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554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110224631.8的一种传动装置,它通过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在相对不消耗输入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转速,但是,因为它的结构特点而存在的特有问题,在一般场合中,它的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却无用武之地,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极其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申请号为201110224631.8的一种传动装置的权利要求书技术方案为基础,它的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与本发明进一步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相结合,实现一种可明显提高传动效果的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并且这种装置能够实现,还能根椐输入和输出功率的大小,它的个体也能大能小,适用性较强,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有望能在多生产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潜在积极影响是可以预见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是:1.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一种动力传动装置技术方案的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是以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中的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为基础的,所述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分为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第一种装置主要由箱体、转子盘总成、输入轴11、万向输入轴10、定齿轮14、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复速输出齿轮5、安装部件、限位部件、封油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第二种装置主要由箱体、转子盘总成、输入齿轮20、定齿轮14、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复速输出齿轮5、安装部件、限位部件、封油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所述第一种装置由:第一种装置的箱体、第一种装置的转子盘总成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输入轴11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万向输入轴10、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第一种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和它的安装部件、限位部件、封油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第一种装置的箱体由:箱体壳体15、箱体前盖9、箱体后盖1、箱体窗口盖、箱体油底壳、封油部件以及支承和固定箱体的部分等组成;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壳体15的前后两端设有安装固定箱体前盖9和箱体后盖1的安装孔,箱体前盖9和箱体后盖1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壳体15上前后两端;箱体的上部设有窗口,箱体窗口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该窗口部位,箱体的下部设有油路窗口,箱体油底壳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该油路窗口部位;箱体的下部或还可以不设该油路窗口和箱体油底壳,可由箱体内下部空间代替箱体油底壳的作用,此时,或可通过改变箱体壳体15下部形状,以增大容油空间;箱体上设有支承固定箱体的部分,该部分或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上或与箱体为一体;当第一种装置的箱体中安装复速输出齿轮5的位置空间受限时,也可通过改变箱体壳体的相应部位的局部形状,以利增大其局部空间;另外,必要时,第一种装置的箱体还可以先焊制成箱体骨架,再由板材在骨架上形成箱体壳体,必要时或可以将其箱体设为上下两部分,将两部分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一起;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前盖9上设有安装输入轴11的轴承孔,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后盖1的中心部位设有固定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固定轴孔,在其固定轴孔的偏心部位处设有安装第一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的轴承孔;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轴的后端设有固定它的或圆柱体或圆锥体,或设有或圆柱体或圆锥体和固定盘,它的后端或设有紧固它的螺纹和螺母,它的前端设有对转子盘总成轴向限位的螺纹及螺母、径向销孔及销;定齿轮14固定在箱体后盖1上不做转动,当定齿轮14的齿轮通过键安装在轴上时,或由限位部件防止齿轮轴向窜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或可以与箱体后盖1设为一体;输入轴11上后端设有径向销孔或销槽或轴端面上的轴向螺孔;输入轴11通过轴承12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另外,必要时,输入轴11还可以通过轴承12再结合轴承座23或结合轴承座套22进行安装;当通过轴承座23安装时:轴承座经定位,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其输入轴11通过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孔中,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23的轴承孔中;当通过轴承座套22安装时:轴承座套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安装轴承座套的安装孔中,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输入轴11通过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套的轴承孔中;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轴承4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另外,当复速输出齿轮5的轴设在齿轮两端时,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轴承4再结合形轴承安装架17和相应的安装部件进行安装,此时,一个轴承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偏心轴承孔中,另一个轴承安装在形轴承安装架17的轴承孔中,形轴承安装架可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后盖1上,还可以将它与箱体后盖1设为一体;另外,必要时,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轴承4再结合轴承座23或结合轴承座套22进行安装;当通过轴承座23安装时:轴承座经定位,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23的轴承孔中,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孔中;当通过轴承座套22安装时:轴承座套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安装轴承座套的偏心安装孔中,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第一种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上设有轴承孔;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通过轴承3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定齿轮14的轴上,其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上;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和或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定齿轮14的轴上,或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转子盘总成上;万向输入轴10设有两个万向节总成;万向输入轴10的一端与输入轴11的轴的后端部位安装相连,它的另一端与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安装相连,并对它的两端由限位部件轴向限位,防止松动和窜动;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与复速输出齿轮5相啮合。所述第二种装置由:第二种装置的箱体、第二种装置的转子盘总成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输入齿轮20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第二种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和它的安装部件、限位部件、封油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第二种装置的箱体由:箱体壳体15、箱体前盖9、箱体后盖1、箱体窗口盖、箱体油底壳、封油部件以及支承和固定箱体的部分等组成;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壳体15的前后两端设有安装固定箱体前盖9和箱体后盖1的安装孔,箱体前盖9和箱体后盖1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壳体15上前后两端;箱体的上部或设有窗口,当设有时,箱体窗口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该窗口部位,箱体的下部设有油路窗口,箱体油底壳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该油路窗口部位;箱体的下部或还可以不设该油路窗口和箱体油底壳,可由箱体内下部空间代替箱体油底壳的作用,此时,或可通过改变箱体壳体15下部形状,以增大容油空间;箱体上设有支承固定箱体的部分,该部分或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上或与箱体为一体;当第二种装置的箱体中安装复速输出齿轮(5)的位置空间受限时,也可通过改变箱体壳体的相应部位的局部形状,以利增大其局部空间;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前盖9上设有安装输入齿轮20的轴承孔,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后盖1的中心部位设有固定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固定轴孔,在其固定轴孔的偏心部位处设有安装第二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的轴承孔;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轴的后端设有固定它的或圆柱体或圆锥体,或设有或圆柱体或圆锥体和固定盘,它的后端或设有紧固它的螺纹和螺母,它的前端设有安装中心轴承21的轴承颈;定齿轮14固定在箱体后盖1上不做转动,当定齿轮14的齿轮通过键安装在轴上时,或由限位部件防止齿轮轴向窜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或可以与箱体后盖1设为一体;输入齿轮20的齿轮端面设有一个凹状轴承孔;输入齿轮20通过轴承12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另外,必要时,输入齿轮20还可以通过轴承12再结合轴承座23或结合轴承座套22进行安装;当通过轴承座23安装时:轴承座经定位,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其输入齿轮20通过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孔中,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23的轴承孔中;当通过轴承座套22安装时:轴承座套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安装轴承座套的安装孔中,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输入齿轮20通过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套的轴承孔中;中心轴承21安装在输入齿轮20的凹状轴承孔中,定齿轮14的前端的轴承颈安装在该中心轴承21的轴孔中;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轴承4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另外,当复速输出齿轮5的轴设在齿轮两端时,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轴承4再结合形轴承安装架17和相应的安装部件进行安装,此时,一个轴承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偏心轴承孔中,另一个轴承安装在形轴承安装架17的轴承孔中,形轴承安装架17可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后盖1上,还可以将它与箱体后盖1设为一体;另外,必要时,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轴承4再结合轴承座23或结合轴承座套22进行安装;当通过轴承座23安装时:轴承座经定位,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23的轴承孔中,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孔中;当通过轴承座套22安装时:轴承座套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安装轴承座套的偏心安装孔中,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第二种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上设有轴承孔;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通过轴承3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定齿轮14的轴上,其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上;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和或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定齿轮14的轴上,或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转子盘总成上;输入齿轮20与转子盘总成的输入齿轮的前齿轮相啮合;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与复速输出齿轮5相啮合;对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的转子盘总成,轴承、齿轮,做旋转的部件在它或它们的安装部位上存在的轴向窜动倾向,由限位部件轴向限位;对上述做旋转的部件上的紧固部件存在的松动倾向,由锁紧部件防止松动。所述转子盘总成分为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和分为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所述的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及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中的塔式公转齿轮6包括一个大齿轮和一个小齿轮,塔式公转齿轮6分为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也可将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在轴的后端与轴设为一体,将大齿轮通过键安装在轴上紧挨小齿轮的部位;也可将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在轴的后端与轴设为一体,或还可以将大齿轮与轴设为一体;所述的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中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分为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①.