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支撑结构及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154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管道支撑结构及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支撑结构及应用该管道支撑结构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某些设备或者机器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会需要一些特定的物资物料的供给(如飞机上特定温度气体的供给)。此时,这些设备或者机器通常需要可移动的输送管道的配合,用于连接供给端和接收端以完成物资物料的处理、转移。而对于可移动的输送管道而言,为方便输送管道的移动、放置,输送管道往往装载于装配外壳之中;并且为缩小装配外壳的体积、进一步方便输送管道的移动、放置、及安装,输送管道的相应部分往往会被拆解、并预安装于装配外壳之中,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道支架的架设、输送管道相应部分的组装。而在物资物料的供给完毕后,为不影响这些设备或者机器的正常使用,组装后的可移动的输送管道需要进行相应部分的拆解、位置还原,再通过装配外壳进行整体转移。但是,由于传统的管道支架在安装完成后占据了较大空间且存在形式不可变换,加之可移动的输送管道的装配外壳内的空间限制,所以导致其往往不能收容于可移动的输送管道的装配外壳内被一同转移,需要进行拆除。而在再次使用该可移动的输送管道时,会再次进行该传统的管道支架的安装,十分不便。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支撑结构,旨在实现管道支撑结构的开合功能,使得管道支撑结构可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需求,使得管道支撑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灵活、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道支撑结构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的第一支架、及装配于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离底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承托部,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承托部,所述第 二支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远离第一承托部的端部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承托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形成有容置空间,当折叠所述第二支架时所述第一支架部分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可选地,所述管道支撑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承托部相配合的第一抱箍,及与第二承托部相配合的第二抱箍。可选地,所述第一承托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抱箍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可选地,所述第二承托部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抱箍的一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承托部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第二抱箍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配合的限位槽。可选地,所述固定柱与所述第二承托部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抱箍为多段式结构,第二抱箍的相邻两段之间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输送设备,所述输送设备包括可移动平台、输送管道、及如上述的管道支撑结构,所述管道支撑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可移动平台,所述管道支撑结构的第一承托部承托所述输送管道的端部。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架的远离第二承托部的端部与第一支架的远离第一承托部的端部铰接,可实现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相对转动,进而实现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开合功能,以满足该管道支撑结构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需求。具体地,当需要使用该管道支撑结构起管道连接时的支撑作用时,将第二支架展开,进行管道的安放,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分别对二管道的端部起到承托作用;当不需要使用该管道支撑结构时,将第二支架收起,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合上,这样的结构设置可避免传统的管道支架只存在一种使用状态的情形,解决传统的管道支架安装完成后需占据较大空间、存在形式不可变换、无法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需求的问题,使得该管道支撑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灵活、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输送设备的输送管道部分拆解;图2为图1中输送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Ⅲ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管道支撑结构41第二承托部20底座411固定柱30第一支架42第二抱箍31第一承托部421限位槽32第一抱箍43容置空间33安装柱50输送管道34第一空间60可移动平台40第二支架70输送设备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 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道支撑结构10。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管道支撑结构10包括底座20、固定于底座20的第一支架30、及装配于第一支架30的第二支架40,所述第一支架30的远离底座2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承托部31,所述第二支架40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承托部41,所述第二支架4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30的远离第一承托部31的端部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40的远离第二承托部41的端部与第一支架30的远离第一承托部31的端部铰接,可实现第二支架40与第一支架30的相对转动,进而实现第二支架40与第一支架30的开合功能,以满足该管道支撑结构10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需求。具体地,当需要使用该管道支撑结构10起管道连接时的支撑作用时,将第二支架40展开,进行管道的安放,第一承托部31和第二承托部41分别对管道的端部起到承托作用;当不需要使用该管道支撑结构 10时,将第二支架40收起,第二支架40与第一支架30合上,这样的结构设置可避免传统的管道支架只存在一种使用状态的情形,解决传统的管道支架安装完成后需占据较大空间、存在形式不可变换、无法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需求的问题,使得该管道支撑结构10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灵活、方便。