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675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中,双离合器与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连接,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将动力输送至一级动力传递部分,一级动力传递部分经二级动力传递部分将动力传递给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再由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将动力分别输出驱动过渡减速传动部分,最终传递给左侧履带驱动部分和右侧履带驱动部分;且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采用双自锁式液压马达控制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切换效率高,易于实现电脑集成控制,有利于履带式车辆实现无线远程集成控制与遥控驾驶,且行星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大,由液压马达控制履带车辆前进、倒车或转向,减少元器件数量;同时便于实现高效小半径转向,转向操作机构简便。
【专利说明】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变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0002]履带式车辆传动系统通常包含离合器、变速器两大主要结构,轮式车辆传动系统主要包含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等五大主要结构。由于履带车辆与轮式车辆结构差异大,工作原理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而履带车辆的传动系统通常具有轮式车辆转向系统的功能;目前履带车辆主要以履带式拖拉机为主,履带式拖拉机通常采用纯机械式动力传动系统传递动力,其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等优点,然而纯机械式动力传动机构,换挡操作复杂,同时由于农机操作者通常不具备驾驶汽车或拖拉机的技能,对离合器、油门、换挡的配合难以掌控,进而限制了拖拉机的发展。目前,不少履带拖拉机生产厂家采用液压泵-马达一体系统实现了履带拖拉机的无级驱动系统,由于采用无级驱动系统的履带拖拉机驾驶操作性得到了提高,农机操作者不用参加专业的技术培训,仅需简单训练即可掌握驾驶技能,因而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加入液压系统后,提高了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在日常生产使用过程中履带式拖拉机通常要挂接农机具,而农机具在田间作业时,发动机一般处于大油门状态,接近于发动机额定工况,车速变化小,机械的功率与扭矩都比较大,进而增加了履带式拖拉机能量消耗。
[0003]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履带式拖拉机车辆通常采用转向拉杆操作牙嵌式离合器与多盘式制动器的转向方案,其实现过程是:当履带式拖拉机车辆向左转向时,驾驶员操作左转向拉杆使左侧牙嵌式离合器分离与左侧输出轴制动,由于履带拖拉机车辆左侧传动动力中断并制动停止旋转,此时在拖拉机右侧动力的驱动下,机具向左侧实现转向;同理可实现右侧转向,然而这种转向机构采用分离和结合牙嵌式离合器与制动器实现,其转向精度低,转向操控性差,不利于履带车辆实现无线远程集成控制与遥控驾驶;而在使用过程中因差速行星传动部分采用间接式控制,虽然降低了差速行星传动部分的结构工艺难度,但也降低了控制精度与系统的响应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包括双离合器、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箱体、一级动力传递部分、二级动力传递部分、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过渡减速传动部分、左侧履带驱动部分及右侧履带驱动部分;其中,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一级动力传递部分、二级动力传递部分、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过渡减速传动部分、左侧履带驱动部分及右侧履带驱动部分均安装在箱体上,箱体安装在发动机动力输出位置处,且双离合器与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连接,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与一级动力传递部分连接,一级动力传递部分通过二级动力传递部分与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连接,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与过渡减速传动部分连接,过渡减速传动部分分别与左侧履带驱动部分和右侧履带驱动部分连接;动力经动力输入部分输送至一级动力传递部分,一级动力传递部分经二级动力传递部分将动力传递至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再由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将动力输出驱动过渡减速传动部分,最终传递给左侧履带驱动部分和右侧履带驱动部分。
