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阀的双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2553发布日期:2019-09-29 16:5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阀的双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中所用的电子阀产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子阀的双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阀产品用于新能源冷却系统中,控制流体介质回路的流向和流量大小。参照图1和图2,现有的电子阀包括阀体组件、流量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的阀体组件包括阀体、上端盖、下端盖和接管。所述的阀体包括阀体上部6’和阀体下部5’。所述的阀体上部6’设有上端盖1’;所述的阀体下部5’设有接管3’和下端盖(位于阀体下部5’的底部,图中未示出);阀体下部5’通过一组螺钉8’ 与支架7’连接,阀体上部6’通过另一组螺钉2’与支架7’连接,这样,阀体上部6’和阀体下部5’通过支架7’组装成一体。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齿轮系、电机和控制板,并置于上端盖1’和阀体上部6’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阀芯10’,并置于下端盖与阀体下部5’形成的空间内。外部控制信号输入到动力装置的控制板,驱动电机工作,电机再带动齿轮系转动,把动力传输到齿轮系的输出齿轮;输出齿轮轴和流量控制装置的阀芯10’配合,带动阀芯10’旋转,阀芯10’内部设置有流道,通过阀芯角度的变化,来实现阀芯与阀体之间流道的切换,以此来控制新能源冷却系统中的流体介质回路的流向和流量。

参照图3,为确保流体介质不泄漏,在阀体下部5’与阀芯1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1’,阻止流体介质泄漏到上部的动力装置安装空间内;在支架7’与阀体下部5’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2’,阻止流体介质泄漏到外界。然而,电子阀经过长期使用后,特别是阀芯、阀体对密封面摩擦侵蚀比较明显,密封圈在受到摩擦侵蚀后就有可能出现密封不可靠,阀体内的流体介质就会出现外漏现象,从而导致电子阀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电子阀的双密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阀的双密封结构,包括阀体和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阀体和阀芯之间设有防止流体介质泄漏到上部动力装置安装空间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沿阀芯轴向上下间隔设置。

电子阀经过长期使用后,特别是阀芯、阀体对密封面摩擦侵蚀比较明显,密封圈在受到摩擦侵蚀后就有可能出现密封不可靠,阀体内的流体介质就会出现外漏现象,从而导致电子阀失效。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密封结构后,可大大增强电子阀的密封效果,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可靠性并可延长使用寿命。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阀体结构,因而在阀体上部和阀体下部之间不需要设置密封圈,在不增加密封圈数量的情况下提高电子阀的整体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把阀体的上部和阀体下部集成在一体开模成型,减少了电子阀产品的零部件数量,减少了阀体上部和阀体下部装配的工艺,同时减少了产品零件的开模数量,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产品的研发费用;而且一体式阀体,通过模具一体成型,产品的尺寸也会更加容易保证,同时整个产品的重量也会降低,对于主机厂要求的轻量化、集成化目标,更容易实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阀体包括阀体上部、阀体缩颈部和阀体下部,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阀体缩颈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阀芯包括芯体和阀杆,所述的芯体上开设有流道,所述的阀杆与芯体的交界处设有台阶面;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阀体缩颈部与阀杆的配合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阀体缩颈部设有凸环,凸环的顶平面、阀体缩颈部的内侧面和阀杆的外侧面构成第一密封圈槽;凸环的底平面、阀体缩颈部的内侧面、阀杆的外侧面和阀杆底部的台阶面构成第二密封圈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缩颈部的内侧面和阀杆的外侧面作为密封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形成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与其对应的密封圈槽的槽顶平面和槽底平面间隙配合。由于阀芯可转动,密封圈与槽顶平面和槽底平面间隙配合可减少密封圈的磨损,有利于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阀体缩颈部上设有加强筋,在不增加阀体尺寸和壁厚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阀体的强度。

所述的加强筋的结构和形状不限,以其能够达到增强目的为宜。优选地,所述的加强筋以阀芯的芯轴为中心呈径向设置,数量以2~4个为宜,多个加强筋呈均布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为O型圈或X型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电子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电子阀阀体下部和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电子阀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阀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阀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阀的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阀的阀体带加强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阀芯,3-下端盖,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齿轮,7-第一密封圈槽,8-第二密封圈槽;

101-阀芯容置腔,102-阀体下部,103-阀体缩颈部,104-凸环,105-阀体上部,106-凸环底平面,107-凸环内侧面,108-凸环顶平面,109-阀体缩颈部的内侧面,110-加强筋;

201-芯体,202-流道,203-阀杆,204-齿轮啮合段,205-阀杆底部的台阶面,206-阀杆的外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为现有的电子阀的结构示意图,其缺陷前面已经描述过了,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4~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阀的双密封结构,包括阀体1和阀芯2,所述的阀体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所述的阀体1和阀芯2之间设有防止流体介质泄漏到上部动力装置安装空间的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所述的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沿阀芯轴向上下间隔设置。

所述的阀体1包括阀体上部105、阀体缩颈部103和阀体下部102,所述的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设置在所述阀体缩颈部103。

所述的阀芯2包括芯体201和阀杆203,所述的芯体201上开设有流道202,所述的阀杆203与芯体201的交界处设有台阶面205;所述的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设置在所述阀体缩颈部103与阀杆203的配合处。

所述的阀体缩颈部103设有凸环104,凸环104的顶平面108、阀体缩颈部的内侧面109和阀杆的外侧面206构成第一密封圈槽7;凸环的底平面106、阀体缩颈部的内侧面109、阀杆的外侧面206和阀杆底部的台阶面205构成第二密封圈槽8。

所述阀体缩颈部的内侧面109和阀杆的外侧面206作为密封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形成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与其对应的密封圈槽的槽顶平面和槽底平面间隙配合。由于阀芯2可转动,密封圈与槽顶平面和槽底平面间隙配合可减少密封圈的磨损,有利于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为O型圈或X型圈。

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电子阀的密封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在前面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所述的阀体缩颈部103上设有加强筋110,在不增加阀体尺寸和壁厚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阀体的强度。

所述的加强筋110的结构和形状不限,以其能够达到增强目的为宜。优选地,所述的加强筋110以阀芯的芯轴为中心呈径向设置,数量以2~4个为宜,多个加强筋110呈均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阀的密封结构,可大大增强电子阀的密封效果,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可靠性并可延长使用寿命。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阀体结构,因而在阀体上部和阀体下部之间不需要设置密封圈,在不增加密封圈数量的情况下提高电子阀的整体密封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把阀体的上部和阀体下部集成在一体开模成型,减少了电子阀产品的零部件数量,减少了阀体上部和阀体下部装配的工艺,同时减少了产品零件的开模数量,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产品的研发费用;而且一体式电子阀,通过模具一体成型,产品的尺寸也会更加容易保证,同时整个产品的重量也会降低,对于主机厂要求的轻量化、集成化目标,更容易实现。

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实用新型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