所述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由: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及它的安装部件、平衡块16、限位部件、锁紧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上中心部位设有中心轴承孔,在中心轴承孔的偏心部位处,设有一个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偏心轴承孔;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它的轴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它的大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它的小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万向输入轴10的输出一端,与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相连;平衡块16设在该偏心轴承孔相对面应平衡部位处,平衡块16或与单转子盘7为一体,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旋转平衡部件;当采用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该单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轴上;当采用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前一面,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该单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上;该单转子盘总成的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它的小齿轮与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②.所述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由: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及它的安装部件、平衡块16、限位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和后盘之间形成适当宽的间距空间,它的前盘和后盘上中心部位设有中心轴承孔,两盘上中心轴承孔的偏心部位设有一个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偏心轴承孔;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其双转子盘24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它的轴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它的大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它的小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万向输入轴10的输出一端与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相连;平衡块16设在该偏心轴承孔相对面应平衡部位处,平衡块16或与双转子盘24为一体,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旋转平衡部件;当采用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轴上;当采用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上;当采用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还可以设在前盘和后盘之间,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时,它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的轴上,后盘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的轴上,其定齿轮14的齿轮的位置在前盘和后盘之间;该双转子盘总成的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它的小齿轮与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③.所述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由: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及它的安装部件、平衡块16、限位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上中心部位设有中心轴承孔,在中心轴承孔的偏心部位设有一个安装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偏心轴承孔,在该偏心轴承孔的左或右设有一个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偏心轴承孔;当采用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可通过轴承18和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或还包括相应的安装部件进行安装,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前一面或与盘的前一面应设部位设为一体,使二者的轴承孔之间形成安装其齿轮的位置空间;安装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轴承18中的一个轴承1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齿轮,另一个轴承18安装在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上的轴承孔中;或相应的安装部件固装在其单转子盘7上;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及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它的大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它的小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平衡块16设在两个偏心轴承孔的相对面应平衡部位处,平衡块16或与单转子盘7设为一体,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旋转平衡部件;另外,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还可以不通过该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进行安装,而是将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轴的一端固定在单转子盘7上,则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它的轴上;当采用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位置设在盘的前一面,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前一面,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该单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上;当采用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单转子盘上时,它的前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前一面,它的后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连体塔式公转齿轮通过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该单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轴上;该单转子盘总成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前齿轮与输入齿轮20相啮合,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后齿轮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相啮合;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与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④.所述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由: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及它的安装部件、平衡块16、限位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和后盘之间形成适当宽的间距空间,它的前盘和后盘上中心部位设有中心轴承孔,两盘上中心轴承孔的偏心部位设有一个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偏心轴承孔,在该偏心轴承孔的左或右设有一个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偏心轴承孔;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其双转子盘24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齿轮,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它的大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小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平衡块16设在两个偏心轴承孔的相对面应平衡部位处,平衡块16或与双转子盘24设为一体,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旋转平衡部件;当采用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6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7时,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通过轴承18安装在双转子盘上时,它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7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上;当采用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前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它的后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8的齿轮前端轴上;当采用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前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它的后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和后盘之间,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和后盘之间,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时,它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的轴上,后盘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的轴上,其定齿轮14的齿轮的位置在前盘和后盘之间;该双转子盘总成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前齿轮与输入齿轮20相啮合,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后齿轮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相啮合;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与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对以上第①、②、③、④项各转子盘总成以及转子盘总成的轴承、齿轮,在它或它们的安装部位上存在的轴向窜动倾向,由限位部件轴向限位;对该转子盘总成上的紧固部件存在的松动倾向,由锁紧部件防止松动;一种动力传动装置的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的齿轮齿数及齿轮之间的齿数比是:(一).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定齿轮14之间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二).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三).第二种装置中,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两个齿轮齿数相同,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齿数在等于定齿轮14的齿数或适当多于定齿14的齿数之间确定;输入齿轮20的齿数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相同;(四).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优先选择和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相同的齿数;(五).复速输出齿轮5的齿数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根椐复速输出齿轮5的输出转速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至输入转速水平的要求确定,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多于复速输出齿轮5的齿数;必要时,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还可以是内齿齿轮或链轮,当它为链轮时,复速输出齿轮5也为链轮,两链轮之间由链条传动。所述一种动力传动装置的第一种装置之间、第二种装置之间、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之间还能够通过串联部件实现串联传动,串联部件包括传动轴、万向节传动轴、联轴器、齿轮、链轮和链条,万向节传动轴至少包括一个万向节总成,对万向节传动轴或需要由轴承和轴承架协助安装和支承;在一种动力传动装置之间串联传动的方式是:一是在前面装置的输出轴和后面装置的输入轴之间由或传动轴或联轴器或万向节传动轴相连以实现串联传动;二是在前面装置的输出轴和后面装置的输入轴之间由或齿轮或链轮和链条啮合相连以实现串联传动,当必要时或可以由皮带轮和传动带实现串联传动;串联部件中的传动轴或联轴器或万向节传动轴和其余串联部件之间或可以相互配合,以利实现串联传动;参与串联传动的若干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固定在固定架或固定座上。所述一种动力传动装置还能作为高效减速装置应用;作为减速装置应用时,将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相啮合的复速输出齿轮5变为减速齿轮5即可,不必改变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的其他方面;其减速齿轮5的减速齿数分两种:一是,减速齿轮5的齿数多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二是,减速齿轮5的齿数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相同,使其减速装置自然减速,即减速齿轮5的转速等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转速,自然减速时需将若干个减速装置连在一起即通过串联部件串联在一起,一个减速装置为一级,若干个减速装置一级一级的连续自然减速,当还未达到减速转速要求时,将最后一级减速装置的减速齿轮5的齿数适当多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以达到减速要求;必要时,其减速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还可以是链轮,当它为链轮时,复速输出齿轮5也为链轮,两链轮之间由链条传动,参与减速传动的若干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固定在固定架或固定座上。