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装冷却装置的液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1509发布日期:2019-08-09 20:4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装冷却装置的液压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装冷却装置的液压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部分液压缸的工作环境为高温,通常在此种工况下,液压缸会在缸筒外部及缸头部位设置冷却流道,但活塞杆却得不到冷却,而且活塞杆伸出时离热源更近,缩回时,没有冷却的活塞杆会烧毁液压缸的活塞杆密封,造成液压缸失效。

为此,中国专利CN201420614655.3公开了一种具有活塞杆内部冷却装置的液压缸,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杆和冷却液循环装置,活塞杆内具有两个冷却通道,两个冷却通道沿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活塞杆的头端通过贯通通道贯通,在缸体的缸底部设置与冷却通道配套的进液冷却活塞和出液冷却活塞,进液冷却活塞和出液冷却活塞分别伸入相配套的冷却通道,进液冷却活塞和出液冷却活塞与相配套的冷却通道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进液冷却活塞和出液冷却活塞内具有与配套的冷却通道相通的进、出液通道,冷却液循环装置的液端与进液冷却活塞连接,冷却液循环装置的回液端与出液冷却活塞连接;有益效果:进、出液冷却活塞使得冷却液循环装置的管路不需要随活塞杆一起运动,提高了结构可靠性,而且不管活塞杆是否运行,冷却液都能在活塞杆内部的冷却通道内流动,有效冷却活塞杆。但上述结构仍存在缺陷,冷却液在经过一个冷却通道时带走活塞杆上部分热量,会导致冷却液升温,而升温后的冷却液经贯通通道进入另一个冷却通道的过程中,降低了活塞杆的冷却速度,且两个冷却通道的结构设置冷却效果不佳,不能满足活塞杆高效冷却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装冷却装置的液压缸,解决了现有液压缸中液压缸采取两个冷却通道的冷却结构,冷却液在经过一个冷却通道时带走活塞杆上部分热量,会导致冷却液升温,而升温后的冷却液经贯通通道进入另一个冷却通道的过程中,降低了活塞杆的冷却速度,且两个冷却通道的结构设置冷却效果不佳,不能满足活塞杆高效冷却的要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加装冷却装置的液压缸,包括液压缸本体、设置在该液压缸本体内部的活塞杆、用于安装液压缸本体的安装头以及用于活塞杆冷却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加湿装置包括进水腔、出水腔、集水腔、进水活动件、出水活动件、进水通道、出水通道、贯通通道和散热杆,其中,所述进水腔设置于安装头的内部,所述出水腔设置有多个,多个出水腔分别设置于安装头的内部并均分于进水腔的外围,所述集水腔设置于安装头的内部并分别与多个出水腔连通,所述安装头上设有分别与进水腔和集水腔连通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活动件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一活动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安装头固定连接并与进水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管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出水活动件包括第二导管和第二活动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安装头固定连接并与出水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管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进水通道设置于活塞杆的内腔中部位置,所述第一活动管的一端固定在活塞杆上并与进水通道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出水通道呈圆筒形设置于活塞杆的内部并对应进水通道的外围位置,所述第二活动管的一端固定在活塞杆上并与出水通道连通设置,所述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分别远离第一活动管和第二活动管的一端之间通过贯通通道连通,所述散热杆设置有多根并错位设置于出水通道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头为U型安装头,所述安装头上对应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本体的前端盖上位于外缘部的内周与活塞杆之间设有轴端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本体前端盖的内侧设有与活塞杆外表面贴合设置的第一O形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管在第一活动管内位移距离以及第二导管在第二活动管内位移距离与活塞杆的位移距离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活动管和第二活动管外表面贴合的第二O形密封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装冷却装置的液压缸,通过设置加湿装置,冷却液经进水口进入安装头内的进水腔,经进水活动件进入活塞杆内的进水通道内,通过贯通通道进入出水通道内,呈圆筒形设置的出水通道能够快速带走活塞杆的热量,升温后的冷却液经出水活动件直接排出液压缸,继而经出水腔、集水腔和出水口排出;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将升温的冷却液排出的方式对液压缸进行快速冷却,同时采用圆筒形出水通道结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活塞杆的冷却效率,且结构可靠,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头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杆的剖视图。

