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147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存在如下技术,S卩,在将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安装于车辆侧的转向节时,利用安装 螺栓将连接杆与转向节一并拧紧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存在如下技术,即在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上,通过将具有内螺纹部的接合器 设置于制动钳,使安装螺栓与该接合器的内螺纹部螺合,从而连结到车辆上的技术(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1619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登记实用新型第3001972号公报
对盘式制动器而言,部件数量及成本的减少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的盘式制动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具有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至少具有安 装螺栓螺合的两个内螺纹部,并且由与安装部及非旋转部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利用该加 强部件和所述安装螺栓,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非旋转部连结。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的Y1-Y1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的X1-X1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的X1-X1对应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的X1-X1对应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连接杆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连接杆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的X1-X1对应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的X1-X1对应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的X1-X1对应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Y2-Y2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盘式制动器 11制动盘 12摩擦块 13制动钳(制动块支承部件、缸部件) 14、14F、14G、14H、141转向节(非旋转部)33a、33b、 184a、 184b、207a、207b、220a、220b安 装孔(第二安装孔)60活塞 82、82C、82D、82F、821安装部 93a、93b、 142a、 142b、 160a、 160b、195a、195b安装孔(第一安装孔)94a、94b凹部 100、 IOOA、 IOOB、 IOOC、 IOOD、 100E 连接杆(加强部件)101a、101b、161a、161b接合部 102、163连接杆部 108a、108b突起 部 109a、109b、143a、143b、162a、162b内螺纹部 114a、 114b安装螺栓 122a、122bO形 环(弹性体)168卡合内螺纹部170保持螺栓(卡止部件、螺纹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 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的Y1-Y1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 的图1的X1-X1的剖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0具有与省略图示的车轮一体 旋转的制动盘ll ;自两侧夹住该制动盘11且支承有两对(在图2中仅图示一对)摩擦块 12的制动钳(制动块支承部件、缸部件)13 ;构成安装有制动钳13的车辆的非旋转部的转 向节(* '7々A ) 14。该盘式制动器10是制动钳13固定于转向节14这种类型的制动器, 用于四轮机动车。 转向节14是铝合金或铸铁等金属制部件,具有基体部21,其沿着制动盘轴的正 交方向扩展;安装突起部22a及安装突起部22b,其自沿着该基体部21的制动盘半径方向 外侧的外缘部的制动盘圆周方向离开的两个部位,分别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基体部21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安装突起部22a、22b之间的中间外缘面23构 成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 另外,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安装突起部22a,其前端侧构成朝制动盘半径方向外 侧形成凸出的半圆形的突出前端面26a,基端侧的制动盘圆周方向两侧构成基端面27a,该 基端面27a形成在基体部21及安装突起部22a的外侧中间位置具有中心的圆弧状,且与基 体部21的外缘部及突出前端面26a连续。 另外,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安装突起部22b,其前端侧构成朝制动盘半径方向 外侧形成凸出的半圆形的突出前端面26b,基端侧的与安装突起部22a相反的一侧构成基 端面27b,该基端面27b形成在基体部21及安装突起部22b的外侧中间位置具有中心的圆 弧状,且具有与基体部21的外缘部及安装突起部22b连续的形状。另一方面,安装突起部 22b基端侧的安装突起部22a侧以自突出前端面26b连续的方式构成直线状,并构成以越靠 近基端侧越位于安装突起部22a侧的方式呈直线状倾斜的形状之后,构成在基体部21及安装突起部22b的外侧中间位置具有中心的圆弧状,从而构成与基体部21的中间外缘面23 连续的基端倾斜面28b。由此,安装突起部22b相比安装突起部22a,基端侧在制动盘圆周 方向上构成为更宽广。 在安装突起部22a上,如图2及图3所示,在制动盘11侧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的 正交方向的面部31a,在与制动盘ll相反的一侧也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的正交方向的面部 32a,以将该面部31a及面部32a各自的中央侧彼此连接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 成有直的安装孔(第二安装孔)33a。 如图3所示,在安装突起部22b上,在制动盘11侧以与面部31a配置于同一平面 的方式形成有面部31b,在与制动盘ll相反的一侧,以与面部32a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也 形成有面部32b,以将该面部31b及面部32b各自的中央侧彼此连接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 方向贯通形成有直的螺栓插入孔(第二安装孔)33b。安装孔33a、33b直径相同。
如图2所示,制动钳13将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半割体)37和外侧制动钳半分割 体38紧挨着连结成一体而构成,其中,该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相对于制动盘11配置于 其轴线方向的车辆内侧,该外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8相对于制动盘11配置于其轴线方向的 车辆外侧。该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及外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8分别由铝合金一体成形。
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及外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8分别在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具 有缸部40,在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具有相比缸部40朝向制动盘11的方向突出的连结突出 部41。如图1中举例说明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那样,在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及外侧 制动钳半分割体38上,在制动盘圆周方向的中央部和两端部这三个部位形成有连结突出 部41。 而且,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及外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8在使沿制动盘圆周方向 对位的连结突出部41、41彼此紧挨着的状态下,制动盘圆周方向的中央及两端侧分别利用 系紧螺栓44连结在一起。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及外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8的紧挨着的 连结突出部41、41彼此在制动钳13中构成制动盘卡钳部(n》々"》部)45,该制动盘 卡钳部45配置于跨过制动盘11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制动盘卡钳部45也在制动盘圆周 方向的中央部和两端部这三个部位形成。 如图2所示,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及外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8各自的缸部40配 置成与制动盘11相对,在各缸部40开设有孔(#7 )48,该孔48朝制动盘11侧开口。沿 着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及外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8的制动盘轴线方向且配置于同一轴上 的孔48、48彼此构成一对。而且,如图1中所示的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那样,在内侧制 动钳半分割体37的缸部40及外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8的缸部40上,沿制动盘圆周方向离 开地形成有两对孔48、48。如图2所示,在各孔48上,在开口侧形成有密封圆周槽49,由橡 胶制的方形环形成的活塞密封50嵌合到各密封圆周槽49中。另外,在各缸部40的制动盘 11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围绕各孔48的盖槽(力"'一溝)51。各缸部40具有在与制动盘ll 相反的一侧形成孔48的底面的底部54 ;形成孔48的外径侧的壁部55。
各孔48中分别使底部58位于里侧而可滑动地收纳有底筒状的活塞60,该活塞60 具有底部58和圆筒部59。由此,活塞60彼此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构成同轴,相对配置的 成对的活塞为两对,在制动盘圆周方向分开设置。即,制动钳13构成相对活塞型的两筒式 (水'7卜型)部件。在各活塞60的圆筒部59的开口侧的外周部上形成有盖槽61,在盖槽61上,在与以包围其外侧的方式配置的盖槽51之间安装橡胶制的盖62。盖62防止异物等 自孔48的开口侧侵入到孔48和活塞60之间的间隙中。 向各孔48内,自给液口 65供给制动液,该给液口 65形成于图1所示的内侧制动 钳半分割体37的缸底部54,随着该制动液的供给,两对活塞60同步地突出。此时,图2所 示的活塞密封50将孔48和活塞60之间的间隙密封,从而防止制动液漏出。另外,如图1 所示,在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的缸壁部55的制动盘圆周方向的端部,安装有用于抽出气 体的抽吸装置66。 如图1中举例说明的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那样,分别在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 及外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8上,在沿制动盘圆周方向离开地形成于三个部位的制动盘卡钳 部45中的相邻的制动盘卡钳部彼此之间分别形成有销安装部69,在沿制动盘圆周方向对 位的两个部位的销安装部69之间架设有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的衬垫销("'7卜"t。 > )70。 各衬垫销70如图2中仅例示的一个那样,插通(揷通)到配置于制动盘ll轴线方向的两 侧的一对摩擦块12中,使摩擦块12相对于制动钳13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可滑动地垂下并 支承。由此,在制动钳13上支承有两对摩擦块12。 各摩擦块12由背板74和与背板74接合的摩擦件75构成,背板74被衬垫销70 支承并且被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的活塞60按压,摩擦件75与制动盘11接触。
而且,在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上一体地形成有作为向车辆安装的安装部分的 车辆侧安装部80,该车辆侧安装部80自缸部40的开口侧且自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向制动 盘半径方向内部(制动盘中心方向)延伸。该车辆侧安装部80具有自缸部40的开口侧 且自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部稍微延伸的延伸部81、自该延伸部81的 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部延伸的安装部82,且构成镜面对称形状。安装 部82相比延伸部81,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更厚地形成,以使其相比延伸部81向制动盘11 侧突出。 如图1所示,安装部82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的缘面85朝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 形成凹的圆弧状。另外,如图3所示,在安装部82上,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两端侧的两个部位, 以相比其它部分向制动盘轴线方向两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构成厚壁的一对安装凸起部86a 及安装凸起部86b。由此,在安装部82上,在安装凸起部86a、86b之间,以将它们连结的方 式形成有相比该安装凸起部86a、86b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稍薄的中间连结部87。
