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离合器分离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392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离合器分离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缸内零部件的改进发明,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缸体内活塞组件的改进发明,特别涉及的是一种连体式活塞。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离合器分离缸,其功能为通过该分离缸的工作使离合器分离或接合来实现档位的切换。制动液从进液口进入工作腔内,液压推动活塞组件向右运动,活塞推动工作驱动盘运动,从而实现离合器分离;制动液回流时,工作驱动盘、活塞组件回到原位,离合器重新接合。该分离缸的关键部件是活塞组件,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活塞组件它是由活塞及活塞皮圈分级装配而成,也就是由两个独立的个体组合装配成一个整体,装配时活塞皮圈易滑出,装后不能很好地吻合,且易出现人为的不利因素。工作时活塞皮圈可能与活塞分离、脱落,影响密封性能,产品可靠性下降,甚至导致整个产品密封失效的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公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装配方便,使用可靠的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汽车离合器分离缸,包括缸体、缸体上的进液口、与进液口相通的进液通道、设置在进液通道内的活塞组件及靠该活塞组件推动前移的工作驱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活塞组件为独立的单体活塞,该单体活塞的一端为活塞片圈,其向下延伸部位为活塞杆体。本实用新型由于改进了活塞组件的结构,将先前的分体式结构的活塞组件由原来两件分级装配改为将活塞皮圈和活塞通过橡胶制造工艺把两个部件硫化成为一体。这样将省去两件装配的过程,解决了装配难的问题和上述易出现的现象;改后对其密封性能没有任何影响,且避免了活塞皮圈脱落导致产品失效的可能,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同时也解决了活塞总成中皮圈较难装配及工作时脱落而影响产品性能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图1为离合器分离缸总成装配图;图2为活塞总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实施例,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有关细节。本实用新型包括缸体2、缸体2上的进液口1、与进液口1相通的进液通道、设置在进液通道内的活塞组件3及靠该活塞组件推动前移的工作驱动盘4,所述该活塞组件为独立的单体活塞,该单体活塞的一端为活塞片圈,其向下延伸部位为活塞杆体。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制动液从进液口1进入工作腔内,液压推动活塞组件向右运动,活塞推动工作驱动盘运动,从而实现离合器分离;制动液回流时,工作驱动盘、活塞组件回到原位,离合器重新接合。本实用新型由于改进了活塞组件的结构,将先前的分体式结构的活塞组件由原来两件分级装配改为将活塞皮圈和活塞通过橡胶制造工艺把两个部件硫化成为一体的独立的活塞体。这样将省去两件零部件装配成一个活塞组件的过程,解决了装配难的问题和上述易出现的现象;改后杜绝了活塞使用过程中两部件动作不协调对密封性产生的影响,且避免了活塞皮圈脱落导致产品失效的可能,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同时也解决了活塞总成中皮圈较难装配及工作时脱落而影响产品性能等缺点。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缸,包括缸体(2)、缸体上的进液口(1)、与进液口(1)相通的进液通道、设置在进液通道内的活塞组件(3)及靠该活塞组件(3)推动前移的工作驱动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活塞组件(3)为独立的单体活塞,该单体活塞的一端为活塞片圈,其向下延伸部位为活塞杆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是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缸,包括缸体(2)、缸体上的进液口(1)、与进液口(1)相通的进液通道、设置在进液通道内的活塞组件(3)及靠该活塞组件(3)推动前移的工作驱动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活塞组件(3)为独立的单体活塞,该单体活塞的一端为活塞片圈,其向下延伸部位为活塞杆体。本实用新型由于改进了活塞组件的结构,将先前的分体式结构的活塞组件由原来两件分级装配改为将活塞皮圈和活塞通过橡胶制造工艺把两个部件硫化成为一体。这样将省去两件装配的过程,解决了装配难的问题和上述易出现的现象;改后对其密封性能没有任何影响,且避免了活塞皮圈脱落导致产品失效的可能,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同时也解决了活塞总成中皮圈较难装配及工作时脱落而影响产品性能等缺点。
文档编号F16D25/00GK2876426SQ20062010185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郑祥好, 洪作明, 朱宗元 申请人:瑞立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