图中:1、液压缸本体;2、活塞杆;3、安装头;4、加湿装置;5、进水口;6、出水口;7、进水腔;8、出水腔;9、集水腔;10、进水活动件;11、第一导管;12、第一活动管;13、出水活动件;14、第二导管;15、第二活动管;16、进水通道;17、出水通道;18、贯通通道;19、散热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加装冷却装置的液压缸,包括液压缸本体1、设置在该液压缸本体1内部的活塞杆2、用于安装液压缸本体1的安装头3以及用于活塞杆2冷却的加湿装置4,其中,所述加湿装置4包括进水腔7、出水腔8、集水腔9、进水活动件10、出水活动件13、进水通道16、出水通道17、贯通通道18和散热杆19,其中,所述进水腔7设置于安装头3的内部,所述出水腔8设置有多个,多个出水腔8分别设置于安装头3的内部并均分于进水腔7的外围,所述集水腔9设置于安装头3的内部并分别与多个出水腔8连通,所述安装头3上设有分别与进水腔7和集水腔9连通设置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所述进水活动件10包括第一导管11和第一活动管12,所述第一导管11的一端与安装头3固定连接并与进水腔7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导管11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管12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出水活动件13包括第二导管14和第二活动管15,所述第二导管14的一端与安装头3固定连接并与出水腔8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导管14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管15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进水通道16设置于活塞杆2的内腔中部位置,所述第一活动管12的一端固定在活塞杆2上并与进水通道16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出水通道17呈圆筒形设置于活塞杆2的内部并对应进水通道16的外围位置,所述第二活动管15的一端固定在活塞杆2上并与出水通道17连通设置,所述进水通道16与出水通道17分别远离第一活动管12和第二活动管15的一端之间通过贯通通道18连通,所述散热杆19设置有多根并错位设置于出水通道17的内部。

具体来说,所述安装头3为U型安装头,所述安装头3上对应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配合安装轴可实现液压缸的活动安装。

具体来说,所述液压缸本体1的前端盖上位于外缘部的内周与活塞杆2之间设有轴端密封圈,保证液压缸分密封性,防止灰尘杂质进入液压缸内部。

具体来说,所述液压缸本体1前端盖的内侧设有与活塞杆2外表面贴合设置的第一O形密封圈,防止漏油。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导管11在第一活动管12内位移距离以及第二导管14在第二活动管15内位移距离与活塞杆2的位移距离相适配,便于经第一导管11和第一活动管12完成进水、第二导管14和第二活动管15完成出水,摒弃传统冷却装置的冷却管连接,结构可靠。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导管11和第二导管14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活动管12和第二活动管15外表面贴合的第二O形密封圈,有效防止冷却液泄露。

使用时,通过设置加湿装置4,冷却液经进水口5进入安装头3内的进水腔7,经进水活动件10进入活塞杆2内的进水通道16内,通过贯通通道18进入出水通道17内,呈圆筒形设置的出水通道17能够快速带走活塞杆2的热量,升温后的冷却液经出水活动件13直接排出液压缸,继而经出水腔8、集水腔9和出水口6排出;当活塞杆2伸出时,进水活动件10及出水活动件13内容积增大,冷却液流量至最大;当活塞杆2静止时,进水活动件10及出水活动件13容积固定不变,此时满足冷却所需流量要求即可;当活塞杆2缩回时,进水活动件10及出水活动件13容积变小,产生压力,冷却液自动向外部排出,保持冷却液流通(流量最小值)即可。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将升温的冷却液排出的方式对液压缸进行快速冷却,同时采用圆筒形出水通道17结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活塞杆2的冷却效率,且结构可靠,实用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