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6363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振圈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圈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圈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振动现象,容易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而减振圈结构通常是为了减少机械振动对机器、结构或仪表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目前的减振圈结构大都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减振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且减振效果好的减振圈结构。

其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圈结构,它包括减振圈本体和减振外圈,所述减振圈本体内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为依次贯通的,所述减振圈本体的上端设为减振圈帽盖,所述减振圈本体的减振圈帽盖的下方设为减振圈颈部,所述减振圈颈部设有卡接凹槽,所述减振外圈通过连接件与卡接凹槽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结构,所述减振圈本体下方设有至少一个减振缓冲点,所述减振缓冲点和减振圈本体的高度比为1:20。

较佳的,所述减振外圈、连接件、加强筋结构均为金属橡胶制成,所述减振圈本体为丁苯橡胶或者顺丁橡胶或者异戊橡胶。

较佳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直径比为1.5:1:2,且高度比为3:1:1。

较佳的,所述减振缓冲点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减振圈结构,结构设计合理,减振效果好;减振圈本体的减振圈帽盖的下方设为减振圈颈部,减振圈颈部设有卡接凹槽,减振外圈通过连接件与卡接凹槽连接,采用减振外圈可以使得减振效果更好;第一通孔内壁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结构,可以增强减振圈本体的结构强度;减振圈本体下方设有至少一个减振缓冲点,起到了缓冲作用,增强了减振圈本体的减振能力;减振缓冲点和减振圈本体的高度比为1:20,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直径比为1.5:1:2,且高度比为3:1:1,可以使得减振圈结构的结构设计合理;减振外圈、连接件、加强筋结构均为金属橡胶制成,可以保证减振圈本体的强度和弹性;减振圈本体为丁苯橡胶或者顺丁橡胶或者异戊橡胶,可以使得减振圈本体的耐磨性好且耐老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 减振圈本体,2. 第一通孔,3. 第二通孔,4. 第三通孔,5. 减振圈帽盖,6. 减振圈颈部,7. 卡接凹槽,8. 减振外圈,9. 连接件,10. 加强筋结构,11. 减振缓冲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减振圈结构,它包括减振圈本体1和减振外圈8,所述减振圈本体1内设有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和第三通孔4,且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和第三通孔4为依次贯通的,所述减振圈本体1的上端设为减振圈帽盖5,所述减振圈本体1的减振圈帽盖5的下方设为减振圈颈部6,所述减振圈颈部6设有卡接凹槽7,所述减振外圈8通过连接件9与卡接凹槽7连接,所述第一通孔2内壁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结构10,所述减振圈本体1下方设有至少一个减振缓冲点11,所述减振缓冲点11和减振圈本体1的高度比为1:20。

所述减振外圈8、连接件9、加强筋结构10均为金属橡胶制成,所述减振圈本体1为丁苯橡胶或者顺丁橡胶或者异戊橡胶。所述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3和第三通孔4的直径比为1.5:1:2,且高度比为3:1:1。所述减振缓冲点11为4个。

在实施过程中,将机械设备的机脚设于减振圈结构的第一通孔2内,即可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装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覆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