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轴向窜动的夹壳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212发布日期:2019-05-15 22:43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轴向窜动的夹壳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轴向窜动的夹壳联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啮合轮胎式联轴器的专利,该专利申请号为201520646116.2,申请日为2015.08.25,授权公告号为CN204985401U,授权公告日为2016.01.20,该装置包括:橡胶弹性元件、花键轴、轴套、螺栓;所述轴套与所述花键轴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橡胶弹性元件连接在一起。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轴套只能连接花键轴,且需要凸缘与螺丝相配合,由于传统的传动轴为光轴,因此该轴套不适用于连接传动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防轴向窜动的夹壳联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轴向窜动的夹壳联轴器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轴向窜动的夹壳联轴器,包括将两转轴连接成一体的连轴套,所述连轴套由两瓣半圆弧形板围合固接而成,连轴套内壁中间开设有弧形槽,位于弧形槽两侧的连轴套内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相间隔的连接槽,插接在连轴套内的两转轴端头外表面上均开设有的环形槽,与连接槽相对的转轴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键槽,各键槽内过盈配合卡接有连接键,连接键的外凸部与对应的连接槽卡接,用于传递扭矩,所述弧形槽内卡接有断面呈槽钢状的连接环,连接环一侧壁卡接在一转轴的环形槽内,连接环另一侧壁卡接在另一转轴的环形槽内,防止连轴套轴向窜动,连接环由两瓣半圆形环围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将两转轴对接,确保两转轴同轴设置,再将两半圆形环过盈配合卡接在环形槽内,确保两半圆形环拼合成连接环,再将连接键过盈配合卡接在键槽内,最后将两半圆弧形板套在转轴上,确保连接键卡在连接槽内、连接环卡接在弧形槽内,再将两半圆弧形板固接成连接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连接环与弧形槽相配合,连接环避免两转轴轴线窜动,又由于连接键的存在,连接键通过连接套将两转轴连接,确保两转轴同步运动。

所述连接键为平键,所述连接槽呈长条状,连接槽的长度方向与连轴套轴线方向相同,连接槽呈放射状均布在连轴套内壁上,所述键槽的长度方向与转轴的长度方向相同,键槽呈放射状均布在转轴的外壁上。

各所述连接槽一端延伸出连轴套的对应端面外。便于在连轴套内壁上铣出连接槽,缩减加工难度。

两所述转轴上均套接有环形防尘垫,环形防尘垫外壁抵触在连轴套内壁上,环形防尘垫一端面抵触在对应的连接键上,环形防尘垫另一端面抵挡灰尘。

两所述半圆弧形板经螺栓固接呈圆管状的连轴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其中,1转轴,101环形槽,102键槽,2连轴套,201半圆弧形板,202弧形槽,203连接槽,3连接键,4连接环,401半圆形环,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述,为一种防轴向窜动的夹壳联轴器,包括将两转轴1连接成一体的连轴套2,连轴套2由两瓣半圆弧形板201围合固接而成,两半圆弧形板201经螺栓5固接呈圆管状的连轴套2,连轴套2内壁中间开设有弧形槽202,位于弧形槽202两侧的连轴套2内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相间隔的连接槽203,各连接槽203一端延伸出连轴套2的对应端面外。便于在连轴套2内壁上铣出连接槽203,缩减加工难度,插接在连轴套2内的两转轴1端头外表面上均开设有环形槽101,与连接槽203相对的转轴1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键槽102,各键槽102内过盈配合卡接有连接键3,连接键3的外凸部与对应的连接槽203卡接,用于传递扭矩,连接键3为平键,连接槽203呈长条状,连接槽203的长度方向与连轴套2轴线方向相同,连接槽203呈放射状均布在连轴套2内壁上,键槽102的长度方向与转轴1的长度方向相同,键槽102呈放射状均布在转轴1的外壁上,弧形槽202内卡接有断面呈槽钢状的连接环4,连接环4一侧壁卡接在一转轴1的环形槽101内,连接环4另一侧壁卡接在另一转轴1的环形槽101内,防止连轴套2轴向窜动,连接环4由两瓣半圆形环401围合而成,两转轴1上均套接有环形防尘垫,环形防尘垫外壁抵触在连轴套2内壁上,环形防尘垫一端面抵触在对应的连接键3上,环形防尘垫另一端面抵挡灰尘。

工作时,先将两转轴1对接,确保两转轴1同轴设置,再将两半圆形环401过盈配合卡接在环形槽101内,确保两半圆形环401拼合成连接环4,再将连接键3过盈配合卡接在键槽102内,最后将两半圆弧形板201套在转轴1上,确保连接键3卡在连接槽203内、连接环4卡接在弧形槽202内,再通过螺栓5将两半圆弧形板201固接成连接套。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