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7709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板材定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定位装置,其包括有固定套筒及作动元件,该固定套筒的容置空间供作动元件的杆身穿设,且于杆身设有穿出固定套筒的卡掣杆,以使得杆身套设的弹性件压缩于容置空间内部内螺纹的抵持面及卡掣杆的止挡面之间,并于应用时将固定套筒的固定部组装于预设第一板材的固定孔,以供预设第二板材的导斜面推挤卡掣杆时挤压弹性件,而弹性件即于预设第二板材的卡制孔对位至预设第一板材的固定孔后顶推卡掣杆,以使得卡掣杆活动嵌卡于预设第二板材的卡制孔,且不致因对位不确实而与预设第二板材碰撞、磨损。
【专利说明】板材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定位装置,尤指通过作动元件的弹性件将卡掣杆顶推至预设第二板材的卡制孔,以供预设第二板材确实定位于预设第一板材一侧。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产业及工业的进步,不论是在工厂内的各种机具(如工具机、钻孔机、冲压机或运送机等),或是一般常见的各式电子装置(如桌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或洗衣机等)在内部都会有控制运作的系统、电路及电气设备、马达及传动装置等,并于该机具或电子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定时或突发状况时进行维修、保养等作业,即需要将该机具或电子装置的控制电路部分作拆解、待完成维修、检测、保养作业后,再重新组合恢复原状,而为了使控制电路部分易于拆装,通常在该机具或电子装置的控制电路部分会采用板对板的对位组装方式,作为机具的控制电路部分的拆装、维修设备模式,则一般的板对板装置必须设置可供拆解、组装的机构,如螺钉锁固、插梢插接或者对接卡制等方式来进行板体对板的组装或拆解,以方便前述机具或电子装置进行维修或调整等作业。
[0003]其中,一般的板材(板对板)多是利用定位螺丝来将内层面板及外层面板予以锁接、组装,其定位螺丝为包括有套环及穿设于套环内的螺钉,并于组装内层面板及外层面板时先将定位螺丝的套环先固定于外层面板上,此时再将内层面板的锁接螺孔对位于套环内的螺钉下方,以供螺钉旋入内层面板的锁接螺孔,以使得内层面板稳固锁接、组装于外层面板。
[0004]然而,上述的组装过程中常于内层面板的锁接螺孔尚未与套环确实对位时,即把螺钉旋入并使得螺钉及内层面板的锁接螺孔相互磨损,进而让内层面板的锁接螺孔无法供螺钉稳固嵌合,并产生内层面板无法稳固锁接、组装于外层面板的状况。
[0005]是以,如何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故,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于是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板材定位装置的实用新型诞生。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预设第二板材确实定位于第一板材的一侧,以方便杆身的外螺纹旋入固定套筒的内螺纹时,卡掣杆能顺利卡紧于预设第二板材的卡制孔,并降低卡掣杆与第二板材的卡制孔内侧缘因对位不确实所产生的磨损,以达到将预设第一板材与预设第二板材间的稳固组装、结合的目的。
[0008]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进行预设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的拆卸动作时,将作动元件的帽套朝固定套筒外部拉动,以连动帽套的凸缘拉出于固定套筒的抵持凸环,藉此使弹性件压缩于卡掣杆的止挡面与内螺纹的抵持面之间并朝固定套筒的容置空间外部产生有反弹力,以供帽套的凸缘紧抵、定位于固定套筒的抵持凸环顶端,进而使得弹性件限位于固定套筒的容置空间内部且不致弹出于预设第一板材,以方便预设第二板材拉出于预设第一板材,并顺利完成预设第一板材与预设第二板材分离、拆卸。
[0009]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定位装置,其包括有固定套筒及作动元件,其中:
[0010]该固定套筒内部贯穿有容置空间,并于容置空间一侧设有内螺纹,内螺纹的孔径小于容置空间的孔径,且内螺纹于相邻容置空间壁面形成有抵持面,再于接近内螺纹的固定套筒外部周缘凸设有抵持凸环,而该固定套筒相对抵持凸环的另一侧设有固定部,固定部设有朝外突出的固定环体;
[0011]该作动元件设有穿入于固定套筒的容置空间的杆身,杆身一侧设有头部,并于相邻头部的杆身设有与固定套筒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头部外缘设置有帽套,而帽套内部一侧周缘设有与固定套筒的抵持凸环活动抵靠的凸缘,另于相邻头部的杆身套设有一侧抵持于内螺纹的抵持面的弹性件,且于弹性件相对头部的另一侧的杆身设有对接部,则于对接部结合设有卡掣杆,卡掣杆于一侧面形成有抵压于弹性件另一侧的止挡面。
[0012]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中,该固定套筒于固定部另设有固定件,且固定件贯穿有供作动元件的卡掣杆置入的穿孔,并于穿孔外部的固定件一侧周缘凸设有抵止环,且于相邻抵止环的固定件表面设有锁接螺纹,另于固定部的固定环体朝容置空间内设有供与锁接螺纹相对应的锁固螺纹。
[0013]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中,该固定套筒的固定部于固定环体下方连设有卡固环体,卡固环体的外径小于固定环体的外径。
