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至少两个通风元件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091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至少两个通风元件的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循环传动元件(Endlostreibelement)尤其为内燃机的控制链(Steuerkette,有时也称为正时链)的张紧装置,其带有罩壳、可移动地在罩壳中被引导的张紧活塞和构造在罩壳和张紧活塞之间的用于液压流体的压力腔,其中,张紧活塞具有通风孔,并且设置有布置在压力腔和通风孔之间的通风通道,其通过至少两个通风元件组合在一起而成型出来(ausformen)。
背景技术
例如,从文件DE 4431161 Al中已知这种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主要用于张紧在内燃机处的控制链传动系统的控制链。张紧活塞压到可摆动地布置的张紧轨道上,该张紧轨道压靠控制链。该张紧装置联接到发动机油液压传动系统处并且通过带有止回阀的入口部被供给之后流入压力腔中的液压油。在该已知的装置中,张紧活塞设计成柱形的空心活塞,其在其前端部处具有以同轴地布置的通风口的形式的通风孔。在该通风孔之前联接有通风盘,其在其上侧处设有曲折的或螺旋形的通风通道。该通风盘在周缘处具有槽口,从而空气和液压流体从压力腔中到达通风通道中。通风通道的另一端部与通风孔齐平,从而空气和液压流体可逸出。通风通道的横截面通常小于通风孔的横截面,从而得到节流作用,该节流作用也对张紧装置的缓冲性能产生影响。在已知的张紧装置中,通风通道仅仅成型在通风盘中。在张紧活塞中的孔阶梯部仅仅用于密封通道。在另一实施形式中,通风盘为填充体的组成部分,该填充体的柱形的突出部伸入布置在压力腔中的压力弹簧的内部中并且因此减小了压力腔的总体积。由此,引起在内燃机的起动过程中更快速地给压力腔填充液压流体。在文件DE 4015708 Cl、文件 DE 202007008335 Ul 以及文件 EP 1067275 A2 中描
述了其它已知的张紧装置。在已知的张紧装置中不利的是,仅仅一定的面积供节流通道的有效长度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在开头提及的类型的张紧装置中改进通风通道的设计方案。为此,在这种类型的张紧装置中设置成,在一个通风元件中在与第二通风元件接触的接触面中由成型到内部中的(eingeformt)槽区段形成通风通道的相互分离的部分区域,该槽区段由在第二通风元件中在与第一通风元件接触的接触面中成型到内部中的转移槽如此相互连接,即通风通道的流动横截面的主要部分局部区段地布置在由接触面展开的平面的一侧上并且局部区段地布置在该平面的另一侧上。由此,液压流体不仅沿着在两个元件之间的边界区域流动,而且流也始终被强制地从一个元件再次流回到另一元件中。在已知的现有技术中通风通道的中心线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中延伸,然而在本发明中还出现横向于该平面沿着由接触面展开的平面的流动方向变化。由此,通风通道的有效的长度增长,因为在空间中附加地存在流动方向。该变化通过以下方式产生,即两个通风元件参与通风通道的成型并且流动主要在这些元件之内进行。在现有技术中,这些元件中的一个仅仅用作用于封闭通风通道的罩盖,但是由此不在该元件自身之内进行流动。在该一个通风元件中,布置有通风通道的彼此分离的部分区域,其由通风通道的布置在另一通风元件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相互连接。相应地,两个通风元件相互补充。相应地,通过相互接合这两个通风元件才产生整个通风通道。优选地,接触面设计成平地彼此重叠,从而“展开的平面”为二维地布置在空间中的平面。概念“流动横截面的主要部分”相应地为流动横截面的大于50%、优选地大于90%或刚好100%。在后者的情况中,元件中的一个在相应地考虑的部位处仅仅用作用于限制流动通道的罩盖。根据一个实施形式设置成,在一个通风元件中,通风通道的相互分离的部分区域由彼此同心地布置的环槽和/或环槽区段形成,其由在另一通风元件中的横向于其延伸的转移槽相互连接。原则上,可以多种方式进行相互补充。然而,同心的环槽和/或环槽区段实现,以非常简单的结构上的方式产生尽可能长的通风通道。为此可设置成,进入到环槽和/或环槽区段中的流入部布置成相对于离开相同的环槽和/或相同的环槽区段的流出部绕了至少180°。