所述一种动力传动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的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是,以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中的传动方式为基础的,其“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是:“1.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本传动装置包括箱体部分、动力输入和输出部分、转动盘组合部件、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安装部分、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分、润滑部分、传动装置的安装固定部分组成;本传动装置分为转动盘组合部件第一种安装方式的传动装置和转动盘组合部件第二种安装方式的传动装置,转动盘组合部件也分为第一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和第二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安装和固定部件,包括箱体(1)、前盖(2)、后盖(3)三部分;动力输入和输出部分由输入轴(4)、万向节(5)、万向节传动轴(6)、输出齿轮(11)和复速齿轮(12)五部分组成;转动盘组合部件包括公转齿轮(7)、转动盘(9)、法兰盘式轴承座(29)和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四部分;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安装部分由固定齿轮(8)、轴承座圈(10)、轴承(14、15)、轴承座圈顶紧螺钉(28)组成;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分包括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润滑部分由润滑油底壳组成;传动装置的安装固定部分包括固定座或固定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由公转齿轮(7)、第一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9)、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轴承(17)、限位部件:或锁紧螺母和锁紧垫圈、或卡簧、或销(23)、轴承盖(21)、法兰盘式轴承座(29)和紧固部件组成;公转齿轮(7)通过轴承(17)和轴承盖(21)安装在转动盘(9)上,轴承盖(21)固装在转动盘(9)上,法兰盘式轴承座(29)固装在转动盘(9)上,对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不平衡现象,由固装在转动盘(9)上或与转动盘(9)为一体的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来克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由公转齿轮(7)、第二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9)、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轴承(17)、限位部件:或锁紧螺母和锁紧垫圈、或卡簧、或销(23)、轴承盖(21)和紧固部件组成;公转齿轮(7)通过轴承(17)和轴承盖(21)安装在转动盘(9)上,轴承盖(21)固装在转动盘(9)上,对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不平衡现象,由固装在转动盘(9)上或与转动盘(9)为一体的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来克服。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盘组合部件第一种安装方式的传动装置:第一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安装在第一种安装方式的箱体(1)内;窗口盖和润滑油底壳固装在其箱体上各自部位,或润滑油底壳与其箱体为一体,前盖(2)和后盖(3)分别固装在其箱体上两端,轴承盖(20)固装在前盖(2)上,轴承盖(22)固装在后盖(3)上;轴承座圈(10)安装在其箱体中安装孔(34)内,轴承座圈顶紧螺钉(28)通过其箱体上的螺孔顶压在轴承座圈(10)上;转动盘组合部件通过轴承(14)安装在轴承座圈(10)中,和通过第一种安装方式的固定齿轮(8)上所设的中心轴承(15),安装在第一种安装方式的固定齿轮(8)的轴上,转动盘组合部件的的公转齿轮(7)与固定齿轮(8)之间通过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法兰盘式轴承座(29)上所设的齿轮啮合窗口(33)相啮合,固定齿轮(8)通过后盖(3)上所设的安装固定孔(37)固装在后盖(3)上;输入轴(4)通过轴承(16)安装在前盖(2)上,万向节(5)安装在输入轴(4)上,并由销(36)将万向节(5)和输入轴(4)固定,万向节(5)与万向节传动轴(6)的一端由万向节十字轴(27)相连,万向节传动轴(6)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十字轴(39),安装在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公转齿轮(7)上;输出齿轮(11)安装在转动盘组合部件的转动盘(9)上,输出齿轮(11)与复速齿轮(12)相啮合;复速齿轮(12)通过后盖(3)上所设的轴承(18)安装在后盖(3)上,或通过轴承(18),结合后盖(3)上所设的轴承座或轴承架(30)及在其上所设的轴承(19)安装在后盖(3)上,轴承座或轴承架(30)或固装在后盖(3)上,或与后盖(30)为一体;或输入轴(4)和复速齿轮(12)各通过轴承座或轴承座套和轴承安装在前盖(2)和前盖(3)上,轴承座或轴承座套分别固装在前盖(2)和后盖(3)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盘组合部件第二种安装方式的传动装置:第二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安装在第二种安装方式的箱体(1)内;窗口盖和润滑油底壳固装在其箱体上各自部位,或润滑油底壳与其箱体为一体,前盖(2)和后盖(3)分别固装在其箱体上两端,轴承盖(20)固装在前盖(2)上,轴承盖(22)固装在后盖(3)上;转动盘组合部件通过轴承(14)安装在第二种安装方式的固定齿轮(8)的轴上,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公转齿轮(7)与固定齿轮(8)之间相啮合,固定齿轮(8)通过后盖(3)上所设的安装固定孔(37)固装在后盖(3)上;输入轴(4)通过轴承(16)安装在前盖(2)上,万向节(5)安装在输入轴(4)上,并由销(36)将万向节(5)和输入轴(4)固定,万向节(5)与万向节传动轴(6)的一端由万向节十字轴(27)相连,万向节传动轴(6)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十字轴(39),安装在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公转齿轮(7)上;输出齿轮(11)安装在转动盘组合部件的转动盘(9)上,输出齿轮(11)与复速齿轮(12)相啮合;复速齿轮(12)通过后盖(3)上所设的轴承(18)安装在后盖(3)上,或通过轴承(18),结合后盖(3)上所设的轴承座或轴承架(30)及在其上所设的轴承(19)安装在后盖(3)上,轴承座或轴承架(30)或固装在后盖(3)上,或与后盖(3)为一体;或输入轴(4)和复速齿轮(12)各通过轴承座或轴承座套和轴承安装在前盖(2)和后盖(3)上,轴承座或轴承座套分别固装在前盖(2)和后盖(3)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输出转速和输入转速相等、输出半径和输入半径相等的情况下,能实现明显提高传动效果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附图说明图1:第一种装置的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在转子盘总成中,塔式公转齿轮6安装在转子盘7上的示意图;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定齿轮14的啮合关系示意图;平衡块固定在转子盘7上的示意图。图2:第二种装置的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在转子盘总成中,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塔式公转齿轮6安装在转子盘7上的示意图;输入齿轮20和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前齿轮相啮合,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后齿轮和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相啮合,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定齿轮14相啮合的示意图;平衡块固定在转子盘7上的示意图。图3:第一种装置的构造示意图(示意图中的转子盘总成为单转子盘总成),及组成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4:第二种装置的构造示意图(示意图中的转子盘总成为单转子盘总成),及组成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5: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输入轴11和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轴承座套22进行安装的示意图。图6:第二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输入轴11和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轴承座23进行安装的示意图。图7: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轴承4再结合轴承安装架17进行安装的示意图。图8:在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中,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可通过轴承18和轴承安装架17进行安装的示意图。图9: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双转子盘总成中,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的示意图,及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轴(轴承颈)上的示意图。图10: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双转子盘总成中,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的示意图,及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轴承颈)上的示意图。图11: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双转子盘总成中,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的示意图,及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上时,定齿轮14的齿轮在双转子盘的前盘和后盘之间的示意图。图12: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单转子盘总成中,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的示意图,及单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轴承颈)上的示意图。图13: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单转子盘总成中,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7上的示意图,及单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轴承颈)上的示意图。图14: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双转子盘总成中,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的示意图。及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轴(轴承颈)上的示意图。图15: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双转子盘总成中,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的示意图。及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轴承颈)上的示意图。图16: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双转子盘总成中,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的示意图,及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上时,定齿轮14的齿轮在双转子盘的前盘和后盘之间的示意图。图17: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单转子盘总成中,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和轴承安装架17、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的示意图,及双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轴承颈)上的示意图。图18: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示意图,单转子盘总成中,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的示意图,及单转子盘总成通过轴承13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轴(轴承颈)上的示意图。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18,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将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申请号为201110224631.8,名称为“一种传动装置”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附图1、附图2、附图3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中的传动方式即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及组成作为本发明的省时原理传动方式的基本基础,在此基础上,再经本发明进一步发明创造,实现能明显提高传动效果的一种动力传动装置,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分为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第一种装置参见附图3第一种装置主要由:第一种装置的转子盘总成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箱体、第一种装置的输入轴11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万向输入轴10、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第一种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和它的安装部件、限位部件、封油部件、紧固部件、或其它部件等组成。第一种装置的箱体由:箱体壳体15、箱体前盖9、箱体后盖1、箱体窗口盖、箱体油底壳、封油部件,以及起支承和固定箱体作用的部分等组成;箱体前盖9固装在箱体壳体15上前端,箱体后盖1固装在箱体壳体15上后端,箱体窗口盖固装在箱体壳体15的上部,箱体油底壳固装在箱体壳体15的下部,起支承和固定箱体作用的部分或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上或与箱体为一体。在箱体内,定齿轮14通过紧固部件安装固定在箱体后盖1上固定轴孔中不做转动,并从箱体后盖1的后一面对定齿轮14由紧固部件紧固;当定齿轮14的齿轮通过键安装在轴上时,或由限位部件防止齿轮轴向窜动。