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876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结构,用于形成液密状态和气密状态,尤其是一种用于水过滤装置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滤芯的密封结构是保证滤芯质量的关键因素。其往往决定了滤芯能否顺利生产和投放市场。现有的滤芯的密封结构往往通过一个密封圈来实现密封。如附图1所示,包括滤芯盖1’、密封圈2’和滤芯管3’,密封时,将密封圈2’装于滤芯盖1’和滤芯管3’之间,然后,滤芯盖1’和滤芯管3’螺纹连接,靠在螺纹连接过程产生的挤压力来挤压密封圈2’实现密封。当是该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滤芯盖1’在装入过程中能可能因为密封圈2’与滤芯盖1’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使得密封圈2’产生拉伸而导致密封圈2’的截面直径出现不同的变化,由此导致密封性不好;另一方面,滤芯盖1’的密封面和滤芯管3’的密封槽的圆柱度对密封性影响较大,这就增加注塑成型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参照图2。包括限位盖1”、滤芯盖2”、密封圈3”和滤芯管4”以及内密封结构5”。通过限位盖1”和内密封结构5”将密封圈3”压入到滤芯管4”的内部,该技术能够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但是仍难避免第二种问题。

以此,上述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目的在于保证形成密封性优异的液密状态和气密状态,并降低密封结构的工艺对密封性的影响。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结构,用于保持一个液密状态或者气密状态,该密封结构包括端盖结构和待密封容器,该端盖结构的内侧面和待密封容器外侧面之间设置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圈,

还包括一个内密封组件,当需要密封时该内密封组件设置在待密封容器的内部,并在端盖结构与所述待密封容器密封时,该端盖结构能够带动所述内密封组件在待密封容器内侧向该待密封容器底部方向滑动且在该内密封组件的外侧面与待密封容器内侧面之间实现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内密封组件包括呈密实状态的内密封本体和设置在该内密封本体周侧的第二密封圈,当密封时内密封本体第二密封圈和待密封容器内侧面形成密封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内密封组件和端盖结构之间可拆卸连接,当端盖结构与待密封容器密封时,端盖结构的内上端面与内密封本体上端面接触以推动该内密封组件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内密封本体包括周侧具有密封槽的密封板,该密封板的上部具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周侧与设置在端盖结构内上端面的卡扣扣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的上部为用于与所述端盖结构内上端面接触的接触部。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为一肋条或者由若干肋条组合形成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的周侧设置环形的卡槽,扣合连接时所述卡扣与卡槽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包括端盖结构、待密封容器和设置在该端盖结构的内侧面和待密封容器外侧面之间第一密封圈;同时在所述待密封容器的内部设置有内密封组件。在对该密封结构进行密封的时候,所述端盖结构和第一密封圈对待密封容器产生的变形将会被所述内密封组件抵消,这样就能够降低塑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同时该内密封组件也能对待密封容器的内侧进行密封,与第一密封圈实现了双重密封,提高密封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第二个现有技术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待密封容器的剖视结构图;

图5为待密封容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部分);

图6内密封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内密封组件的外形示意图;

图8为端盖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附图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密封结构,用于保持一个液密状态或者气密状态,该密封结构包括端盖结构1和待密封容器2,该端盖结构1的内侧面和待密封容器2外侧面之间设置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圈3。具体的,参照附图4、5、8,所述的待密封容器2采用管状结构,且与端盖结构1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进行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在待密封容器2的上端部分的外侧设置第一密封槽21,该第一密封槽21用于放置所述的第一密封圈3,在待密封容器2外侧设置螺纹结构23。进一步的,为了能够保证端盖结构1与待密封容器2结合的长度,在所述待密封容器2的外周侧设置环形板22,当端盖结构1被旋进待密封容器2时,到达环形板22后将会进一步约束端盖结构1的旋进。

