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自动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337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动力自动阀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控制水、油等液体管道的无动力自动阀门。
背景技术
现有阀门止水是靠精加工金属表面密贴防漏,亦有靠橡胶挤压密封者,加工精度要求高。大中型阀门开启费力,为此而有电动、液动阀门,电动阀门需要电源,液动阀门需大量排液,二者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启轻便,不需外接动力,又能防止水锤的无动力自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动力自动阀门包括控制部分与执行部分,执行部分为一阀体,包括阀体外壳、橡胶套、中心柱、进水变径和出水变径,进、出水变径外与被控管道连接,内与阀体外壳连接;中心柱固定于阀体中央,被橡胶套包裹着;橡胶套两端面为环形,被固定于进、出水变径与阀体外壳法兰之间;橡胶套与阀体外壳之间形成一储水腔,阀体外壳上开有流孔,流孔与控制部分的中孔相通;在进水变径上开有补水孔,它与控制部分的进水管相通;所述控制部分为一旋塞,包括旋塞壳与旋塞芯,旋塞芯可在旋塞壳内自由转动对位,控制部分采用直排方式,即在开启阀门时排掉液体,此方式在旋塞壳上装有进水管、排水管,进水管与排水管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成一夹角,在旋塞芯上开有轴向的中孔与径向的连孔,中孔的一端与执行部分流孔相通,另一端与连孔相通,连孔与进水管、排水管在同一平面上。
与上述技术方案属同一构思的另一种无动力自动阀门,执行部分的结构与上述基本一致,只是在上述出水变径上还开有一回流孔;控制部分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抽吸方式,即在阀门开启时将液体通过喷射抽吸送回到被控管道,该方式在旋塞壳上装有进水管、回水管,回水管与执行部分出水变径上的回流孔相通;进水管与回水管在同一直线上,在旋塞芯上开有轴向中孔及径向的射吸孔与充水孔,充水孔与射吸孔成一角度,中孔的一端与执行部分的流孔相通,另一端与射吸孔、充水孔相通,射吸孔两端段为喇叭形、中段缩小,中孔在射吸孔缩径段相通,射吸孔、充水孔与进水管、回水管在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动力自动阀门,橡胶套与阀体外壳之间的储水腔排液时,橡胶套内侧压力大于外侧压力,在被控管道中液体的压力作用下橡胶套扩张实现开启;在向储水腔充液时,橡胶套内外压力平衡,依靠橡胶套复原弹力包住中心柱而关闭。开启与关闭动作只需将旋塞轻轻转动一角度,通过控制充液或排液即可实现开关,动作十分轻巧,省时省力,几乎可与电动阀门相媲美。又由于旋塞芯中孔直径可以设计得足够小,阀门开关是延时的,阀门开关完成时间可根据充排液时间来确定,即可按设计要求延长,通过控制开关时间从而避免水锤发生。


图1为无动力自动阀门执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动力自动阀门控制部分(直排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无动力自动阀门控制部分(抽吸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现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中1—阀体外壳;2—流孔;3—橡胶套;4—出水变径;5—回流孔;6—被控管道;7—中心柱;8—进水变径;9—补水孔;10—进水管;11—旋塞壳;12—旋塞芯;13—中孔;14—连孔;15—排水管;16—回水管;17—充水孔;18—射吸孔。
图1所示为阀门关闭状态(即由橡胶套3包住中心柱7时的状态)。在阀体外壳1上开有流孔2,流孔2与控制部分(图2、图3所示)的中孔13相通;阀体外壳1为带法兰短管,其法兰与进水变径8、出水变径4的大法兰相连接,在两法兰中夹着橡胶套3的端面;橡胶套3是阀门开闭时的运动部件,它的端面为圆环形是为了便于用法兰固定、两外段为喇叭形(至少进水段为喇叭形)、中段为与中心柱7适配的圆柱形;中心柱7为圆柱形,固定于阀体的正中央,由橡胶套3的中段包裹着;进水变径8上开有补水孔9,它与图2、图3中进水管10相通。对于射吸式控制方式在出水变径4上还开有回流孔5,它与图3中的回水管16相通。
图2所示为无动力自动阀门直排控制方式。直排式控制部分由旋塞壳11与旋塞芯12组成,旋塞芯12可在旋塞壳11内自由旋转。在旋塞壳11上设进水管10与排水管15。进水管10与图1执行部分阀体外壳1的补水孔9相通,排水管15通向大气,进水管10与排水管15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成一夹角。旋塞芯11上开有轴向的中孔13与径向的连孔14,中孔13的一端与图1执行部分阀体外壳1上的流孔2相通,另一端与连孔14相同。连孔14、进水管10、排水管15在同一平面上。当连孔14与排水管15对准时,橡胶套3与阀体外壳1之间的储水腔中的液体通过流孔2、中孔13及连孔14从排水管15排出,橡胶套3外侧压力小于内侧压力,橡胶套3向阀体外壳1的内壁扩张,在中心柱7与橡胶套3之间形成环形通道,阀门开启;当旋塞芯12转动使连孔14与进水管10对准后,液体由补水孔9、进水管10、连孔14、中孔13、流孔2而进入阀体外壳1与橡胶套3之间的储水腔。橡胶套3内外侧压力平衡,由于橡胶套3复原弹力作用下包住中心柱7,阀门关闭(如图1所示状态)。
