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6189发布日期:2019-03-02 00:38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盖,特别是涉及能够装配于飞轮、对将离合器盘按压于飞轮的压板以及对压板施加按压力的施力部件进行支承的离合器盖。



背景技术:

离合器盖组件一般装配于发动机的飞轮,用于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变速器侧。离合器盖组件主要具有固定于飞轮的离合器盖、压板以及膜片弹簧。在压板与飞轮之间夹持离合器盘组件的离合器盘。膜片弹簧将压板向飞轮侧按压。

在这种离合器盖组件中,由于在压板的按压面与离合器盘之间产生大的摩擦而发热。由于该发热,有时压板等部件发生热变形或者离合器盘的摩擦部件发生异常磨损。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膜片弹簧的外周部与压板之间配置施力部件,在该施力部件设置倾斜面,利用气流进行散热。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压板的按压面形成槽部,抑制压板的热变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31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9509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过专利文献1的设于施力部件的倾斜面等能够抑制离合器接通时(压板对离合器盘按压时)的发热。但是,需要压板等部件以外的其它部件。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即使能够防止压板的热变形,也无法防止由离合器盘的热所致的异常磨损。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在离合器盖组件的内部产生的热散放到外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离合器盖能够装配于飞轮,对将离合器盘按压于飞轮的压板以及对压板施加按压力的施力部件进行支承。该离合器盖具备环状的安装凸缘部、圆板部以及筒状部。安装凸缘部形成于外周部,并在局部具有装配于飞轮的装配部。圆板部形成为与压板在轴向上相对。筒状部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将安装凸缘部与圆板部连结。并且,圆板部具有多个开口和翅片,所述多个开口排列形成在圆周方向上。在离合器盖旋转时,翅片将冷却用空气通过多个开口导入到内部。

该离合器盖在圆板部形成有多个开口和翅片。并且,通过离合器盖进行旋转,通过翅片将冷却用空气经过多个开口取入到离合器盖的内部。

在此,能够通过设于离合器盖的翅片将冷却用空气取入到内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离合器盖组件内部的发热。

(2)优选的是,翅片是对相邻的开口之间的一部分进行按压加工而形成的。离合器盖是通过对一块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因而,能够在冲压加工时同时形成翅片。

(3)优选的是,在飞轮设有定位销。另外,安装凸缘部具有多个固定部和定位部。多个固定部在圆周方向上以预定间隔配置,并且具有安装用的孔,该多个固定部抵接并固定于飞轮的表面。定位部在多个固定部的圆周方向之间的至少1处从固定部向与飞轮相反一侧偏移而形成,具有供定位销嵌合的孔。

在离合器盖的安装凸缘部设有用于将离合器盖通过螺纹部件等安装于飞轮的孔以及供定位销嵌合的孔。并且,通过将离合器盖的孔与设于飞轮的定位销嵌合,从而将离合器盖定位于飞轮。此时,通常离合器盖的形成有定位销卡合用的孔的定位用的部分形成为与飞轮的安装面抵接。

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在离合器盖的外周部开口部变少,内部的气流不易排出到外部,散热性降低。

因此,将离合器盖的形成有定位销嵌合用的孔的定位用的部分(定位部)与飞轮的安装面分开,在离合器盖的安装凸缘部与飞轮的安装面之间确保散热用的间隙。因此,散热性变得良好。

(4)优选的是,圆板部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施力部件,并与圆板部在开口的边缘部一体形成。

与上述同样地,离合器盖是对一块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因而,在对圆板部的开口进行切割加工时,预先使其一部分剩余,对剩余的部分进行弯折加工,由此能够设为支承部。

(5)优选的是,筒状部具有冷却用开口。在此,能够将离合器盖的内部的热经由筒状的开口散放到外部。因而,能抑制离合器盖内部的发热。

发明效果

在以上的本发明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在离合器盖组件的内部产生的热散放到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盖的离合器盖组件和飞轮的剖视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飞轮的主视图。

图4是离合器盖的主视图。

图5是离合器盖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压板的主视图。

图8是压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飞轮1和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盖的离合器盖组件2的纵剖视图。另外,在图2中示出离合器盖组件2的主视图。图中所示的o-o线是飞轮1和离合器盖组件2的旋转轴线。以下,将图中左侧设为轴向发动机侧,将图中右侧设为轴向变速器侧。

[飞轮1]

如图1和图3所示,飞轮1形成为圆板状,具有分别呈环状的内周装配部11、摩擦部12以及外周装配部13。

在内周装配部11的中心部形成有供变速器的输入轴(未图示)的前端插入的孔11a。在该孔11a的外周部形成有用于将飞轮1固定于曲轴(未图示)的多个安装孔11b。飞轮1通过贯通该安装孔11b的螺栓14而被固定于曲轴(未图示)的端部。