[0007]上述各部分的具体连接结构如下:
[0008]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中,前进挡动力输入轴安装在箱体内,其一端设置有前进挡主动锥齿轮,另一端安装有前进挡离合器,前进挡动力输入轴通过花键带动前进挡主动锥齿轮旋转传递动力;倒挡动力输入轴一端通过滚针轴承一安装于前进挡动力输入轴内,另一端安装于箱体内,且倒挡动力输入轴上安装有用于轴向限位的挡圈一,倒挡离合器安装于倒挡动力输入轴上,并通过倒挡动力输入轴上的花键传递动力;此外,倒挡动力输入轴一端套装有套筒一与倒挡主动锥齿轮,套筒一用于轴向间隙调整及限位,并通过倒挡动力输入轴上的花键将动力传递给倒挡主动锥齿轮,带动其旋转并将动力传递给后续相关设备;
[0009]一级动力传递部分中,一级主动轴安装于箱体内,且在一级主动轴一端的外部套装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通过花键带动一级主动轴旋转,一级主动齿轮套装在一级主动轴上;一级从动轴安装于箱体内,一级从动齿轮安装于一级从动轴上,同时一级从动齿轮与一级主动齿轮啮合传递动力给后续相关设备;
[0010]二级动力传递部分中,二级传动轴安装于箱体内,二级从动齿轮和二级主动齿轮套装于二级传动轴上,二级主动齿轮一侧设置有用于轴向限位的卡环一,且二级从动齿轮与一级从动齿轮啮合,用于将一级从动齿轮的动力通过花键带动二级传动轴旋转,二级传动轴通过花键带动二级主动齿轮旋转,并将动力传递给后续相关装置;
[0011]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中包括四个滑动轴承,分别是滑动轴承三、滑动轴承四、滑动轴承五及滑动轴承六,差速主轴上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差速行星传动部分和右差速行星传动部分,且这两个行星减速控制部分关于差速主动齿轮对称,差速主动齿轮套装于差速主轴,其两侧过渡套装有滑动轴承三和滑动轴承五,左齿轮式齿圈套装在滑动轴承三上滑动空转,右齿轮式齿圈套装在滑动轴承五上滑动空转,左太阳轮和右太阳轮分别套装在差速主轴外部设置的花键上,而滑动轴承四与滑动轴承六分别过渡套装于差速主轴,左齿轮式行星架套装于滑动轴承四上滑动空转,右齿轮式行星架套装于滑动轴承六上滑动空转,左行星轮滑动轴承过盈套装于左行星齿轮内,左行星齿轮安装在左齿轮式齿圈和左太阳轮之间,并通过左行星轮滑动轴承套装于左行星轮动力轴上滑动旋转,右行星轮滑动轴承过盈套装于右行星齿轮内,右行星齿轮安装在右齿轮式齿圈和右太阳轮之间,并通过右行星轮滑动轴承套装于右行星轮动力轴上滑动旋转;左行星轮动力轴一端过盈安装于左齿轮式行星架内,另一端过盈套装有左行星轮挡圈,右行星轮动力轴一端过盈安装于右齿轮式行星架内,另一端过盈套装有右行星轮挡圈;左行星齿轮沿左齿轮式行星架周向均布,同时与左齿轮式齿圈的内齿轮和左太阳轮的外齿轮啮合,右行星齿轮沿右齿轮式行星架周向均布,同时与右齿轮式齿圈的内齿轮和右太阳轮的外齿轮啮合;此外,左齿轮式齿圈上设置有油道一,左齿轮式行星架上设置有油道二,右齿轮式齿圈上设置有油道三,右齿轮式行星架上设置有油道四,分别用于润滑油进入对应的滑动轴承,以保证润滑;差速主轴安装在箱体内,左液压马达与右液压马达对称紧固安装于箱体上,左液压马达齿轮套装于左液压马达的花键主轴上,左液压马达的花键主轴一端通过卡环四限位,左液压马达通过花键主轴带动左液压马达齿轮旋转,且左液压马达齿轮与左齿轮式齿圈的外部齿轮啮合,右液压马达齿轮套装于右液压马达的花键主轴上,右液压马达的花键主轴一端通过卡环六限位,右液压马达通过花键主轴带动右液压马达齿轮旋转,且右液压马达齿轮与右齿轮式齿圈的外部齿轮啮合;
[0012]过渡减速传动部分中,过渡传动轴上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过渡减速传动部分与右过渡减速传动部分,且这两个过渡减速传动部分关于中间挡圈对称,而过渡传动轴安装在箱体内,左双联齿轮套装于过渡传动轴,右双联齿轮套装于过渡传动轴;此外,左双联齿轮的右侧齿轮与左行星齿轮的外部齿轮啮合,左行星齿轮的动力通过左双联齿轮的左侧齿轮传递给后续相关装置,右双联齿轮的左侧齿轮与右行星齿轮的外部齿轮啮合,右行星齿轮的动力通过右双联齿轮的右侧齿轮传递给后续相关装置;
[0013]左侧履带驱动部分中包括一个端盖、一个轴承和一个挡圈,分别是端盖十安装于箱体上,左驱动轴通过轴承十一安装于端盖十内,左驱动齿轮安装于左驱动轴上,并通过花键带动左驱动轴旋转,以驱动外部行驶轮,挡圈十套装于左驱动轴上,用于调整轴向间隙;
[0014]右侧履带驱动部分中包括一个端盖、一个轴承和一个挡圈,分别是端盖十一、轴承十二及挡圈i ,端盖i 安装于箱体上,右驱动轴通过轴承十二安装于端盖i 内,右驱动齿轮安装于右驱动轴上,并通过花键带动右驱动轴旋转,以驱动外部行驶轮,挡圈十一套装于右驱动轴上,用于调整轴向间隙;且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对接。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中,箱体上还设置有箱体密封盖一、箱体密封盖二及油孔螺塞,用于实现对箱体的密封。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中,一级主动轴上还安装有挡圈二与套筒二,用于调整一级主动轴轴向间隙。