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安装凸起部86a上,在制动盘ll侧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 的正交方向的面部91a,在与制动盘ll相反的一侧也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的正交方向的面 部92a,以将该面部91a、92a各自的中央侧彼此连结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 安装孔(第一安装孔)93a。安装孔93a在制动盘ll侧即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构成以圆 形截面向转向节14侧凹陷的笔直形状的凹部94a,在转向节14侧构成相比向转向节14侧 贯通该凹部94a中央的凹部94a而直径小的笔直形状的插通孔部95a,由此,形成带有台阶 的形状。 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安装凸起部86b与安装凸起部86a构成镜面对称形状。 在安装凸起部86b上,在制动盘ll侧以与面部91a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面部91b, 在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以与面部92a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也形成有面部92b。以将 该面部91b、92b各自的中央侧彼此连结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93b。安装孔93b也在制动盘ll侧即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构成以圆形截面向转 向节14侧凹陷的圆形的笔直形状的凹部94b,在转向节14侧构成相比向转向节14侧贯通 该凹部94b中央的凹部94b而直径小的笔直形状的插通孔部95b,由此,形成带有台阶的形 状。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即 制动盘ll侧,配置有连接杆(加强部件)100。该连接杆100的材料与包含安装部82的铝 合金制的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及同样地由铝合金制的转向节14的材料种类不同,且构 成为由杨氏模量比安装部82及转向节14的杨氏模量高的金属材料制具体而言为铁制(铸 铁制或钢制)的一体成形件。 如图1所示,连接杆100以穿过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后述的内螺纹部109a和内螺 纹部109a之间的中心)的制动盘轴向平面为中心,构成大致镜面对称形状,在制动盘圆周 方向两端侧的两个部位形成有接合部101a、101b,在该一对接合部101a、101b之间,形成有 连接杆部102以将它们连结。连接杆部102利用弯曲状的中间部104将呈直线状且长度相 同的一对边部103a、 103b连结,整体构成以钝角弯曲的镜面对称形状,该连接杆部102沿着 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圆弧状边缘面85配置。连接杆部102在制动盘半径方向构成大 致恒定宽度,如图3所示,在制动盘轴线方向构成恒定厚度。 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接合部101a相对于连接杆部102,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 以向与制动盘ll相反的一侧稍微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厚壁,并且具有安装座部107a和突起 部108a,该安装座部107a如图1所示,形成为直径比连接杆部102的宽度大的圆形状,该突 起部108a如图3所示,自安装座部107a的中央位置向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沿轴线方向 突出成圆柱状。以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安装座部107a及突起部108a的中央位置的方 式形成有内螺纹部109a。 在安装座部107a上,在突出侧即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的 正交方向的面部llla,自该面部llla的中央位置向与制动盘ll相反的一侧,沿着制动盘轴 线方向突出形成有上述突起部108a。在此,在突起部108a上,在外径侧形成有越靠近外径 侧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宽度越变窄的环状凸部112a,该环状凸部112a的外周面构成直的 圆筒面。 相对于在突起部108a形成有环状凸部112a的制动盘圆周方向 一侧的接合部 101a,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接合部101b除未形成环状凸部之外,与接合部101a构成镜 面对称的形状。接合部101b相对于连接杆部102,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以向与制动盘11 相反的一侧稍微突出的方式形成厚壁,并且具有安装座部107b和突起部108b,该安装座部 107b如图1所示,形成为直径比连接杆部102的宽度大的圆形状,该突起部108b如图3所 示,自安装座部107b的中央位置向与制动盘ll相反的一侧沿着轴线方向突出成圆柱状。以 沿着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安装座部107b及突起部108b的中央位置的方式形成有内螺纹部 109b。 在安装座部107b上,在突出侧即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与面部llla配 置于同一平面的面部lllb,自该面部lllb的中央位置向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沿着制动 盘轴线方向突出形成有上述突起部108b。 形成有环状凸部112a的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的外径,比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接合部101b的突起部108b的外径大,相比制动钳13的安 装部82的凹部94a,与过盈量相应地成为大径。另一方面,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接合部 101b的突起部108b的外径,相比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凹部94b,成为稍小的小径。另 外,突起部108a、108b的中心间距离,与凹部94a、94b的中心间距离相等。
在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侧之前,这样的连接杆100被制动钳13保持,此时,两个 突起部108a、108b与制动钳13的两个安装孔93a、93b的凹部94a、94b嵌合。此时,连接 杆100的一个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被压入到凹部94a内并紧密嵌合,另一个接合部 101b的突起部108b以间隙配合的方式与凹部94b间隙配合而嵌合。这样,通过将一个接合 部101a的突起部108a压入到凹部94a内,由此,连接杆100被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保持。 这样,在利用接合部101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嵌合而被保持的状态下,连接杆100的 安装座部107a的面部lll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安装凸起部86a的面部91a抵接, 安装座部107b的面部lllb与安装凸起部86b的面部91b抵接。另外,在该状态下,制动钳 13的安装部82的一个安装孔93a与连接杆100的一个内螺纹部109a —致即同轴配置,制 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另一个安装孔93b与连接杆100的另一个内螺纹部109b —致即同 轴配置。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时,如上所述,在将连接杆100预先保持在制动钳13的 安装部82的状态下,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安装凸起部86a的与连接杆100相反的一 侧的面部92a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的制动盘11侧的面部31a抵接,并且,使安装 凸起部86b的与连接杆100相反的一侧的面部92b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b的制动 盘11侧的面部31b抵接。而且,使安装部82的安装孔93a相对于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a 对位,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使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到安装孔33a中,使该 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93a的插通孔部95a中,从而使外周 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的接合部101a的内螺纹部109a螺合。同样地,使安装部82 的安装孔93b相对于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b对位,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使种类与安 装螺栓114a相同的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插通到安装孔33b中,使该安装螺栓114b 的轴部115b插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93b的插通孔部95b中,从而使外周的外螺纹116b 与连接杆100的接合部101b的内螺纹部109b螺合。而且,将直径比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 115a大的头部117a及直径比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大的头部117b紧固。
由此,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的面部32a紧贴, 安装突起部22a的面部31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面部92a紧贴,制动钳13的安装部 82的面部91a与连接杆100的安装座部107a的面部llla紧贴,并且,安装螺栓114b的头 部117b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b的面部32b紧贴,安装突起部22b的面部31b与制 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面部92b紧贴,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面部91b与连接杆100的 安装座部107b的面部lllb紧贴。 这样,利用连接杆100和两根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和转 向节14连结。S卩,制动钳13被安装到车辆上。 在该状态下,连接杆100相对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位于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 侧而被设置于该安装部82,具体而言与安装部82嵌合。在该状态下,连接杆100沿制动盘 圆周方向将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22b连结,与安装突起部22a、22b构成一体,由此,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加强转向节14。 如上所述,当制动液自图l所示的给液口 65供给到在车辆的转向节14上固定的 制动钳13的各孔48中时,随着该制动液的供给,图2所示的两对共四个活塞60同步地向 制动盘11方向突出,将两对共四个摩擦块12向制动盘11挤压,由此,产生制动力。
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利用两根安装螺栓将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安装于 车辆侧的转向节时,通过利用两根安装螺栓将连接杆与转向节一并拧紧,该连接杆配置成 将两根安装螺栓彼此连结,由此,补偿转向节侧的强度不足,提高抑制制动噪声(^k一3f 嗚巻)性能。在该盘式制动器中,由于在制动钳上形成内螺纹部并使安装螺栓螺合,因此, 例如当由铝合金制成制动钳时,为了提高安装螺栓的紧固轴向力,必须使安装部大型化。与 此相对,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在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中,通过将具有内螺纹部的其它接合 器设于制动钳,使安装螺栓与该接合器的内螺纹部螺合,由此,向车辆连结,例如,通过利用 强度比制动钳的原料的强度高的原料来形成接合器,可以提高安装螺栓的紧固轴向力。但 是,除作为相对于上述制动噪声的强度加强部件的连接杆之外,若设置作为相对于紧固轴 向力的强度加强部件的接合器,则导致部件数量增大。 与此相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具有连接杆100,该连接杆100具有内 螺纹部109a、109b且由与安装部82及转向节14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利用连接杆100和 与该内螺纹部109a、109b螺合的安装螺栓114a、114b,将安装部82和转向节14连结,因此, 可以使连接杆100具有接合器的功能。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具有设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连接杆100,该连接 杆100具有安装螺栓114a螺合的内螺纹部109a及安装螺栓114b螺合的内螺纹部109b, 并且由杨氏模量比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杨氏模量高的金属形成,在使制动钳13的安装 孔93a与内螺纹部109a—致且使安装孔93b与内螺纹部109b —致的状态下,该连接杆100 位于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而被设于安装部82,因此,可以使连接杆100具有接合器的功 能。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具有杨氏模量比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杨氏模量高的 金属制连接杆IOO,该连接杆100由接合部101a、接合部101b和连接杆部102构成,其中, 该接合部101a在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嵌合并具有安装螺栓 114a螺合的内螺纹部109a,该接合部101b与安装部82嵌合并具有安装螺栓114b螺合的 内螺纹部109b,该连接杆部102将该接合部101a、 10lb彼此连结,该连接杆100利用接合部 101a、101b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嵌合而被保持,因此,可以使连接杆100具有接合器的 功能。因此,安装变得容易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并且,由于连接杆100利用接合 部101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嵌合而被保持,因此,可以预先将连接杆100安装于制动 钳13,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以上,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以下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具有杨氏模量比铝合金制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及转向节14 的杨氏模量高的铁制连接杆IOO,该连接杆100由接合部101a、接合部101b和连接杆部102 构成,其中,该接合部101a在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嵌合并具有 安装螺栓114a螺合的内螺纹部109a,该接合部101b在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与制动钳 13的安装部82嵌合并具有安装螺栓114b螺合的内螺纹部109b,该连接杆部102将该接合部101a、 101b彼此连结,该连接杆100利用接合部101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嵌合而被 保持。由此,通过使安装螺栓114a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的内螺纹部109a螺合, 并使安装螺栓114b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的内螺纹部109b螺合,其中该安装螺栓 114a插通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a及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插通孔部95a,该安装螺栓 114b插通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b及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插通孔部95b,由此,可以利 用安装螺栓114a、114b及连接杆IOO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和转向节14连结,可以使连 接杆100具有接合器的功能。因此,安装变得容易,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外,由于连接杆100利用接合部101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嵌合而被保持, 因此,可以预先将连接杆100安装于制动钳13,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的安装作业变得容 易。 另外,连接杆100利用接合部101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嵌合,并利用接合部 101b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嵌合,并且,利用连接杆部102将它们连结,因此,在安装螺栓 114a、114b螺合时,可以防止接合部101a、101b —并转动。因此,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的 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和转向节14连结之前,连接杆100 通过使内螺纹部109a与安装孔93a —致并使内螺纹部109b与安装孔93b —致而被制动钳 13保持,因此,如果将安装螺栓114a自转向节14侧插入到安装孔93a的插通孔部95a中, 可以使其与内螺纹部109a螺合,如果也将安装螺栓114b自转向节14侧插入到安装孔93b 的插通孔部95b中,可以使其与内螺纹部109b螺合。因此,可以将安装螺栓114a、114b容 易地与连接杆100螺合。因此,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的安装作业并得更加容易。