很重要的,对照图3,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内密封组件4,该内密封组件4用于密封所述待密封容器2的内端,当需要密封时该内密封组件4被设置在待密封容器2的内部,并在端盖结构1与所述待密封容器2密封时,该端盖结构1能够带动所述内密封组件4在待密封容器2内侧向该待密封容器2底部方向滑动且在该内密封组件4的外侧面与待密封容器2内侧面之间实现密封。即端盖结构1旋进待密封容器2的过程中,该端盖结构1将会迫使内密封组件4沿着待密封容器2的内侧滑动。在旋进、滑动的过程,端盖结构1和第一密封圈3对待密封容器2产生沿径向向内的挤压力,而内密封组件4对该待密封容器2产生一个沿径向向外的挤压力,该两个挤压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降低待密封容器2的形变,最终保证了更好的密封性能且,同时降低各个塑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有利于提高塑件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组件4只会在待密封容器2内部沿该待密封容器2轴向方向滑动,并不会发生转动。

内密封组件4应当与所述端盖结构1相连在一起,以便在端盖结构1旋进的过程带动该内密封组件4的滑动。但是,该该内密封组件4和端盖结构1之间只在轴向方向有约束,而在径向方向不会产生约束,即端盖结构1只会对内密封组件4产生轴向的驱动,在径向不会带动内密封组件4的转动。

参照图6和图7,内密封组件4包括呈密实状态的内密封本体41和设置在该内密封本体41周侧的第二密封圈42,当密封时内密封本体41第二密封圈2和待密封容器2内侧面形成密封状态。具体来说,为了加工方便和省料,该内密封本体41的内端采用阶梯孔的设计。

为了保证使用方便和保证内密封组件4不会发生转动,所述内密封组件4和端盖结构1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两者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当端盖结构1与待密封容器2密封时,端盖结构1的内上端面与内密封本体41上端面接触以推动该内密封组件4滑动。详细的,内密封本体41包括周侧具有密封槽01的密封板411,该密封板411的上部具有凸起结构412,该凸起结构412周侧与设置在端盖结构1内上端面的卡扣11扣合连接。具体的,凸起结构412的周侧设置环形的卡槽02,扣合连接时所述卡扣11与卡槽02配合连接。在端盖结构1旋进的过程中,所述卡扣11可以沿着所述卡槽02周侧转动,而不至于带动整个内密封组件4的转动。其中,第二密封圈42设置在所述的密封槽01内,并且与待密封容器2的内侧面过盈配合。

为了保证在旋进的过程中对内密封组件4产生轴向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凸起结构412的上部设置用于与所述端盖结构1内上端面接触的接触部413。该接触部413至少在端盖结构1旋进的过程中保证与端盖结构1的内上端面接触。接触的过程端盖结构1对接触部413施加轴向的作用力,迫使所述的内密封组件4的滑动。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接触部413在与端盖结构1的内上端面12接触的时候,端盖结构1不会带动接触部413转动,务必保证接触部413和端盖结构1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小接触部413和端盖结构1的接触面积实现。具体的,所述接触部413为一肋条或者由若干肋条组合形成的结构。例如采用一条肋条实现与端盖结构1的接触。优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相互垂直的两条肋条组成所述接触部413,附图所示。当然也可以是三条肋条组成或者四条肋条组成不同的形状的接触部。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将接触部413的上端面或端盖结构1的内上端面12设置得足够光滑,减小摩擦系数,以此达到降低摩擦力的作用。

本技术方案还提出一种水过滤装置的滤芯单元,该滤芯单元采用上述的密封结构。具体来说所述的待密封容器2作为滤芯单元的收容空间。

另外还提出一种水过滤装置的过滤组件,包括若干相互相连通的上述的滤芯单元。同时还提出一种水过滤装置,包括上述的过滤组件作为水过滤装置的过滤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密封圈3和内密封组件4形成了双重密封,保证密封的安全性。另外、第一密封圈3和内密封组件4的设计能够抵消作用在待密封容器2的作用力,降低了变形,由此降低了对塑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