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825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使其内部的润滑油不易流失,且使用寿命长,以及兼具节省制造成本等功效的轴承装置。
一般轴承装置为了能达到较隹的储油及导油效果,均会于轴承内壁面上设油沟或储油槽,如

图1所示,该轴承1内壁面凹陷设有一储油槽10,除了提供转动轴12转动时润滑之用以外,更借由该储油槽10,而使得轴承1所释出的多馀润滑油能暂存于该储油槽10内而不致外漏,以提高轴承1的使用寿命。
前述的轴承1虽可释出润滑油暂存于储油槽10内,然而当转动轴12转动时,由于储油槽10中的润滑油与转动轴直接接触,如此,将会使得储油槽10内的润滑油被带出轴承1外,而造成润滑油向外溅出,因此大部份均会在轴承1顶缘及底缘设置油封14,以防止储存于储油槽10内的润滑油向外飞溅;但是,此举不但造成整体的制造成本提高,也使得转动轴12增加了与油封14之间的摩擦力,而导致转动轴12转动不顺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其内部的润滑油不易流失,且使用寿命长,以及兼具节省制造成本等功效的轴承装置。
依据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装置,其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一可供转动轴穿置的轴孔;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内壁设有内槽,且该内槽与前述轴孔之间不相连通。
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槽是设于本体的轴孔内壁面上,并以一具有内轴孔的内轴承容置于本体的轴孔中,而将该内槽封闭,使该内槽与内轴承的内轴孔不相连通。
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第一轴承,以及套设于第一轴承的轴孔内的第二轴承,该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具有间隙,并于该第一、二轴承的顶缘及底缘对应间隙处塞设有封闭件,使前述内槽设于该间隙内而与第二轴承的轴孔不相连通。
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由多数具开孔的环片叠置组成并设有一轴孔,且每一环片的接触面上均凹陷设有凹槽,使前述内槽即设于凹槽内而与轴孔不相连通。
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球形,其轴孔内壁中所设的内槽是呈弧状。
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外壁面另设置一轴套,并且该轴套的内壁面开设有环状的储油槽。
本发明的轴承装置主要在本体内壁中设有一内槽,并令该内槽与本体的轴孔间不相连通,如此,当转动轴运转时,本体所释出的润滑油除了可润滑转动轴以外,更可于转动轴停止转动后,回流储存于该内槽中,进而达到可循环使用的功效,同时借由内槽与内轴承的内轴孔是呈不相连通的态样,如此当转动轴转动时即不会直接将内槽中的润滑油直接带离并飞溅于本体外,因此,即可减少润滑油的损耗量,进而更延长了轴承装置的使用寿命。再者,由于本发明轴承装置的润滑油不会直接被转动轴带离飞溅出本体外,因此本发明轴承装置即不需于其本体外部增设油封,以节省制造成本,也因如此,使得转动轴转动时的摩擦阻力相对减少,而有效提高转动轴转动时的顺畅性。
由上述的说明,而将本发明与现有的轴承装置作一比较,当可得知本发明借由在本体内壁中设有一内槽,并令该内槽与本体的轴孔间是呈不相连通的态样,使得当转动轴转动时,本体所释出的润滑油除了可润滑转动轴以外,更可于转动轴停止转动后,回流储存于该内槽中,进而达到可循环使用的功效;同时借由内槽与内轴承的内轴孔是呈不相连通的态样,如此当转动轴转动时即不会直接将内槽中的润滑油直接带离并飞溅于本体外,因此,即可减少润滑油的损耗量,进而更延长了轴承装置的使用寿命。
再者,由于本发明的轴承装置的润滑油不会直接被转动轴带离飞溅出本体外,因此本发明轴承装置即不需于其本体外部增设油封,以节省制造成本,也因如此,使得转动轴转动时的摩擦阻力相对减少,而有效提高转动轴转动时的顺畅性。
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轴承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般散热风扇的部份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隹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较隹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较隹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5、6是本发明第四、第五较隹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显示的轴承装置2是具有一本体20,该本体20上设有一可供转动轴22(如图中假想线所示)穿置的轴孔200,特别是,该本体20内壁中是设有一内槽202,该内槽202是设于本体20的轴孔200内壁面上,并令一具有内轴孔240的内轴承24是容置于本体20的轴孔200中,而将该内槽202予以封闭,使该内槽202与内轴承24的内轴孔240呈不相连通的态样。