摩擦部12形成于内周装配部11的外周侧。摩擦部12的变速器侧的侧面成为摩擦面12a,后述的离合器盘组件35的摩擦片36被该摩擦面12a按压。

外周装配部13形成于比摩擦部12靠外周侧处。在外周装配部13沿着圆周方向按预定间隔形成有固定部13a。另外,在该多个固定部13a的圆周方向之间的6处形成有用于释放热的槽部13b(空气导出部)。

固定部13a以其表面比摩擦部12的摩擦面12a更向发动机侧偏移而形成。另外,在固定部13a形成有螺纹孔13c,通过将螺栓15螺合于该螺纹孔13c,从而将离合器盖组件2固定。

各槽部13b以其底面比固定部13a更向发动机侧偏移而形成。即,槽部13b从固定部13a的表面凹陷而形成。作为槽部13b在圆周方向上的端部的槽壁13d、13e相对于放射状延伸的直线r(参照图3)倾斜。更详细地,以槽壁13d、13e的外周侧比内周侧成为旋转方向r的更上游侧的方式相对于放射状的直线r倾斜。通过形成有这种槽部13b,当飞轮1旋转时,离合器盖组件2内部的空气沿着槽壁13d、13e被排出到外部。即,通过槽部13b能够将内部被加热的空气积极地排出到外部,能够抑制离合器盖组件2的内部成为高温。

[离合器盖组件2]

离合器盖组件2是用于通过将离合器盘组件3的摩擦片3a按压于飞轮1而使离合器接通(转矩传递状态)、并通过解除按压而使离合器断开(转矩传递的阻断)的装置。

离合器盖组件2主要具有离合器盖21、压板22、膜片弹簧23以及一对接线24。

<离合器盖21>

离合器盖21是在中心部具有圆形开口的大致盘状的板部件,能够装配于飞轮1的外周装配部13。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离合器盖21具备安装凸缘部26、圆板部27以及筒状部28。

安装凸缘部26是在离合器盖21的最外周部形成的环状部分,由6个装配部26a、3个定位部26b以及3个连结部26c在圆周方向上排列地形成。

装配部26a能够抵接于飞轮1的外周装配部13。在装配部26a分别形成有孔26d,如前所述,通过将贯通该孔26d的螺栓15与飞轮1的外周装配部13的螺纹孔13c螺合,从而能够将离合器盖21装配于飞轮1。

3个定位部26b设于6个装配部26a的圆周方向之间的3处。定位部26b是从装配部26a向变速器侧偏移而形成的。即,定位部26b与飞轮1的外周装配部13的表面分开而形成。因此,形成有定位部26b的部分(在圆周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的部分)成为在径向上从内周侧贯通至外周侧的开口部。在此,在开口部的一侧的端部以覆盖开口部的端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有整流部26g(参照图5和图6)。通过形成有该整流部26g,空气从离合器盖21的内部向外部高效地被排出。

此外,6个装配部26a的圆周方向之间的未形成有定位部26b的3处也与飞轮1的表面分开而形成,成为开口部。

另外,在定位部26b形成有定位用孔26e。并且,如图1和图6所示,在飞轮1上固定有定位销30,该定位销30的前端能够嵌合于定位用孔26e。通过该定位销30和定位用孔26e,能够将离合器盖21相对于飞轮1进行定位。

3个连结部26c形成于6个装配部26a的圆周方向之间的未形成有定位部26b的3处的一部分。在各连结部26c形成有孔26f,带板41(参照图1)的一端通过铆钉等被固定。

圆板部27形成为与压板22在轴向上相对。如图4等所示,圆板部27具有在圆周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多个切口部27a(开口)。切口部27a形成为呈放射状延伸。在相邻的2个切口部27a的圆周方向之间形成有翅片27b。翅片27b是将圆板部27的一部分向变速器侧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的。更具体地说,翅片27b形成为,在旋转方向r的下游侧的高度(向变速器侧的凸出距离)比在旋转方向r的上游侧的高度(向变速器侧的凸出距离)高。因此,当离合器盖21已旋转时,外部的空气被翅片27b取入到内部。

另外,在圆板部27的切口部27a的外周侧的边缘部形成有用于与接线24一起支承膜片弹簧23的突片27c(支承部)。突片27c是在形成切口部27a时将其一部分向内侧(发动机侧)弯折而形成的。在将膜片弹簧23和接线24设置于离合器盖21后,将弯折后的部分的前端进一步向外周侧弯折,由此,膜片弹簧23和接线24固定于离合器盖21。

筒状部28在轴向上延伸而形成,将环状的安装凸缘部26与圆板部27连结。在筒状部28形成有多个开口28a,空气能在离合器盖21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通。

<压板22>

压板22收容于离合器盖21的内部并且经由带板41与离合器盖21连结。如图1、图7以及图8所示,压板22具备环状的主体部31、3个连结部32以及3个附加质量部33。此外,图7是从变速器侧观察压板22的图,图8是从飞轮1侧观察压板22的图。

