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装置、开阖装置及可携式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331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链装置、开阖装置及可携式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铰链装置、开阖装置及可携式机器,其可使构成笔记型计算机等可携式机器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于相互重迭状态下连结、并可使其相对转动。
背景技术
就可携式机器之一的笔记型计算机而言,其具有一上表面设置有键盘的第一壳体、以及一设置显示部的第二壳体,其借由铰链装置使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可相互开阖的连结是为公众所知的技术。笔记型计算机的第二壳体对第一壳体的上面后部,是介由铰链装置连结并可开阖。将第二壳体重迭于第一壳体之上可使其闭合,且第二壳体可对第一壳体自重迭状态转换成开启,以可露出键盘及显示部。、就上述铰链装置而言,组合弹起机构及摩擦机构以构成一个铰链装置,自第二壳体及第一壳体闭合的状态,以手动的方式使第二壳体对第一壳体些许开启,之后,以弹起机构自动地将第二壳体对第一壳体开启至预设开启角度。从预设开启角度借由摩擦机构以手动的方式使第二壳体可自由停止于第一壳体上,使用一对该种构造铰链的开阖装置以及笔记型计算机,是如下列专利文献I为公众所知。专利文献I特开2007-309381号公报记载于上述专利文献I的铰链装置具有一组装组件及一支撑组件。组装组件组装于第一壳体并可转动地支设铰链轴,支撑组件组装于第二壳体,使铰链轴得可与对应的铰链轴一同转动。铰链装置更包含一凸轮滑动件、一弹起机构、一摩擦机构以及一吸附机构。凸轮滑动件是于组装组件的一侧向以同一方向加强滑动。弹起机构是以压接于凸轮滑动件、且组装于铰链轴的凸轮体所组成。摩擦机构是设置于支撑组件及铰链轴之间,借由弹起机构使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自预设开启位置、使支撑组件对组装组件可任意停止开阖。吸附机构可使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自预设闭合角度,加强支撑组件对组装组件闭合方向的力量。上述构成的铰链装置,虽组合弹起机构、摩擦机构及吸附机构借以提升操作性,是新型的铰链装置。然而,铰链轴可转动地装设于组装组件的二侧板,且采将弹起机构的凸轮体固定于铰链轴的构造。并且,摩擦机构的凸轮A体是以中心部轴方向贯通铰链轴,且采固定于组装组件的侧板的构造。故欲使其正确地作动有组装上的困难,除无法得到较为稳定的摩擦扭矩外,且摩擦机构也有无法产生稳定的摩擦扭矩的问题点。另外,如使用一对铰链装置作为笔记型计算机的可携式机器的开阖装置的情况,第二壳体借由弹起机构相对第一壳体弹起时,由于作动较为剧烈,且因吸附机构的作用,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闭合操作时,支撑组件的转动变得较强,使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发出激烈的噪音,故操作性尚具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使用铰链装置的开阖装置及可携式机器,对上述的铰链装置加以改良,使得组装作业较为简易,且提升操作性。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其具有可开阖且相连结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铰链装置由一弹起机构及一摩擦机构所构成,弹起机构及摩擦机构相互共通于一铰链轴,其中,弹起机构包括一组装组件、一凸轮滑动件、一铰链轴、一弹起凸轮组件、一支撑组件以及一转动传达组件。组装组件是向第一壳体侧组装,且可兼用为一弹簧盒。凸轮滑动件借由弹性装置以使其向一方向迫势滑动,且其是收纳于组装组件内。铰链轴不可转动地轴设于组装组件的二侧板。弹起凸轮组件压接于凸轮滑动件,并可转动地组装于铰链轴。支撑组件是可转动地组装于铰链轴,且与第二壳体相组装。转动传达组件将支撑组件的转动传达至弹起凸轮组件。于本发明,转动传达组件是以筒状元件所构成,筒状元件可转动地嵌设于铰链轴,转动传达组件的一端与支撑组件接合,另一端与弹起凸轮组件接合。