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式固定灭火系统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4917发布日期:2018-08-28 22:5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器阀门,尤其是一种铰链式固定灭火系统阀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固定灭火器阀门,其结构设计复杂,开启方式为利用气动或者为刺破膜片式设计开启,不设有手动开启机构,开启方式单一。超压保护装置多为弹簧复位式,影响安全阀开启压力因素很多,开启压力不稳定。阀杆组合上不设有导向润滑环,开启运动卡滞、不灵活。调节螺栓不能带动阀杆组合上移,阀门开启需靠内部气压力顶开阀杆组合。再者,现有的阀体上不设有气门芯,充罐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式固定灭火系统阀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固定灭火器阀门,开启方式为气动或者为刺破膜片式设计,万一失灵则无法启用灭火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阀杆组合、平衡架、推杆、手柄摇臂、气缸摇臂和气缸总成;所述的阀杆组合安装在阀体内部,所述的平衡架安装在阀杆组合的顶部,所述平衡架的两端分别与推杆和气缸摇臂铰接,所述的气缸总成安装在气缸摇臂上;所述的手柄摇臂安装在阀体上与气缸摇臂相对的一侧,所述手柄摇臂的一端与阀体铰接,另一端与推杆铰接,所述的手柄摇臂上连接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摇臂的另一端与阀体铰接,所述手柄摇臂与推杆铰接的位置高于平衡架与气缸摇臂铰接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内腔分为第一安置腔、第一导通腔、第二导通腔和第三导通腔,所述的第一安置腔与第二导通腔在竖直方向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过渡台阶;所述的第一导通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安置腔连通,所述的第三导通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导通腔连通;所述的阀杆组合装嵌在第一安置腔内,其下端与过渡台阶相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阀杆组合包括阀杆、安装在阀杆上端的调节螺栓和设于阀杆底部的密封垫;所述的阀杆包括杆体和设于杆体下端部为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密封块的直径与第一安置腔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密封块的底部设有凹形容置腔;所述的密封垫填充在凹形容置腔内;所述的平衡架与调节螺栓螺纹连接;所述阀杆上套有压紧螺母,所述的压紧螺母与第一安置腔侧壁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安置腔的侧壁上设有环形限位台阶,所述压紧螺母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凸起结构,所述压紧螺母的环形凸起结构与第一安置腔的环形限位台阶抵触,所述压紧螺母的环形凸起结构与第一安置腔的侧壁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杆体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内安装有导向润滑环,所述的压紧螺母延伸至环形凹槽处,所述的导向润滑环的外环壁与压紧螺母的内环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的上端为球形结构,所述调节螺栓的底部设有凹形口,所述凹形口的结构与球形结构相适配,所述的球形结构扣接在凹形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总成上的活塞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推杆成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还安装有超压保护装置,所述的超压保护装置包括超压保护主体和安全膜片组件,所述的安全膜片组件包括收口垫、两垫片和安全膜片本体,所述的垫片容纳在收口垫内,所述的安全膜片本体置于两垫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还设有安装接口,所述安装接口的底部与第三导通腔连通,所述安装接口的开口处安装压力表接头,所述压力表接头与安装接口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压力表接头的内部安装气门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有手动和气动一体式设计的开启机构,解决了因气动失灵而无法喷射灭火这一问题。

2.阀杆组合上设有导向润滑环,滑道摩擦损耗小,开启阀门更加灵活,密封性能优良。

3.超压保护装置利用安全膜片组件,既能防止灭火器过压失灵,又能安全泄放压力。

4.通过调节螺栓带动阀杆的移动,调节螺栓上的凹形口与阀杆的球形结构扣拉式配合,开启、关闭阀门更顺畅。

5.阀体上的气门芯设置,充气更方便,充气完毕,气门芯会自动回弹,达到密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阀杆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阀体与阀杆组合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超压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安全膜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阀体;11.环形限位台阶;12.第一安置腔;120.移动空间;13.第一导通腔;14.过渡台阶;15.第二导通腔;16.第三导通腔;2.超压保护装置;20.密封圈;21.气门芯;22.压力表接头;3.拉环;4.阀杆组合;40.调节螺栓;400.凹形口;41.阀杆;410.球形结构;411.杆体;412.密封块;413.凹形容置腔;414.环形凹槽;42.导向润滑环;43.密封垫;5.压紧螺母;50.环形凸起结构;51.O形密封圈;6.手柄摇臂;7.平衡架;8.推杆;9.气缸总成;10.气缸摇臂;17.安全膜片组件;170.收口垫;171.垫片;172.安全膜片本体;18.超压保护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1、阀杆组合4、平衡架7、推杆8、手柄摇臂6、气缸摇臂10和气缸总成9。阀杆组合4安装在阀体1内部,平衡架7安装在阀杆组合4的顶部,平衡架7的两端分别与推杆8和气缸摇臂10铰接,气缸总成9安装在气缸摇臂10上。手柄摇臂6安装在阀体1上与气缸摇臂10相对的一侧,手柄摇臂6的一端与阀体1铰接,另一端与推杆8铰接,手柄摇臂6上连接拉环3。