可以理解的,当第二支架40与第一支架30合上时,可节省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存放空间。此外,第一承托部31和第二承托部41呈平板状,这样的结构设置可分散第一承托部31和第二承托部41的受力,提高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降低其因受力而破坏的风险。请进一步参阅图3,所述第二承托部41与所述第二支架40的连接处形成有容置空间,当折叠所述第二支架40时所述第一支架30部分容置于该容置空间43。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43的形成可使得第二支架40在与第一支架30合上时,第一支架30的部分架体可容置于容置空间43中,使第二支架40与第一支架30部分重叠,以进一步节省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存放空间。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管道支撑结构1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承托部31相配合的第一抱箍32,及与第二承托部41相配合的第二抱箍42。第一抱箍32与第一承托部31相配合,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空间34,该第一空间34用于部分收容被安装管道的端部,以实现被安装管道与第一承托部31的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抱箍32的两端部对应与第一承托部31的两端部固定连接,可进一步提高管道安装于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第一承托部31的安装稳定性。第二抱箍42与第二承托部41相配合,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空间(未示出),该第二空间用于部分收容被安装管道的端部,以实现被安装管道与第二承托部41的固定连接。并且,第二抱箍42的两端部对应与第二承托部41的两端部固定连接,可进一步提高管道安装于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第二承托部41的安装稳定性。此外,第一抱箍32与第二抱箍42呈弧形板状,可使第一抱箍32与管道端部表面、及第二抱箍42与管道端部表面接触更加充分,以更进一步提高管道安装于第一承托部31、第二承托部41的安装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一承托部3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未示出),所述第一抱箍3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承托部31与第一抱箍32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配合、并辅以二安装柱33,可实现第一承托部31与第一抱箍32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这样的设置在保证管道安装于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第一承托部31的安装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第一承托部31与第一抱箍32的可拆卸连接,可使得管道与第一承托部31的安装更加的简便、灵活。此外,由于二第一连接孔于二安装柱33上的位置可控制,可实现第一空间34大小的控制,进而提高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第一承托部31对不同直径管道安装的适用性。优选地,所述第二承托部41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抱箍42的一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承托部4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固定柱411,所述第二抱箍42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柱411相配合的限位槽421。本实施例中,第二承托部41的一端部与第二抱箍42的一端部铰接,固定柱411部分容置于限位槽421中,配合以固定螺母(未示出),可实现第二承托部41与第二抱箍42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这样的设置在保证管道安装于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第二承托部41的安装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第二承托部41与第二抱箍42的可拆卸连接,使得管道与第二承托部41的安装更加的简便、灵活。并且,限位槽421的设置可使得第二抱箍42在与第二承托部41连接的过程中,固定柱411的定位、放置更加的简单、方便、且灵活。此外,第二承托部41的一端部与第二抱箍42的一端部转动连接,可保证第二抱箍42在第二支架40根据不同实际情况进行开合的过程中,始终连接于第二承托部41,以保证第二支架40的相关部件的完整性,进而实现在第二支架40展开时可直接且快速地利用第二抱箍42进行管道安装、固定及支撑的目的。优选地,所述固定柱411与所述第二承托部41转动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使得固定柱411在与第二抱箍42的限位槽421的配合、安装过程中的安装角度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调整,以使第二抱箍42的安装更加的简单、方便、且灵活,进而提高第二抱箍42连接于第二承托部41的连接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二抱箍42为多段式结构,第二抱箍的相邻两段之间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抱箍42为两段式结构,相邻两段之间为铰接。可以理解的,这样的结构设置,可利用第二抱箍42的段间的相对转动增加第二抱箍42在管道安装过程中与管道端部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抱箍42与管道的接触更加紧密,以提高进一步管道安装于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第二承托部41的安装稳定性。此外,第二抱箍42的两段式设计、相邻两段铰接,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叠合,可使得第二支架40在合上时,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收纳体积更小,进一步节省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存放空间。优选地,所述底座20上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未示出),可用于该管道支撑结构10与其他相关设备或机器的固定连接,以进一步实现相应的功能。本实施例中,底座20上开设有四个第三连接孔,四个第三连接孔分别位于底座20的四角,可进一步提高底座20与其他相关设备或机器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保证相应功能的顺利实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输送设备70,所述输送设备70包括可移动平台60、输送管道50、及如前述的管道支撑结构10,所述管道支撑结构10固定连接于所述可移动平台60,所述管道支撑结构10的第一承托部31承托所述输送管道50的端部。该管道支撑结构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管道支撑结构1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