的焊接端面与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焊接,形成图示的第一焊接部12,下盖3的圆环形的焊接端面与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焊接,形成图示的第二焊接部13。本实施例所说的焊接是指激光焊接,激光焊接可以满足形成的压缩机壳体的密封性要求,并且避免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火焰圆周焊接的弊端。

压缩机还包括电机和气缸(图中未详细标示),容置于由上盖2、下盖3和第一轴承1共同形成的壳体内,曲轴5用于将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气缸,来压缩制冷剂。

进一步的,压缩机还包括周向焊接在下盖3的外周的多个底脚4。底脚4用于将压缩机与制冷设备的其余零部件装配在一起。

本实施例将压缩机的壳体与主轴承一体成型,形成作为一体式机架的第一轴承1,第一轴承1只需与上盖2和下盖3分别焊接即可形成压缩机的密封外壳。在下盖3与第一轴承1焊接之前,先将底脚3焊接在下盖3的外周,也即在下盖3和第一轴承1进行激光焊接前,底脚4和下盖3是焊接在一起的组件,从而避免底脚4与第一轴承1焊接导致第一轴承1变形,进而可以保证压缩机的装配精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底脚4沿下盖3的外周,即圆周外侧壁均匀分布。参照图3所示,压缩机包括三个底脚4,沿下盖3的圆周外侧壁均匀分布。当然,任意数量的底脚4的任意分布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此处不再重复列举。

进一步的,底脚4的高度低于下盖3与第一轴承1相焊接的焊接端面的高度。更进一步,参照图4所示,底脚4与下盖3的焊接端面之间的距离H,大于下盖3的焊接端面与第一轴承1焊接时的熔深。为满足焊接后压缩机外壳的密封性要求,下盖3与第一轴承1激光焊接的熔深与熔宽应在1mm以上。由于在下盖3和第一轴承1激光焊接前,多个底脚4已焊接在下盖3的外周,为保证下盖3与第一轴承1激光焊接时,激光焊接源不与底脚4发生干涉,底脚4与下盖3的焊接端面之间的距离H需大于下盖3的焊接端面与第一轴承1焊接时的熔深,例如该距离H至少为2mm。这样,既能满足下盖3与第一轴承1的焊接密封性,又不会影响到已焊接在下盖3外周的底脚4。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上盖2的圆周尺寸、下盖3的圆周尺寸分别和第一轴承1的圆周尺寸相等。具体来说,上盖2的焊接端面的圆周外径与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的圆周外径相等,且上盖2的焊接端面的圆周内径与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的圆周内径相等。另外,下盖3的焊接端面的圆周外径与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的圆周外径相等,且下盖3的焊接端面的圆周内径与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的圆周内径相等。上盖2、下盖3的内外径尺寸与第一轴承1的内外径尺寸保持一致,可以满足压缩机外壳的整体焊接密封性和美观性要求。

另外,激光焊接时上下盖与第一轴承1配合处的尺寸公差允许值,小于焊接处壁厚较薄零部件壁厚的20%。具体来说,以第一轴承1的壁厚为基准,上盖2的焊接端面与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之间的配合公差小于第一外缘部102的壁厚的20%,下盖3的焊接端面与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之间的配合公差小于第二外缘部103的壁厚的20%。例如,第一外缘部102的壁厚尺寸为5mm,则在第一焊接部12,上盖2的焊接端面和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配合的高低差在1mm以下,从而保证焊接时上盖2和第一外缘部102之间的密封性要求。同理,第二外缘部103的壁厚尺寸为5mm,则在第二焊接部13,下盖3的焊接端面和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配合的高低差在1mm以下,从而保证焊接时下盖3和第二外缘部103之间的密封性要求。

进一步的,上盖2的焊接端面和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可以均为平滑表面,或者,上盖2的焊接端面和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可以分别具有相卡合的凹凸结构;类似的,下盖3的焊接端面和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可以均为平滑表面,或者,下盖3的焊接端面和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可以分别具有相卡合的凹凸结构。

举例来说,参照图5所示,上盖2的焊接端面和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均为平滑表面,这样在焊接时,将上盖2的焊接端面和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对接(两个焊接端面之间的配合公差参照上述的限定),并采用激光束照射使其二者熔化并冷凝结合即可。

参照图6所示,下盖3的焊接端面具有凹凸结构,与之配合,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具有相匹配对应的凹凸结构,这样在焊接时,将下盖3的焊接端面的凹凸结构和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的凹凸结构卡合(二者之间的配合公差参照上述的限定),并采用激光束照射使其熔化并冷凝结合即可。当然,下盖3的焊接端面的凹凸结构和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的凹凸结构可以如图所示包括相配合的两个凹凸台阶,也可以包括多个相配合的凹凸台阶,形成更精密的卡合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图5和图6为示意出不同的配合方式,将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和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绘制成不同的形状。实际生产中,在同一个压缩机中,第一外缘部102的焊接端面的形状通常和第二外缘部103的焊接端面的形状相同,以便于一次浇铸或锻造成型,与之对应,上盖2的焊接端面的形状和下盖3的焊接端面的形状也保持相同。

综上,本实用新型中上下盖的圆周尺寸与第一轴承的圆周尺寸一致,使得上下盖和第一轴承焊接时满足压缩机的密封性要求,同时保证焊接后形成的压缩机外壳的美观性。另外,在焊接形成压缩机外壳前,先将底脚与下盖焊接在一起,从而避免底脚焊接在第一轴承1上导致第一轴承1变形,进而可以保证压缩机的装配精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