在箱体上,输入轴11通过一对轴承12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安装它的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轴承孔部位;另外,必要时,输入轴11还可以通过一对轴承12再结合轴承座23(参见附图6)或结合轴承座套22(见附图5)进行安装;当通过轴承座23安装时:轴承座经定位,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轴孔的部位(原轴承孔变为轴孔),其输入轴11通过一对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孔中,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23的轴承孔中;当通过轴承座套22安装时:轴承座套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安装轴承座套的安装孔中(原轴承孔变为安装孔),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输入轴11通过一对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套的轴承孔中。在箱体上,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一对轴承4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偏心轴承孔部位;另外,当复速输出齿轮5的轴设在齿轮两端时(齿轮前端的轴为轴承颈),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一对轴承4再结合形轴承安装架17和相应的安装部件进行安装,此时,一个轴承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偏心轴承孔中,另一个轴承安装在形轴承安装架17的轴承孔中,形轴承安装架可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后盖1的前一面应设置它的部位上,还可以将它与箱体后盖1的前一面应设置它的部位设为一体比如铸造为一体;另外,必要时,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一对轴承4再结合轴承座23或结合轴承座套22进行安装。当通过轴承座23安装时:轴承座经定位,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偏心轴孔的部位(原偏心轴承孔变为偏心轴孔),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一对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23的轴承孔中,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孔中;当通过轴承座套22安装时:轴承座套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安装轴承座套的偏心安装孔中(原偏心轴承孔变为偏心安装孔),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一对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在箱体内,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通过一对轴承3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定齿轮14的轴上,其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上,并在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即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并防止其齿轮轴向窜动,安装后,它的位置在定齿轮14的齿轮和箱体后盖1之间。在箱体内,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和或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定齿轮14的轴上,或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转子盘总成上,并在输入功率作用下在定齿轮14的轴上旋转,它在定齿轮14的轴上的具体安装位置根椐下面第12-15页中第①、②项中的具体安装位置确定(见附图9、10、11,12、13);在定齿轮14的轴上对转子盘总成由限位部件轴向限位,防止轴上窜动。在箱体内,万向输入轴10的一端(输入一端)与输入轴11的轴的后端部位安装相连,它的另一端(输出一端)与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即塔式公转齿轮6的轴安装相连,并对它的两端由限位部件轴向限位,防止松动和窜动。对第一种装置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组成部分起辅助安装作用的或其它部件,或安装或固定在第一种装置上,或安装或固定在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内的组成上。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即塔式公转齿轮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即塔式公转齿轮的小齿轮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与复速输出齿轮5相啮合。第一种装置还存在一个问题:即第一种装置通过万向输入轴10向转子盘总成输入转速时,由于万向输入轴10的总体长度比较长,导致第一种装置的箱体长度尺寸增加,使第一种装置不太便于在较小空间场合中应用。因此,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种装置的输入方式的途径,以达到降低箱体长度尺寸的目的,成为能比较适合于在较小空间场合中应用的第二种装置。第二种装置参见附图4第二种装置主要由:第二种装置的箱体、第二种装置的转子盘总成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输入齿轮20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第二种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和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和它的安装部件、限位部件、封油部件、紧固部件、或其它部件等组成。第二种装置的箱体由:箱体壳体15、箱体前盖9、箱体后盖1、箱体窗口盖、箱体油底壳、封油部件,以及起支承和固定箱体作用的部分等组成;箱体前盖9固装在箱体壳体15上前端,箱体后盖1固装在箱体壳体15上后端,箱体窗口盖固装在箱体壳体15的上部,箱体油底壳固装在箱体壳体15的下部,起支承和固定箱体作用的部分或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上或与箱体为一体。在箱体内,定齿轮14通过紧固部件安装固定在箱体后盖1上固定轴孔中不做转动,并从箱体后盖1的后一面对定齿轮14由紧固部件紧固;当定齿轮14的齿轮通过键安装在轴上时,或由限位部件防止齿轮轴向窜动。在箱体上,输入齿轮20通过一对轴承12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安装它的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轴承孔部位。另外,必要时,输入齿轮20还可以通过一对轴承12再结合轴承座23(见附图6)或结合轴承座套22(见附图5)进行安装;当通过轴承座23安装时:轴承座经定位,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轴孔的部位(原轴承孔变为轴孔),其输入齿轮20通过一对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孔中,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23的轴承孔中;当通过轴承座套22安装时:轴承座套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安装轴承座套的安装孔中(原轴承孔变为安装孔),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前盖9上前一面;输入齿轮20通过一对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套的轴承孔中。在箱体内,中心轴承21安装在输入齿轮20的齿轮端面的凹状轴承孔中,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的轴承颈安装在该中心轴承21的轴孔中。在箱体上,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一对轴承4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偏心轴承孔部位。另外,当复速输出齿轮5的轴设在齿轮两端时(齿轮前端的轴为轴承颈),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一对轴承4再结合形轴承安装架17和相应的安装部件进行安装,此时,一个轴承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偏心轴承孔中,另一个轴承安装在形轴承安装架17的轴承孔中,形轴承安装架17可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后盖1的前一面应设置它的部位上,还可以将它与箱体后盖1的前一面应设置它的部位设为一体比如铸造为一体。另外,必要时,复速输出齿轮5还可以通过一对轴承4再结合轴承座23或结合轴承座套22进行安装;当通过轴承座23安装时:轴承座经定位,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偏心轴孔的部位(原偏心轴承孔变为偏心轴孔),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一对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23的轴承孔中,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孔中;当通过轴承座套22安装时:轴承座套安装在箱体后盖1上安装轴承座套的偏心安装孔中(原偏心轴承孔变为偏心安装孔),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后盖1上后一面;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一对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套22的轴承孔中。在箱体内,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通过一对轴承3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定齿轮14的轴上,其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上,并在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即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并防止其齿轮轴向窜动,安装后,它的位置在定齿轮14的齿轮和箱体后盖1之间。在箱体内,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和或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定齿轮14的轴上,或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转子盘总成上,并在输入功率作用下在定齿轮14的轴上旋转,它在定齿轮14的轴上的具体安装位置根椐下面第12-15页中第③、④项中的具体安装位置确定(见附图14、15、16,17、18);在定齿轮14的轴上对转子盘总成由限位部件轴向限位,防止轴上窜动。输入齿轮20与转子盘总成的输入齿轮的前齿轮即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前齿轮相啮合,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即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即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与复速输出齿轮5相啮合。对第二种装置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组成部分起辅助安装作用的或其它部件,或安装或固定在第二种装置上,或安装或固定在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内的组成上。对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的转子盘总成,轴承、齿轮等,做旋转的部件在它或它们的安装部位上存在的轴向窜动倾向,由限位部件轴向限位;对上述做旋转的部件上的紧固部件存在的松动倾向,由锁紧部件防止松动。转子盘总成转子盘总成分为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和分为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转子盘总成在被固定不做转动的定齿轮8的轴上做旋转时,起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的作用。①、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参见附图12、附图13由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也简称盘)7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及它的安装部件、平衡块16、限位部件、锁紧部件、或其它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一对轴承8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偏心轴承孔部位,它的轴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它的大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它的小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万向输入轴10的输出一端,与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即塔式公转齿轮的轴安装相连。平衡块16设在该偏心轴承孔相对面应平衡部位处,平衡块16或与单转子盘7为一体,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旋转平衡部件,或其它部件,或安装或固装在该转子盘总成上。当采用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一对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它的大齿轮在前,小齿轮在后,(注:箱体前盖9方向为前,箱体后盖1方向为后,下同),该单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轴上,参见附图13。当采用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一对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前一面,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该单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上,参见附图12。该单转子盘总成的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它的小齿轮与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②、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参见附图9、附图10、附图11由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一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及它的安装部件、平衡块16、限位部件、或其它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一对轴承8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其双转子盘24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偏心轴承孔部位。它的轴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它的大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它的小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万向输入轴10的输出一端与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即塔式公转齿轮6的轴安装相连;平衡块16设在该偏心轴承孔相对面应平衡部位处,平衡块16或与双转子盘24为一体,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旋转平衡部件;或其它部件,或安装或固装在该转子盘总成上。当采用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一对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它的大齿轮在前,小齿轮在后,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轴上参见附图9。当采用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一对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上,参见附图10。