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992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板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装置,特别是汽车后悬挂用的有缓冲单元的板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后悬挂普遍采用的板簧装置如图l所示,包括后轴10、U型螺栓 20、板簧座30、板簧40及板簧夹板50,U型螺栓20通过板簧座30和板簧夹板50直接夹紧 板簧40。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上述各个零件均为金属件,相互之间没有缓冲,后轴 的高频振动直接通过板簧传给车身,降低乘坐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板簧装置缓冲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结构 的板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板簧装置,包括 后轴、U型螺栓、板簧座、板簧及板簧夹板,板簧座焊接在后轴上,板簧位于板簧座与板簧夹 板之间,U型螺栓套在轴上,U型螺栓的末端与板簧夹板相连,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座与所 述板簧夹板之间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与所述板簧相连。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所 述板簧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橡胶垫相连,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二橡胶垫相 连。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缓冲单元还包括保持架,保持架内安装所述 第一橡胶垫、板簧、第二橡胶垫,所述保持架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板簧 座相连,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板簧夹板相连。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保持架为 "门"形。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板簧装置还包括板簧中心定位螺钉,所述板 簧座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保持架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橡胶垫设置有第三定位 孔,所述板簧设置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橡胶垫设置有第五定位孔,所述板簧夹板设置有 第六定位孔,所述板簧中心定位螺钉穿过所述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板簧夹板设置有固定所述保持架的卡位。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板簧座设置有加强板簧座刚度和强度的第一
加强单元,所述板簧夹板设置有加强板簧夹板刚度和强度的第二加强单元。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加强单元设置在板簧座底部,所述第二
加强单元设置在板簧夹板底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加强单元为突起的加强筋,所述第二加 强单元为突起的加强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缓冲单元,使得板簧变成浮动 悬挂,后轴振动的高频部分经过缓冲单元吸收后,再传到车身,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板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板簧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本实用新型保持架另一视角的 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板簧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本实用新型板簧夹板另一视 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板簧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7中后轴10、U型螺栓20、板簧座30、第一定位孔31、第一加强单元32、 板簧40、板簧夹板50、第二加强单元51、卡位52、第六定位孔53、螺栓孔54、缓冲单元60、保 持架61、上表面62、下表面63、第二定位孔64、第一橡胶垫65、第三定位孔66、第二橡胶垫 67、第五定位孔68、橡胶垫底面69。 如图2、图8所示,一种板簧装置,包括后轴10、U型螺栓20、板簧座30、板簧40及 板簧夹板50,板簧座30焊接在轴10上,板簧40位于板簧座30与板簧夹板50之间,U型螺 栓20套在后轴10上,U型螺栓20的末端与板簧夹板50相连,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座30与 所述板簧夹板50之间的缓冲单元60,所述缓冲单元60与所述板簧40相连。本实用新型设 置有缓冲单元60,使得后轴振动的高频部分经过缓冲单元60吸收后,再传到车身,提高乘 坐的舒适性。 如图2、图4A、图4B、图5、图6、图8所示,所述缓冲单元60包括保持架61、第一橡 胶垫65、第二橡胶垫67,所述板簧40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橡胶垫65相 连,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二橡胶垫67相连,所述保持架61为"|~1 "形,所述第一橡胶垫65 和第二橡胶垫67优选也为"pi "形。保持架61内安装所述第一橡胶垫65、板簧40、第二 橡胶垫67,所述保持架61包括上表面62和下表面63,所述上表面62与所述板簧座30相 连,所述下表面63与所述板簧夹板50相连。第一橡胶垫65、第二橡胶垫67使得板簧40变 成浮动悬挂,后轴振动的高频部分经过缓冲单元60吸收后,再传到车身,提高乘坐的舒适 性。 