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辆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2704发布日期:2019-11-15 22:3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辆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车辆减震器。



背景技术:

常规车辆使用各种减震器来吸收振动或冲击力,以此改善车辆的操作性能和乘车舒适性。

授权公告为cn105443764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往复运动油封结构,现有大部分车辆减震器缸体的端部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与上述专利相类似的油封结构,汽车减震器的活塞杆长期在缸体内伸缩过程中,油封与活塞杆的接触面容易积聚大量灰尘,当灰尘刮伤活塞杆表面时,灰尘便容易进入油封导致油封失效,产生漏油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减震器,有效减少积聚于油封处的灰尘,使得油封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车辆减震器,包括缸体、工作缸、导向器、油封和活塞杆,所述缸体的端部设有端盖,所述工作缸插入于缸体中,所述导向器支撑于工作缸上并与缸体的内壁抵触,所述油封安装于导向器上并与端盖抵接,所述活塞杆依次穿过工作缸、导向器、油封、端盖伸出于缸体外,端盖中心上开设有供活塞杆穿出的开口;所述端盖在开口的外侧罩设有一除尘套,除尘套包括抵触于活塞杆侧壁上的刮尘环、与端盖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以及连接固定环和刮尘环并由橡胶制成的缓冲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的开口是灰尘进入油封和活塞杆连接处的主要通道,本实用新型在该开口的外侧罩设一除尘套,对开口处的灰尘加以阻挡;当活塞杆向工作缸内收缩时,除尘套的刮尘环受到活塞杆的阻力而向靠近端盖方向滑移,缓冲环发生弹性弯曲,由此在刮尘环与缓冲环的连接处形成一环沟;当活塞杆向工作缸外伸出时,刮尘环受到活塞杆的阻力而向远离端盖方向滑移,此时缓冲环弹性形变的势能被释放而产生振动,使得落在防尘套上的灰尘被抖落,以此便于防尘套时刻保持整洁,有效减少了积聚于油封处的灰尘,使得油封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尘环在远离端盖的一侧抵触于活塞杆的侧壁上,且刮尘部在抵触活塞杆一侧的外边沿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尘环与活塞杆抵触的部位则为刮尘环的工作部位,将其设置于远离端盖的一侧,再结合倒角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堆积于刮尘环在远离端盖一侧的灰尘,增加刮尘环的刮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尘环在朝向端盖的一侧固定有与活塞杆抵触的定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环的设置能够增加刮尘环的结构稳定性,在活塞杆收缩时还能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以免缓冲环弯曲过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的截断面呈倒l字形并套设于所述缸体的外壁上,所述端盖嵌入于固定环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断面呈倒l字形的固定环能够对端盖加以罩设,减少固定环发生径向摆动,增加了固定环与端盖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缸体的外壁上轴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所述固定环的环内壁上设有与第一限位槽卡接的第一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套设于缸体上时,第一凸起卡接于第一限位槽中,以此对固定环起到良好的轴向限位作用,减少固定环在活塞杆伸缩过程中发生轴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的外侧端面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所述固定环上设有与第二限位槽卡接的第二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套设于缸体上时,第二凸起卡接于第二限位槽中,进而对固定环起到良好的径向限位作用,为缓冲环的弹性形变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呈圆环状,并与端盖共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环状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结构简单,便于固定环能够快速套设固定于缸体上,同时为固定环提供了良好的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尘环、固定环和缓冲环的外壁均设置有氟树脂材质的防污防油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氟树脂材质的防污防油层能够有效减少堆积于除尘套上的灰尘和油污,从而保证了其良好的除尘效果,为油封提供一个整洁的工作环境,使得油封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盖开口外侧罩设除尘套,利用除尘套的刮尘环、固定环和缓冲环,能够对开口处的灰尘加以阻挡,同时便于防尘套时刻保持整洁,有效减少了积聚于油封处的灰尘,使得油封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倒角、定位环的设置,使得刮尘环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有助于增加刮尘环的刮尘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设置,增加了固定环套设于缸体上时的结构稳定性,为缓冲环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在伸出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在收缩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11、端盖;111、开口;112、第二限位槽;12、第一限位槽;2、工作缸;3、导向器;4、油封;5、活塞杆;6、除尘套;61、刮尘环;611、倒角;62、固定环;621、第一凸起;622、第二凸起;63、缓冲环;64、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车辆减震器,包括缸体1、工作缸2、导向器3、油封4、活塞杆5和除尘套6,保证了油封4良好的密封效果。

缸体1的端部一体设有一个端盖11,工作缸2插入于缸体1的内部并与缸体1共轴设置,导向器3支撑于工作缸2上并与缸体1的内壁抵触,油封4安装于导向器3上并与端盖11抵接,活塞杆5依次穿过工作缸2、导向器3、油封4、端盖11伸出于缸体1外,端盖11中心上开设有供活塞杆5穿出的开口111。

除尘套6罩设于端盖11在开口111的外侧,该除尘套6包括抵触于活塞杆5侧壁上的刮尘环61、与端盖11固定连接的固定环62以及连接固定环62和刮尘环61并由橡胶制成的缓冲环63,且刮尘环61、固定环62和缓冲环63的外壁均设置有氟树脂材质的防污防油层。结合图2,活塞杆5在伸缩过程中,该除尘套6能随之产生轴向振动,进而对开口111处的灰尘加以阻挡,同时还能时刻保持整洁,为油封4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其中,刮尘环61在远离端盖11的一侧抵触于活塞杆5的侧壁上,且刮尘部在抵触活塞杆5一侧的外边沿设置有倒角611。刮尘环61在朝向端盖11的一侧还一体设置有一个定位环64,该定位环64的内环面与活塞杆5抵触,定位环64在远离刮尘环61的一侧端面与油封4活动抵触,使得刮尘环61朝向端盖11的一侧与活塞杆5外壁之间存在间隙,为活塞杆5伸缩提供径向摆动提供缓冲空间,同时为刮尘环61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固定环62的截断面呈倒l字形并通过胶水固定套设于缸体1的外壁上,端盖11嵌入于固定环62中。缸体1的外壁上轴向间隔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12,固定环62的环内壁上设有两个与第一限位槽12卡接的第一凸起621。端盖11的外侧端面上间隔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槽112,固定环62上设有两个与第二限位槽112卡接的第二凸起622。此外,第一限位槽12、第二限位槽112、第一凸起621和第二凸起622均呈圆环状,并与端盖11共轴设置,以此,便于固定环62快速稳定的套设于缸体1的端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参见图1和图2,除尘套6罩设于端盖11的开口111处,对开口111处的灰尘加以阻挡。当活塞杆5向工作缸2内收缩时,除尘套6的刮尘环61受到活塞杆5的阻力而向靠近端盖11方向滑移,缓冲环63发生弹性弯曲,由此在刮尘环61与缓冲环63的连接处形成一环沟;当活塞杆5向工作缸2外伸出时,刮尘环61受到活塞杆5的阻力而向远离端盖11方向滑移,此时缓冲环63弹性形变的势能被释放而产生振动,使得落在防尘套上的灰尘被抖落,以此便于防尘套时刻保持整洁,为油封4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了油封4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