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其具有可开阖且相连结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铰链装置由一弹起机构及一摩擦机构所构成,弹起机构及摩擦机构是相互共通于一铰链轴,其中,摩擦机构包括一组装组件、铰链轴、一支撑组件以及一摩擦扭矩产生装置。组装组件向第一壳体侧组装。铰链轴不可转动地轴设于组装组件的二侧板。支撑组件可转动地组装于铰链轴,且与第二壳体相组装。摩擦扭矩产生装置设置于支撑组件及铰链轴之间。其中,摩擦扭矩产生装置产生强力的摩擦扭矩于第二壳体自相对于第一壳体的闭合位置的预设开阖角度范围、及弹起机构自相对于第二壳体的弹起作动结束时的预设开阖角度范围之间。在本发明,摩擦扭矩产生装置具有一转动凸轮组件、一固定凸轮组件以及一摩擦垫圈,转动凸轮组件与支撑组件一同转动,固定凸轮组件压接固定于铰链轴的转动凸轮组件,摩擦垫圈设置于转动凸轮组件及支撑组件之间以转动控制铰链轴。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开阖装置,其具有可相互开阖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有可携式机器的一键盘部,第二壳体设有一显示部,其中,开阖装置包含一对铰链装置,该对铰链装置分别具有一弹起机构及一摩擦机构所构成,该对铰链装置的弹起机构弹起作动开始时相互错开。在本发明,上述的开阖装置是以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铰链装置的其中的一方或双方组合成一对所构成。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开阖装置,其使用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借由改变弹起机构的凸轮滑动件的形状,而使弹起机构于弹起作动开始时错开。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开阖装置,是使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I项所述之铰链装置,借由改变相对弹起机构的弹起凸轮组件的铰链轴的组装位置,而使弹起机构于弹起作动开始时错开。并且,本发明的可携式机器具有上述各记载的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可容易组合,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于闭合时借由摩擦机构产生强力的摩擦扭矩,以可避免第二壳体对第一壳体突然激烈地闭合。开阖装置的弹起机构,可防止第二壳体对第一壳体开启时突然地弹起,借此得以提升操作性。


图I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可携式机器为笔记型计算机的斜视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平面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正面图;图5为图3的A-A线剖面图;图6为图3的B-B线剖面图;图7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机器为笔记型计算机,其中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为闭合状态时,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机器为笔记型计算机,其中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呈15度角开启状态时,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作动的说明图;图9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机器为笔记型计算机,其中相对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的弹起作动结束时的状态时,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作动的说明图;图10