[0017]在本实用新型中,过渡传动轴上过渡安装有两个滑动轴承,分别是滑动轴承七与滑动轴承八,左双联齿轮通过滑动轴承七套装于过渡传动轴上空转,右双联齿轮通过滑动轴承八套装于过渡传动轴上空转。
[0018]在本实用新型中,端盖十内安装有骨架油封一,且骨架油封一套装于左驱动轴上,用于左驱动齿轮的动态旋转密封。
[0019]在本实用新型中,端盖i^一内安装有骨架油封二,且骨架油封二套装于右驱动轴上,用于右驱动齿轮的动态旋转密封。
[0020]在本实用新型中,右驱动轴一端内安装有滚针轴承三,左驱动轴通过滚针轴承三与右驱动轴对接。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前进挡离合器与倒挡离合器交错啮合、断开,当前进挡离合器啮合时,倒挡离合器断开,当倒挡离合器啮合时,前进挡离合器断开;履带车辆前进时,换挡手柄置于前进档空挡位置,倒挡离合器断开,前进挡离合器啮合,前进挡离合器的动力经前进挡动力输入轴带动前进挡主动锥齿轮旋转,并经与前进挡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传递带动旋转,从动锥齿轮通过一级主动轴带动一级主动齿轮旋转,一级主动齿轮带动一级从动齿轮旋转,并经二级动力传递部分将动力传递给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此时左液压马达与右液压马达在外部液压动力的控制下处于无阻力非自锁状态,传动系统无动力输出;而换挡手柄置于前进档行车位置时,左液压马达与右液压马达受外部液压动力控制旋转,差速主轴带动左齿轮式行星架与右齿轮式行星架同向旋转,以实现履带车辆无级变速前进;当换挡手柄置于倒车档空挡位置时,前进挡离合器断开,倒挡离合器啮合,倒挡离合器的动力直接经倒挡动力输入轴带动倒挡主动锥齿轮旋转,并将动力传递给一级动力传递部分,驱动原理方式与前进时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倒车时,将换挡手柄置于倒车位置即可。
[0022]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左液压马达受外部液压动力驱动时自锁,安装于其花键主轴上的左液压马达齿轮随之锁定,此时左齿轮式齿圈也处于锁定状态,差速主动齿轮通过花键带动差速主轴旋转,差速主轴通过花键带动左太阳轮旋转,并带动沿左齿轮式行星架均布的左行星齿轮旋转,从而带动左齿轮式行星架旋转,左齿轮式行星架通过外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后续相关装置,以实现机械式直接驱动;当外部液压正向驱动左液压马达带动左液压马达齿轮旋转,进而驱动左齿轮式齿圈做正向旋转,则加速左齿轮式行星架的转速,反之则降低左齿轮式行星架的转速,通过对外部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实现对左液压马达的无级变速,进而实现对左齿轮式行星架的无级变速输出;即通过左液压马达齿轮驱动控制左齿轮式齿圈实现加速或减速;右液压马达驱动控制右齿轮式齿圈实现加速或减速的方式与左液压马达一致;当左液压马达与右液压马达工作状态相同时,驱动左侧履带驱动部分与右侧履带驱动部分的转速相同,以实现履带车辆前进或倒车;当左液压马达与右液压马达工作状态不同时,驱动左侧履带驱动部分与右侧履带驱动部分的转速不同,以实现向低转速侧履带转向,而转向过程中由双自锁式液压马达控制,可实现两侧履带正反转控制,便于高效小半径转向,转向操作机构简便,有利于电脑集成控制。
[002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离合器自锁式液压马达控制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切换效率高,易于实现电脑集成控制,有利于履带式车辆实现无线远程集成控制与遥控驾驶,有效解决了机械式直驱传动与液压无级式结合的问题,且行星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大,在总传动比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传动级数,减少元器件数量;同时采用对称布置的双自锁式液压马达控制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当两套液压马达工作状态相同时,驱动左侧履带驱动部分与右侧履带驱动部分的转速相同,以实现前进或倒车行驶,当两套液压马达工作状态不同时,驱动左侧履带驱动部分与右侧履带驱动部分的转速不同,以实现向低转速侧履带转向,转向过程中由液压马达控制,便于实现高效小半径转向,转向操作机构简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A处剖视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一级动力传递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二级动力传递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左差速行星传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右差速行星传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过渡减速传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左侧履带驱动部分与右侧履带驱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35]参见图1?