另外,由于连接杆100与制动钳13嵌合而被保持,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保持的专 用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外,在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上形成有凹部94a、94b,连接杆100具有与凹部94a 嵌合的突起部108a及与凹部94b嵌合的突起部108b,在突起部108a形成有内螺纹部109a, 在突起部108b形成有内螺纹部109b,因此,可以确保内螺纹部109a、109b的长度。因此,可 以进一步提高安装螺栓114a、114b的紧固轴向力。 另外,在连接杆100上,在两个接合部101a、 101b上设有两个突起部108a、 108b, 一 个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被压入安装部82而与其紧密嵌合,连接杆100被制动钳13 的安装部82保持,因此,连接杆100向安装部82的保持作业变得容易,并且,由于不需要用 于保持的专用部件,因此可以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两个接合部101a、101b中的一个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被压入到安装 部82的凹部94a中,另一个接合部101b的突起部108b与安装部82的凹部94b间隙配置, 由此,连接杆IOO被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保持,因此,仅将一个突起部进行压入即可,连接 杆100向安装部82的保持作业变得更加容易,并且,可以吸收突起部108a、108b之间的公差。 在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摩擦块12至少具有一对即可。另外,转向节14的安装 孔33a、33b的数量至少具有两个即可,构成与其相同数量的、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安装 孔93a、93b的数量、连接杆100的接合部101a、101b的数量及连接杆100的内螺纹部109a、 109b的数量也分别至少具有两个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4,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中的X1-X1对应剖面图。另外,对于与 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利用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杆100稍微不同连接杆 100A被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连接杆100A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 的连接杆100的不同点如下。 除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之外,连接杆IOOA在制动盘 圆周方向相反侧的接合部101b的突起部108b上,也在外径侧形成有越靠近外径侧在制动 盘轴线方向上宽度越变窄的环状凸部112b,突起部108a与突起部108b的直径相同。由此, 连接杆100A构成镜面对称形状。另外,连接杆100A的该突起部108a及突起部108b的外 径相对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凹部94a、94b的内径,构成直径稍小的小径。而且,两个 突起部108a、108b的中心间距离比两个部位的凹部94a、94b的中心间距离短。
其结果是,连接杆IOOA通过该突起部108a、108b的环状凸部112a、环状凸部112b 彼此的内侧相对面即靠近侧相对面,自两侧夹持凹部94a、94b的靠近侧的壁面,与安装部 82嵌合而被安装部82保持。另外,在连接杆100A被安装部82保持的状态下,使内螺纹部 109a相对于突起部108a的中心向与突起部108b相反的一侧稍微偏移,以使内螺纹部109a 的中心与安装孔93a的中心一致,并使内螺纹部109b相对于突起部108b的中心向与突起 部108a相反的一侧稍微偏移,以使内螺纹部109b的中心与安装孔93b的中心一致。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将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连接杆100A 安装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因此,可以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对于 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连接杆100A保持到安装部82的情况,在连接杆100A的两个接合 部101a、 101b上设有两个突起部108a、 108b,利用该突起部108a、 108b彼此的内侧相对面即 靠近侧相对面自两侧夹持凹部94a、94b的靠近侧的壁面而与安装部82嵌合,由此,连接杆 100A被安装部82保持。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连接杆100A向安装部82的保持作 业变得容易。(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5 图7,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三实施方 式。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中的X1-X1对应剖面图。图6是第三 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连接杆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 连接杆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 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杆IOO稍微不同的连接杆 100B被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上。连接杆100B相对于第一实施方 式的连接杆100的不同点如下。 连接杆IOOB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上,并未在外径 侧形成越靠近外径侧沿制动盘轴线方向宽度越变窄的环状凸部,该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 108a和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 接合部101b的突起部108b直径相同。另外,连接杆100B在突起部108a的前端侧外径上,形成有朝前端侧脱落的圆环状缺口部120a,在突起部108b 的前端侧外径上也形成有朝前端侧脱落且与缺口部120a同直径、同长度的圆环状缺口部 120b。由此,连接杆100B构成镜面对称形状。而且,连接杆100B的构成突起部108a的前 端侧外周部的缺口部120a上,橡胶制的0形环(弹性体)122a以嵌合状态根据自身的弹性 力而被保持,在构成突起部108b的前端侧外周部的缺口部120b上,如图6所示,橡胶制的 同种类的0形环(弹性体)122b也以嵌合状态根据自身的弹性力而被保持。
在此,如图5所示,突起部108a及突起部108b的外径比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的 凹部94a、94b的直径稍小,在O形环122a、122b嵌入到凹部94a、94b之前,被突起部108a、 108b缺口部120a、120b保持的0形环122a、122b的外径比凹部94a、94b的直径稍大。另 外,两个突起部108a、108b的中心间距离与两个部位的凹部94a、94b的中心间距离相等。
由此,当分别将连接杆100B的突起部108a嵌入到安装部82的凹部94a,将突起部 108b嵌入到凹部94b时,0形环122a根据上述直径差与凹部94a的壁面紧密嵌合,与此同 时沿半径方向被挤压,从而被安装在突起部108a和凹部94a之间,另外,0形环122b根据 上述直径差与凹部94b的壁面紧密嵌合,与此同时沿半径方向被挤压,从而被安装在突起 部108b和凹部94b之间,由此,利用此时产生的弹性力及摩擦力,连接杆IOOB被安装部82 保持。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由于将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连接杆100B 安装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因此,可以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对于 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连接杆100B保持到安装部82的情况,通过将设于连接杆100B的 突起部108a的0形环122a安装在突起部108a和凹部94a之间,并将设于突起部108b的0 形环122b安装在突起部108b和凹部94b之间,由此,连接杆100B也被安装部82保持。因 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连接杆100B向安装部82的保持作业变得容易,并且,可以通过 手工作业将连接杆100B保持于制动钳13,由此,不使用压入设备等即可完成。除此之外,可 以利用0形环122a、122b的变形来吸收加工公差。 另外,对于突起部108a、108b这两者,也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变更。
在此,在图7中仅图示突起部108b侧并对突起部108b侧进行说明,在连接杆100B 的突起部108b的前端侧中间位置的外径侧形成不朝前端侧脱落的圆环状密封槽124b。而 且,在构成突起部108b的前端侧外周部的该密封槽124b中嵌合橡胶制的0形环122b并将 其保持。此时,被突起部108b的密封槽124b保持的0形环122b的外径也相对于凹部94b 的内径而构成稍大的直径。如果如上所述构成,则不仅可以起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而且, 由于构成密封槽124b,故可以防止0形环122b自突起部108b脱落,因此,连接杆IOOB相对 于制动钳13的保持更可靠。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8,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中的X1-X1对应剖面图。另外,对于与 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设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82不同的安装部 82C,铝合金制的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在压铸成形时,将作为铁制(铸铁制或钢制)的一 体成形件的连接杆(加强部件)100C浇铸到安装部82C。
第四实施方式的安装部82C构成镜面对称形状,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两端侧的两个 部位形成有一对安装凸起部131a及安装凸起部131b,该一对安装凸起部131a及安装凸起 部131b相比其它部分,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仅向与制动盘相反的一侧稍微凸出。由此,在 安装部82C上,在安装凸起部131a、131b之间以将它们连结的方式形成有相比该安装凸起 部131a、131b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稍薄的中间连结部132。另外。在安装凸起部131a的与 安装凸起部131b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稍薄的端部形成部133a,并且,在 安装凸起部131b的与安装凸起部131a相反的一侧也形成有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稍薄的端 部形成部133b。 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安装凸起部131a上,在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形成有 沿着制动盘轴的正交方向的面部135a,在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安装凸起部131b上也 形成有与面部135a配置于同一平面的面部135b。 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杆100C构成镜面对称形状,且偏向安装部82C中的与转向节 14相反的一侧即制动盘11侧而被浇铸。连接杆IOOC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两端侧的两个部位 形成有对称形状的接合部136a、136b,在该一对接合部136a、136b之间形成有连接杆部137 以将它们连结。 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接合部136a相对于连接杆部137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朝 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稍微突出,并向制动盘11侧更大地突出,由此形成为厚壁,虽然省 略图示,但相比连接杆部137的制动盘半径方向的宽度而形成为直径更大的圆形状。而且, 该接合部136a的位于该制动盘11侧的端部相比安装部82C向制动盘11侧突出,另一方面, 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于安装部82C内。另外,使接合部136a的中心与安 装部82C的安装凸起部131a的中心一致。 而且,安装孔(第一安装孔)142a自安装部82C的安装凸起部131a的面部135a 的中央位置,沿制动盘轴线方向形成至接合部136a的位置,在接合部136a上,以沿制动盘 轴线方向贯通其中央位置的方式,与安装孔142a连续地形成有内螺纹部143a。该安装孔 142a及内螺纹部143a在连接杆100C已被浇铸到安装部82C的状态下形成。