如图2所示,当转动轴22在内轴孔240中转动时,本体20内部及内轴承24内部的润滑油将会于转动轴22转动时释出,以润滑转动轴22,另外,当转动轴22停止转动时,该等由本体20内部及内轴承24内部的润滑油即会回流并储存于内槽202中,以供转动轴22再次转动时,内槽202中的润滑油,可再供转动轴22润滑之用,进而达到可循环使用的功效。同时借由内槽202与内轴承24的内轴孔240呈不相连通的态样,如此,转动轴22即不会直接与内槽202中的润滑油相接触,且当转动轴22转动时也不会直接将内槽202中的润滑油牵引至转动轴22,其只会依其转动时所需的润滑油量,而使本体20内部、内轴承24内部,以及内槽202中的润滑油可流至转动轴22,因此内槽202中的润滑油则不会被转动轴直接带离并飞溅于本体20外,因此,即可减少润滑油的损耗量,进而更延长了轴承装置2的使用寿命。再者,由于本发明的轴承装置2的润滑油不会直接被转动轴带离飞溅出本体20外,因此本发明轴承装置2即不需于其本体20外部增设油封,以节省制造成本,也因如此,使得转动轴22转动时的摩擦阻力相对减少,而有效提高转动轴22转动时的顺畅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显示的轴承装置3是与前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在于该本体30为一球形,其轴孔300内壁中所设的内槽302是呈弧状,而应用在无方向轴承的技术领域上,因此当转动轴32在内轴承34的内轴孔340中转动时,本体30内部及内轴承34内部的润滑油即会释出,而当转动轴32停止转动时润滑油即会回流并储存于内槽302中,进而达到可循环使用的功效。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显示的轴承装置4,同样具有一本体40;其中,该本体40是包括有一第一轴承44,以及套设于第一轴承44的轴孔440内的第二轴承46,该第一轴承44与第二轴承46之间是具有间隙47,并于该第一、二轴承44、46的顶缘及底缘对应间隙47处塞设有封闭件48,而使前述间隙47即形成与第二轴承46的轴孔460呈不相连通态样的内槽402;因此当转动轴42在第二轴承46的轴孔460内转动时,第一、二轴承44、46内部的润滑油即会释出,而当转动轴42停止转动时润滑油即会回流并储存于内槽402中,也可达到循环使用的功效,而本实施例是提供另外一种不同的实施态样。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显示的轴承装置5,同样具有一本体50;其中,该本体50是由多数具开孔510的环片51叠置组成而设有一轴孔500,并令每一环片51的接触面上均凹陷设有凹槽512,因此当该等环片51叠置组成本体50时,前述凹槽512即会形成与本体50的轴孔500呈不相连通态样的内槽502;所以,当转动轴52在轴孔500中进行转动及停止的动作时,本体50内部的润滑油也可达到如前述实施例般循环使用的功效,同时更使本实施例又能提供另外一种不同的实施态样。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显示的轴承装置6与上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对于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相同处于此不再赘言,惟其不同处在于,该由多数片环片61叠置组成的本体60的外壁面另设置一轴套63,并令该轴套63的内壁面更开设有环状的储油槽64。当转动轴62于转动停止后润滑油也可储存于储油槽64中,如此,该储油槽64即可提供另一个润滑油的储存空间,进而使轴承装置6可容纳的润滑油量也相对增加,进而使本实施例轴承装置6的使用寿命更加的延长,同时更使本发明又能提供另外一种不同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承装置,其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一可供转动轴穿置的轴孔;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内壁设有内槽,且该内槽与前述轴孔之间不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槽是设于本体的轴孔内壁面上,并以一具有内轴孔的内轴承容置于本体的轴孔中,而将该内槽封闭,使该内槽与内轴承的内轴孔不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第一轴承,以及套设于第一轴承的轴孔内的第二轴承,该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具有间隙,并于该第一、二轴承的顶缘及底缘对应间隙处塞设有封闭件,使前述内槽设于该间隙内而与第二轴承的轴孔不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由多数具开孔的环片叠置组成并设有一轴孔,且每一环片的接触面上均凹陷设有凹槽,使前述内槽即设于凹槽内而与轴孔不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球形,其轴孔内壁中所设的内槽是呈弧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外壁面另设置一轴套,并且该轴套的内壁面开设有环状的储油槽。
全文摘要
一种轴承装置,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一轴孔;该本体内壁设有内槽,并以一具有内轴孔的内轴承容置于本体的轴孔中,而将该内槽封闭,使该内槽与内轴承的内轴孔不相连通。当转动轴转动时,本体所释出的润滑油可润滑转动轴,于转动轴停止转动后,润滑油可回流储存于该内槽中,转动轴转动时内槽中的润滑油不会直接被转动轴带离飞溅出本体外,因此不需于其本体外部增设油封。
文档编号F16C33/04GK1388326SQ01118280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5日
发明者陈建荣 申请人: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