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039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
本申请根据2008年5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131283而主张优先权,其 内容被在此引用。
背景技术
现有,对于机动车车轮轮体(盘轮体)的盘部,为了重量轻和美观以及为了对配置 在轮体内侧的制动器进行冷却等,而形成有贯通轮体的多个贯通部。
但在长期在海上运输而出口机动车的情况下,由于机动车车轮被暴露在含有盐分 和水分的环境下,所以盐分和水分通过所述贯通部而侵入到机动车车轮轮体的内侧,有时 使设置在轮体内侧的盘式制动器的转子生锈。
为了抑制该问题,知道有在所述轮体的盘部表侧(外侧)安装有防锈罩以把所述 贯通部临时封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防锈罩优选薄壁的树脂制材料,必须在运输中不会由于振动等而容易脱落,且拆 卸作业容易。由于该防锈罩通常在运输到达地被丢弃,所以还需要抑制制造成本。
专利文献1公开了硬质聚氯乙烯树脂等薄壁硬质合成树脂制的圆盘状防锈罩。该 防锈罩通过设置有放射状和圆弧状等的多个加强肋而提高罩整体的强度,在罩中央部安装 有贯通它的多个盖状的卡止器件,通过把该各卡止器件分别与多个轮体螺母嵌合,就能够 把防锈罩安装在轮体的盘部。
专利文献2公开了薄壁合成树脂制的圆盘状防锈罩。把该防锈罩弹性地嵌合在轮 体的盘部外周或个别地进行整合而嵌合在各贯通部的内周。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平07-0146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56-036562号公报
但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需要把多个卡止器件分别与多个轮体螺母嵌合, 所以安装工时多,且拆卸作业也烦杂。由于这些防锈罩和卡止器件是消耗品,在运输到达地 被拆下丢弃,所以成本高。且在出口时等向远方运输的情况下,由于运输出发地与运输到达 地的外部大气温度差而使轮体螺母与卡止器件嵌合程度产生差异,有时使卡止器件难于从 轮体螺母拆下。
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特别是如向铝合金制轮体安装的情况等那样,在轮 体与防锈罩的热膨胀率的差大不相同的情况下,有时出现防锈罩从轮体脱落、防锈罩难于 装卸或防锈罩破损等不良情况,需要经常监视等,麻烦。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能够结构简单, 向轮体的装卸容易,且抑制与轮体热膨胀率不同而带来的影响。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防锈罩是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其安装在所述盘部的表侧,以把从机动车用轮体的盘部的表侧向背侧贯通的多个贯通部封 闭,所述防锈罩具备从所述盘部的表侧到所述盘部的背侧而沿所述各贯通部凹下的凹部, 所述各凹部具备与所述盘部的背面卡合而到达所述盘部背侧的部位且用于限制所述防锈 罩脱离而突出的伸出部,所述防锈罩由柔软性树脂形成。
也可以还具备能够向所述防锈罩的径向伸缩的折皱部。
本发明对所述伸出部与盘部背面的卡合量(挂住量),预测与铝合金等金属制轮 体的热膨胀率的差而把所述伸出部与盘部背面的卡合量(挂住量)设定成最小限度。由 此,在把该防锈罩向轮体装卸时,仅把防锈罩的凹部向贯通部按入或从贯通部拔出,能够一 边使伸出部周边相对贯通部挠曲一边进行装卸。即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容易相对轮体进行 装卸。
在由于热膨胀率的差而该防锈罩相对轮体膨胀或收缩时,由于整个罩由柔软性树 脂构成,所以也不会产生相对轮体的装卸困难或脱落和破损。即能够抑制由与轮体热膨胀 率的不同而引发的影响。


图1是表示把本发明实施例的防锈罩安装在轮体的状态的俯视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3是防锈罩的背面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锈罩6凹部7伸出部50轮体51贯通部