图2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包括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X、箱体W、箱体密封盖一 A、箱体密封盖二 B、油孔螺塞C、倒挡离合器P、前进挡离合器Q、一级动力传递部分L、二级动力传递部分M、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T、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左侧履带驱动部分NI及右侧履带驱动部分N2 ;其中,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X、箱体密封盖一 A、箱体密封盖二 B、油孔螺塞C、一级动力传递部分L、二级动力传递部分M、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T、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左侧履带驱动部分NI及右侧履带驱动部分N2均安装在箱体W上,箱体W安装在发动机动力输出位置处,倒挡离合器P、前进挡离合器Q与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X连接,动力经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X输送至一级动力传递部分L, 一级动力传递部分L经二级动力传递部分M将动力传递给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T,再由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T将动力分别输出驱动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最终传递给左侧履带驱动部分NI和右侧履带驱动部分N2。
[0036]参见图3所不,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X包括轴承一 X1、套筒一 X2、紧固螺栓一X3、端盖一 X4、挡圈一 X5、滚针轴承一 X6、前进挡动力输入轴X7、油封X8、轴承二 X9、前进挡主动锥齿轮X10、倒挡动力输入轴XI1、倒挡主动锥齿轮X12。
[0037]前进挡动力输入轴X7通过轴承二 X9安装于端盖一 X4内,端盖一 X4通过紧固螺栓一 X3紧固于箱体W上,油封X8安装于端盖一 X4内,用于前进挡动力输入轴X7的动态旋转密封,前进挡主动锥齿轮XlO安装于前进挡动力输入轴X7的一端,前进挡动力输入轴X7通过花键带动前进挡主动锥齿轮XlO旋转传递动力,前进挡离合器Q安装于前进挡动力输入轴X7的一端;倒挡动力输入轴Xll —端通过滚针轴承一 X6安装于前进挡动力输入轴X7内,另一端通过轴承一 Xl安装于箱体W内,且倒挡动力输入轴Xll上安装有挡圈一 X5用于轴向限位,倒挡离合器P安装于倒挡动力输入轴Xll上,并通过倒挡动力输入轴Xll上的花键传递动力,倒挡动力输入轴Xll的一端套装有套筒一 X2和倒挡主动锥齿轮X12,套筒一X2用于轴向间隙调整及限位,通过倒挡动力输入轴Xll上的花键将动力传递给倒挡主动锥齿轮X12,带动其旋转并将动力传递给后续相关设备。
[0038]参见图4所示,一级动力传递部分L包括紧固螺栓二 L1、端盖二 L2、轴承三L3、一级主动齿轮L4、轴承四L5、端盖三L6、紧固螺栓三L7、挡圈二 L8、套筒二 L9、从动锥齿轮L10、一级主动轴L11、滚针轴承二 L12、滚针轴承二 L13、一级从动轴L14、一级从动齿轮L15、挡圈三L16。
[0039]一级主动轴Lll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四L5和滚针轴承二 L12安装于箱体W内,且轴承四L5端通过由紧固螺栓三L7紧固在箱体W上的端盖三L6限位密封,并在一级主动轴Lll一端外部套装有从动锥齿轮LlO,从动锥齿轮LlO通过花键带动一级主动轴Lll旋转,挡圈二 L8与套筒二 L9分别安装于一级主动轴Lll上,用于轴向间隙调整,一级主动齿轮L4套装于一级主动轴Lll上,通过花键传递动力;一级从动轴L14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三L3和滚针轴承二 L13安装于箱体W内,且轴承三L3端通过由紧固螺栓二 LI紧固在箱体W上的端盖二 L2限位密封,一级从动齿轮L15安装于一级从动轴L14上,一级从动齿轮L15与一级主动齿轮L4啮合以传递动力给后续相关设备,挡圈三L16安装于轴承三L3和一级从动齿轮L15之间,用于轴向间隙调整。