图3所示为无动力自动阀门射吸控制方式。射吸式控制部分同样是由旋塞壳11与旋塞芯12组成,旋塞芯12可在旋塞壳11内自由旋转。在旋塞壳11上设有进水管10及回水管16,进水管10及回水管16在一条直线上。在旋塞芯12上开有轴向的中孔13与径向的充水孔17、射吸孔18,中孔13的一端与图1执行部分阀体外壳1上的流孔2相通,另一端与充水孔17、射吸孔18相通。进水管10、回水管16、充水孔17、射吸孔18在同一平面上。射吸孔18两外段为喇叭形,中段为缩小圆柱形,充水孔17与射吸孔18成一夹角,中孔13与充水孔17在中段缩孔段与之相通。当旋塞芯12旋转使射吸孔18对准进水管10、回水管16时,液体自进水变径8经补水孔9、进水管10、射吸孔18、回水管16、回流孔5而回到出水变径4。由于射吸孔18中段流速加大、压力降低,经过中孔13、流孔2将阀体外壳1与橡胶套3之间的储水腔中的液体抽吸出来,橡胶套3外侧压力小于内侧压力,向阀体外壳1的内壁扩张,在橡胶套3与中心柱7之间形成环形通道,阀门开启。当旋塞芯12旋转使充水孔17对准进水管10时,液体经补水孔9、进水管10、充水孔17、中孔13、流孔2而进入阀体外壳1与橡胶套3之间的储水腔中,此时橡胶套3内外侧压力平衡,在橡胶套3复原弹力作用下包住中心柱7,阀门关闭。
基于上述发明构思,本阀门在实际生产中,在进水变径与出水变径之间的阀体内部,有可能设计成由中心柱——橡胶套——阀体外壳(中心柱)——橡胶套——阀体外壳(中心柱)……构成的多组并列环形通道的阀体结构,该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动力自动阀门,包括控制部分与执行部分,其特征在于执行部分为一阀体,包括阀体外壳(1)、橡胶套(3)、中心柱(7)、进水变径(8)和出水变径(4),进、出水变径(8、4)外与被控管道(6)连接,内与阀体外壳(1)连接;中心柱(7)固定于阀体中央,被橡胶套(3)包裹着;橡胶套(3)两端面为环形,被固定于进、出水变径(8、4)与阀体外壳(1)的法兰之间;橡胶套(3)与阀体外壳(1)之间形成一储水腔,阀体外壳(1)上开有流孔(2),流孔(2)与控制部分的中孔(13)相通;在进水变径(8)上开有补水孔(9),它与控制部分的进水管(10)相通;所述控制部分为一旋塞,包括旋塞壳(11)与旋塞芯(12),旋塞芯(11)可在旋塞壳(12)内自由转动对位,直排式控制方式是在旋塞壳(11)上装有进水管(10)和排水管(15),进水管(10)与排水管(15)成一夹角,在旋塞芯(12)上开有轴向的中孔(13)与径向的连孔(14),中孔(13)的一端与执行部分流孔(2)相通,另一端与连孔(14)相通,连孔(14)与进水管(10)、排水管(15)在同一平面上。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自动阀门,其特征在于上述出水变径(4)上还开有一回流孔(5);上述控制部分是以另一种射吸方式实现的,即在旋塞壳(11)上设有进水管(10)和回水管(16),回水管(16)与执行部分出水变径(4)上的回流孔(5)相通,进水管(10)与回水管(16)在同一直线上,在旋塞芯(12)上开有轴向中孔(13)及径向的射吸孔(18)与充水孔(17),充水孔(17)与射吸孔(18)成一角度,中孔(13)一端与执行部分的流孔(2)相通,另一端与射吸孔(18)、充水孔(17)相通,射吸孔(18)两端段为喇叭形、中段缩小,中孔(13)在射吸孔(18)缩径段相通,射吸孔(18)、充水孔(17)与进水管(10)、回水管(16)在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动力自动阀门,其特征在于上述橡胶套(3)端面为圆环形、进水段为喇叭形、中段为与中心柱(7)适配的圆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动力自动阀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水变径(8)与出水变径(4)之间的阀体内部,有可能设计成由中心柱——橡胶套——阀体外壳/中心柱——橡胶套——阀体外壳/中心柱……构成的多组并列环形通道的阀体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无动力自动阀门,执行部分为一阀体,由阀体外壳、橡胶套、中心柱、进水变径和出水变径组成,进、出水变径外与被控管道连接,内与阀体外壳连接;中心柱固定于阀体中央,被橡胶套包裹着;橡胶套两端面为环形,固定于进、出水变径与阀体外壳法兰之间;阀体外壳与橡胶套形成一储水腔,其上开有流孔,与中孔相通;在进水变径上开有补水孔,补水孔与进水管相通。射吸控制方式还在出水变径上开有回流孔,与回水管相通;控制部分为一旋塞,旋塞芯可在旋塞壳内自由转动对位,分直排式和射吸式,通过对储水腔排液与充液的控制实现阀门的开关。该阀门利用橡胶套作为阀门开闭时的运动部件,开关轻巧,省时省力。又由于旋塞芯中孔直径可以设计得足够小,阀门开关完成时间可根据充排液时间来确定,通过控制开关时间从而避免水锤发生。
文档编号F16K7/00GK2656746SQ200320116509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9日
发明者邓佑 申请人:邓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