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385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



背景技术:

液力变速器,是由液力变扭器和行星齿轮变速器组合而成的变速器。

本发明人在制造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液力变速器在使用过程中,散热效果较差,液力变速器内部的热量传递速度慢,影响变速器壳体的散热效果。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液力变速器在使用过程中,散热效果较差,液力变速器内部的热量传递速度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包括有:

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散热铝片、环形挡板、堵头和环形凹槽;

所述散热铝片固定镶嵌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外侧,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前端均连接有环形挡板,且环形挡板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堵头安装在弧形挡板的外侧上端,且弧形挡板的内侧设有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铝片的末端分别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腔,且该末端长度为1.5cm。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挡板的内侧粘贴有橡胶密封条。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挡板上设有与堵头相匹配的内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的内部填充有自来水。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环形凹槽的设置,可通过内部装填的自来水吸收液力变速器内部的热量。

2.本实用新型堵头的设置,有利于对环形凹槽内部的水进行补充。

3.本实用新型镶嵌有末端位于壳体内腔的散热铝片,可将液力变速器内部的温度传递到散热铝片上,提高液力变速器的散热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散热铝片,4、环形挡板,5、堵头,6、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如附图1至附图3,一种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包括有:

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散热铝片3、环形挡板4、堵头5和环形凹槽6;

散热铝片3固定镶嵌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外侧,且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前端均连接有环形挡板4,且环形挡板4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堵头5安装在弧形挡板4的外侧上端,且弧形挡板4的内侧设有环形凹槽6。

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散热铝片3的末端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内腔,且该末端长度为1.5cm,便于将液力变速器内部的热量快速的传递到散热铝片3上,散热铝片3的末端结构如图3;

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弧形挡板4的内侧粘贴有橡胶密封条,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可避免环形凹槽6内部的水泄露;

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的较佳实施例,其中,环形挡板4上设有与堵头5相匹配的内螺纹孔,便于对堵头5进行拆卸安装,从而对环形凹槽6内部的水进行补充;

如上述所述的用于液力变速器散热型壳体的较佳实施例,其中,环形凹槽6的内部填充有自来水,可吸收液力变速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液力变速器壳体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首先将环形挡板4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前端外侧,并使堵头5处在环形挡板4的上端,之后将堵头5拆卸,通过医用注射器将自来水注入到环形凹槽6的内部,在液力变速器工作过程中可吸收变速器内部的热量,同时热量快速的传递到镶嵌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外侧的散热铝片3上,提高液力变速器壳体整体的散热效果,在实际应用实验中,本设计相对于市面本领域其它产品,该性能高于其90%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发明人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