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接合部136b,同样地,相对于连接杆部137,在制动盘轴 线方向上朝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稍微突出,并向制动盘11侧更大地突出,由此形成为 厚壁,虽然省略图示,但相比连接杆部137的制动盘半径方向的宽度而形成为直径更大的 圆形状。而且,该接合部136b的位于该制动盘11侧的端部相比安装部82C也向制动盘11 侧突出,另一方面,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被配置于安装部82C内。另外,使接合部 136b的中心与安装部82C的安装凸起部131b的中心一致。 而且,安装孔(第一安装孔)142b自安装部82C的安装凸起部131b的面部135b 的中央位置,沿制动盘轴线方向形成至接合部136b的位置,在接合部136b以沿制动盘轴线 方向贯通其中央位置的方式,与安装孔142b连续地形成有内螺纹部143b。该安装孔142b 及内螺纹部143b也在连接杆100C已被浇铸到安装部82C的状态下形成。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时,将通过浇铸到安装部82C而保持有连接杆100C的 制动钳13相对于转向节14如下进行装配,即,使安装凸起部131a的与连接杆100C相反的 一侧的面部135a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的面部31a抵接,并且,使安装凸起部131b 的与连接杆100C相反的一侧的面部135b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b的面部31b抵接。而且,使安装部82C的安装孔142a相对于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a进行对位,将安装螺栓 114a的轴部115a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插通到安装孔33a中,使该安装螺栓114a的轴 部115a插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142a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C的接 合部136a的内螺纹部143a螺合。同样地,使安装部82C的安装孔142b相对于转向节14 的安装孔33b进行对位,将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插通到安 装孔33b中,使该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插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142b中,并使外周 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C的接合部136b的内螺纹部143b螺合。而且,将安装螺栓 114a的头部117a及安装螺栓114b的头部117b紧固。 由此,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的面部32a紧贴, 安装突起部22a的面部31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的面部135a紧贴,并且,安装螺栓 114b的头部117b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b的面部32b紧贴,安装突起部22b的面部 31b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的面部135b紧贴。这样,利用连接杆IOOC和两根安装螺栓 114a、114b,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和转向节14连结。S卩,制动钳13被安装到车辆上。
在该状态下,连接杆100C相对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位于与转向节14相反的 一侧而被设置于该安装部82C,具体而言, 一体地被浇铸到安装部82C。另外,在该状态下, 连接杆100C将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22b沿制动盘圆周方向连接而与安装突起部 22a、22b构成一体,由此,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来加强转向节14。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四实施方式,具有杨氏模量比铝合金制安装部82C及转向节14 的杨氏模量高的铁制连接杆100C,该连接杆100C由接合部136a、接合部136b和连接杆部 137构成,其中,该接合部136a在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被浇铸到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 并具有安装螺栓114a螺合的内螺纹部143a,该接合部136b在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被浇 铸到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并具有安装螺栓114b螺合的内螺纹部143b,该连接杆部137 将该接合部136a、 136b彼此连结,由此,该连接杆100C被浇铸到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而 被保持。因此,通过使安装螺栓114a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C的内螺纹部143a螺 合并使安装螺栓114b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C的内螺纹部143b螺合,其中,该安装 螺栓114a插通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a及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的安装孔142a,该安装螺 栓114b插通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b及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的安装孔142b,由此,可以 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及连接杆100C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与转向节14连结,可以 使连接杆iooc具有接合器的功能。因此,安装变得容易,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外,由于连接杆100C被浇铸到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而被保持,因此,不需要 将连接杆100C安装到制动钳13的作业,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在利用安装螺栓114a、 114b将制动钳13和转向节14连结之前,连接杆100C 使内螺纹部143a和安装孔142a—致且使内螺纹部143b和安装孔142b —致而被制动钳13 保持,因此,如果自转向节14侧将安装螺栓114a插入到安装孔142a,可以使其与内螺纹部 143a螺合,如果自转向节14侧将安装螺栓114b插入到安装孔142b,也可以使其与内螺纹 部143b螺合。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安装螺栓114a、114b与连接杆100C的螺合。因此,制 动钳13向转向节14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由于连接杆100C被浇铸到制动钳13而被保持,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保持 的专用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在以上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同样地,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a、33b的数量及构成与 其相同数量的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C的安装孔142a、142b的数量、连接杆100C的接合部 136a、136b的数量及连接杆100C的内螺纹部143a、143b的数量分别至少具有两个即可。 [one](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9,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中的X1-X1的对应剖面图。另外,对与 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作为铝合金制一体成形件的内侧制动钳半分割 体37上设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82不同的安装部82D。 在安装部82D的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两端的两个部位,以 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台阶面部150a、150b,在该台阶面 部150a、150b的各自内侧的两个部位,以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相比该台阶面部 150a、150b向与制动盘ll相反的一侧稍微偏移且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抵接面部151a、 151b,在该抵接面部151a、151b之间,形成有相比该抵接面部151a、151b向与制动盘11相 反的一侧稍微偏移且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连结面部152。 另外,在安装部82D的制动盘11侧,沿制动盘圆周方向长的保持凹部155形成为 向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凹陷,其结果是,在该保持凹部155的制动盘圆周方向的两侧,形 成有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朝制动盘11侧突出的保持壁部156a、156b。在保持凹部155底 部的保持壁部156a、156b侧,以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保持面部158a和保持面部 158b,该保持面部158a在抵接面部151a的制动盘11侧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该保持面 部158b在抵接面部151b的制动盘11侧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并且,在保持凹部155底 部的保持面部158a、158b之间的位置,形成有相比该保持面部158a、158b向与制动盘ll相 反的一侧稍微偏移且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后隙面部(逃面部)159。
而且,在安装部82D上,以将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抵接面部151a和保持面部 158a各自的中间位置彼此连结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第一安装 孔)160a,以将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抵接面部151b和保持面部158b各自的中间位置彼 此连结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160b。在第五实施方式 中,安装部82D也构成镜面对称形状。 而且,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作为铝合金制一体成形件的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 37的安装部82D上也保持有作为铁制(铸铁制或钢制) 一体成形件的连接杆(加强部 件)100D。 连接杆100D构成镜面对称形状,沿制动盘轴线方向构成一定厚度的板状。连接杆 IOOD在圆周方向两端侧的两个部位,呈对称形状地形成有接合部161a、161b,分别在制动 盘圆周方向一侧的接合部161a的中央位置,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内螺纹部162a, 在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接合部161b的中央位置,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内螺 纹部162b。接合部161a、161b利用连接杆部163连结在一起。 在此,连接杆100D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上的长度,相比安装部82D的保持壁部156a、 156b之间的距离,与过盈量相应地增长。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侧之前,如上所述的连接杆100D被保持在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的保持凹部155内,此时,作为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接合部161a、 161b,在安装部 82D的保持壁部156a、156b之间存在过盈量地进行嵌合。由此,连接杆100D被制动钳13的 安装部82D保持。 另外,如上所述在被安装部82D保持的状态下,连接杆100D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 82D的保持面部158a、158b抵接,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的一个安装孔160a与连接杆 100D的一个内螺纹部162a —致即同轴配置,并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的另一个安装孔 160b与连接杆100D的另一个内螺纹部162b —致即同轴配置。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时,如上所述,在将连接杆100D预先保持在制动钳13 的安装部82D的状态下,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的与连接杆100D相反的一侧的抵接面 部151a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的面部31a抵接,并且,使抵接面部151b与转向节 14的安装突起部22b的面部31b抵接。而且,使安装部82D的安装孔160a相对于转向节 14的安装孔33a进行对位,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将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 到安装孔33a中,使该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160a中,并使 外周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161a的内螺纹部162a螺合。同样地,使安 装部82D的安装孔160b相对于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b进行对位,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 侧将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插通到安装孔33b中,使该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插 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160b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161b 的内螺纹部162b螺合。而且,将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及安装螺栓114b的头部117b 紧固。 由此,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的面部32a紧贴, 安装突起部22a的面部31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的抵接面部151a紧贴,制动钳13的 安装部82D的保持面部158a与连接杆100D紧贴,并且,安装螺栓114b的头部117b与转向 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b的面部32b紧贴,安装突起部22b的面部31b与制动钳13的安装 部82D的抵接面部151b紧贴,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的保持面部158b与连接杆100D紧 贴。这样,利用连接杆100D和两根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和转向 节14连结。S卩,制动钳13被安装到车辆上。 在该状态下,连接杆100D相对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位于与转向节14相反的 一侧而被设置于该安装部82D,具体而言,与安装部82D嵌合。在该状态下,连接杆100D沿 制动盘圆周方向将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22b连结,并与安装突起部22a、22b构成一 体,由此,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来加强转向节14。