气缸摇臂10的另一端与阀体1铰接,手柄摇臂6与推杆8铰接的位置高于平衡架7与气缸摇臂10铰接的位置,这样,当手柄摇臂6向外侧翻转后,能够将平衡架7抬起。

如图2所示,阀体1的内腔分为第一安置腔12、第一导通腔13、第二导通腔15和第三导通腔16。第一安置腔12与第二导通腔15在竖直方向上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过渡台阶14。第一导通腔13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安置腔12连通,第三导通腔16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导通腔15连通。阀杆组合4装嵌在第一安置腔12内,其下端与过渡台阶14相接触,如图1所示。

如图3所示,阀杆组合4包括阀杆41、安装在阀杆41上端的调节螺栓40和设于阀杆41底部的密封垫43。阀杆41包括杆体411和设于杆体下端部为密封块412,密封块412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密封块412的直径与第一安置腔12的直径相适配。密封块412的底部设有凹形容置腔413,密封垫43填充在凹形容置腔413内。平衡架7与调节螺栓40螺纹连接,如图1所示,平衡架7的运动带动调节螺栓40的运动,从而带动了阀杆41的移动。

如图4所示,阀杆41上套有压紧螺母5,压紧螺母5与第一安置腔12侧壁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51,保证密封性。杆体411上设有环形凹槽414,环形凹槽414内安装有导向润滑环42,压紧螺母5延伸至环形凹槽414处,导向润滑环42的外环壁与压紧螺母5的内环壁接触。

阀杆41的上端为球形结构410,调节螺栓40的底部设有凹形口400,凹形口400的结构与球形结构410相适配,球形结构410扣接在凹形口400内,调解螺栓40可顺着球形结构410的球面转动。当平衡架7的一端被抬起时,固定安装在平衡架7上的调节螺栓40呈倾斜状态,由于调节螺栓40内部的凹形口400为球面结构,与球形结构410的球面刚好配合,因此调节螺栓40可沿着球形结构410转动,不会出现转动受限的情况,开启、关闭阀门更加顺畅。

如图4所示,第一安置腔12的侧壁上设有环形限位台阶11,压紧螺母5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凸起结构50,压紧螺母5的环形凸起结构50与第一安置腔12的环形限位台阶11抵触,压紧螺母5的环形凸起结构50与第一安置腔12的侧壁螺纹连接。压紧螺母5的下端与过渡台阶14之间为移动空间120,阀杆41可在移动空间120内移动,并且阀杆41的密封块在上方受到压紧螺母5下端的限制,在下方受到过渡台阶14的限制。

气缸总成9上的活塞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推杆8成夹角。这样,气缸总成9上的活塞推杆被推出后与推杆8接触,并且能够将推杆8向外侧翻,促使平衡架7倾斜,将阀杆组合4上移。

如图5、图6所示,阀体1上还安装有超压保护装置2,超压保护装置2包括超压保护主体18和安全膜片组件17。安全膜片组件17包括收口垫170、两垫片171和安全膜片本体172,垫片171容纳在收口垫170内,安全膜片本体172置于两垫片171之间。

如图2所示,阀体1上还设有安装接口,安装接口的底部与第三导通腔16连通。安装接口的开口处安装压力表接头22,压力表接头22与安装接口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圈20,压力表接头22的内部安装气门芯21。压力表接头22安装压力表,充气时,需要将压力表取下,顶开气门芯21,便可充气。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阀体1在第二导通腔15处安装虹吸管后安装在灭火器瓶体上,瓶体内部充装了灭火器药剂,第一导通腔13处安装的是喷射管道。瓶体的充气是通过顶开气门芯21,气体从第三导通腔16经过第二导通腔15,进入瓶体。气缸总成9与外部的驱动气源导通,气缸总成9上的信号探测器探测到明火或者烟雾时,气缸总成9工作,活塞推杆被推出,推杆8向外侧翻转,此时平衡架7由原来的水平状态变成了倾斜状态,同时由于调节螺栓40与平衡架7的固定连接,调节螺栓40与阀杆41之间连接,因此,平衡架7的上抬使得阀杆组合4整体上移,第一导通腔13与第二导通腔15由原来利用阀杆41和密封垫43密封分隔,变为第一导通腔13与第二导通腔15相连通,瓶体内内部释放压力,气体从第二导通腔15流向第一导通腔13,经过喷射管道向外喷射药剂。灭火器使用完毕后,推翻反向复位,平衡架7下移,带动了阀杆组合4下移,阀杆41和密封垫43复位,第一导通腔13与第二导通腔15恢复至原来不导通的状态,当信号探测器无法探测到明火或者烟雾时,需要人工推动推杆8,才能实现平衡架7的上抬,从而带动阀杆组合4的移动,开启阀门。通过手动和气动一体式的设计,解决了气动失灵而无法使用灭火器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加工人性化,对使用灭火器更加有保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