主体部31具有摩擦面31a、多个凸起部31b(支承部)、内周侧凹凸部31c、外周侧凹凸部31d以及波浪状的凹部31e。摩擦面31a形成于与飞轮1相对的第一侧面,被离合器盘组件35的摩擦片36(离合器盘)按压。多个凸起部31b向与形成有摩擦面31a的第一侧面相反一侧的第二侧面凸出而形成。多个凸起部31b呈圆周状地排列而形成,支承膜片弹簧23的外周部。

另外,内周侧凹凸部31c在压板22的第一侧面形成于摩擦面31a的内周侧。内周侧凹凸部31c遍及整周而形成,为向轴向凸出的多个凸部和形成于相邻的凸部之间的凹部在圆周方向上排列而形成的。形成有内周侧凹凸部31c的部分本来是不需要的部分,是为了增加压板22的质量而设置的。另外,通过内周侧凹凸部31c,压板22的表面积增大。

外周侧凹凸部31d在压板22的第二侧面形成于多个凸起部31b的外周侧。外周侧凹凸部31d局部地形成于圆周方向的3处,具有多个凸部和形成于相邻的凸部之间的凹部。此外,外周侧凹凸部31d的凸部的高度形成为比凸起部31b的高度低。

波浪状的凹部31e形成于多个凸起部31b的内周侧。凹部31e比形成有多个凸起部31b的面更向发动机侧凹陷而形成。另外,在凹部31e中形成有向外周侧凸出的多个凸起31f。通过形成有该波浪状的凹部31e,压板22的表面积增大。

连结部32以向主体部31的外周部凸出的方式设置。在连结部32形成有贯通孔32a,如图1所示,带板41的另一端由装配于该贯通孔32a的铆钉42等连结。由此,压板22相对于离合器盖21不能相对旋转,并且在轴向上在预定距离内可移动自如。此外,压板22通过带板41的弹性变形而向与飞轮1分开的一侧被施力。

附加质量部33从压板22的外周部向外周侧凸出而形成。附加质量部33比连结部32更向外周侧凸出。在附加质量部33的圆周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外周侧开放的u字形状的切口33a。定位销30经过该切口33a。本来该附加质量部33是不需要的部分,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压板22的质量而设置的。

通过以上的结构,压板22与现有的压板相比,表面积增加,并且质量即热容量(热体)增加。

<膜片弹簧23>

如图1所示,膜片弹簧23是配置在离合器盖21与压板22之间的圆板状部件,由环状弹性部23a和从环状弹性部23a的内周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杆部23b构成。环状弹性部23a通过抵接于压板22的多个凸起部31b而被支承。环状弹性部23a的内周部经由一对接线24支承于离合器盖21的突片27c。

更详细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多个杆部23b之间形成有狭缝23c,在该狭缝23c的外周部、即环状弹性部23a的内周端部且是杆部23b的基端部(外周端部)形成有大致为小椭圆状的孔。并且,突片27c的前端贯通孔,在离合器盖21的圆板部27与膜片弹簧23之间以及膜片弹簧23与突片27c之间分别配置有接线24。由此,膜片弹簧23的环状弹性部23a以接线24为支点相对于压板22的凸起部31b自如地接近、分开。

[作用]

当离合器接通时,在飞轮1及压板22与摩擦片36之间产生摩擦。因此,离合器盖组件2的内部发热。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以下的原因,能抑制离合器盖组件2的内部成为高温。

(1)在飞轮1的外周部形成有槽部13b,通过飞轮1旋转,内部的空气沿着槽部13b的槽壁13d、13e被强制性地排出到外部。

(2)压板22的热容量(热体)与现有的压板相比而增大,因此不易发热。

(3)在压板22的表面形成有波浪状的凹部31e或凹凸部31c、31d,因此表面积增大,冷却效率提高。

(4)在离合器盖21的圆板部27形成有冷却用翅片27b,通过离合器盖21进行旋转,外部的空气通过翅片27b被强制性地取入到内部。因而,与(1)一起提高空气的循环效率,提高冷却效率。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改。

(a)飞轮1的冷却用槽部13b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为放射状的槽。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离合器盖21的翅片27b与其它部分一体形成,但也可以例如由独立部件构成。

(c)用多个凸起部31b形成了压板22的支承部,但也可以环状连续地形成压板22的支承部。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离合器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在离合器盖组件的内部产生的热散放到外部。

附图标记说明:

1...飞轮;21...离合器盖;22...压板;23...膜片弹簧(施力部件);26...安装凸缘部;26a...装配部;26b...定位部;27...圆板部;27a...切口部(开口);27b...翅片;27c...突片(支承部);28...筒状部;28a...开口;30...定位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