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五实施方式,具有杨氏模量比铝合金制的安装部82D及转向节 14的杨氏模量高的铁制连接杆100D,该连接杆100D在与转向节14相反的一侧与制动钳 13的安装部82D嵌合并具有安装螺栓114a螺合的内螺纹部162a和安装螺栓114b螺合的 内螺纹部162b,该连接杆100D利用接合部161a、161b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嵌合而被 保持。因此,使安装螺栓114a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161a的内螺纹部 162a螺合,并使安装螺栓114b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161b的内螺纹部 162b螺合,该安装螺栓114a插通到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a及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的安 装孔160a中,该安装螺栓114b插通到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b及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的 安装孔160b中,由此,可以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及连接杆100D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和转向节14连结,从而可以使连接杆100D具有接合器的功能。因此,安装变得容易,并 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外,由于连接杆100D利用接合部161a、161b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嵌合而 被保持,因此,可以预先将连接杆100D安装于制动钳13,由此,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的安 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和转向节14连结之前,连接杆100D 使接合部161a的内螺纹部162a与安装孔160a —致并使接合部161b的内螺纹部162b与 安装孔160b —致而被制动钳13保持,因此,如果自转向节14侧将安装螺栓114a插入到安 装孔160a中,可以使其与内螺纹部162a螺合,如果自转向节14侧将安装螺栓114b插入到 安装孔160b中,也可以使其与内螺纹部162b螺合。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安装螺栓114a、 114b与连接杆100D的螺合。因此,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由于连接杆100D利用接合部161a、161b与制动钳13嵌合而被保持,因此, 不需要设置用于保持的专用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外,连接杆IOOD利用长度方向的端部的接合部161a、161b嵌合到安装部82D的 保持壁部156a、156b之间而被保持,因此,可以将连接杆100D形成为不存在突起部等的简 单形状,从而可以抑制其制造成本。 在以上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同样地,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a、33b的数量及构成与 其相同数量的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D的安装孔160a、160b的数量、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 161a、161b的数量及连接杆100D的内螺纹部162a、162b的数量分别至少具有两个即可。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10,以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中的X1-X1对应剖面图。另外,对于 与第五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10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具有与第五实施方式的 安装部82D大致相同的安装部82E。安装部82E相对于安装部82D的不同点如下。
在安装部82E的制动盘圆周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向制动盘轴线方向两侧突出 的安装凸起部164。在该安装凸起部164上,在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相比连结面 部152向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稍微偏移且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螺栓支承面部165, 在制动盘11侧以与保持面部158a、158b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保持面部166。而 且,以将螺栓支承面部165的中央位置和保持面部166的中央位置连结的方式形成有沿着 制动盘轴线方向的螺栓插通孔167。 而且,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作为铝合金制一体成形件的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 的安装部82E上保持有作为铁制(铸铁制或钢制) 一体成形件的连接杆(加强部件)100E。
第六实施方式的连接杆100E相对于第五实施方式的连接杆100D稍微不同,连接 杆100E相对于连接杆100D的不同点如下。 在连接杆IOOE上,在将接合部161a、161b连结的连接杆部163的制动盘圆周方向 的中央位置,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卡合内螺纹部168 。 在此,连接杆100E在制动盘圆周方向的长度变得比安装部82E的保持壁部156a、 156b之间的距离短,连接杆100E在安装部82E的保持凹部155内间隙配合。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侧之前,如上所述的连接杆100E被制动钳13保持,此时,连接杆100E被配置于安装部82E的保持凹部155内并与保持面部158a、158b及保持面部166抵接。而且,在使安装部82E的螺栓插通孔167与连接杆100E的卡合内螺纹部168的位置匹配的状态下,自安装部82E侧将保持螺栓(卡止部件、螺纹部件)170的轴部171插通到螺栓插通孔167中,并在外周的外螺纹172使该保持螺栓170的轴部171与连接杆100E的卡合内螺纹部168螺合。此时,保持螺栓170的头部173的紧固如下进行,即,在保持凹部155内在可转动的范围内进行上述紧固,以使连接杆100E不会自安装部82E脱落。另外,如上所述,在被安装部82E保持的状态下,连接杆100E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E的保持面部158a、158b、166抵接,能够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E的一个安装孔160a与连接杆100E的一个内螺纹部162a —致,并且也能够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E的另一个安装孔160b与连接杆100E的另一个内螺纹部162b —致。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时,如上所述,在将连接杆100E预先保持在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E的状态下,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E的与连接杆100E相反的一侧的抵接面部151a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a的面部31a抵接,并且,使抵接面部151b与转向节14的安装突起部22b的面部31b抵接。而且,将安装部82E的安装孔160a相对于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a进行对位,将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插通到安装孔33a中,将该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160a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E的接合部161a的内螺纹部162a螺合。此时,根据需要,使连接杆100E转动以使内螺纹部162a的位置与安装孔160a匹配。同样地,将安装部82E的安装孔160b相对于转向节14的安装孔33b进行对位,将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插通到安装孔33b中,将该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插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160b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E的接合部161b的内螺纹部162b螺合。而且,将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及安装螺栓114b的头部117b紧固,并且,紧固保持螺栓170的头部173。 由此,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连接杆100E和两根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E和转向节14连结。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由于将与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连接杆100E安装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E,因此,可以起到与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对于将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连接杆100E保持到安装部82E的情况,虽然需要保持螺栓170,但在两个接合部161a、161b —并构成间隙配合的状态下,通过使保持螺栓170与卡合内螺纹部168螺合,可以将连接杆100E保持于安装部82E,因此,连接杆100E的长度和保持壁部156a、156b之间的长度的管理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利用保持螺栓170将连接杆100E保持于安装部82E,因此,在安装部82E上增加螺栓插通孔167,在连接杆100E上增加卡合内螺纹部168即可完成,由此,可以抑制成本增高。 另夕卜,除安装螺栓114a、114b之外,可以利用保持螺栓170将连接杆100E保持于安装部82E,因此,连接杆100E在三个部位进行连结,刚性提高,制动噪声抑制效果进一步提高。(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11 图13,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七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Y2-Y2剖面图。图13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剖面图。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不是在作为铝合金制一体成形件的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的安装部82F,而是在铝合金制转向节14F上保持作为铁制(铸铁制或钢制) 一体成形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杆100。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铝合金制转向节14F具有安装突起部181a及安装突起部181b,该安装突起部181a及安装突起部181b自基体部21的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外缘部在制动盘圆周方向离开的两个部位,分别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安装突起部181a上,在制动盘11侧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的正交方向的面部182a,在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也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的正交方向的面部183a,以将该面部182a、183a各自的中央侧彼此连结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184a。安装孔184a在制动盘ll侧构成向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凹陷且截面为圆形的直的凹部185a,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构成相比贯通该凹部185a中央的凹部185a而直径小的直的插通孔部186a,由此,形成带有台阶的形状。 如图13所示,在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安装突起部181b上,在制动盘11侧以与面部182a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面部182b,在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以与面部183a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也形成有面部183b,并且,以将该面部182b、183b各自的中央侧彼此连结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184b。安装孔184b也构成为与安装孔184a相同的形状。S卩,安装孔184b在制动盘11侧构成向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凹陷且截面为圆形的直的凹部185b,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构成相比贯通该凹部185b中央的凹部185b而直径小的插通孔部186b,由此,形成带有台阶的形状。
