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输入轴一体化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2446发布日期:2019-04-30 18:2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器输入轴一体化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变速器输入轴一体化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使变速器与客户的整体布置更好地相匹配,变速器输入轴与差速器之间需要一个较大的落差范围。在整车实车布置中,若变速器输入轴与差速器之间的落差较小,这样就会使变速器输入轴的油道角度上仰,尤其是在下坡工况中,油道上仰角度会增大,这样就会导致变速器输入轴的油道集油不充分,输入轴的润滑油量不足,输入轴上的各部件因润滑不充分而磨损加剧,甚至失效,例如滚针轴承尼龙保持架变形,滚针过热发黑,同步环被烧蚀等,进而导致变速器失效。

目前,为解决输入轴润滑不充分而失效的问题,通常是采用更改变速器输入轴的油孔角度,使输入轴油道角度下倾的方法。另外,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0044537.7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壳体输入轴油道闷塞孔装置,该装置可使变速器输入轴的油道入口与出口形成正向液位差,能有效保证输入轴的进油量。虽然以上两种方法对改善输入轴的润滑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都需要更改变速器壳体,同时需要变更变速器的装配流程,这样就会导致制造成本提高,而且上述方法的更改角度均有限,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输入轴润滑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集油效率高且供油充分的变速器输入轴一体化润滑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输入轴一体化润滑结构,包括设置在变速器后壳体上的安装凸台、与变速器后壳体上的输入轴油道连通的安装孔以及与安装凸台和安装孔连接的一体成型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依次包括集油槽、导流槽、分流槽、连接接头以及设置在集油槽下方的安装挂扣,所述安装挂扣与所述安装凸台连接,所述连接接头套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流槽的后段与前段呈一定的角度。

更优的,所述分流槽设置为环形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成型设计,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同时通过使导流块沿输入轴轴向布置,这样不仅不需要更改变速器壳体的油道角度,减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可有效地收集输入轴上各齿轮高速旋转搅动飞溅的油液和壳体上滴落的油液,集油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流槽设计为弯折成一定角度的形状,即导流槽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具有一定的落差,这样可增大油液的势能,提高油液进入输入轴油道的动能,从而使输入轴上的润滑油量增多;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分流槽设计为圆环形,这样可使分流槽中的油液位提高,同时可防止油液溢出;还有,通过使分流槽的安装位置高于输入轴油道,这样可进一步增大油液的动能,从而保证输入轴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器输入轴一体化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0044537.7中输入轴油道在变速器壳体上的布置图。

图示说明:1-分流槽,2-集油槽,3-导流槽,4-安装挂扣,5-连接接头,6-安装孔,7-输入轴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器输入轴一体化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设置在变速器后壳体上的安装凸台(图中未示出)、与变速器后壳体上的输入轴油道7连通的安装孔6(如图2所示)以及与安装凸台和安装孔6连接的一体成型的导流块,该导流块沿输入轴轴向布置,这样不仅不需要更改变速器壳体的油道角度,减低制造成本,而且可有效地收集输入轴上各齿轮高速旋转搅动飞溅的油液和壳体上滴落的油液,集油效率高。该导流块依次包括集油槽2、导流槽3、分流槽1、连接接头5以及设置在集油槽2下方的安装挂扣4。其中,安装挂扣4与上述变速器后壳体上的安装凸台固定连接,而连接接头5套装在上述变速器后壳体上的安装孔6内,这样就可使集成在导流块上的油液通过安装孔6进入到输入轴油道7中,进而对输入轴进行润滑。

还有,导流块上的导流槽3的前段和后段通过弯折而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可使导流槽3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具有一定的落差,从而可增大导流块上油液的势能,提高油液进入输入轴油道7的动能,进而使输入轴上的润滑油量增多。

此外,导流块上的分流槽1设计为圆环形,这样可使分流槽1中的油液位提高,防止油液溢出;同时,该分流槽1的安装位置高于输入轴油道7,这样可进一步增大油液的动能,从而保证输入轴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保证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