[0014]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中,该作动元件于帽套的外侧缘面设有止滑面;而止滑面于帽套外部具有多条凹凸的条纹、多个凸粒或多个交错纹路。
[0015]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中,该作动元件的对接部分别于杆身及卡掣杆的止挡面设有供相互组装结合的对接凸块及对接空间。
[0016]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中,该作动元件的对接部分别于杆身及卡掣杆的止挡面设有供相互组装结合的对接空间及对接凸块。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达到将预设第一板材与预设第二板材间的稳固组装、结合的目的;使得弹性件限位于固定套筒的容置空间内部且不致弹出于预设第一板材,以方便预设第二板材拉出于预设第一板材,并顺利完成预设第一板材与预设第二板材分离、拆卸。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固定前的侧视剖面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固定中的侧视剖面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固定后的侧视剖面图;[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
[00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套筒;10_容置空间;11_内螺纹;111-抵持面;12_抵持凸环;13-固定部;131-固定环体;132_卡固环体;133-固定件;1330_穿孔;1331-抵止环;1332-锁接螺纹;134_锁固螺纹;2_作动元件;21_杆身;211_头部;212_外螺纹;22_帽套;221-止滑面;222_凸缘;23_弹性件;24_对接部;241_对接凸块;242_对接空间;25_卡掣杆;251_止挡面;3_第一板材;30_固定孔;4-第二板材;40_卡制孔;41_导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0029]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该板材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套筒I及作动元件2,其中:
[0030]该固定套筒I于内部贯穿有容置空间10,并于容置空间10侧设有缩小孔径的内螺纹11,且于内螺纹11 一侧相邻容置空间10的壁面形成有抵持面111,再于接近内螺纹11的固定套筒I外部周缘凸设有抵持凸环12,而相对抵持凸环12的另一侧设有固定部13,固定部13设有朝外突出的固定环体131。
[0031]该作动元件2设有杆身21,杆身21 —侧设有头部211,且相邻头部211的杆身21表面设有外螺纹212,并于头部211外缘设置有帽套22,而帽套22于外侧缘面形成有具有多条凹凸的条纹、多个凸粒或多个交错纹路的止滑面221,再于帽套22内部一侧周缘设有朝内凸出的凸缘222,另于相邻头部211的杆身21外部套设有弹性件23,于弹性件23相对头部211的另一侧的杆身21设有对接部24,则于对接部24结合设有卡掣杆25,且于朝向杆身21的卡掣杆25 —侧面形成有止挡面251。
[0032]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先以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供作动元件2的杆身21穿入,并供杆身21 —侧头部211所设置的帽套22位于固定套筒I 一侧的抵持凸环12外部,以利用抵持凸环12供帽套22内部所设的凸缘222活动抵靠,再以杆身21供外部的弹性件23套设后,使弹性件23—侧抵持于固定套筒I内部容置空间10的内螺纹11的抵持面111,而弹性件23另一侧即抵持于杆身21另一侧的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以供作动元件2的卡掣杆25凸伸出固定套筒I的固定部13外侧,则可藉由上述固定套筒I及作动元件2构成本实用新型板材定位装置。
[0033]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固定前的侧视剖面图、固定中的侧视剖面图、固定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机具(如工具机、钻孔机、冲压机或运送机等)或是一般常见的各式电子装置(如桌上型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或洗衣机等)的板体固定,其是先将固定套筒I的固定部13组装结合于预设电子装置的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以使得固定部13的固定环体131贴合于预设第一板材3的表面,且作动元件2的卡掣杆25穿出固定部13外侧的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外部,当进行预设第一板材3及预设第二板材4间的组装动作时,可将预设第二板材4沿着预设第一板材3相对固定套筒I的另一侧表面滑移,以供预设第二板材4 一侧边的导斜面41推挤作动元件2的卡掣杆25,使得卡掣杆25朝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内部移动,且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为同时将弹性件23朝内螺纹11 