如图12所示,在制动钳13的由铝合金一体成形的内侧制动钳半分割体37上,形成有自缸部40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内侧(制动盘中心方向)延伸的、作为向车辆安装的部分的安装部82F。 如图13所示,安装部82F构成镜面对称形状,在安装部82F上,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两端侧的两个部位形成有相比其它部分向制动盘轴线方向两侧突出而构成厚壁的一对安装凸起部190a及安装凸起部190b。由此,在安装部82F上,在安装凸起部190a、 190b之间,以它们连结的方式形成有相比该安装凸起部190a、190b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稍薄的中间连结部191。 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安装凸起部190a上,在制动盘11侧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的正交方向的面部193a,在与制动盘ll相反的一侧也形成有沿着制动盘轴的正交方向的面部194a,以将该面部194a、194a各自的中央侧彼此连结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直的安装孔(第一安装孔)195a。 在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安装凸起部190b上,在制动盘11侧以与面部193a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面部193b,在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以与面部194a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也形成有面部194b,以将该面部193b、194b各自的中央侧彼此连结的方式, 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直的安装孔(第一安装孔)195b。 而且,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作为铁制(铸铁制或钢制) 一体成形件的第一实 施方式的连接杆(加强部件)100,该连接杆100配置于转向节14F的与安装部82F相反的 一侧即制动盘ll侧。 连接杆100中,形成有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接合部101a的环状凸部112a的突 起部108a的外径,相比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接合部101b的突起部108b的外径,形成 为大径,并且相比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a的凹部185a,与过盈量相应地成为大径。 另一方面,接合部101b的突起部108b的外径,相比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b的凹部 185b,形成为直径稍小的小径。另外,突起部108a、108b的中心间距离与凹部185a、185b的 中心间距离相等。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侧之前,如上所述的连接杆100被转向节14F保持,此 时,两个突起部108a、108b与转向节14F的两个安装孔184a、184b的凹部185a、185b嵌合。 此时,连接杆100的一个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被压入到凹部185a中并与其紧密嵌合, 另一个接合部101b的突起部108b以间隙配合的方式与凹部185b间隙配合而嵌合。这样, 通过将一个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压入到凹部185a中,连接杆IOO被转向节14F保 持。另外,如上所述,在连接杆IOO利用接合部101a与转向节14F嵌合而被保持的状态下, 连接杆100的安装座部107a的面部llla与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a的面部182a抵 接,安装座部107b的面部lllb与安装突起部181b的面部182b抵接。另外,在该状态下, 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a的安装孔184a与连接杆100的另一个内螺纹部109a —致 即同轴配置,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b的安装孔184b与连接杆100的另一个内螺纹 部109b —致即同轴配置。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时,如上所述,在将连接杆100预先保持在转向节14F 的状态下,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凸起部190a的面部193a与转向节14F的安装 突起部181a的面部183a抵接,并且,使安装凸起部190b的面部193b与转向节14F的安装 突起部181b的面部183b抵接。而且,将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a相对于转向节14F的安 装孔184a进行对位,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将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到安装 孔195a中,将该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到转向节14F的安装孔184a的插通孔部 186a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的接合部10la的内螺纹部109a螺合。同 样地,将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b相对于转向节14F的安装孔184b进行对位,自与制动盘 11相反的一侧将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插通到安装孔195b中,将该安装螺栓114b的 轴部115b插通到转向节14F的安装孔184b的插通孔部186b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b 与连接杆100的接合部101b的内螺纹部109b螺合。而且,将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 及安装螺栓114b的头部117b紧固。 由此,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凸起部190a 的面部194a紧贴,安装凸起部190a的面部193a与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a的面部 183a紧贴,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a的面部182a与连接杆100的安装座部107a的 面部llla紧贴,并且,安装螺栓114b的头部117b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凸起部 190b的面部194b紧贴,安装凸起部190b的面部193b与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b的面部183b紧贴,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b的面部182b与连接杆100的安装座部107b 的面部111b紧贴。这样,利用连接杆100和两根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的安装 部82F与转向节14F连结。S卩,将制动钳13安装到车辆上。 在该状态下,连接杆100相对于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a、181b位于与安装 部82F相反的一侧而被设置于该安装突起部181a、181b,具体而言,与安装突起部181a、 181b嵌合。在该状态下,连接杆100沿制动盘圆周方向将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22a、 22b连结并与安装突起部181a、181b构成一体,由此,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来加强转向 节14F。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七实施方式,具有杨氏模量比铝合金制的制动钳13的安装部 82F及转向节14F的杨氏模量高的铁制连接杆100,该连接杆100由接合部101a、接合部 101b及连接杆部102构成,其中,该接合部101a在与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相反的一侧与 转向节14F嵌合且具有安装螺栓114a螺合的内螺纹部109a,该接合部101b在与制动钳13 的安装部82F相反的一侧与转向节14F嵌合并具有安装螺栓114b螺合的内螺纹部109b, 该连接杆部102将该接合部101a、101b彼此连结,该连接杆100利用接合部101a与转向节 14F嵌合而被保持。因此,通过使安装螺栓114a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的内螺纹部 109a螺合,并使安装螺栓114b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的内螺纹部109b螺合,其中, 该安装螺栓114a插通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a及转向节14F的安装孔184a 的插通孔部186a,该安装螺栓114b插通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b及转向节 14F的安装孔184b的插通孔部186b,由此,可以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及连接杆100将 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和转向节14F连结,可以使连接杆100具有接合器的功能。因此, 安装变得容易,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夕卜,由于连接杆IOO利用接合部101a与转向节14F嵌合而被保持,因此,可以将 连接杆100预先安装于转向节14F。 另外,连接杆IOO利用接合部101a与转向节14F嵌合,利用接合部101b与转向节 14F嵌合,并且,由于该接合部101a、101b由连接杆部102连结在一起,因此,在将安装螺栓 114a、 114b螺合时,可以防止接合部101a、 101b的一并转动。因此,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F 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和转向节14F连结之前,连接杆100 使内螺纹部109a与安装孔184a —致并使内螺纹部109b与安装孔184b —致而被转向节 14F保持,因此,如果将安装螺栓114a自安装部82F侧插入到安装孔184a的插通孔部186a 中,可以使其与内螺纹部109a螺合,如果将安装螺栓114b自安装部82F侧插入到安装孔 184b的插通孔部186b中,也可以使其与内螺纹部109b螺合。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安装螺 栓114a、114b与连接杆100的螺合。因此,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F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 易。 另外,由于连接杆100与转向节14F嵌合而被保持,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保持的 专用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外,在转向节14F的安装突起部181a、181b上形成有凹部185a、 185b,连接杆 100具有与凹部185a嵌合的突起部108a及与凹部185b嵌合的突起部108b,并在突起部 108a形成有内螺纹部109a,在突起部108b形成有内螺纹部109b,因此,可以确保内螺纹部109a、109b的长度。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安装螺栓114a、114b的紧固轴向力。 另外,在连接杆100上,在两个接合部101a、 101b上设有两个突起部108a、 108b,将
一个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压入到转向节14F的凹部185a中并与其紧密嵌合,由此,
连接杆IOO被转向节14F保持,因此,连接杆100向转向节14F的保持作业变得容易,并且,
不需要用于保持的专用部件,因此,可以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将两个接合部101a、101b中的一个接合部101a的突起部108a压入到转向 节14F的凹部185a中,将另一个接合部101b的突起部108b与转向节14F的凹部185b间 隙配合,由此,连接杆100被转向节14F保持,因此,仅将一个突起部进行压入即可,连接杆 100向转向节14F的保持作业变得更加容易,并且,可以吸收突起部108a、108b之间的公差。
在以上的第七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a、195b 的数量至少具有两个即可,构成与其相同数量的、转向节14F的安装孔184a、184b的数量、 连接杆100的接合部101a、101b的数量、连接杆100的内螺纹部109a、109b的数量分别至 少具有两个即可。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14,以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八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图。另外,对 于与第七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14所示第八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七实施方式的转向节14F,安装图4所示的 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杆IOOA,该连接杆IOOA中的具有环状凸部112a的突起部108a和具有 环状凸部112b的突起部108b直径相同。因此,该突起部108a及突起部108b的外径相对 于转向节14F的凹部185a、185b的内径,形成为直径稍小的小径,两个突起部108a、108b的 中心间距离比两个部位的凹部185a、185b的中心间距离短。 由此,连接杆IOOA通过该突起部108a、108b的环状凸部112a、环状凸部112b彼此 的内侧相对面即靠近侧相对面,自两侧夹持凹部185a、185b的靠近侧的壁面,与转向节14F 嵌合而被转向节14F保持。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八实施方式,由于将与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连接杆100A 安装于转向节14F,因此,可以起到与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另外,对于将与第七实 施方式不同的连接杆100A向安装部82F保持的情况,在连接杆100A的两个接合部101a、 101b上设有两个突起部108a、108b,利用该突起部108a、108b彼此的内侧相对面即靠近侧 相对面自两侧将凹部185a、185b的靠近侧的壁面夹持而与转向节14F嵌合,由此,连接杆 IOOA被转向节14F保持。因此,与第七实施方式同样地,连接杆100A向转向节14F的保持 作业变得容易。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15,以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九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图。另外,对 于与第七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15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七实施方式的转向节14F安装图5所示 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杆IOOB,该连接杆IOOB在突起部108a的前端侧外径形成有朝前端 侧脱落的圆环状缺口部120a,在突起部108b的前端侧外径也形成有朝前端侧脱落的圆环状缺口部120b。因此,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突起部108a的缺口部120a设置0形环 122a,在突起部108b的缺口部120b设置0形环122b,使突起部108a及突起部108b的外 径相对于转向节14F的凹部185a、185b的内径,形成为直径稍小的小径。除此之外,相对于 被突起部108a的缺口部120a保持的0形环122a的外径,使凹部185a形成为直径稍小的 小径,相对于被突起部108b的缺口部120b保持的0形环122b的外径,使凹部185b也形成 为直径稍小的小径。另外,相对于两个突起部108a、108b的中心间距离,使两个部位的凹部 185a、185b的中心间距离与其相等。 而且,当分别使连接杆100B的突起部108a与转向节14F的凹部185a嵌合,使突 起部108b与凹部185b嵌合时,0形环122a利用上述直径差与凹部185a的壁面紧密嵌合 并沿半径方向被挤压,从而被安装在突起部108a和凹部185a之间,0形环122b利用上述 的直径差与凹部185b的壁面紧密嵌合并沿半径方向被挤压,从而被安装于突起部108b和 凹部185b之间,由此,利用此时产生的弹性力及摩擦力,将连接杆100B保持于转向节14F。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九实施方式,由于将与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连接杆100B 安装于转向节14F,因此,可以起到与第七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对于将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的连接杆100B保持到安装部82F的情况,通过 在突起部108a和凹部185a之间安装被设置于连接杆100B的突起部108a的0形环122a, 并在突起部108b和凹部185b之间安装被设置于突起部108b的0形环122b,由此,连接杆 IOOB被转向节14F保持。因此,与第七实施方式同样地,连接杆100B向转向节14F的保持 作业变得容易,并且,可以利用手工作业将连接杆IOOB保持于转向节14F,不使用压入设备 等即可完成。 另外,在第九实施方式的连接杆100B中,除缺口部120a、120b之外,也可形成图7 所示的不朝前端侧脱落的圆环状密封槽124b,使0形环122b与该密封槽124b嵌合。
