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用小型机电设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6197发布日期:2018-09-28 18:2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教学用小型机电设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高校均开设了机电工程专业,机电设备也是高校学生必须了解和学习的设备。在现有的关于机电设备及工作原理的教学方法中,高校老师除了采用图解或者观看视频的方式外,往往会结合使用更为直观的教具,使得学生更为直观的观察机电设备内部运作过程。目前的机电设备教具一般多为演示用、体积较小,但需要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然而现有教具的机电底座不具有减震功能,长期震动极易导致机电设备内部的精密零部件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且具有减震功能的教学用小型机电设备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教学用小型机电设备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板、横板和箱体,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横板的上端面,横板布设在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连接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圆孔,每个所述圆孔的边沿具有圆弧槽,所述横板上端面具有与圆孔相配合的多个凸起,每个所述凸起的外侧环绕设置有与圆弧槽相匹配的圆弧突起;横板与箱体之间通过液压杆连接,横板的左右两侧与箱体的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横板的底部中心镶嵌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四个呈 “X”排列的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均延伸出固定块并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均滑动连接在支撑杆上,滑动块远离支撑架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弹簧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与圆孔、所述圆弧突起与圆弧槽均采用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和横板之间布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和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大径段内布设有防尘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教具的机电设备底座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板并通过螺栓将二者连接,然后通过连接板上的圆孔、圆弧槽与横板中的凸起、圆弧突起过盈配合,牢固的将机电底座与横板固定在一起;横板受到机电设备向下的压力时,通过液压杆与固定块、支撑架、滑动块和弹簧的配合,可以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避免长期震动对机电设备内部的精密零部件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教学用小型机电设备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教学用小型机电设备固定装置图1中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教学用小型机电设备固定装置中连接板下端面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连接板,2为横板,3为箱体,4为圆孔,5为圆弧槽,6为凸起,7为圆弧突起,8为液压杆,9为固定块,10为旋转轴,11为支撑架,12为滑动块,13为支撑杆,14为弹簧,15为固定杆,16为橡胶垫,17为阶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教学用小型机电设备固定装置,包括连接板1、横板2和箱体3,所述连接板1位于所述横板2的上端面,横板2布设在所述箱体3内腔的顶部,连接板1的下端面开设有多个圆孔4,每个所述圆孔4的边沿具有圆弧槽5,所述横板2上端面具有与圆孔4相配合的多个凸起6,每个所述凸起6的外侧环绕设置有与圆弧槽5相匹配的圆弧突起7,凸起6与圆孔4、圆弧突起7与圆弧槽5均采用过盈配合;横板2与箱体3之间通过液压杆8连接,横板2的左右两侧与箱体3的内壁的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横板2的底部中心镶嵌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轴10,所述旋转轴10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四个呈 “X”排列的支撑架11,每个所述支撑架11的底端均延伸出固定块9并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动块12,所述滑动块12均滑动连接在支撑杆13上,滑动块12远离支撑架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支撑杆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所述弹簧14远离滑动块12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5的另一端与箱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板1和横板2之间布设有橡胶垫16,连接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和螺纹孔;箱体3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阶梯孔17,所述阶梯孔17的大径段内布设有防尘棉。

使用时,根据不同教具的机电设备底座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板1,并通过连接板1上端面开设的螺纹孔使用螺栓将二者连接;当机电设备放置于连接板1顶部时,橡胶垫16与液压杆8受到向下的压力,起到缓冲的效果,进而固定块9表面的旋转轴10与支撑架11底端的滑动块12受到压力,滑动块12向外侧移动,通过弹簧14滑动在支撑杆13上,达到减震的效果,避免长期震动对机电设备内部的精密零部件造成损害。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