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机器为笔记型计算机,其中关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使用角度,本发明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作动的说明图;图11为说明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摩擦机构的作动的说明图,(a)是显示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为闭合状态时,转动凸轮组件及固定凸轮组件的位置关系,(b)是显示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呈15度角开启状态时,转动凸轮组件及固定凸轮组件的位置关系,(C)是显示在第二壳体的使用角度范围,转动凸轮组件及固定凸轮组件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2为本发明的铰链装置的弹起机构的各构成组件的斜视图,是显示(a)为组装组件,(b)为第一分隔件,(C)为第二分隔件,(d)为凸轮滑动件,(e)为弹起凸轮组件,(f)为转动传达组件,(g)为铰链轴;图13为本发明的铰链装置的摩擦机构的各构成组件的斜视图,(a)为支撑组件的第一支撑基板部,(b)为第二支撑基板部,(C)为转动凸轮组件,(d)为固定凸轮组件,(e)摩擦垫圈;以及图14为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侧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笔记型计算机10,31 :弹起凸轮组件10a、31a:凸轮凸部10b、12c、21b、24a :贯通孔IOc :变形孔11 :支撑组件Ila:第一支撑基板部Ilb:支撑片lie:第二支撑基板部lld、lle、25a、6o :变形组装孔llg、llh、15、17a :组装针
llf、6f、6e :挡止孔12 :转动传达组件12a、12b :变形组装部13 :第一分隔件13a、13b、14c :挡止凸部14 :第二分隔件14a:凹部16a、16b:组装螺丝17 :组装辅助组件17b>6p>6r :指示标记17c、6g、6h :组装孔2 :第一壳体2a :键盘部2c :组装部20 :摩擦机构21 :转动凸轮组件21a:转动凸轮部21c、6d :挡止片21d、23c :内侧凸轮部21e、23d :外侧凸轮部21f■ 21i、23e 23h :倾斜部22 :摩擦垫圈22a :变形贯通孔23:固定凸轮组件23a:固定凸轮部24 :盘状弹簧25 :平垫片3 :第二壳体30、5 :弹起机构32、7:凸轮滑动件32a、7a:顶部4 :摩擦扭矩产生、装置6 :组装组件6a :底板6b :侧板6c :环绕片6i :组装板6k:前板6n:圆形组装孔
7b:凸轮部7c :收容部8 :弹性装置8a、8b :压缩线圈弹簧9 :铰链轴9a :第一变形轴部9b:圆型轴部9c :第二变形轴部9d:第三变形轴部9e:第四变形轴部A、B :铰链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依据图式详述本发明的可携式机器的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另外,在本发明,铰链装置是指单一铰链装置,而开阖装置是指使用一对铰链装置的场合。再者,可携式机器是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口袋型个人计算机(Pocket PC)、行动电话、计算器、可携式游戏机,另外,更可为烟灰缸、盖体等其它物品。即,本发明的可携式机器是为二个壳体可相互开阖连结的装置,其用途并非限定于本发明。以下的说明是以可携式机器为例,其中以笔记型计算机举例说明,非以此为限。实施例一图I是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可携式机器的笔记型计算机的斜视图。图2 图6是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图式。图7 10为说明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作动的说明图。图12是为本发明的铰链装置的弹起机构的各构成组件的斜视图。图13是为构成本发明的铰链装置的摩擦机构的各构成组件的斜视图。