该度数分别针对在该流入部和/或流出部的中心中的中心线。在此,或者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流分离并且分别经过180°从流入部流到流出部,或者仅仅在一个方向上流动,其中那么在各种情况下超过大于180°的角度范围,以用于在此也提供尽可能长的通风通道。根据一个实施形式,例如流入部和流出部布置成彼此错位270°。同样可通过以下方式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实现与通风孔的连接,即在通风孔和在流动顺序中最后的环槽和/或在流动顺序中最后的环槽区段之间的连接由在另一通风元件中的转移槽形成。该转移与在其它部分区域中相似地实现,仅仅这次产生与通风孔的连接。为了减小部件数量可设置成,通风元件由张紧活塞自身形成。通常,张紧活塞设计成带有盲孔口(Grundlochbohrung)的空心柱形活塞。在该盲孔口的端部处,张紧活塞可具有合适的造型(Konturierung)以用于产生通风通道的部分区域。备选地且出于简化制造的原因,一个通风元件也可由通风盘形成。该通风盘可与在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盘相似地设计,然而相反地该通风盘分别仅仅在一侧上形成通风通道的部分区域。此外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另一通风元件由减小压力腔体积的填充体形成。填充体已经在现有技术中成熟地提供并且已知其在压力腔之内的使用。在多种应用情况中,该填充体由塑料制成,因此用于提供通风通道的部分区域而进行的相应造型也非常简单。为此,填充体可具有盘形的头部,在其上侧中布置有通风通道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设置成,通风盘布置在填充体的盘形的头部和张紧活塞之间,并且至少在通风盘的下侧中布置通风通道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其中,通风盘提供与通风孔的流动连接。通过简单的几何结构,在此可提供合适的通风通道。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通过有目的地选择通风盘和填充体,利用同一构件产生不同的缓冲。例如,通风盘可在其上侧和下侧上具有与在上侧上不同地设计的和/或布置的通风通道的部分区域。那么,该盘也可在相反的方向上安装以用于产生另一通风和/或缓冲特性。当在通风通道的部分区域方面相应地造型时,完全更换此外在其外尺寸方面完全相同的盘也可导致不同的缓冲和通风性能。原则上,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在压力腔和通风孔之间的流动连接也可与所有可能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流入部不必强制地布置在外缘处或布置在外缘附近,并且到通风孔的流出部不必强制地布置在中央。为了简化装配,通风盘可借助于连接装置与填充体相连接。就此而言,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通风盘优选地借助于膜铰链(Filmscharnier)单件地与填充体相连接。在此例如推荐借助于注塑方法由塑料制造,以用于使通风盘与填充体不可丢失地(unverIierbar)相连接。此外,同时也预定这两个元件的彼此定位。为了可成本更适宜地制造张紧活塞,根据另一变型方案设置成,通风盘具有球形的上侧以用于贴靠到张紧活塞的圆锥曲面形的(kegelmantelf5rmig)内面处。被引入张紧活塞中的孔在其底部处设计成圆锥曲面形。通风盘的球形的上侧最好支撑到该圆锥曲面处。由此,也引起在该部位处的足够的密封。那么优选地,在该密封的区域之内实现在通风通道和通风孔之间的过渡。优选地,在填充体的头部中可布置有轴向平行的流入孔,其提供在压力腔和在一个通风元件中通风通道的在流动顺序上的第一部分区域之间的流动连接。那么,头部的周面可被用于密封目的,因为不沿着该周面进行流入,而是从下侧到上侧通过刚好该轴向平行的流入孔实现流入。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牵引器件传动装置(Zugmitteltrieb),带有循环传动器件例如链或环、至少两个牵引器件轮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


下面根据图纸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控制链传动系统的示意性的前视图,