(第十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16,以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十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图。另外,对 于与第七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16所示的第十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七实施方式,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 的镜面对称形状的连接杆100C在其压铸成形时被浇铸到铝合金制的转向节14G。
在转向节14G上,在其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的外缘部上,形成有沿制动盘圆周方 向延伸且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安装部200。该安装部200构成镜面对称形状,在 制动盘圆周方向两端侧的两个部位,以相比其它部分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仅向与制动盘11 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构成厚壁的一对安装凸起部201a及安装凸起部201b。由此, 在安装部200上,在安装凸起部201a、201b之间以将它们连结的方式形成有相比该安装凸 起部201a、201b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稍薄的中间连结部202。另外,在安装凸起部201a的 与安装凸起部201b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稍薄的端部形成部203a,在安 装凸起部201b的与安装凸起部201a相反的一侧,也形成有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稍薄的端 部形成部203b。 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安装凸起部201a上,在与制动盘ll相反的一侧形成有 沿着制动盘轴的正交方向的面部205a,在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安装凸起部201b,以与面部205a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也形成有面部205b。 连接杆IOOC偏向安装部200中的制动盘11侧而被浇铸,使其接合部136a的制动 盘11侧的端部相比安装部200向制动盘11侧突出,另一方面,将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 的端部配置于安装部200内,由此,构成为使接合部136a的中心与安装部200的安装凸起 部201a的中心一致的状态。另外,连接杆100C使其接合部136b的制动盘11侧的端部相 比安装部200向制动盘11侧突出,另一方面,将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配置于安装 部200内,由此构成为使接合部136b的中心与安装部200的安装凸起部201b的中心一致 的状态。 而且,安装孔(第二安装孔)207a自安装部200的安装凸起部201a的面部205a 的中央位置沿制动盘轴线方向形成至接合部136a的位置,在接合部136a上,以沿制动盘轴 线方向贯通其中央位置的方式,与安装孔207a连续地形成有内螺纹部143a。接合部136a 及内螺纹部143a的中心与安装凸起部201a的中心一致。该安装孔207a及内螺纹部143a 在连接杆100C已被浇铸到安装部200的状态下形成。 另外,安装孔(第二安装孔)207b自安装部200的安装凸起部201b的面部205b 的中央位置沿制动盘轴线方向形成至接合部136b的位置,在接合部136b上,以沿制动盘轴 线方向贯通其中央位置的方式,与安装孔207b连续地形成有内螺纹部143b。也使接合部 136b及内螺纹部143b的中心与安装凸起部201b的中心一致。该安装孔207b及内螺纹部 143b在连接杆100C已被浇铸到安装部200的状态下形成。 当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时,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凸起部190a的面 部193a与浇铸了连接杆100C的转向节14G的安装部200的安装凸起部201a的面部205a 抵接,并且,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凸起部190b的面部193b与转向节14G的安装 部200的安装凸起部201b的面部205b抵接。而且,将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a相对于转 向节14G的安装孔207a进行对位,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将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 插通到安装孔195a中,将该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到转向节14G的安装孔207a 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C的接合部136a的内螺纹部143a螺合。同样 地,将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b相对于转向节14G的安装孔207b进行对位,自与制动盘11 相反的一侧将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插通到安装孔195b中,将该安装螺栓114b的轴 部115b插通到转向节14G的安装孔207b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C的 接合部136b的内螺纹部143b螺合。而且,将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及安装螺栓114b 的头部117b紧固。 由此,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与安装部82F的安装凸起部190a的面部194a 紧贴,安装凸起部190a的面部193a与转向节14G的安装部200的安装凸起部201a的面部 205a紧贴,并且,安装螺栓114b的头部117b与安装部82F的安装凸起部190b的面部194b 紧贴,安装凸起部190b的面部193b与转向节14G的安装部200的安装凸起部201b的面部 205b紧贴。这样,利用连接杆100C和两根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 和转向节14G连结。S卩,制动钳13被安装到车辆上。 在该状态下,连接杆100C相对于转向节14G的安装部200,位于与安装部82F相反 的一侧而被设于该安装部200,具体而言,与安装部200 —体地浇铸。另外,在该状态下,连 接杆100C将转向节14G的安装凸起部201a、201b沿制动盘圆周方向连结并与安装部200
24构成一体,由此,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来加强转向节14G。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十实施方式,具有杨氏模量比铝合金制的安装部82F及转向节 14G的杨氏模量高的铁制连接杆100C,该连接杆100C由接合部136a、接合部136b和连接杆 部137构成,其中,该接合部136a在制动盘11侧被浇铸到转向节14G的安装部200并具有 安装螺栓114a螺合的内螺纹部143a,该接合部136b在制动盘11侧被浇铸到转向节14G的 安装部200并具有安装螺栓114b螺合的内螺纹部143b,该连接杆部137将该接合部136a、 136b彼此连结,由此,该连接杆100C被浇铸到转向节14G的安装部200而被保持。因此, 通过使安装螺栓114a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C的内螺纹部143a螺合并使安装螺栓 114b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C的内螺纹部143b螺合,其中,该安装螺栓114a插通制 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a及转向节14G的安装部200的安装孔207a,该安装螺 栓114b插通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b及转向节14G的安装部200的安装孔 207b,由此,可以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及连接杆100C将制动钳13G的安装部82F与转 向节14G连结,可以使连接杆IOOC具有接合器的功能。因此,安装变得容易,并且可以减少 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夕卜,由于连接杆IOOC被浇铸到转向节14G的安装部200而被保持,因此,不需要 将连接杆IOOC安装到转向节14G的作业,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G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 易。 另外,在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和转向节14G连结之前,连接杆 100C使内螺纹部143a和安装孔207a —致且使内螺纹部143b和安装孔207b —致而被转 向节14G保持,因此,如果 自制动钳13侧将安装螺栓114a插入到安装孔207a,可以使其与 内螺纹部143a螺合,如果自制动钳13侧将安装螺栓114b插入到安装孔207b,也可以使其 与内螺纹部143b螺合。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安装螺栓114a、114b与连接杆100C的螺合。 因此,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G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由于连接杆IOOC被浇铸到转向节14G而被保持,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保持 的专用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在以上的第十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a、195b 的数量及构成与其相同数量的转向节14G的安装孔207a、207b的数量、连接杆100C的接合 部136a、136b的数量及连接杆100C的内螺纹部143a、143b的数量分别至少具有两个即可。 [oaog](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17,以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图。另外, 对于与第七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17所示的第i^一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七实施方式,使用图9所示的第五实
施方式的连接杆IOOD,该连接杆100D形成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在接
合部161a形成有内螺纹部162a,在接合部161b形成有内螺纹部162b,且该连接杆100D构
成为利用连接杆部163将接合部161a、161b彼此连结的镜面对称形状。 而且,如图17所示,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铝合金制的转向节14H上,在其制动盘半
径方向外侧的外缘部形成有沿制动盘圆周方向延伸且向制动盘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镜面
对称形状的安装部200H。
在安装部200H的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两端的两个部位,以 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台阶面部210a、210b,在该台阶面 部210a、210b各自的内侧的两个部位,以相比该台阶面部210a、210b向与制动盘11相反 的一侧稍微偏移且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抵接面部211a、 211b,在该抵接面部211a、211b之间,形成有相比该抵接面部211a、211b向与制动盘11相 反的一侧稍微偏移且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连结面部212。 另外,在安装部200H的制动盘11侧,沿制动盘圆周方向长的保持凹部215形成为 向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凹陷,其结果是,在该保持凹部215的制动盘圆周方向的两侧,形 成有在制动盘轴线方向上朝制动盘11侧突出的保持壁部216a、216b。在保持凹部215底 部的保持壁部216a、216b侧,以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保持面部218a和保持面部 218b,该保持面部218a在抵接面部211a的制动盘11侧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该保持面 部218b在抵接面部211b的制动盘11侧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并且,在保持凹部215底 部的保持面部218a、218b之间的位置,形成有相比该保持面部218a、218b向与制动盘11相 反的一侧稍微偏移且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后隙面部219。 而且,在安装部200H上,以将制动盘圆周方向一侧的抵接面部211a和保持面部 218a各自的中间位置彼此连结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第二安装 孔)220a,以将制动盘圆周方向另一侧的抵接面部211b和保持面部218b各自的中间位置彼 此连结的方式,沿制动盘轴线方向贯通形成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220b。在第十一实施方 式中,安装部200H也构成镜面对称形状。 而且,在第i^一实施方式中,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一定厚度的板状的 连接杆IOOD被转向节14H的安装部200H保持。在此,连接杆100D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上的 长度,相比安装部200H的保持壁部216a、216b之间的距离,与过盈量相应地增长。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侧之前,如上所述的连接杆100D被保持在转向节14H 的安装部200H的保持凹部215内,此时,作为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接合部161a、161b,在安 装部200H的保持壁部216a、216b之间存在过盈量地进行嵌合。由此,连接杆100D被转向 节14H的安装部200H保持。另外,如上所述在被安装部200H保持的状态下,连接杆100D 与转向节14H的安装部200H的保持面部218a、218b抵接,使转向节14H的安装部200H的 一个安装孔220a与连接杆100D的一个内螺纹部162a—致,并使转向节14H的安装部200H 的另一个安装孔220b与连接杆100D的另一个内螺纹部162b —致。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时,如上所述,在将连接杆100D预先保持在转向节14H 的安装部200H的状态下,使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的制动盘11侧的面部193a与转向节 14H的安装部200H的抵接面部211a抵接,并且,使安装部82F的制动盘11侧的面部193b 与转向节14H的安装部200H的抵接面部211b抵接。而且,使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a相 对于转向节14H的安装孔220a进行对位,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将安装螺栓114a的 轴部115a插通到安装孔195a中,使该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到转向节14H的安 装孔220a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16la的内螺纹部162a螺 合。同样地,使安装部82F的安装孔195b相对于转向节14H的安装孔220b进行对位,自与 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将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插通到安装孔195b中,使该安装螺栓 114b的轴部115b插通到转向节14H的安装孔220b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b与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161b的内螺纹部162b螺合。