图14是显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图式。如图I所不,笔记型计算机I是具有一第一壳体2及一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具有一键盘部2a。第二壳体具有一显不部(未绘于图不)。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借由设置于虚线a、b所圈设部分的一对铰链装置,以可开阖方式连结。此一对铰链装置是以实施例一的组件及实施例二的组件所构成,然其非限定,实施例一的组件及实施例二的组件也可各用一对。实施例一的组件与实施例二的组件是如后述,部份构成组件相异,大致是以相同组件构成,以下的说明,是以虚线所圈设的其中一铰链装置以作为实施例一的铰链装置A说明,另一铰链装置是以实施例二的铰链装置B相异构成的部份作说明。如图2 图6所示,本发明的铰链装置A是由弹起机构5及摩擦机构20组合而成。弹起机构5是由一组装组件6、一凸轮滑动件7、一弹性装置8、一铰链轴9、一弹起凸轮组件10、一支撑组件11以及一转动传达组件12所构成。其中,组装组件6是由一底板6a、立设于底板6a的两侧的二侧板6b、二侧板6b的自由端侧的略中央部向内侧弯折的一环绕片6c、在各二侧板6b的各端部向内侧弯折的一挡止片6d、在二侧板6b的前侧及立设于底板6a的一前板6k、以及自前板6k弯折的一组装板6i所组成。组装组件6可兼用为一弹簧盒。凸轮滑动件7是可滑动装设于组装组件6内。弹性装置8是例如以尺寸的大小的压缩线圈弹簧8a、8b所组成,弹性装置8是装设于组装组件6内部,用以增强凸轮滑动件7滑动。铰链轴9是轴架固定于组装组件6的二侧板6b之间。弹起凸轮组件10可转动组装至铰链轴9,且将一凸轮凸部IOa以弹性装置8压焊于凸轮滑动件7。支撑组件11可转动组装于铰链轴9。为使支撑组件11的转动向弹起凸轮组件10传达,在转动传达组件12的中心部轴方向设置可贯通铰链轴9的贯通孔12c。更详细来说,为减少弹起机构5的作动时的运转噪音(Noise),在组装组件6的底板6a上及面对二侧板6b的铰练轴9的前板6k侧,装设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一分隔件13及第二分隔件14。即,第一分隔件13是嵌入设置于底板6a的挡止孔6e、6f的挡止凸部13a、13b,第二分隔件14是介由组装针15组装于二侧板6b之间。在第二分隔件14设置可容设弹性装置8的凹部14a。挡止凸部14c是向挡止孔6f嵌入,且介由组装针15装设于组装组件6的二侧板6b及底板6a之间。在组装组件6的底板6a及组装板6i设置组装孔6g、6h,介由组装孔6g、6h以组装螺丝16a及16b向设置于第一壳体2的后部的组装部2c装设。在凸轮滑动件7的一端部侧设置一顶部7a,及以顶部7a的一方弯曲倾斜借以设置一凸轮部7b。另外,在相对设有凸轮部7b的一侧的另一侧设有弹性装置8的收容部7c。 弹性装置8是以尺寸大小不同的压缩线圈弹簧8a、8b向轴线方向重迭设置而成,借此使得铰链装置可小型化。此外,弹性装置8的压缩线圈弹簧8a、8b是为防止运作时产生噪音,用以相互向相反方向卷绕。另外,弹性装置8是可以橡胶制成。弹起凸轮组件10是朝轴线方向设有贯通孔10b,且剖面为水滴形状,向贯通孔IOb贯通铰链轴9,以可依铰链轴9的轴周围自由转动。自铰链轴9的一端部向轴线方向连续设置第一变形轴部9a、圆形轴部%、第二变形轴部9c及第三变形轴部9d,第一变形轴部9a 是插入设置于组装组件6的一方的侧板6b的变形组装孔6o(参照图12(a)),同时将圆型轴部9b插入圆形组装孔6n (参照图12 (a)),借由填隙第一变形轴部9a的露出端部,以向组装组件非转动固定。再者,如图12(a)所示,组装组件6的指示标记6p、6i■是固定第二分隔件14的组装针15的组装孔。支撑组件11是由第一支撑基板部Ila及第二支撑基板部Ilc所构成。第一支撑基板部Ila及第二支撑基板部Ilc是借由相互重迭设置的组装针IlgUlg所固定且呈角形剖面。第二殻体3所支撑较长的支撑片Ilb是以组装针IlhUlh组装于第一支撑基板部Ila的相同角形剖面的第二支撑基板部Ilc重迭固定于第一支撑基板部11a,且可转动地组装于铰链轴9的轴周围。转动传达组件12是为筒状,铰链轴9是向设于转动传达组件12的轴心部的贯通孔12c贯通,且设置于两端部的变形组装部12a、12b的一变形组装部12a是与变形孔IOc相接合,其中变形孔IOc是与轴心共同设置于弹起凸轮组件10的贯通孔IOb的端部,另一变形组装部12b是插入接合设于第一支持基板部Ila及第二支持基板部Ilc的各变形组装孔lld、lle。