[0040]参见图5所示,二级动力传递部分M包括轴承五Ml、端盖四M2、紧固螺栓四M3、挡圈四M4、二级从动齿轮M5、二级主动齿轮M6、卡环一 M7、二级传动轴M8、轴承六M9、端盖五MlO、紧固螺栓五Ml 1、卡环二 M12 ;其中,二级传动轴M8 —端通过轴承五Ml安装于箱体W内,另一端通过轴承六M9安装于箱体W内,端盖四M2通过紧固螺栓四M3安装于箱体W上,端盖五MlO通过紧固螺栓五Mll安装于箱体W上;二级从动齿轮M5和二级主动齿轮M6套装于二级传动轴M8上,卡环一 M7用于二级主动齿轮M6的轴向限位,卡环二 M12和挡圈四M4用于二级从动齿轮M5的轴向限位,二级从动齿轮M5与一级从动齿轮L15啮合,将一级从动齿轮L15的动力通过花键带动二级传动轴M8旋转,二级传动轴M8通过花键带动二级主动齿轮M6旋转,并将动力传递给后续相关装置。
[0041]参见图6?图8所示,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T包括左差速行星传动部分Tl、右差速行星传动部分T2、差速主动齿轮T3、差速主轴T4 ;而左差速行星传动部分Tl包括左齿轮式齿圈T1-1、左行星轮挡圈T1-2、左行星轮动力轴T1-3、油道一 T1-4、滑动轴承三T1-5、挡圈四T1-6、左太阳轮T1-7、卡环三T1-8、挡圈五T1-9、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油道二 T1-11、左行星轮滑动轴承T1-12、左行星齿轮T1-13、卡环四T1-14、左液压马达齿轮T1-15、紧固螺钉一 T1-16、左液压马达T1-17、紧固螺栓六T1-18、轴承七T1-19、端盖六T1-20、滑动轴承四T1-21 ;
[0042]右差速行星传动部分T2包括右齿轮式齿圈T2-1、右行星轮挡圈T2-2、右行星轮动力轴T2-3、油道三T2-4、滑动轴承五T2-5、挡圈六T2-6、右太阳轮T2-7、卡环五T2-8、挡圈七T2-9、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油道四T2-11、右行星轮滑动轴承T2-12、右行星齿轮T2-13、卡环六T2-14、右液压马达齿轮T2-15、紧固螺钉二 T2-16、右液压马达T2-17、紧固螺栓七T2-18、轴承八T2-19、端盖七T2-20、滑动轴承六T2-21。
[0043]左差速行星传动部分Tl与右差速行星传动部分T2关于差速主动齿轮T3对称设置,且差速主动齿轮T3套装于差速主轴T4上,并通过安装于差速主轴T4上的卡环三T1-8和卡环五T2-8轴向限位。
[0044]滑动轴承三T1-5过渡套装于差速主轴T4上,左太阳轮T1-7套装于差速主轴T4外部设置的花键上传递差速主轴T4的动力,左齿轮式齿圈Tl-1套装于滑动轴承三T1-5上滑动空转,滑动轴承四T1-21过渡套装于差速主轴T4上,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套装于滑动轴承四T1-21上滑动空转,左行星轮动力轴T1-3 —端过盈安装于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内,左行星轮滑动轴承T1-12过盈套装于左行星齿轮T1-13内,左行星齿轮T1-13通过左行星轮滑动轴承T1-12套装于左行星轮动力轴T1-3上滑动旋转,左行星轮动力轴T1-3另一端过盈套装有左行星轮挡圈T1-2,以限制左行星齿轮T1-13的轴向窜动,且左行星齿轮T1-13沿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周向均布,均布的左行星齿轮T1-13安装于左齿轮式齿圈Tl-1和左太阳轮T1-7之间,同时与左齿轮式齿圈Tl-1的内齿轮和左太阳轮T1-7的外齿轮啮合,安装于滑动轴承三T1-5和左太阳轮T1-7之间的挡圈四T1-6、安装于卡环三T1-8和滑动轴承四T1-21之间的轴承七T1-9分别用于调整左差速行星传动部分Tl的轴向间隙,左齿轮式齿圈Tl-1上设置有油道一 T1-4,左齿轮式行星架Tl-1O上设置有油道二 T1-11,分别用于润滑油进入对应的滑动轴承,保证润滑,轴承七T1-19套装于差速主轴T4上,并安装于通过紧固螺栓六T1-18紧固在箱体W上的端盖六T1-20内,左液压马达T1-17通过紧固螺钉一 T1-16紧固安装于箱体W上,左液压马达齿轮T1-15套装于左液压马达T1-17的花键主轴上,左液压马达T1-17的花键主轴一端通过卡环四T1-14限位,左液压马达T1-17通过花键主轴带动左液压马达齿轮T1-15旋转,左液压马达齿轮T1-15与左齿轮式齿圈Tl-1的外部齿轮啮合。
[0045]当左液压马达T1-17无外部液压动力驱动时自锁,安装于其花键主轴上的左液压马达齿轮T1-15随之锁定,此时左齿轮式齿圈Tl-1也处于锁定状态,差速主动齿轮T3通过花键带动差速主轴T4旋转,差速主轴T4通过花键带动左太阳轮T1-7旋转,并带动沿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均布的左行星齿轮T1-13旋转,从而带动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旋转,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通过外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后续相关装置,实现机械式直接驱动;当外部液压正向驱动左液压马达T1-17带动左液压马达齿轮T1-15旋转,进而驱动左齿轮式齿圈Tl-1做正向旋转,则可加速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的转速,反之则可降低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的转速,通过对外部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可实现对左液压马达T1-17的无级变速,进而实现对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的无级变速输出;即通过左液压马达齿轮T1-15驱动控制左齿轮式齿圈Tl-1实现加速或减速。