图2以全截面图显示了图1的张紧装置的前部的部分,
图3以透视的截面图显示了张紧活塞的前部的部分,
图4以透视的俯视图显示了图2的填充体,
图5显示了穿过图2中的通风装置的流动路径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6以全截面图显示了张紧装置的前部的区域的第二实施形式,
图7以透视的俯视图显示了图6的填充体,
图8以透视的底部视图显示了图6中的通风盘,
图9以全截面图显示了张紧装置的前部的区域的第二实施形式,
图10以俯视图显示了图9中的填充体,
图11以沿着线X1-XI剖切的方式显示了图10中的填充体的头部,
图12以沿着在图10中的线XI1-XII剖切的方式显示了填充体的头部,
图13以透视的前视图显示了图9中的填充体,
图14显示了在翻开的状态中的图13中的填充体,
图15显示了通过图13中的填充体的示意性的流动图,
图16以透视的分解图显示了填充体变形方案,
图17以全截面图显示了图16中的填充体的头部,
图18显示了图16中的通风盘的下部视图,以及 图19显示了通过图16中的填充体的示意性的流动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内燃机的控制链传动系统I。该控制链传动系统I基本上包括曲轴链轮2、两个位于上部的凸轮轴链轮3和4、缠绕这些链轮的控制链5、滑轨6、可摆动地布置的张紧轨道7和张紧装置8 (或链张紧器)。例如示出旋入链张紧器8,其被旋入发动机组壳体9的区域中。张紧装置8包括罩壳10和纵向可动地在罩壳10中被引导的张紧活塞11。张紧装置8联接到发动机油液压传动系统处,从而液压油通过未示出的输入孔流入张紧器罩壳10的内部中并且利用压力加载张紧活塞11,从而该张紧活塞11压靠可摆动地布置的张紧轨道7,从而该张紧轨道7在预紧的情况下贴靠在控制链5处。除了以下还将详细描述的通风系统的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这种类型的张紧装置的原则上的结构已经充分已知并且就此而言参考现有技术。对于本发明也不重要的是,是否为旋入链张紧器或凸缘链张紧器等。现在,根据图2至5详细解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在图2中显示了张紧装置8的前部的区域(未示出罩壳)。张紧活塞11设计成柱形的空心活塞并且具有柱形的容纳孔12以及基本上平的基面13。在端侧14的中心,张紧活塞11设有以柱形的孔的形式的通风孔15。三个彼此以均匀的间距布置的环槽16.1, 16.2和16.3作为凹入部被成型到基本上平的基面13中。在张紧活塞11的容纳孔12中布置有填充体17,其具有盘形的在其基本形状中为柱形的头部18。该填充体17借助于布置在压力腔19中的压力弹簧20利用其基本上平的上侧21压靠张紧活塞11的基面13。压力腔19在罩壳10和张紧活塞11之间延伸。填充体17也用于减小压力腔体积,以便在内燃机的冷起动时快速地利用液压油填充压力腔。沿着头部18的中心线,将三个笔直的转移槽22.1, 22.2和22.3相继地布置到头部18的上侧21中。同样,在与这三个槽22.1,22.2和22.3相同的线上还设置有轴向平行的流入孔,其从头部18的下侧24延伸到其上侧21并且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张紧活塞11的基面13提供相对于同样用作平的接触面的填充体17的上侧21的平的接触面,其以面的方式彼此贴靠并且在彼此贴靠的状态中共同展开垂直于纸平面伸延的平面E。以特殊的方式选择转移槽22.1, 22.2和22.3以及流入孔23的布置方案和长度。现在根据图5可看出,其如何作用。流入孔23建立与压力腔19的连接。因此环槽16.1借助于流入孔23同样与压力腔19处于连接中。那么,流分离并且分别沿着环槽16.1的两个弧形的分支经过约180°流到头部18的相对侧上。在该处,环槽16.1与转移槽22.1相遇,该转移槽22.1将环槽16.1与环槽16.2连接。首先仅仅在环槽16.1之内即在张紧活塞11的凹入部之内进行通风流动时,而流现在在转移槽22.1的区域中也流入头部18中,穿过转移槽22.1并且从该处从头部18中再次流出并且流入环槽16.2中。流再次分割到两个分支中,直至现在再次在张紧活塞11中进行的流动再次以错位180°的方式到达下一个转移槽22.2,再次流入头部18中并且流过转移槽22.2,该转移槽22.2之后建立到环槽16.3的连接。在该处,通风流再次从转移槽22.2中流出进入张紧活塞11中,在此再次分割成两个流动分支,这两个流动分支分别以180°错位的方式再次相汇并且在此流流入在头部18中的第三转移槽22.3中。