组装辅助组件是介由组装针17a及铰链轴的第四变形轴部9e装设于组装组件6的二侧板6b、6b其中之一。当组装组件6向第一壳体2装设时,组装辅助组件17是可提升组装强度,以组装螺丝(图未绘示)透过三个的组装孔17c向第一壳体2的组装部2c装设。另外,如图2所示的指示标记17b的长孔是为防止窃盗用锁头固定的组装孔。摩擦机构20是以上述的弹起机构5的铰链轴9及支撑组件11及摩擦扭矩产生装置4所形成。摩擦扭矩产生装置4的一侧是具有转动凸轮部21a。摩擦机构20是以转动凸轮组件21、摩擦垫圈22、固定凸轮组件23、盘状弹簧24以及平垫片25所构成。铰链轴9以可转动贯通设于轴方向的贯通孔21b,且与设置于支撑组件11的第二支撑基板部Ilc向挡止孔Ilf的挡止片21c插合,使得转动凸轮组件21与支撑组件11 一同转动。铰链轴9的第二变形轴部9c是插合设置于中心部轴方向的变形贯通孔22a,转动控制铰链轴9,摩擦垫圈22是具有复数弯曲油槽部22b,介于转动凸轮组件21及支撑组件11的第二支撑基板部Ilc之间。固定凸轮组件23具有固定凸轮部23a,其设于转动凸轮组件21的转动凸轮部21a的相对一侧,固定凸轮组件23是借由设于中心部轴方向的变形贯通孔23b贯通铰链轴9的第三变形轴部9d以控制转动。复数盘状弹簧24邻接配置于固定凸轮组件23设于中心部轴方向的各贯通孔24a,贯通铰链轴9的第四变形轴部9e。该些盘状弹簧24的端部连接设置于中心部轴方向的变形组装孔25a,以插合设于铰链轴9的端部的第四变形轴部9e,依据以特定的填隙扭矩填设露出端部,介由复数盘状弹簧24转动凸轮组件21及固定凸轮组件23的各转动凸轮部21a及固定凸轮部23a —同压接状态及而形成平垫片25。另外,盘状弹簧也可更换为弹簧垫圈、橡胶、或者压缩线圈弹簧。
在转动凸轮组件21及固定凸轮组件23的转动凸轮部21a及固定凸轮部23a,其内周侧及外周侧的各对侧是以突出同心圆状改变呈弓状的内侧凸轮部21d、23c及外侧凸轮部21e、23d的各设置位置。转动凸轮组件21的转动时,而支撑组件11的转动时,即在第二壳体3闭合时,内侧凸轮部21d、23c及外侧凸轮部21e、23d相接触时,可产生较强的摩擦扭矩。另外,是于各内侧凸轮部21d、23c及外侧凸轮部21e、23d的各两端部设有倾斜部21f 21 i及倾斜部23e 23h。接下来,针对本发明铰链装置A作为笔记型计算机I的开阖装置使用两个时的情况作说明。通常笔记型计算机于未使用的状态下,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是相互重迭为闭合状态(0° )。此时,如图7至图10所示,组装组件6的底板6a及组装板6i是介由组装螺丝16a、16b组装于组装部2c,其是设于第一壳体2的后部上面的凹处,且一壳盖2b覆盖于之上。另外,第二壳体3是介由设置于第一支撑基板Ila之组装孔lli、lli、lli及支撑片Ilb组装于支撑组件11。如图7所示,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为互相闭合的闭合状态的时候,凸轮滑动件7的顶部7a及弹起凸轮组件10的凸轮凸部IOa是为压接状态,将弹起凸轮组件10是向顺时针方向推压,则转动扭矩是介由转动传达组件12向支撑组件11传达,介由支撑组件11将第二壳体3向第一壳体2侧推压,使得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相互重迭保持于闭合状态。另外,如图11(a)所示,在闭合状态时,转动凸轮部21a及固定凸轮部23a的各外侧凸轮部21e、23d及内侧凸轮部21d、23c的各倾斜部21h、23g及21h、23f是相互为压接状态,且产生复数间隙于各外侧凸轮部21e及23d与内侧凸轮部21d、23c之间。据此,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维持于闭合状态,是可不须设置为使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锁固于闭合状态的锁固机构。使用笔记型计算机I的场合时,以手动方式将第二壳体3对第一壳体2开启,首先,借由上述的弹起机构5的闭合加强力及摩擦机构20的转动凸轮部21a及固定凸轮部23a的外侧凸轮部21e及23d的压接作用虽会产生阻力,当展开角度超过15°时,如图11 (b)所示,摩擦机构20的转动凸轮组件21的转动凸轮部21a的外侧凸轮部21e及固定凸轮组件23的固定凸轮部23a的外侧凸轮部23a之间的压接状态将缓和,各外侧凸轮部21e、23d及内侧凸轮部21d、23c的压接状态变弱,再者,如图8所示,弹起凸轮组件10的凸轮凸部IOa邻接凸轮滑动件7的凸轮部7b侧,弹起凸轮组件10向逆时针方向加以转动,由于转动扭矩是介由转动传达组件12向支撑组件11传达,则组设支撑组件11的第二壳体3自动地弹起,如图9所示,可展开至例如60° (也称为弹起角度)。