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745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联轴节,特别是一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
背景技术
联轴节是在机械传动设计中普遍采用的结构,它能够实现从一根轴到另一根轴的 转动传动和扭矩传递。联轴节一般包括两个半联轴节和紧固件,两个半联轴节分别与两 根轴相联接,然后通过紧固件将两个半联轴节联接在一起。一般情况下,由于各种条件的限 制,支撑两根轴的孔位通常不是同一孔径,再加上机械加工的限制,二次加工的孔势必会造 成其同轴度存在偏差,这时采用普通的硬性联接的联轴节就会使两轴受到一个径向力,轻 则会造成能量内耗、转动零件的加速磨损,重则会导致零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解决两轴的同轴度 存在偏差时所造成的零件加速磨损甚至损坏的问题。一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包括半联轴节A、半联轴节B,还包括弹 性环A、弹性环B和十字接头。半联轴节A、半联轴节B分别与弹性环A、弹性环B铆接,并分 别与十字接头两端铆接,保证两个半联轴节铆接后中心孔的同轴度在0 0. 01。当与半联轴节A相联的外部输入轴转动时,半联轴节A就会跟着转动,从而带动 弹性环A转动。由于该弹性环A和输出端的弹性环B与十字接头十字交叉铆接后,再与输 出端的半联轴节B和外部输出轴相连,如果外部输入轴和外部输出轴存在一定的同轴度误 差,此时中间的弹性环A和弹性环B会在轴向方向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以适应两轴的偏 心,同时两个弹性环具有足够的径向强度,足以将转动从输入轴传到输出轴,而不至于产生 传动角度误差,确保该联轴节既能保证克服轴系偏心,也能保证传动精度。本发明原理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较高,生产成本低,是一种适用于需要精确传 递运动场合使用的联轴节产品。


图1 一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主视图;图2 —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俯视图。1.半联轴节A 2.弹性环A 3.十字接头4.半联轴节B 5.弹性环B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包括半联轴节Al、半联轴节B4,还包括弹 性环A2、弹性环B5和十字接头3。半联轴节Al、半联轴节B4分别与弹性环A2、弹性环B5铆 接,并分别与十字接头3两端铆接,保证两个半联轴节铆接后中心孔的同轴度在0 0. 01。当与半联轴节Al相联的外部输入轴转动时,半联轴节Al就会跟着转动,从而带动弹性环A2转动。由于该弹性环A2和输出端的弹性环B5与十字接头3十字交叉铆接后,再 与输出端的半联轴节B5和外部输出轴相连,如果外部输入轴和外部输出轴存在一定的同 轴度误差,此时中间的弹性环A2和弹性环B5会在轴向方向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以适应两 轴的偏心,同时两个弹性环具有足够的径向强度,足以将转动从输入轴传到输出轴,而不至 于产生传动角度误差,确保该联轴节既能保证克服轴系偏心,也能保证传动精度。
权利要求
一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包括半联轴节A(1)、半联轴节B(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环A(2)、弹性环B(5)和十字接头(3);半联轴节A(1)、半联轴节B(4)分别与弹性环A(2)、弹性环B(5)铆接,并分别与十字接头(3)两端铆接,两个半联轴节铆接后中心孔的同轴度在0~0.01;当与半联轴节A(1)相联的外部输入轴转动时,半联轴节A(1)就会跟着转动,从而带动弹性环A(2)转动;由于该弹性环A(2)和输出端的弹性环B(5)与十字接头(3)十字交叉铆接后,再与输出端的半联轴节B(5)和外部输出轴相连,如果外部输入轴和外部输出轴存在一定的同轴度误差,此时中间的弹性环A(2)和弹性环B(5)会在轴向方向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以适应两轴的偏心,同时两个弹性环具有足够的径向强度,足以将转动从输入轴传到输出轴,而不至于产生传动角度误差,确保该联轴节既能保证克服轴系偏心,也能保证传动精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克服轴系偏心的弹性联轴节,包括半联轴节A(1)、半联轴节B(4)、弹性环A(2)、弹性环B(5)和十字接头(3)。半联轴节A(1)、半联轴节B(4)分别与弹性环A(2)、弹性环B(5)铆接后与十字接头(3)铆接,保证半联轴节铆接后中心孔的同轴度在0~0.01。外部输入轴转动时,与之相联的半联轴节A(1)转动,带动与弹性环A(2)、十字接头(3)和弹性环B(5)旋转,带动外部输出轴转动,若两轴存在一定的同轴度误差,两个弹性环会在轴向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以适应两轴的偏心,弹性环具有足够的径向强度,足以将转动精确地从输入轴传到输出轴,该联轴节能克服轴系偏心,保证传动精度。
文档编号F16D3/56GK101984268SQ20101052461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张振华 申请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