而且,将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及安装螺 栓114b的头部117b紧固。 由此,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117a与制动钳13的安装凸起部190a的面部194a紧 贴,安装凸起部190a的面部193a与转向节14H的抵接面部211a紧贴,转向节14H的保持面 部218a与连接杆100D紧贴,并且,安装螺栓114b的头部117b与制动钳13的安装凸起部 190b的面部194b紧贴,安装凸起部190b的面部193b与转向节14H的安装部82F的抵接面 部211b紧贴,转向节14H的保持面部218b与连接杆100D紧贴。这样,利用连接杆100D和 两根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和转向节14H连结。S卩,制动钳13被 安装到车辆上。 在该状态下,连接杆100D相对于转向节14H的安装部200H,位于与安装部82F相 反的一侧而被设置于该安装部200H,具体而言,与安装部200H嵌合。在该状态下,连接杆 100D沿制动盘圆周方向将转向节14H连结,并与安装部200H构成一体,由此,利用安装螺栓 114a、114b来加强转向节14H。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十一实施方式,具有杨氏模量比铝合金制的安装部82F及转向 节14H的杨氏模量高的铁制连接杆IOOD,该连接杆100D在与制动钳13相反的一侧与转向 节14H的安装部200H嵌合并具有安装螺栓114a螺合的内螺纹部162a和安装螺栓114b螺 合的内螺纹部162b,该连接杆100D利用接合部161a、161b与转向节14H的安装部200H嵌 合而被保持。因此,使插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195a及转向节14H的安装孔220a中的安 装螺栓114a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161a的内螺纹部162a螺合,并使插 通到制动钳13的安装孔195b及转向节14H的安装孔220b中的安装螺栓114b的外螺纹部 116b与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161b的内螺纹部162b螺合,由此,可以利用安装螺栓114a、 114b及连接杆IOOD将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F和转向节14H连结,从而可以使连接杆100D 具有接合器的功能。因此,安装变得容易,并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夕卜,由于连接杆100D利用接合部161a、161b与转向节14H的安装部200H嵌合 而被保持,因此,可以预先将连接杆IOOD安装于转向节14H。 另外,在利用安装螺栓114a、114b将制动钳13和转向节14H连结之前,连接杆 IOOD使接合部16la的内螺纹部162a与安装孔220a—致并使接合部16lb的内螺纹部162b 与安装孔220b —致而被转向节14H保持,因此,如果自制动钳13侧将安装螺栓114a插入 到安装孔220a中,可以使其与内螺纹部162a螺合,如果自制动钳13侧将安装螺栓114b插 入到安装孔220b中,也可以使其与内螺纹部162b螺合。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安装螺栓 114a、114b与连接杆100D的螺合。因此,制动钳13向转向节14H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 易。 另夕卜,由于连接杆IOOD利用接合部161a、161b与转向节14H嵌合而被保持,因此,
不需要设置用于保持的专用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 另外,连接杆IOOD利用长度方向的端部的接合部161a、161b嵌合到转向节14H的
保持壁部156a、156b之间而被保持,因此,可以将连接杆100D形成为不存在突起部等的简
单形状,从而可以抑制其制造成本。 在以上的第i^一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制动钳13的安装孔195a、195b的数量及构 成与其相同数量的转向节14H的安装部200H的安装孔220a、220b的数量、连接杆100D的接合部161a、161b的数量及连接杆100D的内螺纹部162a、162b的数量分别至少具有两个 即可。(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18,以与第十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主说明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图11的X2-X2对应剖面图。另外, 对于与第十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位,由同一名称、同一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18所示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中,转向节141的安装部2001相对于第i^一实施 方式的安装部200H,在以下方面稍微不同。 在安装部2001的制动盘圆周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向制动盘轴线方向两侧突 出的安装凸起部222。在该安装凸起部222上,在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相比连结面 部212向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稍微偏移且与制动盘轴线方向正交的螺栓支承面部225, 在制动盘11侧,以与保持面部218a、218b配置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有保持面部226。而 且,以将螺栓支承面部225的中央位置与保持面部226的中央位置连结的方式形成有沿制 动盘轴线方向的螺栓插通孔227。 而且,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图IO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连接杆IOOE被铝合金制 的转向节141的安装部2001保持。在此,连接杆IOOE在制动盘圆周方向上的长度比安装 部2001的保持壁部216a、216b之间的距离短,连接杆100E在保持凹部215内间隙配合。
另外,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I构成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82F大致相同的形 状,相对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82F,在中间连结部191的中央位置形成有用于安装保 持螺栓170的退刀槽(逃溝)228。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侧之前,如上所述的连接杆IOOE被转向节141保持, 此时,该连接杆IOOE被配置于安装部2001的保持凹部215内并与保持面部218a、218b及 保持面部226抵接。而且,在使安装部2001的螺栓插通孔227与连接杆100E的卡合内螺 纹部168的位置匹配的状态下,自安装部2001侧将第六实施方式的保持螺栓170的轴部 171插通到螺栓插通孔227中,在外周的外螺纹172使该保持螺栓170的轴部171与连接 杆100E的卡合内螺纹部168螺合。此时,保持螺栓170的头部173的紧固如下进行,即,在 保持凹部155内在可转动的范围内进行上述紧固,以使连接杆100E不会自安装部2001脱 落。另外,如上所述,在被安装部2001保持的状态下,连接杆100E与安装部2001的保持面 部218a、218b、226抵接,能够使安装部2001的一个安装孔220a与连接杆100E的一个内螺 纹部162a —致,并且也能够使安装部2001的另一个安装孔220b与连接杆100E的另一个 内螺纹部162b —致。 在将制动钳13装配到车辆时,如上所述,在将连接杆100E预先保持在转向节141 的安装部2001的状态下,将保持螺栓170的头部173利用退刀槽228退出并使制动钳13的 安装部821的制动盘11侧的面部193a与转向节141的安装部2001的与连接杆100E相反 的一侧的抵接面部211a抵接,并且,使安装部821的制动盘11侧的面部193b与转向节141 的安装部2001的与连接杆100E相反的一侧的抵接面部211b抵接。而且,将安装部821的 安装孔195a相对于转向节141的安装孔220a进行对位,将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自 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插通到安装孔195a中,将该安装螺栓114a的轴部115a插通到转 向节141的安装孔220a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116a与连接杆100E的接合部161a的内
28螺纹部162a螺合。同样地,将安装部821的安装孔195b相对于转向节141的安装孔220b 进行对位,将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自与制动盘11相反的一侧插通到安装孔195b中, 将该安装螺栓114b的轴部115b插通到转向节141的安装孔220b中,并使外周的外螺纹部 116b与连接杆100E的接合部161b的内螺纹部162b螺合。而且,将安装螺栓114a的头部 117a及安装螺栓114b的头部117b紧固,并且,紧固保持螺栓170的头部173。
由此,与第i^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连接杆100E和两根安装螺栓114a、114b将 制动钳13的安装部821与转向节141连结。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由于将与第十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连接杆 100E安装于转向节14I的安装部2001,因此,可以起到与第十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对于将与第十一实施方式不同的连接杆100E保持到安装部2001的情况,虽然需要保 持螺栓170,但在两个接合部161a、161b —并构成间隙配合的状态下,通过使保持螺栓170 与卡合内螺纹部168螺合,可以将连接杆100E保持于安装部2001,因此,连接杆100E的长 度和保持壁部156a、156b之间的长度的管理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利用保持螺栓170将连接杆100E保持于安装部2001,因此,在安装部 2001上增加螺栓插通孔227,在连接杆100E上,在连接杆部163增加卡合内螺纹部168即 可完成,由此,可以抑制成本增高。 另夕卜,除安装螺栓114a、114b之外,可以利用保持螺栓170将连接杆100E保持于 安装部2001,因此,连接杆100E在三个部位进行连结,刚性提高,制动噪声抑制效果进一步 提高。 另外,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并非将摩擦块12支承在制动钳13上,而是 将摩擦块支承在与制动钳分开的支座上即所谓的浮动型(7 口一^ < > ,'型)盘式制动 器,此时,将应用于制动钳向转向节安装的安装部的上述结构,应用于支座向转向节安装的 安装部即可。 另外,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利用系紧螺栓将两个半分割体连结的 制动钳的情况,但也可以应用于一体地成形内侧和外侧的所谓的整体型(《7 7" 口 7夕 型)盘式制动器。 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将连接杆构成为以穿过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制动盘轴向 平面为中心的大致镜面对称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应制动钳、转向节或支座等的形 状而构成非对称形状。
权利要求
一种盘式制动器,具有制动块支承部件,该制动块支承部件至少支承有一对摩擦块且在向车辆安装的安装部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利用插通到所述第一安装孔和设于车辆的非旋转部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中的安装螺栓,将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非旋转部连结,该盘式制动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具有所述安装螺栓螺合的至少两个内螺纹部,且由与所述安装部及所述非旋转部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利用该加强部件和所述安装螺栓,将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非旋转部连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安装螺栓将所述制动块 支承部件和所述非旋转部连结之前,所述加强部件使所述内螺纹部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一致 而被所述制动块支承部件保持,或者使所述内螺纹部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一致而被所述非旋 转部保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制动块支承部 件或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嵌合而被保持。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利用安装于与所述制 动块支承部件或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之间的弹性体而被保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利用长度方向的端部 与所述安装部嵌合而被保持。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利用卡止部件被所述 制动块支承部件或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保持。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利用螺纹部件被所述 制动块支承部件或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保持。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在使所述第一安装孔 和所述内螺纹部一致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非旋转部相反的一侧而被设于所述安装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加 强部件具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突起部,在该突起部形成有所述内螺纹部。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在铸造时被浇铸到所 述制动块支承部件或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成本的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具有制动块支承部件(13),该制动块支承部件至少支承有一对摩擦块且在向车辆安装的安装部(82)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93a、93b),利用插通到第一安装孔(93a、93b)和设于车辆的非旋转部(14)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33a、33b)中的安装螺栓(114a、114b),将安装部和非旋转部连结,该盘式制动器具有加强部件(100),该加强部件具有安装螺栓螺合的至少两个内螺纹部(109a、109b),且由与安装部(82)及非旋转部(14)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利用加强部件和安装螺栓(114a、114b),将安装部和非旋转部连结。
文档编号F16D55/224GK101713442SQ2009101789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0日
发明者久米村洋一, 德永隆裕, 铃木伸二 申请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