第二壳体3对第一壳体2开启至弹起角度时,如图9所示,凸轮滑动件7对弹起凸轮组件10停止推压力,摩擦机构20的转动凸轮组件21及固定凸轮组件23的转动凸轮部21a与固定凸轮部23a的外侧凸轮部21e及外侧凸轮部23d为压接状态,之后,如图11 (C)所示,摩擦机构20的转动凸轮组件21及固定凸轮组件23的转动凸轮部21a及固定凸轮部23a的外侧凸轮部21e、23d与内侧凸轮部21d、23c维持于压接状态,且由于摩擦垫圈22被强力压接于支撑组件11的第一支撑基板部Ila及第二支撑基板部11c,使得第二壳体3可相对第一壳体2在使用角度范围内可自由停止的开启,此状态如图10所示。因此,笔记型计算机I,第二壳体3可相对第一壳体2自由停止在任意角度,以可在保持安定状态下使用。 笔记型计算机I在使用后,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闭合时,首先,依据摩擦机构20的摩擦扭矩阻力而闭合,之后摩擦机构20的转动凸轮组件21及固定凸轮组件23的转动凸轮部21a及固定凸轮部23a的外侧凸轮部21e、23d与内侧凸轮部21d、23c自压接状态解除,摩擦扭矩较弱,因遇弹起机构5的弹性阻力而闭合,自约15°的闭合角度的弹起机构5,弹起凸轮组件10是向闭合方向加以转动,使得转动扭矩介由转动传达组件12向支撑组件11传达,第二壳体3自动闭合。但是,此时转动凸轮部21a及固定凸轮部23a的外侧凸轮部21e、23d的倾斜部21h、23g与内侧凸轮部21d、23c的倾斜部21f、23f压接,借由弹起机构5缓冲相对第二壳体3自动闭合扭矩,使得第二壳体3相对第一壳体2闭合时不会发出突然的声响。另外,由于弹性装置8是使用尺寸不同大小的压缩线圈弹簧8a、8b,使得依据弹起机构5的动作,可感受到较为柔和的感觉。实施例二如图14,其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铰链装置。实施例二的铰链装置B,除了凸轮滑动件的构成外,关于构成组件是与实施例一的铰链装置相同。因此,关于构成组件,除了弹起凸轮组件外,与实施例一的铰链装置相同者,则以相同指示标号显示。实施例二的铰链装置B的凸轮滑动件32与实施例一的凸轮滑动件7不同之处在于顶部的宽度。实施例二的凸轮滑动件32的顶部32a的宽度n’大于实施例一的凸轮滑动件7的宽度n,即为n < n’的关系。因此,作为笔记型计算机I的开阖装置,使用实施例一的铰链装置A及实施例二的铰链装置B后,相对第二壳体3的第一壳体2开启时,最初铰链装置A的弹起凸轮组件10的凸轮凸部IOa自凸轮滑动件7的顶部7a分离,接着,铰链装置B的弹起机构30的弹起凸轮组件31的凸轮凸部31a自凸轮滑动件32的顶部32a分离。借此,比较一对的铰链装置A、A同时执行弹起作动,借由铰链装置A及铰链装置B的弹起机构5、30,对于第二壳体3的弹起动作不会激烈,较为缓和,可提升第二壳体3及第一壳体2在开阖操作时的操作性。接续,变换铰链装置A及铰链装置B的弹起动作的初动时期,在另一实施例,铰链装置A及铰链装置B的各弹起凸轮组件10、31是向铰链轴9组装的周方向位置改变较佳。借此实施,弹起凸轮组件10、31的凸轮凸部10a、31a由凸轮滑动件7、32的顶部7a、32a以改变分离的时机,使得可减缓激烈的弹起作动,并提升操作性。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可容易组合,依据第二框体的使用角度可得到安定的摩擦扭矩,上述的凸轮滑动件及弹起凸轮组件,精心设计的铰链装置是使用一对开阖装置,使得可防止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在闭合时突然发 出声响,借此提升操作性,可携式机器中特别以使用笔记型计算机的铰链装置,或开阖装置,或者也可适用于使用铰链装置及开阖装置的可携式机器。
权利要求
1.一种铰链装置,具有可开阖且相连结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该铰链装置由一弹起机构及一摩擦机构所构成,该弹起机构及该摩擦机构相互共通于一铰链轴,其中,该弹起机构包括 一组装组件,其向该第一壳体侧组装,且可兼用为一弹簧盒; 一凸轮滑动件,其借由一弹性装置以使其向一方向迫势滑动,且其收纳于该组装组件内; 该铰链轴,其不可转动地轴设于该组装组件的二侧板; 一弹起凸轮组件,其压接于该凸轮滑动件,并可转动地组装于该铰链轴; 一支撑组件,其可转动地组装于该铰链轴,且与该第二壳体相组装;以及 一转动传达组件,其将该支撑组件的转动传达至该弹起凸轮组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该转动传达组件是以一筒状元件所构成,该筒状元件可转动地嵌设于该铰链轴,该转动传达组件的一端与该支撑组件接合,另一端与该弹起凸轮组件接合。
