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泄漏轴承润滑油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3503发布日期:2019-11-25 21:2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泄漏轴承润滑油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泄漏轴承润滑油路。



背景技术:

液压自定心中心架是数控车床、车削中心、磨床等高精度数控机床配套的产品,用来改善细长轴类、曲轴、管类零件加工时的受力情况,自定心中心架工作时,通过中心架的卡爪卡住工件,卡爪上的滚珠跟随工件一同旋转,可以减少工件的径向移动,从而起到减振和防止工件弯曲的作用。液压自定心中心架在工作时,支撑工件的支撑轴承跟随工件同步旋转,承受着交到的载荷,因此需要填充润滑油,以保证轴承的工作寿命。但现有技术中的轴承润滑油路由于中间轴承的密封性不好,导致各个轴承润滑油分布不均,油路较短的轴承处润滑油过多而导致浪费,油路较长的轴承处润滑油较少甚至润滑油无法到达起不到润滑的效果,缩短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现有的自定心中心架轴承润滑油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防泄漏轴承润滑油路,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泄漏轴承润滑油路,使自定心中心架中各个轴承都得到较好的润滑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泄漏轴承润滑油路,包括设置于中心架罩壳内部的集中润滑油路以及从集中润滑油路上分别引出的中心臂支路、侧臂支路,所述中心臂支路与中心臂油路连通,所述侧臂支路通过侧臂轴的油路与侧臂油路连通,所述侧臂轴的油路包括一端开口的轴承油路、输入油路和输出油路,所述轴承油路的输入油路与侧臂支路相连通,所述轴承油路的输出油路与侧臂油路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侧臂轴的中心径向设有台阶状圆盘,所述输出油路设置于台阶状圆盘内部并与台阶状圆盘的径向平行。

进一步地,与侧臂上的圆柱腔配合,将两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台阶状圆盘的两侧,形成两个轴承腔。

进一步地,状圆盘与侧臂上的圆柱腔之间留有间隙,使油可以通过所述间隙流入所述轴承腔。

进一步地,所述侧臂轴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架的罩盖和罩壳相连接,罩盖和罩壳两端设有密封圈,用于防止油溢出。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臂支路和侧臂支路的起始端设有油量调节阀,所述油量调节阀通过罩壳侧臂安装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油量调节阀为中间被孔贯穿的管状结构。

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侧臂轴的油路结构,使在侧臂轴上的两个轴承结构处不泄漏,从而保证油压可以到达每条油路的润滑点,通过油量调节阀,调节各路油的油压,使油压均匀保障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泄漏轴承润滑油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臂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油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1、集中润滑油路;2、中心臂支路;3、侧臂支路;4、油量调节阀;5、侧臂轴;31、侧臂油路;51、台阶状圆盘;52、轴承油路;53、输出油路;54、输入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如图1~7所示的防泄漏轴承润滑油路,中心架的主要结构包括中心臂和侧臂,中心臂和侧臂与工件接触处的滚压轴承为主要润滑点,其次还包括中心臂上下移动时的润滑以及侧臂在与中心架的罩壳罩盖铰接处的轴承的润滑,本申请中通过侧臂与中心架罩壳罩盖铰接出的侧臂轴作为过渡油路,将罩壳里油路里的油输送至侧臂的辊压轴承处,具体地,包括设置于中心架罩壳内部的集中润滑油路1以及从集中润滑油路1上分别引出的中心臂支路2、侧臂支路3,中心臂支路2与中心臂油路连通,侧臂支路3通过侧臂轴5的油路与侧臂油路31连通,侧臂轴5的油路包括一端开口的轴承油路52、输入油路54和输出油路53,轴承油路52的输入油路54与侧臂支路3相连通,轴承油路52的输出油路53与侧臂油路31相连通。输入油路54与侧臂支路3在同一条直线上,保证侧臂支路的输出效果,在侧臂轴5与罩壳接触处设置密封结构以防止油泄漏。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侧臂轴5的中心径向设有台阶状圆盘51,输出油路53设置于台阶状圆盘51内部并与台阶状圆盘51的径向平行。在台阶状圆盘51处设置的输出油路53与轴承油路52相通,侧臂支路3里的油通过输入油路54进入轴承油路52,然后从轴承油路52进入输出油路53,台阶状圆盘51设置于侧臂轴5的中心位置,目的是使输出油路53的油均匀的往台阶状圆盘51两侧的轴承及侧臂油路31输送润滑油。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侧臂轴5与侧臂上的圆柱腔配合,将两轴承分别安装于台阶状圆盘51的两侧,形成两个轴承腔。将侧臂轴5穿过侧臂的圆柱腔,然后从两侧安装两个轴承,轴承外侧设有密封圈,当用罩壳和罩盖将侧臂加持在中间时,侧臂轴与轴承和侧臂圆柱腔就形成了封闭的两个轴承油室,通过台阶状圆盘51的输出油路53将油输送至轴承油室内,保证两个轴承的润滑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台阶状圆盘51与侧臂上的圆柱腔之间留有间隙,使油可以通过间隙流入轴承腔。当轴承油室内充油后,油压会继续压迫油往侧臂油路31输送,侧臂油路分别通往两端的滚动轴承。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侧臂轴5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架的罩盖和罩壳相连接,罩盖和罩壳两端设有密封圈,用于防止油溢出。常规的中心架油路常常会出现这种问题,由于侧臂轴承处油溢出,无法继续往侧臂油路31继续输送润滑油,从而导致了起不到润滑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臂轴的两个轴承外侧设置密封圈的结构,使侧臂轴处的油密封效果良好,使油压可以继续往侧臂油路31输送润滑油。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中心臂支路2和侧臂支路3的起始端设有油量调节阀4,油量调节阀4通过罩壳侧臂安装密封。由于三条油路长短不一,需要的油压也不相同,为了使三条路上的可以通过同一种油压均达到润滑效果,故在三条支路的起始端均设置了油量调节阀4,从集中润滑油路1进入的油均要通过油量调节阀4后才进入各支路。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油量调节阀4为中间被孔贯穿的管状结构。当集中润滑油路1与油量调节阀的贯穿孔在同一直线上时,油流速较大,更容易进入支路,转动油量调节阀4,使贯穿孔与集中润滑油路不在同一直线上,浸入式支路所需要的压力会变大,通过调节油量调节阀4上贯穿孔与集中润滑油路1的相对角度,达到调节油压的目的,最终保证三支路的润滑效果。同时在各支路末端还设有视察孔,用于注油初期的油到位检查。在集中润滑油路端口设置油泵,每隔一段时间油泵启动一次,通过集中润滑油路对整个中心架内部润滑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润滑。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