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新型变速箱加油透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3849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装载机新型变速箱加油透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载机新型变速箱,具体是一种装载机新型变速箱加油透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小型装载机采用“双变”(变速箱、变矩器)传动形式,变速箱普遍在驾驶室下方,普通的直管加油口在加油时十分困难,即便在驾驶室底板留有加油可拆卸板,由于驾驶室空间狭小也不易加油,传动油容易污染驾驶室,而且造成驾驶室底板密封性差,不利于降噪和防尘。直管加油口顶部侧面有呼吸小孔,这些小孔防尘性差,容易造成灰尘聚集、堵塞;在装载机清洗过程中,侧面小孔容易进水,造成装载机传动油乳化、失效,整机循环更换传动油十分浪费,而且影响整机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载机新型变速箱加油透气装置,在空间上利于变速箱加油,同时满足变速箱加油时顺畅,装载机工作时变速箱透气顺畅且防尘、防水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载机新型变速箱加油透气装置,包括加油管、过渡胶管和进油及呼吸块;所述进油及呼吸块安装于变速箱上,进油及呼吸块包括透气弯管、焊接块、进油管和螺纹安装管;所述进油管与焊接块焊接,焊接块内部腔体与进油管连通,焊接块螺纹连接螺纹安装管,使进油管与接螺纹安装管连通;所述透气弯管中部焊接在焊接块内,透气弯管下部位于螺纹安装管内;所述加油管通过过渡胶管连接进油及呼吸块的进油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及呼吸块通过锁紧螺栓安装在变速箱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加油管通过固定支架、螺栓固定于装载机车架,加油管管口设有密封盖,所述过渡胶管与进油管通过紧固喉箍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盖、加油管位于驾驶室外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加油管向上弯曲,加油管最高端高于透气弯管最高端,利于空气中的油气凝结回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弯管上部有向下弯曲的U形弯管部分,防水防尘,利于变速箱油气凝结回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弯管底部低于螺纹安装管。

本实用新型传动油可以通过加油管、过渡胶管、进油及呼吸块进入变速箱;变速箱内空气可以通过进油及呼吸块的透气弯管排出,利于加油,保持变速箱内外大气压相等,同时防水、防尘,解决了驾驶室底部变速箱加油困难、透气性差的难题,也解决了驾驶室隔音效果差、防尘效果差的难题,提升了驾驶室的舒适度;并且,加油管与进油及呼吸块通过胶管柔性相连, 进油及呼吸块通过螺母锁定其方向可调,大大加强了变速箱加油透气装置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油及呼吸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盖,2、加油管,3、固定支架,4、螺栓,5、过渡胶管,6、紧固喉箍,7、进油及呼吸块,8、锁紧螺栓,9、变速箱,10、驾驶室,11、装载机车架,12、透气弯管,13、焊接块,14、进油管,15、螺纹安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载机新型变速箱加油透气装置,包括加油管2、过渡胶管5和进油及呼吸块7;进油及呼吸块7安装于变速箱9上,进油及呼吸块7包括透气弯管12、焊接块13、进油管14和螺纹安装管15;进油管14与焊接块13焊接,焊接块13内部腔体与进油管14连通,焊接块13螺纹连接螺纹安装管15,使进油管14与接螺纹安装管15连通;透气弯管12中部焊接在焊接块13内,透气弯管12下部位于螺纹安装管15内;加油管2通过过渡胶管5连接进油及呼吸块7的进油管14。其中一种连接的实施例为:加油管2通过固定支架3、螺栓4固定于装载机车架11,加油管2管口设有密封盖1,所述过渡胶管5与进油管14通过紧固喉箍6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打开密封盖1,向加油管2注入传动油,传动油通过过渡胶管5,由进油及呼吸块7的进油管14进入螺纹安装管15腔体,从而进入变速箱9。在加油的过程中,变速箱9腔内的空气通过进油及呼吸块7的透气弯管12排出,装载机工作过程中变速箱9腔内的空气或热气也可以通过透气弯管12排出,保持变速箱9内外大气压相等,同时在洗车的过程中防水,而且颗粒灰尘在自身重力和变速箱排气作用下无法聚集,防止堵塞透气管。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进油及呼吸块7通过锁紧螺栓8安装在变速箱9上,通过锁紧螺栓8可以调节进油及呼吸块7的方向。密封盖1、加油管2位于驾驶室10外侧,利于驾驶员进行加油。加油管2向上弯曲,加油管2最高端高于透气弯管12最高端,利于空气中的油气凝结回流。透气弯管12上部有向下弯曲的U形弯管部分,防水防尘,利于变速箱油气凝结回流。透气弯管12底部低于螺纹安装管15,更有利于变速箱9腔内的空气从透气弯管12排出。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