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阀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442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震器阀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零部件,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机动车避震系统中的减震器阀座。
背景技术
减震器的主要作用是当机动车的车身与车桥或车身与车轮之间受震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内的液压油便反复的从减震器工作缸经过不同的节流孔流入减震器储油缸内,此时节流孔孔壁与液压油之间的摩擦和液压油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机动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去。现有的机动车减震器包括减震器工作缸,套置在减震器工作缸外侧的储油缸,与减震 器工作缸相配合的减震器活塞、设置在工作缸底部的减震器阀座,阀座的底面与减震器工作缸的内底面贴合,在阀座的底面设置有间隔凹缺的液压油通道,在阀座的中心设有轴孔,轴孔内配合安装有主轴,在阀座的底面还分别设置有轴向相通的呈圆环状分布的内圈节流孔与外圈节流孔,阀座本体的边沿还间隔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槽,现有的减震器阀座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现有技术的内圈节流孔一般为4个,使内圈节流孔的过油量比较集中,使减震器吸收的油液热能比较集中,使减震器散热较慢,以致减震器温度过高,缩短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使内圈节流孔的过油量均匀的减震器阀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器阀座,包括阀座本体,阀座本体上设有轴向相通且呈圆环状间隔分布的多个内圈节流孔,内圈节流孔设于阀座本体上靠近轴孔的内圈凹槽内,阀座本体的外边沿间隔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槽,所述的内圈节流孔为5到8个且周向均匀分布。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内圈节流孔的数量增多,使内圈节流孔的过油量比较均匀,使减震器吸收的油液热能比较均匀,比较利于减震器散热,不会使减震器温度过高,延长减震器使用寿命。作为改进,所述的内圈节流孔为6个,如果内圈节流孔太多,使内圈节流孔不容易加工,内圈节流孔太少,使过油量分配不够均匀,内圈节流孔为6个,使内圈节流孔加工比较容易,且过油量分配均匀。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内圈节流孔均为方孔,方孔使内圈节流孔的横截面比较大,使内圈节流孔单位时间的过油量比较大,吸收机动车的震动能比较快,利于机动车的减震。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流槽的开口外扩,也就是说导流槽开口的宽度从内到外逐渐增大,使导流槽的流量外扩,使导向器的流量增大。
图I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器阀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器阀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其中,I、阀座本体;2、内圈节流孔;3、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减震器阀座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阀座本体1,阀座本体I上设有轴向相通且呈圆环状间隔分布的多个内圈节流孔2,内圈节流孔2设于阀座本体上靠近轴孔的内圈凹槽内,液压油从减震器工作缸通过内圈节流孔2流入减震器储油缸, 阀座本体I的外边沿间隔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槽3,导流槽3用于引导液压油的流向,所述的内圈节流孔2为5到8个且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的内圈节流孔2为6个。所述的内圈节流孔2均为方孔。所述的导流槽3的开口外扩,也就是说导流槽3开口的宽度从内到外逐渐增大。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减震器阀座,包括阀座本体(1),阀座本体(I)上设有轴向相通且呈圆环状间隔分布的多个内圈节流孔(2),阀座本体(I)的外边沿间隔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节流孔(2)的数量为5到8个且周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震器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节流孔(2)为6个。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震器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节流孔(2)均为方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震器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槽(3)的开口外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阀座,包括阀座本体(1),阀座本体(1)上设有轴向相通且呈圆环状间隔分布的多个内圈节流孔(2),阀座本体(1)的外边沿间隔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槽(3),所述的内圈节流孔(2)的数量为5到8个且周向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使内圈节流孔的过油量均匀。
文档编号F16F9/34GK202560915SQ20122024621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潘成群 申请人:宁波市群星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