55盘部 5 背面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说明中的轴向、周向和径向是对于机动 车的一车轮来使用。
图1 图4所示的防锈罩1,如上述那样在长时间海上运输来出口机动车的情况 下,被安装在该车轮的轮体(盘轮体)50的盘部55表侧(外侧),通过把在盘部55形成的 多个(例如7个)贯通部51临时封闭来抑制配置在轮体50内侧的盘式制动器的转子(都 未图示)生锈。为了图示方便,在图1、图3的俯视图(轴向视图)中仅表示了防锈罩1的单侧一半。
防锈罩1由聚丙烯等具有保形状性的柔软性树脂,以厚度约0. 5mm的具有大致均 等厚度的薄壁状,且相对轮体50的盘部55而被成型为圆盘状。
图1是表示把本发明实施例的防锈罩安装在轮体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 A-A剖视图。轮体50是由铝合金构成的铸造(或锻造)成型品。该轮体50具有圆盘状 的盘部55、在该盘部55的轴向内侧一体成型的环状轮圈部56。在向轮体50内侧的轴向内 侧敞开的空间56a配置机动车的轮毂和盘式制动器(都未图示)。在轮圈部56的外周安装 有轮胎(未图示),该轮胎和轮体50构成了机动车的车轮。4
轮体50的盘部55是由构成其中央部的轮毂部M、构成外周边缘的轮圈凸缘部 58、在这些轮毂部M和轮圈凸缘部58之间的多个(例如7个)轮辐部59所一体成型。在 邻接的轮辐部59之间形成有贯通轮体50的多个(例如7个)贯通部51。盘部55为了确 保其强度而形成得壁厚。
轮毂部M在其中心形成有插入轮毂的轮毂轴端部的轮毂孔53,在该轮毂孔53的 周围形成有插入从轮毂向轴向外侧延伸的轮毂螺栓和与它旋紧的轮毂螺母(都未图示)的 多个(例如5个)插入孔52。
轮圈凸缘部58构成轮圈部56的轴向外侧,形成向轴向外侧且向径向内侧凸的弯 曲状轮圈内周面58a。换言之,轮圈内周面58a被形成越向轴向外侧(盘部55表侧)越扩 展的锥状。
各轮辐部59在图1的俯视图中,从轮毂部M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直线状(放射状) 地延伸,其径向外侧端与轮圈凸缘部58的轮圈内周面58a相接(突t当& >0 )而被连接成 一体。各轮辐部59形成有俯视看径向外侧的宽度变窄且稍微前端变细的轮辐表面59a(外 面)。各轮辐部59俯视看而是分别以盘部55的半径作为中心线(对称轴)的线对称形状。
各轮辐部59的径向外侧部位,其轮辐表面59a如前所述地被设置成稍微前端变 细。各轮辐部59的两侧面从轮辐表面59a越向轴向内侧且径向外侧越俯视看宽度变宽地 产生形状变化。以下,把各轮辐部59的两侧面中径向内侧的部位叫做内轮辐侧面59b,把成 为径向外侧变化的部位叫做外轮辐侧面59c。
在图2的剖视图中,各轮辐部59被设置成向轴向外侧凸的弯曲状。图2中的符号 59d表示轮辐部59(轮辐表面59a)的朝向轴向外侧的弯曲顶部。
各轮辐部59的轮辐表面59a,其径向外侧与轮圈凸缘部58的轮圈内周面58a轴向 外侧端部(以下叫做轮圈表面58b (外面))圆滑相连,其径向内侧与轮毂部M的轮毂表面 Ma (外面)圆滑相连。轮毂表面Ma (轮毂部54)被设置成比轮辐表面59a (轮辐部59)和 轮圈表面58b (轮圈凸缘部58)更向轴向内侧(盘部55背侧)洼陷的凹状。
由轮辐表面59a、轮圈表面58b、轮毂表面Ma、各贯通部51内的轮圈内周面58a和 内外轮辐侧面59b、59c而构成盘部55的表面55a。
参照图2,轮毂部M的背面内面)被设置成与轴向正交的平坦状,各轮辐部 59的背面59e(内面)被设置成向轴向外侧凸的弯曲状。由这些各背面54b、59e构成盘部 55的背面55b。
盘部55的各贯通部51除了如前所述使轮体50重量轻和美观之外,还用于对配置 在该轮体50内侧的盘式制动器进行冷却等。各贯通部51俯视看是分别以盘部55的半径 作为中心线(对称轴)的线对称形状。
各贯通部51在盘部55的背面5 是被形成俯视看被邻接的轮辐部59的一对内 外轮辐侧面59b、59c和轮圈内周面58a的各自轴向内侧端所包围的大致五角形状的贯通 部。且在盘部55的表面5 是被形成俯视看被一对内外轮辐侧面59b、59c和轮圈内周面 58a的各自轴向外侧端所包围的大致三角形状的贯通部。在此,由一对内外轮辐侧面59b、 59c和轮圈内周面58a构成各贯通部51的内周面51a。
内轮辐侧面59b被大致沿轴向(详细说就是作为轮体50成型时的拔模角而随着 成为轴向外侧地扩展)地形成,外轮辐侧面59c和轮圈内周面58a随着成为轴向外侧而扩展地被形成锥状。在一个贯通部51的轮圈凸缘部58形成有贯通空气阀V地支承的阀安装 孔 58c。