[0046]滑动轴承五T2-5过渡套装于差速主轴T4上,右太阳轮T2-7套装于差速主轴T4外部设置的花键上传递差速主轴T4的动力,右齿轮式齿圈T2-1套装于滑动轴承五T2-5上滑动空转,滑动轴承六T2-21过渡套装于差速主轴T4上,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套装于T2-21滑动轴承六上滑动空转,右行星轮动力轴T2-3—端过盈安装于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内,右行星轮滑动轴承T2-12过盈套装于右行星齿轮T2-13内,右行星齿轮T2-13通过右行星轮滑动轴承T2-12套装于右行星轮动力轴T2-3上滑动旋转,右行星轮动力轴T2-3另一端过盈套装有右行星轮挡圈T2-2,以限制右行星轮动力轴T2-13的轴向窜动,且右行星齿轮T2-13沿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周向均布,均布的右行星齿轮T2-13安装于右齿轮式齿圈T2-1和右太阳轮T2-7之间,同时与右齿轮式齿圈T2-1的内齿轮和右太阳轮T2-7的外齿轮啮合,安装于滑动轴承五T2-5和右太阳轮T2-7之间的挡圈六T2-6、安装于卡环五T2-8和滑动轴承六T2-21之间的挡圈七T2-9分别用于调整右差速行星传动部分T2的轴向间隙,右齿轮式齿圈T2-1上设置有油道三T2-4,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上设置有油道四T2-11,分别用于润滑油进入对应的滑动轴承,保证润滑,轴承八T2-19套装于差速主轴T4上,并安装于通过紧固螺栓七T2-18紧固在箱体W上的端盖七T2-20内,右液压马达T2-17通过紧固螺钉二 T2-16紧固安装于箱体W上,右液压马达齿轮T2-15套装于右液压马达T2-17的花键主轴上,右液压马达T2-17的花键主轴一端通过卡环六T2-14限位,右液压马达T2-17通过花键主轴带动右液压马达齿轮T2-15旋转,右液压马达齿轮T2-15与右齿轮式齿圈T2-1的外部齿轮啮合。
[0047]当右液压马达T2-17无外部液压动力驱动时自锁,安装于其花键主轴上的右液压马达齿轮T2-15随之锁定,此时右齿轮式齿圈T2-1也处于锁定状态,差速主动齿轮T3通过花键带动差速主轴T4旋转,差速主轴T4通过花键带动右太阳轮T2-7旋转,并带动沿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均布的右行星齿轮T2-13旋转,从而带动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旋转,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通过外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后续相关装置,实现机械式直接驱动;当外部液压正向驱动右液压马达T2-17带动右液压马达齿轮T2-15旋转,进而驱动右齿轮式齿圈T2-1做正向旋转,则可加速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的转速,反之则可降低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的转速,通过对外部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可实现对右液压马达T2-17的无级变速,进而实现对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的无级变速输出;即通过右液压马达齿轮T2-15驱动控制右齿轮式齿圈T2-1实现加速或减速。
[0048]当前进挡离合器Q啮合时,倒挡离合器P断开,当倒挡离合器P啮合时,前进挡离合器Q断开,下面以前进挡离合器Q啮合为例予以说明:履带车辆前进时,换挡手柄置于前进档空挡位置,倒挡离合器P断开,前进挡离合器啮合Q,前进挡离合器Q的动力经前进挡动力输入轴X7带动前进挡主动锥齿轮XlO旋转,并经与前进挡主动锥齿轮XlO啮合的从动锥齿轮LlO传递带动旋转,从动锥齿轮LlO通过一级主动轴LI I带动一级主动齿轮L4旋转,一级主动齿轮L4带动一级从动齿轮L15旋转,此时左液压马达T1-17与右液压马达T2-17在外部液压动力的控制下处于无阻力非自锁状态,传动系统无动力输出;而换挡手柄置于前进档行车位置时,左液压马达T1-17与右液压马达T2-17受外部液压动力控制旋转,差速主轴T4带动左齿轮式行星架T1-10与右齿轮式行星架T2-10旋转,以实现履带车辆无级变速前进;当换挡手柄置于倒车档空挡位置时,前进挡离合器Q断开,倒挡离合器P啮合,动力直接经倒挡动力输入轴Xll带动倒挡主动锥齿轮X12旋转,并将动力传递给一级动力传递部分L,驱动原理方式与前进时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倒车时,将换挡手柄置于倒车位置即可。