当采用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一对轴承8和其它安装部件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还可以设在前盘和后盘之间的空间中,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时,它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的轴(轴承颈)上,后盘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的轴上,其定齿轮14的齿轮的位置在前盘和后盘之间,参见附图11。该双转子盘总成的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它的小齿轮与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③、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参见附图17、附图18由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及它的安装部件、平衡块16、限位部件、或其它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当采用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可通过一对轴承18和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或还包括相应的安装部件进行安装,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前一面安装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偏心轴承孔部位,或与盘的前一面应设部位设为一体,使二者的轴承孔之间形成安装其齿轮的位置空间;安装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一对轴承18中的一个轴承1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齿轮,另一个轴承18安装在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上的轴承孔中;或相应的安装部件固装在其单转子盘7上后一面或前后两面,参见附图17;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一对轴承8及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它的偏心轴承孔部位处;它的大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它的小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平衡块16设在两个偏心轴承孔的相对面应平衡部位处,平衡块16或与单转子盘7设为一体,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单转子盘7上,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旋转平衡部件;或其它部件,或安装或固装在该转子盘总成上。另外,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还可以不通过该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进行安装,而是将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轴的一端固定在单转子盘7上,则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它的轴上。当采用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位置设在盘的前一面,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前一面,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该单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上,参见附图17。当采用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单转子盘上时,它的前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前一面,它的后齿轮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连体塔式公转齿轮通过轴承8安装在单转子盘7上时,它的位置设在盘的后一面,它的大齿轮在前,小齿轮在后,该单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轴上,参见附图18。该单转子盘总成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前齿轮与输入齿轮20相啮合,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后齿轮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相啮合;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与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④、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参见附图14、附图15、附图16由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及它的安装部件、第二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及它的安装部件、平衡块16、限位部件、或其它部件、紧固部件等组成。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一对轴承18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其双转子盘24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入齿轮,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前盘的前一面和后盘的后一面它的偏心轴承孔部位;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一对轴承8和相应的安装部件,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安装它的偏心轴承孔中,它的大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小齿轮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其相应的安装部件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前盘的前一面和后盘的后一面它的偏心轴承孔部位;平衡块16设在两个偏心轴承孔的相对面应平衡部位处,平衡块16或与双转子盘24设为一体,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双转子盘24上,作为该转子盘总成的旋转平衡部件;或其它部件,或安装或固装在该转子盘总成上。当采用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6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7时,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通过轴承18安装在双转子盘上时,它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7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轴上,参见附图15。当采用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前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它的后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它的大齿轮在前,小齿轮在后。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8的齿轮前端轴上它的大齿轮在前,小齿轮在后,参见附图14。当采用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时,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前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的前一面,它的后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和后盘之间的空间中,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轴承8安装在双转子盘24上时,它的大齿轮的位置设在前盘和后盘之间的空间中,它的小齿轮的位置设在后盘的后一面。该双转子盘总成通过一对轴承13安装时,它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的轴(轴承颈)上,后盘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的轴上,其定齿轮14的齿轮的位置在前盘和后盘之间,参见附图16。该双转子盘总成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前齿轮与输入齿轮20相啮合,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后齿轮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相啮合;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相啮合,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与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对以上第①、②、③、④项中各转子盘总成以及转子盘总成的轴承、齿轮等部件在它或它们的安装部位上存在的轴向窜动倾向,由限位部件轴向限位;对该转子盘总成上的紧固部件存在的松动倾向,由锁紧部件防止松动。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的齿轮齿数及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一).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定齿轮14之间的齿数比的选择范围比较大,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比定齿轮14的齿数多二倍或多二倍以上时,转子盘总成在定齿轮14上的旋转转速占输入转速的三分之二或以上;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比定齿轮14的齿数不足二倍或相等甚至小于时,转子盘总成在定齿轮14上的旋转转速则降低到上述的三分之二以下,当希望转子盘总成有一个相对较高的旋转转速时,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显著大于定齿轮14的齿数,当希望转子盘总成有一个相对较低的旋转转速时,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或不显著的大于定齿轮14的齿数、或等于定齿轮14的齿数、或小于定齿轮14的齿数;在比较宽齿数比范围中,优先选择2∶1的齿数比。(二).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的可选择范围也比较大,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比它的小齿轮的齿数多二倍时,则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相等,当它的大齿轮的齿数,比它的小齿轮的齿数多二倍以上时,则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会多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转速会相应增加,但输出功率会相应下降;当它的大齿轮齿数,比它的小齿轮齿数不足二倍时,则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会相应少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转速可能会相应降低,但输出功率可能会相应提高(未经过验证)。当希望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有一个相对较高的旋转转速时,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的齿数显著小于它的大齿轮的齿数,当希望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有一个相对较低的旋转转速时,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的齿数不显著的小于定齿轮14的齿数,在比较宽齿数比范围中,优先选择2∶1的齿数比。(三).第二种装置中,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两个齿轮齿数相同,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齿数在等于定齿轮14的齿数或适当多于定齿轮14的齿数之间确定,输入齿轮20的齿数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相同。(四).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根椐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值的变化而变化,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为2∶1时,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和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相同,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的齿数比,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优先选择和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相同的齿数。(五).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因为复速输出齿轮5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相啮合,所以,复速输出齿轮5的齿数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根椐复速输出齿轮5的输出转速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至输入转速水平的要求确定,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多于复速输出齿轮5的齿数。必要时,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还可以是内齿齿轮或链轮,当它为链轮时,复速输出齿轮5也为链轮,两链轮之间由链条传动。组成本装置的各部件下面根椐它们的作用穿插说明转子盘:分单转子盘和双转子盘,它是转子盘总成的组成之一。单转子盘7(简称盘):它呈扁状,盘的两面呈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优先选择圆形;除了在盘上设置中心轴承孔、偏心轴承孔的部位需要局部增厚外,在满足盘的强度要求情况下,将盘可以尽量薄一点,以利能尽量减轻份量;为更利于减轻份量,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盘的平面上沿中心轴承孔的周围(避开偏心轴承孔、平衡块的部位),合理分布的设有能形成若干类似于幅板状的若干圆形孔或其它形状的孔;必要时,为了增强盘的强度,还可以在盘的薄弱部位设有凸起的起增强作用的加强筋。单转子盘7是转子盘总成中单转子盘总成的组成之一,也是组成双转子盘总成的基本部件,起安装固定转子盘总成各部件的作用,单转子盘又分为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和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它是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的组成之一,起安装、固定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各组成的作用;在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的中心部位设有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轴上起安装作用的中心轴承孔,该轴承孔中设有一对轴承13(注:为了方便说明,将轴承一律假设理解为滚动轴承,比方球轴承),在中心轴承孔的偏心部位处,设有一个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偏心轴承孔(注:设在偏心部位处的轴承孔称为偏心轴承孔),该偏心轴承孔中设有一对轴承8,在偏心轴承孔的相对面恰当部位,设有对单转子盘总成起旋转平衡作用的平衡块16。在盘上,中心轴承孔与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偏心轴承孔之间的中心距以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相啮合为准;在盘上,设有固装部件的螺孔。