一侧的抵持面111处推挤、压缩,而当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位移并对正于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时,位于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内受到压缩的弹性件23即顶推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以将卡掣杆25推移出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及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外部,使得卡掣杆25活动嵌卡于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再按压帽套22使杆身21的外螺纹212抵压于固定套筒I的内螺纹11外侧,并握持帽套22外部的止滑面221以旋转连动杆身21转动,以将杆身21的外螺纹212旋入相对应的固定套筒I的内螺纹11,直至杆身21的头部211抵压于固定套筒I顶部,以供作动元件2的卡掣杆25卡紧于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而不致移动或松脱,则稳固组装、结合预设第一板材3与预设第二板材4。
[0034]当进行预设第一板材3及预设第二板材4间的拆卸动作时,先握持作动元件2的帽套22外部的止滑面221以旋转连动杆身21转动,以将杆身21的外螺纹212旋出固定套筒I的内螺纹11外部,而再拉动杆身21的帽套22使得卡掣杆25朝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内部移动,且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为同时将弹性件23朝内螺纹11 一侧的抵持面111推挤、压缩,并于卡掣杆25脱离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后,将预设第二板材4朝预设第一板材3外部拉出,即可将握持帽套22外部的止滑面221的施力释放后,使得位于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内受到压缩的弹性件23顶推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而将卡掣杆25推移出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及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外部,以供下次进行预设第一板材3及预设第二板材4间的组装动作用,由此完成预设第一板材3与预设第二板材4分离、拆卸。
[0035]本实用新型以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供作动元件2的杆身21穿设,再于杆身21套设有弹性件23,又杆身21组装结合有卡掣杆25,且卡掣杆25于一侧形成有供弹性件23抵持的止挡面251,并于使用时将固定套筒I的固定部13组装结合于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以供预设第二板材4的导斜面41能于预设第一板材3相对固定套筒I的另一侧推挤作动元件2的卡掣杆25,使得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朝将弹性件23朝内螺纹11的抵持面111挤压,而当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对位至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下方时,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内所受到压缩的弹性件23即朝外顶推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使得卡掣杆25活动嵌卡于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以供预设第二板材4确实定位于预设第一板材3的一侧,并方便后续杆身21的外螺纹212旋入固定套筒I的内螺纹11时,卡掣杆25能顺利卡紧于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而降低卡掣杆25与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内侧缘因对位不确实所产生的相互磨损,以达到将预设第一板材3与预设第二板材4间的稳固组装、结合的目的。
[0036]前述固定套筒I的固定部13组装结合于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时,可通过固定环体131贴合于预设第一板材3表面吸收、缓冲固定套筒I因受力不平均所产生的挤压力,以不致使固定部13因挤压力而于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脱落,并提高固定套筒I的固定部13与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间的结合稳固度。