3.一种铰链装置,具有可开阖且相连结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该铰链装置是由一弹起机构及一摩擦机构所构成,该弹起机构及该摩擦机构是相互共通于一铰链轴,其中,该摩擦机构是包括 一组装组件,向该第一壳体侧组装; 该铰链轴,其不可转动地轴设于该组装组件的二侧板; 一支撑组件,其可转动地组装于该铰链轴,且与该第二壳体相组装;以及 一摩擦扭矩产生装置,其设置于该支撑组件及该铰链轴之间; 其中,该摩擦扭矩产生装置产生强力的摩擦扭矩于该第二壳体自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的闭合位置的预设开阖角度范围,及该弹起机构自相对于该第二壳体的弹起作动结束时的预设开阖角度范围之间。
4.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该摩擦扭矩产生装置具有一转动凸轮组件、一固定凸轮组件以及一摩擦垫圈,该转动凸轮组件与该支撑组件一同转动,该固定凸轮组件压接固定于该铰链轴的所述转动凸轮组件,该摩擦垫圈设置于该转动凸轮组件及该支撑组件之间以转动控制该铰链轴。
5.一种开阖装置,其具有可相互开阖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设有可携式机器的一键盘部,该第二壳体设有一显不部,其中,该开阖装置包含一对铰链装置,该对铰链装置分别具有一弹起机构及一摩擦机构,该对铰链装置的所述弹起机构弹起作动开始时是相互错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阖装置,是以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铰链装置的其中的一方或双方组合成一对所构成。
7.—种开阖装置,是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组合成一对,而利用于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阖装置,借由改变该弹起机构的该凸轮滑动件的形状,而使该弹起机构于弹起作动开始时错开。
8.—种开阖装置,是以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组合成一对,而利用于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阖装置,借由改变相对该弹起机构的该弹起凸轮组件的该铰链轴的组装位置,而使该弹起机构于弹起作动开始时错开。
9.一种可携式机器,其具有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装置。
10.一种可携式机器,其具有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装置。
11.一种可携式机器,是具有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阖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铰链装置,其具有可开阖且相连结的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铰链装置是由一弹起机构及一摩擦机构所构成,并相互共通于一铰链轴。弹起机构包括一组装组件、一凸轮滑动件、铰链轴、一弹起凸轮组件、一支撑组件以及一转动传达组件。组装组件向第一壳体侧组装,且可兼用为一弹簧盒。凸轮滑动件借由一弹性装置而使其向一方向迫势滑动,且其是收纳于组装组件内。铰链轴不可转动地轴设于组装组件的二侧板。弹起凸轮组件压接于凸轮滑动件,并可转动地组装于铰链轴。支撑组件可转动地组装于铰链轴,且与第二壳体相组装。转动传达组件将支撑组件的转动传达至弹起凸轮组件。
文档编号F16C11/12GK102734314SQ20121009116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小林真一 申请人: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