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它是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的组成之一,起安装、固定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各组成的作用;在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的中心部位设有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轴上起安装作用的中心轴承孔,该轴承孔中设有一对轴承13,在中心轴承孔的偏心部位处,设有一个安装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偏心轴承孔,该偏心轴承孔中设有一对轴承18,再在该偏心轴承孔的左或右,设有一个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偏心轴承孔,该偏心轴承孔中设有一对轴承8,在两个偏心轴承孔的相对面恰当部位,设有对单转子盘总成起旋转平衡作用的平衡块16。在盘上,中心轴承孔与安装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偏心轴承孔之间的中心距以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前齿轮与第二种装置的输入齿轮20相啮合为准,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偏心轴承孔与中心轴承孔之间的中心距以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相啮合为准,两个偏心轴承孔之间的中心距以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后齿轮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相啮合为准;在盘上,设有固装部件的螺孔。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它是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的组成之一,起安装、固定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各组成的作用;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相当于是由两个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7之间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一起后组成双转子盘24,(注:对双转子盘24的前后两个转子盘简称前盘、后盘),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和后盘之间形成适当宽的间距空间。第一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和后盘上中心部位设有通心的中心轴承孔,两盘上中心轴承孔中各设有一个轴承13,两盘上中心轴承孔的偏心部位设有一个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通心的偏心轴承孔,两盘上偏心轴承孔中各设有一个轴承8,该双转子盘24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轴上。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它是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的组成之一,起安装、固定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总成各组成的作用;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相当于是由第二种装置的两个单转子盘7之间固定在一起后组成双转子盘24,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和后盘之间形成适当宽的间距空间。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的前盘和后盘上中心部位设有通心的中心轴承孔,两盘的中心轴承孔中各设有一个轴承13,两盘上中心轴承孔的偏心部位设有一个安装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通心的偏心轴承孔,两盘上偏心轴承孔中各设有一个轴承8,在两盘上该偏心轴承孔的左或右设有一个安装塔式公转齿轮6的通心的偏心轴承孔,两盘上该偏心轴承孔中各设有一个轴承18。该双转子盘24安装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轴上。确保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的双转子盘24的前后盘之间形成适当间距空间的措施是:前后盘之间可通过若干个适当同一高度的平台或柱体形成适当间距空间,若干个平台或柱体设置在一个盘上,优先选择设置在后盘的前一面的环周边缘部位,并合理分布。若干个平台或柱体可以在所设置的盘上局部凸起而形成,再在凸起环状形成在平台或柱体顶端平面上设有起固定另一个盘(前盘)作用的螺孔,也可以另外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盘上而形成;当若干个平台或柱体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另一个盘(前盘)上时,还可以先将若干个平台或柱体与一个环形部分铸造为一体或焊为一体成为一个呈环状部件,再将它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盘上,优先固定在后盘上前一面应设置它的部位,又可以是在后盘上前一面或前盘上后一面,优先在后盘上前一面,沿边缘形成凸起环状,凸起环状上再间隔的形成几个既不影响润滑,又少产生搅油损耗的凹槽口,等等。确保前后盘上偏心轴承孔之间通心度的措施是:在至少一个平台或柱体顶端平面上,可设有对另一个盘(前盘)起定位作用的定位销或定位销的销孔,相应的,在另一个盘(前盘)上可设有定位销的销孔或定位销,确保偏心轴承孔之间通心度。考虑到若干凸起平台或柱体如果太靠近盘的边缘时,可能会加重因过份搅动润滑油而造成的搅油损耗,所以,若干凸起平台或柱体的设置部位最好尽量不靠近盘的边缘,还可以考虑从凸起平台或柱体的断面形状上采取措施,以利降低搅油阻力。确保前后盘上中心轴承孔之间通心度的措施是:在至少三个平台或柱体顶端平面上,可设不超过另一个盘(前盘)厚度的径向挡肩,通过该径向挡肩,从前盘的外径径向上,确保前盘和后盘上中心轴承孔之间的通心度,此时,前盘的径向尺寸比后盘的径向尺寸要相应减小一点,以便前盘安装在由其径向挡肩形成的内径部位中。确保前盘和后盘上中心轴承孔之间通心度的又一个措施是:优先选择在后盘的前一面中心部位,设一个与后盘连为一体的圆柱体,圆柱体中设有中心轴承孔,中心轴承孔中设有一对轴承,圆柱体前端设有轴颈,再在前盘的中心部位设一个中心轴孔(注:即原中心轴承孔改为中心轴孔),中心轴孔与其轴颈之间起公差配合作用,以确保前盘和后盘上中心轴承孔之间的通心度。考虑到为确保双转子盘24上中心轴承孔和偏心轴承孔的加工通心度,可以是直通孔,此时,对轴承孔中的轴承可由轴承挡圈、轴承盖等安装限位作用的部件从轴承孔一侧或两侧起轴向限位作用和安装作用,当无需考虑加工方便性时,对轴承的一侧由轴承孔中轴承挡肩进行轴向限位,对轴承的另一侧需轴向限位时,可由轴承挡圈、轴承盖等起轴向限位作用和起安装作用。塔式公转齿轮6:分为第一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和第二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塔式公转齿轮6是第一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第二种装置的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的组成之一。第一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在第一种装置中起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的作用。第二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在第二种装置的中起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的作用。塔式公转齿轮6包括一个大齿轮和一个小齿轮,它由一个大齿轮和一个小齿轮及轴组成,根椐12-15页中第①、②、③、④项中塔式公转齿轮6在单转子盘和双转子盘上的安装位置情况,第一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和第二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都分为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和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它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连体时称为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它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被分开不连体时称为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参见附图9-18。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在它的轴上的位置及齿轮后端和齿轮前端设轴的情况需根椐第12-15页中第①、②、③、④项中对塔式公转齿轮6在单转子盘和双转子盘上的安装位置的情况确定,参见附图9-18。塔式公转齿轮的大齿轮作为转子盘总成的公转齿轮,它的小齿轮作为转子盘总成的输出齿轮。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通过键安装在轴的后端,并由限位部件防止齿轮轴向窜动;也可将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在轴的后端与轴设为一体,将大齿轮通过键安装在轴上紧挨小齿轮的部位,形成名义上的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当它的小齿轮与轴设为一体,小齿轮的外径小于安装它的一对轴承8的轴孔内径时,有利于轴承8从轴的两端装入。也可将不连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与轴的后端设为一体,而当小齿轮的外径小于轴承8的轴孔内径,不影响轴承8从轴的两端装入时,或还可以将大齿轮与轴设为一体。第一种装置的塔式公转齿轮6的轴的前端设有安装万向输入轴10的部位,万向输入轴10通过键安装在塔式公转齿轮6的轴上,并由限位部件防止万向输入轴10轴向窜动。第二种装置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它是第二种装置的转子盘总成的组成之一,起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的转速输入作用。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由两个相同的齿轮及轴组成,两个齿轮或通过键安装在轴上,或与轴为一体。根椐第12-15页中第③、④项中的不同安装情况(参见附图14-18),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的两个相同齿轮之间分开不连体时称为不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两个相同齿轮之间连体时称为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齿轮两端的轴(轴承颈)上各设有一个轴承18。必要时,或可以将连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轴承18安装在它的轴上,并由限位部件防止齿轮轴向窜动,则它的轴的后端可固定在转子盘上不做转动。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应优先选择较少齿数的齿轮,因为选择不合适的较多齿数时,会不利的增加第二种装置的转子盘总成的径向尺寸。平衡块16:分第一种装置的平衡块和第二种装置的平衡块;是转子盘总成的组成之一,对转子盘总成的旋转不平衡现象起旋转平衡作用。平衡块为块体,根椐被平衡对象的份量大小和分布情况,它具有一定体积和恰当形状,它设在单转子盘总成和双转子盘总成上被旋转平衡对象的相对面应平衡的部位。在单转子盘总成上,它优先设在盘的前一面或盘的前后两面,次选设在盘的后面。在双转子盘总成上,它优先设在前盘的前一面或前盘的前后两面,或设在前盘的前一面和后盘的后一面,次选设在后盘的后一面或设在后盘的前后两面。平衡块的份量大小除与具体被平衡对象的份量大小相关外,还与它在转子盘总成的盘上的中心部位远近相关,远则份量变小,近则份量变大;平衡块与转子盘总成的盘上的设置部位为一体,或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其设置部位上。箱体:分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和第二种装置的箱体。第一种装置的箱体起安装和固定第一种装置的各组成部件的作用;第一种装置的箱体由:箱体壳体15、箱体前盖9、箱体后盖1、箱体窗口盖、箱体油底壳和对箱体起支承和固定作用的部分组成。第一种装置的箱体或为圆形或为多面形;箱体壳体15的前后两端设有起安装固定箱体前盖9和箱体后盖1作用的安装孔,箱体前盖9和箱体后盖1分别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箱体壳体15上前、后两端;箱体的上部设有向箱体内方便安装部件和方便保养的方形或矩形等形状的窗口,箱体窗口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该窗口部位,箱体的下部设有方形或矩形等形状的箱体油底壳润滑油油路窗口,箱体油底壳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该油路窗口部位;箱体的下部或还可以不设该油路窗口和箱体油底壳,可由箱体内下部空间代替箱体油底壳,此时,或可通过改变箱体壳体15下部形状,以增大容油空间;箱体上设有起支承固定箱体作用的部分,该部分或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上或与箱体为一体;在箱体上有必要加强的薄弱部位或通过加强筋、局部凸起、局部凹进等的措施加强;当第一种装置的箱体中安装复速输出齿轮5的位置空间受限时,或可通过改变箱体壳体的相应部位的局部形状,以增大其局部空间;箱体上或还设有安装和固定其它部件作用的部分;另外,根椐具体情况,必要时,第一种装置的箱体还可以先由型材焊制成箱体骨架,再由板材在骨架上形成箱体壳体;与其箱体相适应的箱体前盖9和箱体后盖1可通过紧固部件分别固装在该箱体的壳体的两端;当其箱体上的箱体窗口不能适应向箱体内安装部件时,或可以将其箱体设为上下两部分,将两部分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一起。第二种装置的箱体起安装和固定第二种装置的各组成部件的作用,箱体的长度尺寸要比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小。第二种装置的箱体由箱体壳体15、箱体前盖9、箱体后盖1、箱体窗口盖和箱体油底壳组成。第二种装置的箱体或为圆形或为多面形;箱体壳体15的前后端设有安装固定箱体前盖9和箱体后盖1作用的安装孔,箱体前盖9和箱体后盖1通过紧固部件分别固装在箱体壳体15上前后两端;箱体的上部或设有向箱体内方便安装部件和方便保养的方形或矩形等形状的窗口,当设有时,箱体窗口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该窗口部位,箱体的下部设有方形或矩形等形状的箱体油底壳润滑油油路窗口,箱体油底壳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该油路窗口部位;箱体的下部或还可以不设该油路窗口和箱体油底壳,可由箱体内下部空间代替箱体油底壳的作用,此时,或可通过改变箱体壳体15下部形状,以增大容油空间;箱体上设有起支承固定箱体作用的部分,该部分或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箱体上或与箱体为一体;在箱体上有必要加强的薄弱部位或通过加强筋、局部凸起、局部凹进的措施加强;当第二种装置的箱体中安装复速输出齿轮5的位置空间受限时,也可通过改变箱体壳体的相应部位的局部形状,以利增大其局部空间;箱体上或还设有安装和固定其它部件作用的部分;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的箱体上固装箱体窗口盖和固装箱体油底壳的窗口面,优先选择平面。箱体前盖9:分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前盖9和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前盖9,在各自箱体上起箱体端盖作用。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前盖9上设有安装输入轴11的轴承孔,设有在箱体壳体15上固装它的螺钉孔等;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前盖9上设有安装输入齿轮20的轴承孔,设有在箱体壳体15上固装它的螺钉孔等。箱体后盖1:分为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后盖1和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后盖1,在各自箱体上起箱体端盖作用。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后盖1的中心部位设有固定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固定轴孔,设有在箱体壳体15上固装它的螺钉孔等。