之后,该最后的转移槽22.3建立与布置在中央的通风孔15的流动连接。通过该设计方案产生相对长的且设有多个流动方向变化的通风通道,其使压力腔19与通风孔15相连接。通过借助于两个相互处于连接中的通风元件(张紧活塞11和填充体17)来设计通风通道,也可对张紧装置8的缓冲性能产生影响。相应地,不仅仅在通过在张紧活塞11之内的环槽16.1, 16.2和16.3展开的平面中进行分支而且也与该平面垂直地进行分支,因为流总是强制地从张紧活塞11中流出并且流入填充体的头部18中。因此,不仅张紧活塞11而且填充体17分别提供通风通道的部分区域,其在共同的作用时才产生连续的通风通道。通过该明显较长的通风通道,也减小了油液损失。如此形成的流动通道的一部分(环槽16.1, 16.2,16.3)相应地位于平面E之上,并且一部分(转移槽22.1, 22.2和22.3)位于平面E之下。在张紧活塞11的外缘处还设置有卡锁啮合部25,其与罩壳10和以下还将详细解释的卡锁钳共同作用提供驶入限制或驶入锁止。现在,根据图6至8详细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下面仅仅阐述与以上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因此在参考以上描述且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的情况下补充地参考以上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张紧活塞11的基面13不具有环槽,而是设计成基本上平的没有凹入部。仅仅如以上一样存在中央的通风孔15。填充体17与以上实施例中的填充体相同地设计。附加地,在该实施例中使用通风盘26。提供两个通风元件,即一方面填充体17且另一方面通风盘26。通风盘26例如可由塑料优选地PA或者烧结金属制成。通风盘26具有中央的连续的孔27,其与通风孔15对准。通风盘26布置在填充体17的头部18和张紧活塞11的基面13之间。为了可在两个方向上安装该通风盘26,通风盘26不仅在上侧28上而且在下侧29上分别具有三个彼此成间距的且相对于中心同心地布置的环槽16.1, 16.2和16.3。该环槽16.1, 16.2和16.3与在以上实施例中的环槽相同地布置并且与在填充体17的头部18中的转移槽22.1, 22.2和22.3 一起产生通风通道。分别面对基面13的环槽不参与通风通道的形成。平面E在填充体17的用作接触面的上侧21和通风盘26的用作接触面的下侧28之间展开或者由其预定并且垂直于纸平面延伸。在其它方面,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以上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相同。下面根据图9至15详细解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基本上仅仅论述与以上实施例的区别,因此在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的情况下补充地参考以上描述。根据图9可看出,在罩壳10的前部的端部处设置有固定耳孔30和固定销31,以用于将张紧活塞11保持在所示出的驶入的固定状态中。在安装张紧装置8之后,取下锁止销31并且由此释放张紧活塞11。与罩壳10的前部的端部共同作用的卡锁钳32接合到张紧活塞11的外缘处的卡锁啮合部25中。卡锁钳32搭接布置在罩壳10的端部处的凸出部
33。一方面卡锁钳32防止张紧活塞11过度地驶入罩壳10中。另一方面,凸出部33在张紧活塞11继续驶出时引起,卡锁钳32撞到凸出部33处并且卡锁钳32跳越到卡锁啮合部的下一个卡锁槽中。由此,张紧活塞的工作区域移动,从而尤其地当链由于磨损伸长并且需要张紧活塞11继续驶出时,始终跟踪该工作区域。通风盘26和填充体17的头部18实施成统一的结构元件并且在一侧上借助于膜铰链34且在相对侧上借助于接合到头部18处的凹口 36中的卡锁钩35相互连接。由此,通风盘26不可丢失地与填充体17相连接。