[0049]当左液压马达T1-17与右液压马达T2-17工作状态相同时,驱动左侧履带驱动部分NI与右侧履带驱动部分N2的转速相同,以实现履带车辆前进或倒车,当左液压马达T1-17与右液压马达T2-17工作状态不同时;驱动左侧履带驱动部分NI与右侧履带驱动部分N2的转速不同,以实现向低转速侧履带转向,而转向过程中由双自锁式液压马达控制,可实现两侧履带正反转控制,便于高效小半径转向,转向操作机构简便,有利于电脑集成控制。
[0050]参见图9所示,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包括左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1、右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2、中间挡圈S3及过渡传动轴S4,其中,左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I包括端盖八S1-1、轴承八S1-2、紧固螺栓八S1-3、左双联齿轮S1-4、挡圈六S1-5、滑动轴承七S1-6 ;右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2包括端盖九S2-1、轴承九S2-2、紧固螺栓九S2-3、右双联齿轮S2-4、挡圈七S2-5、滑动轴承八S2-6。
[0051]左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I与右过渡减速传动部分S2关于中间挡圈S3左右对称设置,过渡传动轴S4 —端通过轴承八S1-2安装于端盖八Sl-1内,另一端通过轴承九S2-2安装于端盖九S2-1内,端盖八Sl-1通过紧固螺栓八S1-3安装于箱体W上,端盖九S2-1通过紧固螺栓九S2-3安装于箱体W上;滑动轴承七S1-6和滑动轴承八S2-6分别过渡安装于过渡传动轴S4上,左双联齿轮S1-4通过滑动轴承七S1-6套装于过渡传动轴S4上空转,右双联齿轮S2-4通过滑动轴承八S2-6套装于过渡传动轴S4上空转,中间通过套装于过渡传动轴S4上的中间挡圈S3隔开,两端分别通过挡圈六S1-5和挡圈七S2-5限位及调整轴向间隙,左双联齿轮S1-4的右侧齿轮与左行星齿轮T1-13的外部齿轮啮合,并将左行星齿轮T1-13的动力通过左双联齿轮S1-4的左侧齿轮传递给后续相关装置,右双联齿轮S2-4的左侧齿轮与右行星齿轮T2-13的外部齿轮啮合,并将右行星齿轮T2-13的动力通过右双联齿轮S2-4的右侧齿轮传递给后续相关装置。
[0052]参见图10所示,左侧履带驱动部分NI包括左驱动齿轮N1-1、挡圈八N1-2、紧固螺栓十N1-3、轴承十N1-4、左驱动轴N1-5、骨架油封一 N1-6、端盖十N1-7 ;右侧履带驱动部分N2包括右驱动齿轮N2-1、挡圈九N2-2、紧固螺栓i^一 N2-3、轴承i^一 N2-4、右驱动轴N2-5、骨架油封二 N2-6、端盖i^一 N2-7、滚针轴承三N2-8 ;其中,端盖十N1-7通过紧固螺栓十N1-3安装于箱体W上,左驱动轴N1-5通过轴承十N1-4安装于端盖十N1-7内,骨架油封一 N1-6安装于端盖十N1-7内,并套装于左驱动轴N1-5上,用于左驱动齿轮Nl-1的动态旋转密封,左驱动齿轮Nl-1安装于左驱动轴N1-5上,并通过花键带动左驱动轴N1-5旋转,驱动外部行驶轮,挡圈八N1-2套装于左驱动轴N1-5上,用于调整轴向间隙;端盖十一 N2-7通过紧固螺栓i^一 N2-3安装于箱体W上,右驱动轴N2-5通过轴承i^一 N2-4安装于端盖i^一N2-7内,骨架油封二 N2-6安装于端盖i^一 N2-7内,并套装于右驱动轴N2-5上,用于右驱动齿轮N2-1的动态旋转密封,右驱动齿轮N2-1安装于右驱动轴N2-5上,并通过花键带动右驱动轴N2-5旋转,驱动外部行驶轮,挡圈九N2-2套装于右驱动轴N2-5上,用于调整轴向间隙右驱动轴N2-5的一端内部安装有滚针轴承三N2-8,左驱动轴N1-5通过滚针轴承三N2-8与右驱动轴N2-5对接。
[005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包括双离合器、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箱体、一级动力传递部分、二级动力传递部分、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过渡减速传动部分、左侧履带驱动部分及右侧履带驱动部分;其特征在于,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一级动力传递部分、二级动力传递部分、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过渡减速传动部分、左侧履带驱动部分及右侧履带驱动部分均安装在箱体上,箱体安装在发动机动力输出位置处,且双离合器与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连接,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与一级动力传递部分连接,一级动力传递部分通过二级动力传递部分与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连接,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与过渡减速传动部分连接,过渡减速传动部分分别与左侧履带驱动部分和右侧履带驱动部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部分的具体连接结构如下: 