防锈罩1具有覆盖轮毂部M的轮毂罩部5、覆盖轮圈凸缘部58的轮圈罩部2、分 别覆盖各轮辐部59的多个(例如7个)轮辐罩部3、进入各贯通部51内而把它们分别覆盖 且封闭的多个(例如7个)凹部6,且被形成一体。
在图1和图3的俯视图中,轮毂罩部5被设置成与轮毂表面5 重叠,被形成从该 轮毂表面5 离开而与轴向正交的平坦状。各轮辐罩部3的径向内侧端与轮毂罩部5的外 周成一体且圆滑相连。
俯视看,轮圈罩部2被设置成与轮圈表面58b重叠,被形成得沿该轮圈表面58b并 与其抵接(紧密接触)。各轮辐罩部3的径向外侧端与轮圈罩部2的内周成一体且圆滑相 连。
俯视看,各轮辐罩部3分别被设置成与轮辐表面59a重叠。各轮辐罩部3的比弯 曲顶部59d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被形成得沿轮辐表面59a并与其抵接(紧密接触),比弯曲 顶部59d更靠径向内侧的部位被形成从轮辐表面59a离开而与轴向大致正交的平坦状。即 各轮辐部59的径向内侧部位和轮毂部M被各轮辐罩部3的径向内侧部位和轮毂罩部5空 开间隙地覆盖。各轮辐罩部3与各轮辐部59是同样的线对称形状。
在从各轮辐罩部3的径向内侧向轮毂罩部5的外周的部位形成有与防锈罩1成为 同心圆弧状的由多个凹凸状构成的折皱部8。利用该折皱部8而容许各轮辐罩部3和各凹 部6周边在径向挠曲(相对位移)。
在邻接的轮辐罩部3之间分别形成有进入到贯通部51内向轴向内侧凹入的凹部 6。各凹部6具有分别沿各贯通部51的内周面51a形成并与其抵接(紧密接触)的周壁 6a、沿盘部55的背面5 形成且把周壁6a (贯通部51)的轴向内侧端封闭的底壁6b。
凹部6的周壁6a具与贯通部51的一对内外轮辐侧面59b、59c分别匹配的一对 内外轮辐侧周壁6c、6d和与轮圈内周面58a匹配的轮圈侧周壁6e。各周壁的形状是沿内外 轮辐侧面59b、59c和轮圈内周面58a所形成。各凹部6与各贯通部51是同样的线对称形 状。
在一凹部6的轮圈侧周壁6e形成有贯通空气阀V的阀插入孔如。
在图2、图4的剖视图中,凹部6的底壁6b被形成沿轮辐部59的背面59e (盘部55 的背面55b)向轴向外侧凸的弯曲状,且在图5的剖视图中在邻接的轮辐部59的背面59e 之间形成为平坦状。
底壁6b被形成比盘部55的背面5 还向盘部55的背侧(轮体50的内侧)进入 规定量(图5中的尺寸d,本实施例是4mm)。在该底壁6b的径向中间部和锥状的一对外轮 辐侧周壁6d的棱线部分分别形成有比外轮辐侧周壁6d还向周向外侧伸出规定量(图5中 的尺寸e,本实施例是4mm)的伸出部7。
各伸出部7成截面半圆状地沿棱线延伸,该伸出部7的轴向外侧端面t (参照图5) 在贯通部51的周边缘部与盘部55的背面5 抵接(紧密接触)并卡合,由此,凹部6从贯 通部51的脱离被限制,从而防锈罩1从盘部55的脱落被限制。
下面说明作用。
开始,为了把防锈罩1向轮体50安装,首先把防锈罩1相对轮体50的周向位置以空气阀V为基准对准。然后,把防锈罩1在轴向向盘部55按入地安装。于是,空气阀V被 插入防锈罩1的阀插入孔4a,且防锈罩1的各凹部6分别被插入轮体50的各贯通部51内。
这时,由于防锈罩1整体是由薄壁的柔软性树脂构成,所以伸出部7—边与贯通部 51的锥状内周面51a (外轮辐侧面59c)滑动接触一边挠曲,且随之包含底壁6b的凹部6自 身也挠曲。由此,具有伸出部7的凹部6被插入贯通部51内。
当伸出部7通过贯通部51而到达盘部55的背侧,则伸出部7和凹部6整体恢复 到挠曲前的状态,伸出部7与盘部55的背面5 卡合而限制了凹部6从贯通部51脱离,且 凹部6的周壁6a与贯通部51的内周面51a成为紧密接触状态,防锈罩1向轮体50的安装 完成。这样,仅通过把防锈罩1向轴向内侧按入就能够把该防锈罩1向轮体50安装。
在把防锈罩1安装在轮体50的状态下,各贯通部51在其盘部55背面5 侧被凹 部6的底壁6b封闭。这时,凹部6的周壁6a与贯通部51的内周面51a紧密接触而它们之 间的间隙被消除,且由于有折皱部8而容许各凹部6之间的相对位移,所以防锈罩1的成型 误差等被吸收,凹部6的周壁6a与贯通部51的内周面51a良好地紧密接触。
特别是利用折皱部8的弹性力而付与各凹部6向径向外侧的按压力,使防锈罩1 接近外周边缘的凹部6的轮圈侧周壁6e与贯通部51的轮圈内周面58a保持良好的紧密接 触。由此,把通过贯通部51的轮体50内外的连通遮断,抑制配置在轮体50内侧的盘式制 动器的转子生锈。
由于树脂制的防锈罩1与金属制的轮体50的热膨胀率不同,所以随着外部气温的 变化等而有时防锈罩1相对轮体50有膨胀或收缩。
但包含各凹部6的防锈罩1整体是由薄壁的柔软性树脂所构成,例如在防锈罩1 相对轮体50膨胀的情况下,各凹部6的周边等适当挠曲而吸收膨胀量,防止了相对轮体50 难于装卸和与轮体50的卡合部破损等不良情况。在防锈罩1相对轮体50收缩的情况下, 由于伸出部7相对盘部55的背面5 而具有足够的卡合余量,所以能够防止该伸出部7的 卡合脱离而从轮体50脱落等不良情况。
