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箱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724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箱油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箱油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变速箱油管管路设计中,具有如下缺点:一、油管重量重,无法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排放以及低油耗要求;二、硬管与软管的连接布局不合理,不利于现场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箱油管,其通过增加胶管与硬管部分的柔性连接,使变速箱油管可以合理布局于车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箱油管,其两头分别与油冷器端以及变速箱端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动变速箱油管包含:

第一油管,其包含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连接油冷器,第二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头连接第一管路的另一端的第一接头,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变速箱;

第二油管,其包含第三管路以及第四管路,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油冷器,第四管路的一端通过第四接头连接第三管路的另一端的第三接头,第四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变速箱;

所述第二管路以及第四管路均为柔性连接式管路,第二管路及第四管路上分别设有胶软管。

上述的新型的自动变速箱油管,其中:

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结构相同;

第二接头与第四接头结构相同。

上述的新型的自动变速箱油管,其中:

所述第一接头为一设置在第一管路另一端末的外部设有螺纹的铝制接头;

所述第二接头包含:

柱形接头,位于第二管路的一端末,对准插入第一接头内;

铝制螺母,套置在第二管路的一端外,螺纹连接第一接头外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与变速箱端连接的第二油管和第四油管分别采用胶管与硬管部分柔性连接,使变速箱油管可以合理布局于车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箱油管,其两头分别与油冷器端以及变速箱端连接,所述的自动变速箱油管包含:第一油管,其包含第一管路1以及第二管路2,第一管路1的一端连接油冷器,第二管路2的一端通过第二接头7连接第一管路1的另一端的第一接头6,第二管路2的另一端连接变速箱;第二油管,其包含第三管路3以及第四管路4,第三管路3的一端连接油冷器,第四管路4的一端通过第四接头连接第三管路3的另一端的第三接头,第四管路4的另一端连接变速箱;所述第二管路2以及第四管路4均为柔性连接式管路,第二管路2及第四管路4上分别设有胶软管5,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管路2及第四管路4上各自设置两段胶软管5,每段均位于靠近端部的位置,通过分别采用胶管与硬管部分柔性连接,使变速箱油管可以合理布局于车内。

第一接头6与第三接头结构相同;第二接头7与第四接头结构相同。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接头6为一设置在第一管路1另一端末的外部设有螺纹61的铝制接头;所述第二接头7包含:柱形接头71,位于第二管路2的一端末,对准插入第一接头6内;铝制螺母72,套置在第二管路2的一端外,螺纹连接第一接头6外的螺纹61,该连接结构可靠性高,且安装方便,同时引入铝制管件后整体管路的质量变轻,能够降低油耗要求;本实施例中,柱形接头71末端与第一接头6之间设置O型圈62,提高密封效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