双离合器动力输入部分中,前进挡动力输入轴安装在箱体内,其一端设置有前进挡主动锥齿轮,另一端安装有前进挡离合器;倒挡动力输入轴一端通过滚针轴承一安装于前进挡动力输入轴内,另一端安装于箱体内,倒挡离合器安装于倒挡动力输入轴上;此外,倒挡动力输入轴一端套装有套筒一与倒挡主动锥齿轮; 一级动力传递部分中,一级主动轴安装于箱体内,且在一级主动轴一端的外部套装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通过花键带动一级主动轴旋转,一级主动齿轮套装在一级主动轴上;一级从动轴安装于箱体内,一级从动齿轮安装于一级从动轴上,同时一级从动齿轮与一级主动齿轮啮合; 二级动力传递部分中,二级传动轴安装于箱体内,二级从动齿轮和二级主动齿轮套装于二级传动轴上,且二级从动齿轮与一级从动齿轮啮合; 差速行星传动无级变速部分中包括四个滑动轴承,分别是滑动轴承三、滑动轴承四、滑动轴承五及滑动轴承六,差速主轴上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差速行星传动部分和右差速行星传动部分,且这两个行星减速控制部分关于差速主动齿轮对称,差速主动齿轮套装于差速主轴,其两侧过渡套装有滑动轴承三和滑动轴承五,左齿轮式齿圈套装在滑动轴承三上,右齿轮式齿圈套装在滑动轴承五上,左太阳轮和右太阳轮分别套装在差速主轴外部设置的花键上,而滑动轴承四与滑动轴承六分别过渡套装于差速主轴,左齿轮式行星架套装于滑动轴承四上,右齿轮式行星架套装于滑动轴承六上,左行星轮滑动轴承过盈套装于左行星齿轮内,左行星齿轮安装在左齿轮式齿圈和左太阳轮之间,并通过左行星轮滑动轴承套装于左行星轮动力轴上,右行星轮滑动轴承过盈套装于右行星齿轮内,右行星齿轮安装在右齿轮式齿圈和右太阳轮之间,并通过右行星轮滑动轴承套装于右行星轮动力轴上;左行星轮动力轴一端过盈安装于左齿轮式行星架内,另一端过盈套装有左行星轮挡圈,右行星轮动力轴一端过盈安装于右齿轮式行星架内,另一端过盈套装有右行星轮挡圈;左行星齿轮沿左齿轮式行星架周向均布,同时与左齿轮式齿圈的内齿轮和左太阳轮的外齿轮啮合,右行星齿轮沿右齿轮式行星架周向均布,同时与右齿轮式齿圈的内齿轮和右太阳轮的外齿轮啮合;此外,左齿轮式齿圈上设置有油道一,左齿轮式行星架上设置有油道二,右齿轮式齿圈上设置有油道三,右齿轮式行星架上设置有油道四;差速主轴安装在箱体内,左液压马达与右液压马达对称紧固安装于箱体上,左液压马达齿轮套装于左液压马达的花键主轴上,且左液压马达齿轮与左齿轮式齿圈的外部齿轮啮合,右液压马达齿轮套装于右液压马达的花键主轴上,且右液压马达齿轮与右齿轮式齿圈的外部齿轮啮合; 过渡减速传动部分中,过渡传动轴上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过渡减速传动部分与右过渡减速传动部分,且这两个过渡减速传动部分关于中间挡圈对称,而过渡传动轴安装在箱体内,左双联齿轮套装于过渡传动轴,右双联齿轮套装于过渡传动轴;此外,左双联齿轮的右侧齿轮与左行星齿轮的外部齿轮啮合,右双联齿轮的左侧齿轮与右行星齿轮的外部齿轮啮合; 左侧履带驱动部分中包括一个端盖、一个轴承和一个挡圈,分别是端盖十、轴承十一及挡圈十,端盖十安装于箱体上,左驱动轴通过轴承i 安装于端盖十内,左驱动齿轮安装于左驱动轴上,挡圈十套装于左驱动轴上; 右侧履带驱动部分中包括一个端盖、一个轴承和一个挡圈端盖十一、轴承十二及挡圈i ,端盖i 安装于箱体上,右驱动轴通过轴承十二安装于端盖i 内,右驱动齿轮安装于右驱动轴上,挡圈十一套装于右驱动轴上;且左驱动轴与右驱动轴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箱体上还设置有箱体密封盖一、箱体密封盖二及油孔螺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级主动轴上还安装有挡圈二与套筒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过渡传动轴上过渡安装有两个滑动轴承,分别是滑动轴承七与滑动轴承八,左双联齿轮通过滑动轴承七套装于过渡传动轴上,右双联齿轮通过滑动轴承八套装于过渡传动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端盖十内安装有骨架油封一,且骨架油封一套装于左驱动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端盖i^一内安装有骨架油封二,且骨架油封二套装于右驱动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右驱动轴一端内安装有滚针轴承三,左驱动轴通过滚针轴承三与右驱动轴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挡动力输入轴上安装有用于轴向限位的挡圈一。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二级主动齿轮一侧设置有用于轴向限位的卡环一。
【文档编号】F16H3/46GK204061764SQ201420415298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肖名涛, 孙松林, 蒋蘋, 谢方平, 吴明亮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