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后盖1的中心部位设有固定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固定轴孔,设有在箱体壳体15上固装它的螺钉孔等。箱体后盖1上的固定轴孔可以是圆柱孔,也可以是圆锥孔,固定轴孔内或设有键;该固定轴孔还可以仅起定位定齿轮14作用的定位孔;当仅起定位孔作用时,固定轴孔中则无须设键,但需在固定轴孔的周围设置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定齿轮14的螺孔或螺钉孔;在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后盖1和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后盖1的其固定轴孔的偏心部位处,还各设有起安装第一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和第二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作用的偏心轴承孔,设有在箱体壳体15上起固装它的螺钉孔等。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前盖9及箱体后盖1和第二种装置的箱体前盖9及箱体后盖1的形状或为圆形扁状或为圆形凹状或为多边形扁状或为多边形凹状;在它们上设有轴承孔和固定轴孔的部位需局部增厚,在设有螺钉孔的部位,或需局部增厚,对有必要加强的薄弱部位或通过加强措施加强;箱体窗口盖:分为第一种装置的箱体窗口盖和第二种装置的箱体窗口盖,为多边形,根椐箱体窗口盖在箱体上的固装部位为平面状或弧面状的不同,箱体窗口盖或呈平面状或呈弧形状,优先采用平面状。箱体窗口盖或模压或铸造而成。箱体油底壳:分第一种装置的箱体油底壳和第二种装置的箱体油底壳,起集盛润滑油的作用,可模压或铸造形成为多面形凹状。第一种装置的输入轴11:它向转子盘总成起转速输入作用;输入轴11的两端设有键,两端之间设有安装它的一对轴承12,并在轴上后端设有对万向输入轴10起轴向限位作用的或径向销孔或销槽或轴端面上的轴向螺孔;输入轴11通过一对轴承12和其它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安装它的轴承孔中,输入轴与外动力相连。第二种装置的输入齿轮20:它向转子盘总成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起转速输入作用;它由齿轮和轴组成,齿轮和轴为一体,齿轮设在轴的后端,齿轮端面设有一个凹状轴承孔,轴承孔中安装一个中心轴承21,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前端的轴承颈安装在中心轴承21的轴孔中;输入齿轮20通过一对轴承12和其它安装部件安装在箱体前盖9上安装它的轴承孔中,输入齿轮的轴与外动力相连。第一种装置的万向输入轴10:它在输入轴11和转子盘总成之间,起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的转速输入作用;万向输入轴10设有两个万向节总成,两个万向节总成之间可由一段连接轴相连,连接轴(的一端)也可以在万向节总成上(设有键的轴孔中)自由伸缩;为了有利于减小第一种装置的箱体的长度尺寸,可尽量减小万向输入轴10的总体长度,因此,两个万向节总成之间的连接轴应越短越好,还可以不设该段连接轴,而是在两个万向节总成之间直接连为一体;总之,万向输入轴10的总体长度应在能顺利完成输入任务的情况下,以最短为宜,否则会增加箱体的长度尺寸。在箱体内,万向输入轴10的输入一端通过键安装在输入轴11的输出一端,并对这一端在轴上通过限位部件轴向限位,它的输出一端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种装置的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上(即安装在塔式公转齿轮7的轴上),并对这一端在轴上通过限位部件轴向限位。工作中,万向输入轴10的输入一端在输入轴11上绕点旋转,输出一端带动转子盘总成的塔式公转齿轮7围绕定齿轮14绕圆旋转。定齿轮14:分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和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定齿轮14由齿轮和轴组成,齿轮或通过键安装在轴上或与轴为一体。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第一种装置的箱体的箱体后盖1上固定轴孔中不做转动,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第二种装置的箱体的箱体后盖1上固定轴孔中不做转动。定齿轮14起两个作用:一是对转子盘总成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起安装作用;二是在第一种装置中它和万向输入轴10、转子盘总成一起,起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的作用,在第二种装置中它和转子盘总成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转子盘总成和输入齿轮20一起,起省时原理的传动作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的轴是安装转子盘总成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部位,轴的尾端设有在箱体后盖1的固定轴孔中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它的与固定轴孔的形式相适应的或圆柱体或圆锥体,在或圆柱体或圆锥体的基础上或再设有一个固定作用的圆形或方形的固定盘,其圆柱体或圆锥体的尾端部或再设有可从箱体外紧固定齿轮14的螺纹和螺母。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是否设轴承13的轴承颈,具体应根椐第12-15页中第①、②项内容中的转子盘总成在定齿轮14的轴上安装部位的情况和附图9-13的情况来确定;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端是否设轴承13的轴承颈,具体应根椐第12-15页中第③、④项内容中的转子盘总成在定齿轮14的轴上的安装部位情况和附图14-18的情况来确定。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设有对转子盘总成起轴向限位作用的螺纹及螺母和径向销孔及销等形式的轴向限位部分,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的齿轮前设有安装中心轴承21的轴承颈。当定齿轮14的齿轮与轴为一体,齿轮的外径大于安装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轴承3的轴孔内径和大于安装转子盘总成的轴承13的轴孔内径时,轴承3和轴承13需从定齿轮14的轴的尾部装入,此时,需要考虑轴的尾部的圆柱体或圆锥体的外径是否影响轴承3和轴承13的装入。当定齿轮14的轴的尾部在或圆柱体或圆锥体的基础上或再设有一个固定作用的圆形或方形的固定盘时,轴承3和轴承13需从定齿轮14的轴的前端装入。当定齿轮14的齿轮或通过键安装在轴上,或齿轮与轴设为一体,齿轮的外径又小于轴承13和轴承3的轴孔内径时,有利于轴承3和轴承13从定齿轮14的轴的前端装入,此时,定齿轮14的轴的尾部的圆柱体或圆锥体也可以只起定位作用而不起固定作用,起固定作用的部分可由设在接近轴尾部圆柱体或圆锥体的部位处的上述的圆形或方形固定盘来承担,该固定盘与轴设为一体,在该固定盘上周围设有起固定定齿轮14作用的螺孔,通过紧固部件从箱体后盖1的后一面,将定齿轮14紧固;相应的,在箱体后盖1上也设有与该盘上的若干螺孔相对应的螺钉孔。第一种装置的定齿轮14和第二种装置的定齿轮14或可以与各自装置的箱体的箱体后盖1设为一体。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分第一种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和第二种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二者相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在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复速之前,起输出转速作用,它由相连的前齿轮和后齿轮组成,齿轮中设有轴承孔,一对安装齿轮的轴承3设在齿轮的轴承孔中,对轴承3需进行轴向限位,它安装在定齿轮14的齿轮后端的轴上,它的前齿轮与转子盘总成的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相啮合,它的后齿轮与复速输出齿轮5相啮合。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除外齿齿轮外,必要时还可以是内齿齿轮,还可以是链轮,当它为链轮时,与它相关联的复速输出齿轮5也为链轮,在两链轮之间经链条传动。复速输出齿轮5:分第一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和第二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二者相同。复速输出齿轮5对第一种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输出的较低转速,起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至输入转速水平的作用,并向第一种装置的箱体外输出转速,它由齿轮和轴组成,齿轮通过键安装在轴上,并对齿轮轴向限位,齿轮的轴设在齿轮的后端,轴上设有安装它的一对轴承4,复速输出齿轮5的齿轮还可以与轴设为一体,齿轮的轴设在齿轮的两端(此时,齿轮前端的轴为轴承颈),安装它的一对轴承4设在齿轮的两端轴上。安装部件:安装部件分为轴承和相应的安装部件两类,其中的轴承包括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轴承对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的被安装对象的转子盘总成、输入轴11、输入齿轮20、复速输出齿轮5、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转子盘总成中的塔式公转齿轮6、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等做旋转的各部件起安装作用;其中的相应的安装部件的作用是和轴承一起对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中的上述做旋转的各部件起安装作用。注:安装部件时,当其相应的安装部件可有可无时,说明中称为或相应的安装部件。轴承:包括第一种装置中的轴承3、轴承4、轴承8、轴承12、轴承13:第二种装置中的轴承3、轴承4、轴承8、轴承12、轴承13、轴承18、轴承21。相应的安装部件:包括内径卡簧、外径卡簧、轴承挡圈、轴承挡片、轴承盖、间隔圈或间隔套、轴承座23、轴承座套22、轴承架、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等形式;被安装对象在安装时,首先力求只通过轴承进行安装,次之通过轴承和简单的相应的安装部件进行安装,再次之通过轴承和较复杂的其它安装部件进行安装,由简到繁的择优确定。内径卡簧:在孔内,对轴承等部件从它或它们的一侧或两侧起安装作用和起轴向限位作用。外径卡簧:在轴上,对齿轮、轴承等部件从它或它们的一侧或两侧起安装和轴向限位作用。轴承挡圈:它为偏状圆环部件,如果因考虑对单转子盘、双转子盘等部件上的轴承孔的加工方便性时,轴承孔内一侧可不设轴承挡肩,将轴承孔加工成通孔,此时,将轴承挡圈固定在轴承孔一侧时,可起轴承挡肩的作用;安装齿轮等部件时可起轴承盖作用;它比较巧小轻薄,适合在位置空间较有限的轴承孔部位采用,比如转子盘总成的中心轴承孔部位、偏心轴承孔部位上采用等;它从轴承孔一侧或两侧对轴承起安装和轴向限位作用,它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被安装对象的轴承孔部位的一侧或两侧。轴承盖:和轴承一起(协助轴承)安装做旋转的部件,从轴承孔的一侧或两侧对轴承起安装限位作用;它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被安装对象的轴承孔部位的一侧或两侧。间隔圈或间隔套:必要时,在两个轴承之间可起适当距离的间隔作用,在双转子盘的前后盘之间也可起适当距离的间隔作用。轴承座或轴承座套:必要时,输入轴11、输入齿轮20、复速输出齿轮5等部件还可以轴承再结合轴承座23或轴承再结合轴承座套22进行安装;轴承座23和轴承座套22中设有轴承孔,安装部件的一对轴承安装在轴承孔中;轴承座23和轴承座套22上或还设有轴承盖,当设有时,轴承盖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轴承座23和轴承座套22上;轴承座23和轴承座套22上设有固装它们的紧固部件的螺孔、螺钉孔。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通过它也可以对第二种装置的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的复速输出齿轮5等旋转部件起安装作用;其轴承安装架17可模压或铸造为形或∏形,它的平面上设有与单转子盘7上相对应的偏心轴承孔保持通心度的轴承孔,对轴承孔中的轴承也可以由轴承挡圈、轴承挡片或轴承盖等安装、限位,轴承挡圈、轴承挡片或轴承盖可通过紧固部件固装在其轴承安装架17的平面上。当中间输入传动齿轮19通过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安装时,它可与单转子盘7上前一面偏心轴承孔部位处设为一体(铸造或焊为一体)或通过紧固位件固装在其部位上;当复速输出齿轮5通过形或∏形轴承安装架17安装时,它可与箱体后盖1的前一面安装复速输出齿轮5的偏心轴承孔的部位处设为一体(铸造或焊为一体),也可以通过紧固位件固装在其部位上。限位部件、锁紧部件:限位部件对本装置的做旋转的部件可能存在的安装位置发生变化和松动等的现象起限位作用,比如对转子盘总成、对转子盘总成的各齿轮和轴承、对输入轴11、输入齿轮20、定齿轮14、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复速输出齿轮5、万向输入轴10等做旋转的各部件、做旋转的部件上的紧固部件等,起轴向限位作用和锁紧作用;包括轴卡簧、孔内卡簧、轴承挡圈、轴承挡片、螺钉及螺孔、挡肩、挡肩圈、定位销及定位销孔、径向限位销及径向限位销孔、径向限位螺钉销及螺母、轴向限位螺钉及轴向螺孔、螺母上的径向销槽及螺纹上的径向销孔、防止紧固部件松动的锁丝、锁片等形式;在以上各种限位部件中,应根椐具体的被限位对象和部位情况,确定合适的限位部件。注:在说明安装本装置中各旋转部件的过程内容中,为了方便说明,不指明具体的上述限位部件名称,无论优先选择上述中的何种限位部件,说明时都称为限位部件;当被安装对象有可能需要通过限位部件进行限位,也有可能不需要通过限位部件进行限位时,称为或限位部件。注:还有的被安装对象,不一定需要限位部件限位,可有可无,当可有可无时,说明时称为或限位部件。封油部件:它的作用是防止箱体内润滑油泄漏出箱体外,在箱体的各接合面、各轴孔(轴承孔)处起封油作用;当安装输入轴11和复速输出齿轮5的轴承孔(轴孔)处的油封部件紧度过大时,可能会给输出功率产生摩擦损失,因此最好采用较少产生摩擦损失或不产生摩擦损失的封油封部件,或采取不产生摩擦损失的封油措施。紧固部件:它对本装置的各组成部件起安装紧固作用,包括螺钉、螺母、垫圈、或还包括铆钉等。或其它部件:指以上各部件以外的可能必要的部件。对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凡需润滑的部分进行润滑。工作原理下面以第一种装置为例说明工作原理第一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外动力输入到输入轴11上,经万向输入轴10再传动到转子盘总成的输入轴上(传动到塔式公转齿轮6的轴上),因为定齿轮14被固定在箱体后盖1上不做转动,所以,与定齿轮14相啮合的转子盘总成的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既进行自转(自转转速=输入轴11的输入转速),又围绕不做转动的定齿轮14进行公转,同时拖动转子盘总成在定齿轮14的安装部位上做同方向旋转,塔式公转齿轮6的公转转速(指大齿轮的公转转速)就是转子盘总成的旋转转速。因为转子盘总成的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相啮合,所以,转子盘总成旋转时,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带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旋转,并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上输出被提高了传动效果的输出功率,和输出被降低了的输出转速,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再带动复速输出齿轮5进行旋转,经复速输出齿轮5的完全复速或基本复速作用,使复速输出齿轮5的输出转速完全复速或基本复速到输入转速的水平,复速输出齿轮5的输出功率的效果高于输入功率,复速输出齿轮5输出的被提高了传动效果的输出功率供外界使用。在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之间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它的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的情况下,在本装置的输入轴一端和输出轴一端,经输出一端的重物重量和输入一端的重物重量是否平衡的方式验证,和对输入转速和输出转速以转数记数的方式验证表明,转子盘总成的旋转转速占输入转速的三分之二,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上输出的转速占输入转速的二分之一,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上输出的功率是输入功率的3倍(注:该数椐是经反复以重物平衡方式验证得出的结果,根椐现象,其出入几乎不存在)。再经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和复速输出齿轮5之间的2倍的复速作用,复速输出齿轮5的输出转速=输入转速,复速输出齿轮5的输出功率=输入功率×3÷2×传动总效率0.84。