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的球头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4728发布日期:2019-05-21 20:44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减振的球头拉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减振的球头拉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球头拉杆主要用于汽车的转向结构上,是汽车转向结构上的重要零件。球头拉杆连接在汽车的靠近车轮转向位置上,主要起到稳定转向结构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 球头拉杆除了在汽车轮胎转向的时候会出现受到振动,在路面上一些石子碰撞也会产生振动,为了能够使得拉杆的球头部分和球头底座之间能够偏转活动,所以球头部分和球头底座之间的配合是留有活动余量的,也就是说会存在一些间隙,由于振动的影响,振动强度较高的状态下,不利于球头拉杆的使用寿命。主要原因在于,拉杆受到较强的振动,从而磨损程度加大,造成球头部位脱离,或者球头底座的开口边缘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的球头拉杆,具有缓解外界撞击产生的振动,降低振动程度,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的球头拉杆,包括拉杆主体、连接于拉杆主体两端的球头座组件,所述拉杆主体包括直杆部、以及位于直杆部两端和直杆部一体连接的球头部,所述直杆部为螺旋状,直杆部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层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端部靠近球头部,所述橡胶层的端部连接有防尘套,所述防尘套套接在球头座组件上并且密封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将直杆部设计成螺旋状,相对于圆柱状,则直杆部的抗拉和抗扭转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由于直杆部外表面包裹一层橡胶层,所以对于外界的撞击,由于橡胶层的阻隔,可以有效减缓,并且由于螺旋状的纹路,使得橡胶层和直杆部之间连接更加牢固紧密。由于橡胶层的端部连接防尘套,使得球头部转动过程中不易进入灰尘,并且可以降低噪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球头座组件包括供球头部安装的底座、位于底座内部的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位于底座的开口位置,第二限位套位于球头部的顶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通向第二限位套底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装有用于抵接第二限位套底部的调节螺栓。

通过上述设置,在底座的内部设置了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有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的磨损来代替底座,从而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可以进行更换,提高了底座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控制调节螺栓的进给程度来实现对第二限位套的紧固,使得第二限位套保持球头部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为聚氨酯铁套。

通过上述设置,聚氨酯铁套耐磨性能优越,特别是在有水、油等润湿介质存在的工作条件下,其耐磨性往往是普通橡胶材料的几倍到几十倍。金属材料如钢铁等虽然很坚硬, 但并不一定耐磨。耐油、耐臭氧、耐老化、耐辐射、耐低温,透声性好,粘接力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通向球头部的储油通道。

通过上述设置,储油通道可以便于往底座内部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这样提高球头部的活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储油通道上设置有堵头。

通过上述设置,堵头使得润滑剂添加方便,并且可以避免润滑剂从储油通道出流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受到的振动强度,并且结构强度提高,工作过程更加稳定,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直杆部的螺旋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1、拉杆主体;11、直杆部;12、球头部;13、橡胶层;2、球头座组件;21、底座;22、第一限位套;23、第二限位套;24、螺纹孔;25、调节螺栓;26、储油通道;27、堵头;3、防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一种减振的球头拉杆,包括拉杆主体1、连接于拉杆主体1两端的球头座组件2,拉杆主体1包括直杆部11、以及位于直杆部11两端和直杆部11一体连接的球头部12。参考图2所示,直杆部11为螺旋状,直杆部11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层橡胶层13,橡胶层13的端部靠近球头部12,橡胶层13的端部连接有防尘套3,防尘套3套接在球头座组件2上并且密封连接。橡胶层13是通过热熔定型方式连接在直杆部11上,这样橡胶层13会贴合在螺旋状的直杆部11外壁上很难脱离。受外界碰撞,橡胶层13起到保护作用。

球头座组件2包括供球头部12安装的底座21、位于底座21内部的第一限位套22和第二限位套23。第一限位套22和第二限位套23为聚氨酯铁套。聚氨酯铁套耐磨性能优越,特别是在有水、油等润湿介质存在的工作条件下,其耐磨性往往是普通橡胶材料的几倍到几十倍。金属材料如钢铁等虽然很坚硬, 但并不一定耐磨。耐油、耐臭氧、耐老化、耐辐射、耐低温,透声性好,粘接力强。

第一限位套22位于底座21的开口位置,第二限位套23位于球头部12的顶部,底座21上设置有通向第二限位套23底部的螺纹孔24,螺纹孔24内装有用于抵接第二限位套23底部的调节螺栓25。

在底座21的内部设置了第一限位套22和第二限位套23,有第一限位套22和第二限位套23的磨损来代替底座21,从而第一限位套22和第二限位套23可以进行更换,提高了底座21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控制调节螺栓25的进给程度来实现对第二限位套23的紧固,使得第二限位套23保持球头部12稳定。

底座21的中心设置有通向球头部12的储油通道26。储油通道26可以便于往底座21内部注入润滑油或润滑脂,这样提高球头部12的活动性。储油通道26上设置有堵头27。堵头27和储油通道26可以是过盈配合或是螺纹连接。堵头27使得润滑剂添加方便,并且可以避免润滑剂从储油通道26出流出。

由此可见,将直杆部11设计成螺旋状,相对于圆柱状,则直杆部11的抗拉和抗扭转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由于直杆部11外表面包裹一层橡胶层13,所以对于外界的撞击,由于橡胶层13的阻隔,可以有效减缓,并且由于螺旋状的纹路,使得橡胶层13和直杆部11之间连接更加牢固紧密。由于橡胶层13的端部连接防尘套3,使得球头部12转动过程中不易进入灰尘,并且可以降低噪音。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