从侧向地邻近凹口 36布置的流入孔23起的通风通道的引导具有与以上实施例稍微不同的引导或设计方案。通风盘26的下侧29设有三个彼此间隔开的且同心地布置的环槽区段16.1, 16.2,16.3。这些环槽区段16.1, 16.2,16.3分别表示四分之三圆弧。外部的环槽区段16.1的流入端部与在头部18中的流入孔23对准。环槽区段16.1的相对的端部借助于成型到头部18的上侧21中的转移槽22.1与中间的环槽区段16.2的流入端部处于连接中。环槽区段16.2的流出端部借助于垂直于第一转移槽布置的转移槽22.2与内部的环槽区段16.3的流入端部处于连接中。内部的环槽区段16.3的流出端部借助于再次以旋转了 90°的方式布置的转移槽22.3与在通风盘26中的中央孔27并且由此与通风孔15处于流动连接中。在通风通道的该设计方案中,流不分离而是连续地从流入孔23通过通风通道并流入通风孔15中。在此,通风通道部分地(环槽区段16.1, 16.2,16.3)位于由通风盘26的下侧29和填充体17的上侧21限定的平面E之上并且部分地(转移槽22.1, 22.2,22.3)位于该平面E之下。现在,根据图16至19详细解释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式。仅仅阐述与以上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因此在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的情况下参考以上实施例的相同的且相同地作用的构件。用于制造张紧活塞11的简单的变型方案在于提供设计成圆锥曲面形的基面13(未示出)。由此,可使用通用的钻孔工具以用于制造容纳孔12。然而为了产生在张紧活塞处的紧密的贴靠,在该实施例中通风盘26在其上侧28处设计成球形也就是说球扇形。此外,通风盘26设有两个卡锁钩35,其接合到在填充体17的头部18中的相应的凹口 36中。由此,通风盘26可靠地与头部18相连接。同样在此通风通道的引导方案再次稍微不同地设计。除了凹口 36,填充体17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填充体17相同。从使通风通道与压力腔19相连接的流入孔23起,流沿着通风通道直至中央的孔27并且之后流入通风孔15中。为此,在通风盘26的下侧29上布置三个环槽区段16.1, 16.2和16.3。这三个环槽区段分别设计成半圆弧形的环槽区段。环槽区段16.1, 16.2,16.3不必同轴地彼此成组,以便保留与凹口 36的足够的间距。通过输入孔23实现到第一环槽区段16.1中的流入,在该环槽区段
16.1的流出端部处,流流入在头部18中的第一转移槽22.1中并且紧接着流入第二环槽区段16.2的流入端部中。在该环槽区段16.2的相对的流出端部处,借助于转移槽22.2实现与最内部的环槽区段16.3的连接。该环槽区段16.3的相对的流出端部借助于中央的转移槽22.3与中央的孔27并且之后与通风孔15处于流动连接中。在此,通风通道部分地(环槽区段16.1, 16.2,16.3)位于由通风盘26的下侧29和填充体17的上侧21限定的平面E之上并且部分地(转移槽22.1, 22.2,22.3)位于该平面E之下。在该示例中,填充体17和通风盘26的设计方案可完全由塑料例如PA实现。多种的实施例表明,在两个结构元件的共同作用中实现通风通道的不同的引导方案。就此而言,在此显示的实施形式在填充体17、通风盘26以及在这些元件之间的通风通道引导的相应的设计方案方面也可任意相互组合。不同的实施形式也表明,通风通道的长度可不同,由此得到不同的衰减或通风性能,其可有目的地用于这种类型的张紧装置。此夕卜,通过如此设计的通风通道也可限制通过该通风通道的油损失。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循环传动元件尤其地内燃机的控制链(5)的张紧装置(8),该张紧装置带有罩壳(10)、可移动地在所述罩壳(10)中被引导的张紧活塞(11)以及构造在所述罩壳(10)和所述张紧活塞(11)之间的用于液压流体的压力腔(9),其中,所述张紧活塞(11)具有通风孔(15),并且设置有布置在所述压力腔(19)和所述通风孔(15)之间的通风通道,该通风通道通过至少两个通风元件(11,17; 26, 17)组合在一起而成型出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通风元件(11,26)中在与所述第二通风元件(17)的接触面中由成型到内部中的槽区段形成所述通风通道的相互分离的部分区域,所述槽区段由在所述第二通风元件(17)中在与所述第一通风元件(17)的接触面中成型到内部中的转移槽(22.1,22.2,22.3)如此相互连接,即通风通道的流动横截面的主要部分局部区段地 布置在由接触面展开的平面(E)的一侧上并且局部区段地布置在该平面的另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通风元件(11,26)中,所述通风通道的相互分离的部分区域由彼此同心地布置的环槽(16.1, 