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转速比输入转速下降了一半的原因是:因为转子盘总成的塔式公转齿轮6安装在转子盘上偏心部位的轴承孔中,转子盘总成旋转时,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一方面随大齿轮在做自转,一方面又围绕一个圆转动,围绕一个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与它相啮合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旋转。本来,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旋转转速应该和转子盘总成的旋转转速相等,即等于输入转速的三分之二,可是,由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上存在着等于输入转速的自转,所以,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在定齿轮14上做滚动时,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也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上做滚动,由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滚动的距离小于它的大齿轮滚动的距离,存在的距离差就是小齿轮拖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进行旋转的因素,小齿轮在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上滚动的因素就是降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转速的原因。当小齿轮的齿数再减少时,会提高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转速,但也会降低小齿轮上的力矩作用力,反之,会减少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齿数。为何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输出的功率是输入功率的3倍?对此本申请人不能理解。本装置通过省时原理的传动方式,能够在相对不消耗输入功率的情况下提高一部分转子盘总成的旋转转速,提高的幅度占输入转速的三分之一,等于节省了输入功率的三分之一。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输出的功率大小,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定齿轮14之间的齿数比关系密切,也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关系密切。当这两对齿轮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时,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在定齿轮14上滚动时,定齿轮14起支点作用,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起力矩作用,塔式公转齿轮6的中心点上的输出功率等于输入功率,因为它的小齿轮比大齿轮小一半,所以,小齿轮上的力矩作用力理应该=输入功率×2倍。又因为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时,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等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因此应该说,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输出功率,也理应该=输入功率×2倍。当再减少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的齿数时,小齿轮的半径变小,小齿轮上产生的力矩作用力会下降,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会相应增加,其齿数多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由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的滚动因素有所降低,因此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转速相应提高;当增加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的齿数时,小齿轮的半径变大,小齿轮上产生的力矩作用力可能会变化(未经验证),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齿数会相应减小,其齿数少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由于小齿轮的滚动因素的提高,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转速可能会相应减小(未经验证)。完全复速或基本复速到输入转速水平后的实际输出功率计算单个第一种装置的传动总效率:总效率=效率1×效率2×效率3×效率4×效率5×效率6×效率7×效率8×效率9×效率10×效率11×效率12=0.99×0.99×0.99×0.99×0.99×0.99×0.99×0.99×0.99×0.99×0.99×0.95=0.84。其中:效率1=安装输入轴11的一对滚动轴承的效率0.99;效率2=万向节十字轴轴承的效率0.99;效率3=万向节十字轴轴承的效率0.99;效率4=万向节十字轴轴承的效率0.99;效率5=万向节十字轴轴承的效率0.99;效率6=安装塔式公转齿轮的一对滚动轴承的效率0.99;效率7=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定齿轮14的啮合效率0.99;效率8=塔式公转齿轮6的小齿轮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前齿轮的啮合效率0.99;效率9=安装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一对滚动轴承的效率0.99;效率10=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和复速输出齿轮5的啮合效率0.99;效率11=安装复速输出齿轮5的一对滚动轴承的效率0.99;效率12=转子盘总成搅动润滑油的效率0.95。转子盘总成在旋转中会使润滑油飞溅,转子盘总成以外的其它齿轮可依靠飞溅的润滑油进行润滑,所以相对而言不产生搅油损耗。例如,根椐实验:当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定齿轮14之间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和它的小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优先选择2∶1的情况下,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齿数和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齿数相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功率=输入功率×3、输出转速=输入转速÷2,所以,经过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和复速输出齿轮5的复速作用后,复速输出齿轮5的输出转速=输入转速,在复速输出齿轮5上相等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半径的点上,输出功率=输入功率×3÷2×总效率=输入功率×3÷2×0.84。当假设输入功率=1,输入转速=300转时,在复速输出齿轮5上相等于塔式公转齿轮6的大齿轮的半径的点上的输出功率=输入功率×3÷2×总效率=1×3÷2×0.84=1.26,输出明显大于输入,明显的提高了传动效果;复速输出齿轮5的输出转速=输入转速÷2×2=300÷2×2=300转。在一种动力传动装置之间即一种动力传动装置的第一种装置之间、第二种装置之间、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之间还能够通过串联部件实现串联传动,若干个本装置之间实现串联传动后,能更加提高传动效果,串联部件包括传动轴、万向节传动轴、联轴器、齿轮、链轮和链条,万向节传动轴至少包括一个万向节总成,对万向节传动轴或需要由轴承和轴承架协助安装和支承。在一种动力传动装置之间串联传动的方式是:一是在前面装置的输出轴和后面装置的输入轴之间由或传动轴或联轴器或万向节传动轴相连以实现串联传动。二是在前面装置的输出轴和后面装置的输入轴之间由或齿轮或链轮和链条啮合相连以实现串联传动,当必要时或可以由皮带轮和传动带实现串联传动;串联部件中的传动轴或联轴器或万向节传动轴和其余串联部件之间或可以相互配合,以利实现串联传动;参与串联传动的若干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固定在固定架或固定座上。一种动力传动装置的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还能作为高效减速装置应用;作为减速装置应用时,将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相啮合的复速输出齿轮5变为减速齿轮5即可,不必改变第一种装置和第二种装置的其他方面;其减速齿轮5的减速齿数分两种:一是,减速齿轮5的齿数多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二是,减速齿轮5的齿数和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相同,使其减速装置自然减速,即减速齿轮5的转速等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输出转速,自然减速时需将若干个减速装置一级一级的连在一起即通过串联部件按上述串联方式将若干个减速装置串联在一起,一个减速装置为一级,若干个减速装置一级一级的连续自然减速,当还未达到减速转速要求时,将最后一级减速装置的减速齿轮5的齿数适当多于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的齿数,以达到减速要求,自然减速的效果更优于前者;必要时,其减速装置的双联中间输出齿轮2的后齿轮还可以是链轮,当它为链轮时,复速输出齿轮5也为链轮,两链轮之间由链条传动,作为减速装置时,参与减速传动的若干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固定在固定架或固定座上。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的“权利要求书”内容是:“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本传动装置包括箱体部分、动力输入和输出部分、转动盘组合部件、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安装部分、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分、润滑部分、传动装置的安装固定部分组成;本传动装置分为转动盘组合部件第一种安装方式的传动装置和转动盘组合部件第二种安装方式的传动装置,转动盘组合部件也分为第一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和第二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安装和固定部件,包括箱体(1)、前盖(2)、后盖(3)三部分;动力输入和输出部分由输入轴(4)、万向节(5)、万向节传动轴(6)、输出齿轮(11)和复速齿轮(12)五部分组成;转动盘组合部件包括公转齿轮(7)、转动盘(9)、法兰盘式轴承座(29)和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四部分;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安装部分由固定齿轮(8)、轴承座圈(10)、轴承(14、15)、轴承座圈顶紧螺钉(28)组成;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分包括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润滑部分由润滑油底壳组成;传动装置的安装固定部分包括固定座或固定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由公转齿轮(7)、第一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9)、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轴承(17)、限位部件:或锁紧螺母和锁紧垫圈、或卡簧、或销(23)、轴承盖(21)、法兰盘式轴承座(29)和紧固部件组成;公转齿轮(7)通过轴承(17)和轴承盖(21)安装在转动盘(9)上,轴承盖(21)固装在转动盘(9)上,法兰盘式轴承座(29)固装在转动盘(9)上,对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不平衡现象,由固装在转动盘(9)上或与转动盘(9)为一体的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来克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由公转齿轮(7)、第二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9)、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轴承(17)、限位部件:或锁紧螺母和锁紧垫圈、或卡簧、或销(23)、轴承盖(21)和紧固部件组成;公转齿轮(7)通过轴承(17)和轴承盖(21)安装在转动盘(9)上,轴承盖(21)固装在转动盘(9)上,对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不平衡现象,由固装在转动盘(9)上或与转动盘(9)为一体的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旋转平衡部件(13)来克服。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盘组合部件第一种安装方式的传动装置:第一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安装在第一种安装方式的箱体(1)内;窗口盖和润滑油底壳固装在其箱体上各自部位,或润滑油底壳与其箱体为一体,前盖(2)和后盖(3)分别固装在其箱体上两端,轴承盖(20)固装在前盖(2)上,轴承盖(22)固装在后盖(3)上;轴承座圈(10)安装在其箱体中安装孔(34)内,轴承座圈顶紧螺钉(28)通过其箱体上的螺孔顶压在轴承座圈(10)上;转动盘组合部件通过轴承(14)安装在轴承座圈(10)中,和通过第一种安装方式的固定齿轮(8)上所设的中心轴承(15),安装在第一种安装方式的固定齿轮(8)的轴上,转动盘组合部件的的公转齿轮(7)与固定齿轮(8)之间通过转动盘组合部件的法兰盘式轴承座(29)上所设的齿轮啮合窗口(33)相啮合,固定齿轮(8)通过后盖(3)上所设的安装固定孔(37)固装在后盖(3)上;输入轴(4)通过轴承(16)安装在前盖(2)上,万向节(5)安装在输入轴(4)上,并由销(36)将万向节(5)和输入轴(4)固定,万向节(5)与万向节传动轴(6)的一端由万向节十字轴(27)相连,万向节传动轴(6)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十字轴(39),安装在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公转齿轮(7)上;输出齿轮(11)安装在转动盘组合部件的转动盘(9)上,输出齿轮(11)与复速齿轮(12)相啮合;复速齿轮(12)通过后盖(3)上所设的轴承(18)安装在后盖(3)上,或通过轴承(18),结合后盖(3)上所设的轴承座或轴承架(30)及在其上所设的轴承(19)安装在后盖(3)上,轴承座或轴承架(30)或固装在后盖(3)上,或与后盖(30)为一体;或输入轴(4)和复速齿轮(12)各通过轴承座或轴承座套和轴承安装在前盖(2)和前盖(3)上,轴承座或轴承座套分别固装在前盖(2)和后盖(3)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盘组合部件第二种安装方式的传动装置:第二种安装方式的转动盘组合部件安装在第二种安装方式的箱体(1)内;窗口盖和润滑油底壳固装在其箱体上各自部位,或润滑油底壳与其箱体为一体,前盖(2)和后盖(3)分别固装在其箱体上两端,轴承盖(20)固装在前盖(2)上,轴承盖(22)固装在后盖(3)上;转动盘组合部件通过轴承(14)安装在第二种安装方式的固定齿轮(8)的轴上,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公转齿轮(7)与固定齿轮(8)之间相啮合,固定齿轮(8)通过后盖(3)上所设的安装固定孔(37)固装在后盖(3)上;输入轴(4)通过轴承(16)安装在前盖(2)上,万向节(5)安装在输入轴(4)上,并由销(36)将万向节(5)和输入轴(4)固定,万向节(5)与万向节传动轴(6)的一端由万向节十字轴(27)相连,万向节传动轴(6)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十字轴(39),安装在转动盘组合部件的公转齿轮(7)上;输出齿轮(11)安装在转动盘组合部件的转动盘(9)上,输出齿轮(11)与复速齿轮(12)相啮合;复速齿轮(12)通过后盖(3)上所设的轴承(18)安装在后盖(3)上,或通过轴承(18),结合后盖(3)上所设的轴承座或轴承架(30)及在其上所设的轴承(19)安装在后盖(3)上,轴承座或轴承架(30)或固装在后盖(3)上,或与后盖(3)为一体;或输入轴(4)和复速齿轮(12)各通过轴承座或轴承座套和轴承安装在前盖(2)和后盖(3)上,轴承座或轴承座套分别固装在前盖(2)和后盖(3)上。”需要申明的是,上述发明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发明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