在发货到达地把防锈罩1从轮体50卸下时,仅把该防锈罩1向轴向外侧拉拔,由 薄壁柔软性树脂构成的伸出部7等挠曲而能够解除与盘部55的背面55b的卡合,把各凹部 6从各贯通部51拔出,就能够把防锈罩1从轮体50卸下来。
这样,把防锈罩1由薄壁的柔软性树脂构成并设定成一体成型品,其制造成本被 抑制,且利用其柔软性和弹性使伸出部7与盘部55的背面5 卡合,能够使相对轮体50的 装卸变容易,且抑制了与轮体50的热膨胀率差所带来的影响。
如以上所说明,上述实施例的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1被安装在轮体50的 盘部55的表侧,把在盘部55形成的贯通轮体50的贯通部51封闭。该防锈罩1由薄壁的 柔软性树脂所形成,具有沿盘部55的表面形状并进入到贯通部51内而达到盘部55背侧的 凹部6。在该凹部6的达到背侧的部位设置有与盘部55的背面5 卡合而限制凹部6向表 侧脱离的伸出部7。
根据本实施例,预测与铝合金等金属制轮体50的热膨胀率的差而把伸出部7与盘 部55背面55b的卡合量(挂住量)设定成最小限度,由此,在把该防锈罩1向轮体50装卸 时,仅是把凹部6向贯通部51按入或从贯通部51拔出的作业,就能够一边使伸出部7周边 相对贯通部51挠曲一边进行装卸。即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容易相对轮体50进行装卸。7
在由于防锈罩1与轮体50的热膨胀率的差而防锈罩1相对轮体50膨胀或收缩时, 由于整个罩由柔软性树脂构成,所以也不会产生相对轮体50的装卸困难或脱落和破损。即 能够抑制由防锈罩1与轮体50热膨胀率的不同而引发的影响。
在上述防锈罩1中,凹部6具有沿贯通部51的内周面51a形成的周壁6a和沿盘 部阳的背面5 形成的底壁6b。通过在夹住该凹部6底壁6b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伸出部7 而能够在沿贯通部51内周形状且抑制向盘部55背侧的突出量,形成没有浪费的凹部6。通 过在夹住该凹部6底壁6b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伸出部7而能够可靠地限制防锈罩1从轮体 50脱离。
且在上述防锈罩1中,与多个贯通部51对应而具有多个凹部6,而且具有容许这些 各凹部6之间相对位移的折皱部8,因此,能够吸收防锈罩1的成型误差等。由此,利用各凹 部6而能够良好地把轮体50的各贯通部51封闭。
上述实施例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包括详细形状、大小、数量、配置和材料等在 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能够有各种变更。
根据本发明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能够结构简单,向轮体的装卸容易,且 抑制由于与轮体热膨胀率不同而带来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其安装在所述盘部的表侧,以把从机动车用轮 体的盘部的表侧向背侧贯通的多个贯通部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罩具备从所述盘部的表侧到所述盘部的背侧而沿所述各贯通部凹下的凹部,所述各凹部具备与所述盘部的背面卡合而到达所述盘部背侧的部位且用于限制所述 防锈罩脱离而突出的伸出部,所述防锈罩由柔软性树脂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能够向所 述防锈罩的径向伸缩的折皱部。
全文摘要
一种机动车用盘式制动器的防锈罩,其安装在盘部的表侧,以把从机动车用轮体的所述盘部的表侧向背侧贯通的多个贯通部封闭,所述防锈罩具备从所述盘部的表侧到所述盘部的背侧而沿所述各贯通部凹下的凹部,所述各凹部具备与所述盘部的背面卡合而到达所述盘部背侧的部位且用于限制所述防锈罩脱离而突出的伸出部,所述防锈罩由柔软性树脂形成。
文档编号F16D65/00GK102036834SQ200980117910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9日
发明者一瀬英美, 宫川义峰, 川岛尚, 松田彻, 浅野久夫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