16.2,16.3)和/或环槽区段形成,该环槽(16.1,16.2,16.3)和/或环槽区段由在所述另一通风元件(17)中的横向于其延伸的转移槽(22.1, 22.2,22.3)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到环槽(16.1,16.2, 16.3)和/或环槽区段中的流入部布置成相对于离开相同的环槽(16.1, 16.2,16.3)和/或相同的环槽区段的流出部成至少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风孔(15)和在流动顺序中最后的环槽(16.3)和/或在流动顺序中最后的环槽区段之间的连接由在所述另一通风元件(17)中的转移槽(22.3)形成。
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通风元件由所述张紧活塞(11)自身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通风元件由通风盘(26)形成。
7.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通风元件由减小压力腔体积的填充体(17)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17)具有盘形的头部(18),在该头部的上侧(21)中布置有所述通风通道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盘(26)布置在所述填充体(17)的盘形的头部(18)和所述张紧活塞(11)之间,并且至少在所述通风盘(26)的下侧(29)中布置所述通风通道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并且所述通风盘(26)提供与所述通风孔(15)的流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盘(26)借助于连接装置与所述填充体(17)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盘(26)优选地借助于膜铰链(34)单件地与所述填充体(17)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盘(26)具有球形的上侧(28)以用于贴靠在所述张紧活塞(11)的圆锥曲面形的内面处。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填充体(17)的头部(18)中布置有轴向平行的流入孔(23),该流入孔提供在所述压力腔(9)和在流动顺序上通风通道在所述一个通风元件(11,26)中的第一部分区域之间的流动连接。
14.一种牵引器件传动装置(I),带有循环传动器件例如链(5)或带、至少两个牵引器件轮(2,3)和根据权 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装置(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循环传动元件尤其地内燃机的控制链(5)的张紧装置(8),其带有罩壳(10)、可移动地在罩壳(10)中被引导的张紧活塞(11)以及构造在罩壳(10)和张紧活塞(11)之间的用于液压流体的压力腔(19),其中,张紧活塞(11)具有通风孔(15),并且设置有布置在压力腔(19)和通风孔(15)之间的通风通道(23,16.1,16.2,16.3,22.1,22.2,22.3),其通过至少两个通风元件组合在一起而成型出来,其中,在一个通风元件中在与第二通风元件的接触面(E)中由成型到内部中的槽区段(16.1,16.2,16.3,22.1,22.2,22.3)形成通风通道的相互分离的部分区域,该槽区段由在第二通风元件中在与第一通风元件(17)的接触面中成型到内部中的转移槽(22.1,22.2,22.3)如此相互连接,即通风通道的流动横截面的主要部分局部区段地布置在由接触面展开的平面的一侧上并且局部区段地布置在所述平面的另一侧上。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这种张紧装置(8)的相应的牵引器件传动装置(1)。
文档编号F16H7/08GK103154570SQ201180037824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C.鲍尔, T.施密德 申请人:伊威斯发动机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