如图2、图3、图4A、图4B、图5、图6、图7A、图7B所示,所述板簧装置还包括板簧 中心定位螺钉,所述板簧座30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1,所述保持架61设置有第二定位孔64, 所述第一橡胶垫65设置有第三定位孔66,所述板簧40设置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橡胶 垫67设置有第五定位孔68,所述板簧夹板50设置有第六定位孔53,所述板簧中心定位螺 钉穿过所述各定位孔,确定个零部件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如图2、图7A、图8所示,所述板簧夹板50设置有固定所述保持架61的卡位52,卡位52有两个,卡位52使得保持架61固定在板簧夹板50。 如图3、图7B所示,所述板簧座30设置有加强板簧座30刚度和强度的第一加强单 元32,所述板簧夹板50设置有加强板簧夹板50刚度和强度的第二加强单元51。所述第一 加强单元32设置在板簧座30底部,所述第二加强单元51设置在板簧夹板50底部。所述 第一加强单元32为突起的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单元51为突起的加强筋。 板簧装置的安装过程是板簧座30焊接在轴10上,然后保持架61的上表面62贴 着板簧座30的平面,然后依次放第一橡胶垫65、板簧40、第二橡胶垫67、板簧夹板50,第一 橡胶垫65的橡胶垫底面69朝下放置,第二橡胶垫67的橡胶垫底面69朝上放置,保持架61 的末端装在板簧夹板50的卡位52上定位,保持架61与板簧夹板50之间安装有第一橡胶 垫65、板簧40、第二橡胶垫67,板簧中心定位螺钉依次穿过板簧夹板50、第二橡胶垫67、板 簧40、第一橡胶垫65、保持架61、板簧座30上的定位孔31,定位各部件的位置;然后两个U 型螺栓20套在轴10上,末端穿过板簧夹板50上对应的孔,最后拧上螺母。 螺母开始拧紧U型螺栓20时,夹紧力的传递途径如下板簧座30 —保持架61 — 第一橡胶垫65 —板簧40 —第二橡胶垫67 —板簧夹板50,其中第一橡胶垫65、第二橡胶垫 67不断被挤压,保持架61与板簧夹板50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少。 当保持架61抵触到板簧夹板50时,第一橡胶垫65、第二橡胶垫67就不再被挤压, 两者变形产生的力把板簧40挟持悬挂在保持架61中;此时,U型螺栓20夹紧力的传递途 径变成板簧座30 —保持架61 —板簧夹板50。 完成总装后轴大总成后,板簧40依靠第一橡胶垫65、第二橡胶垫67悬浮在保持架 61中,相对于后轴是有弹簧性的,因为橡胶有弹性可变形,路面的冲击到车身的传递路径如 下路面冲击一车轮一板簧座30 —保持架61 —板簧夹板50 —第一橡胶垫65及第二橡胶 垫67吸收高频部分一板簧40 —车身。 另外保持架61的高度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数值,这个数值与第一橡胶垫65和第二
橡胶垫67的变形量有关,橡胶垫的变形量在零到橡胶垫高度的三分之一为宜。则第一橡胶
垫65、第二橡胶垫67的压縮量也就随之改变,以实现最佳乘坐舒适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
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板簧装置,包括后轴、U型螺栓、板簧座、板簧及板簧夹板,板簧座焊接在后轴上,板簧位于板簧座与板簧夹板之间,U型螺栓套在后轴上,U型螺栓的末端与板簧夹板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座与所述板簧夹板之间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与所述板簧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包括第一橡胶垫和第 二橡胶垫,所述板簧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第一橡胶垫相连,所述底面与所述第 二橡胶垫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还包括保持架,保持架 内安装所述第一橡胶垫、板簧、第二橡胶垫,所述保持架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 与所述板簧座相连,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板簧夹板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装置还包括板簧中心定位 螺钉,所述板簧座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保持架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橡胶垫设置 有第三定位孔,所述板簧设置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橡胶垫设置有第五定位孔,所述板簧 夹板设置有第六定位孔,所述板簧中心定位螺钉穿过所述各定位孔。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夹板设置有固定所述保持 架的卡位。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座设置有加强板簧座刚度 和强度的第一加强单元,所述板簧夹板设置有加强板簧夹板刚度和强度的第二加强单元。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单元设置在板簧座底 部,所述第二加强单元设置在板簧夹板底部。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板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单元为突起的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单元为突起的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簧装置,包括后轴、U型螺栓、板簧座、板簧及板簧夹板,板簧座焊接在后轴上,板簧位于板簧座与板簧夹板之间,U型螺栓套在后轴上,U型螺栓的末端与板簧夹板相连,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座与所述板簧夹板之间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与所述板簧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缓冲单元,使得板簧变成浮动悬挂,后轴振动的高频部分经过缓冲单元吸收后,再传到车身,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F16F1/18GK201487106SQ20092014089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韦友超, 韦进光, 黄武臣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