[0037]前述作动元件2的帽套22于朝固定套筒I外部拉动并连动帽套22的凸缘222拉出于固定套筒I的抵持凸环12时,可通过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与内螺纹11的抵持面Ill间受到压缩的弹性件23朝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外部产生有反弹力,而使得帽套22的凸缘222紧抵、定位于固定套筒I的抵持凸环12顶端,以供弹性件23限位于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内,且不致将卡掣杆25朝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外的预设第一板材3弹出,以方便预设第二板材4拉出于预设第一板材3,由此顺利完成预设第一板材3与预设第二板材4分离、拆卸。
[0038]前述固定套筒I的固定部13可于固定环体131下方连设有缩小外径的卡固环体132,以供固定部13组装结合于预设电子装置侧边的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时,可通过固定部13的卡固环体132稳固嵌卡于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周缘。
[0039]请参阅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前述固定套筒I的固定部13亦可另设有固定件133,而固定件133贯穿有供作动元件2的卡掣杆25置入的穿孔1330,再于穿孔1330外的固定件133 —侧周缘凸设有抵止环1331,且于相邻抵止环1331的固定件133表面设有锁接螺纹1332,并于固定部13的固定环体131侧朝容置空间10内设有与锁接螺纹1332相对应的锁固螺纹134,以供将预设第一板材3夹固于固定环体131及固定件133的抵止环1331间。
[0040]前述作动元件2的对接部24可于杆身21及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分别设有可相互组装结合的对接凸块241及对接空间242 ;或对接部24亦可于杆身21及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分别设有可相互组装结合的对接空间242及对接凸块241。
[0041]是以,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板材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套筒I及作动元件2,其中,该固定套筒I的容置空间10供作动元件2的杆身21穿设,且杆身21的卡掣杆25为穿出于固定套筒1,以供杆身21外部套设的弹性件23压缩于容置空间10内部内螺纹11的抵持面111及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之间,且于应用时将固定套筒I的固定部13组装于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以供预设第二板材4的导斜面41推挤卡掣杆25时,使得卡掣杆25的止挡面251将弹性件23朝内螺纹11的抵持面111挤压,而弹性件23即于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对位至预设第一板材3的固定孔30后顶推卡掣杆25的止挡面,以使得卡掣杆25活动嵌卡于预设第二板材4的卡制孔40,并降低卡掣杆25与预设第二板材4因对位不确实所产生的碰撞、磨损,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板材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套筒及作动元件,其中: 该固定套筒内部贯穿有容置空间,并于容置空间一侧设有内螺纹,内螺纹的孔径小于容置空间的孔径,且内螺纹于相邻容置空间壁面形成有抵持面,再于接近内螺纹的固定套筒外部周缘凸设有抵持凸环,而该固定套筒相对抵持凸环的另一侧设有固定部,固定部设有朝外突出的固定环体; 该作动元件设有穿入于固定套筒的容置空间的杆身,杆身一侧设有头部,并于相邻头部的杆身设有与固定套筒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头部外缘设置有帽套,而帽套内部一侧周缘设有与固定套筒的抵持凸环活动抵靠的凸缘,另于相邻头部的杆身套设有一侧抵持于内螺纹的抵持面的弹性件,且于弹性件相对头部的另一侧的杆身设有对接部,则于对接部结合设有卡掣杆,卡掣杆于一侧面形成有抵压于弹性件另一侧的止挡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套筒于固定部另设有固定件,且固定件贯穿有供作动元件的卡掣杆置入的穿孔,并于穿孔外部的固定件一侧周缘凸设有抵止环,且于相邻抵止环的固定件表面设有锁接螺纹,另于固定部的固定环体朝容置空间内设有供与锁接螺纹相对应的锁固螺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套筒的固定部于固定环体下方连设有卡固环体,卡固环体的外径小于固定环体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元件于帽套的外侧缘面设有止滑面;而止滑面于帽套外部具有多条凹凸的条纹、多个凸粒或多个交错纹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元件的对接部分别于杆身及卡掣杆的止挡面设有供相互组装结合的对接凸块及对接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作动元件的对接部分别于杆身及卡掣杆的止挡面设有供相互组装结合的对接空间及对接凸块。
【文档编号】F16B5/00GK203584987SQ201320639340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曾英智 申请人: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