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管路用软硬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4275发布日期:2019-11-12 23:55阅读:1646来源:国知局
汽车空调管路用软硬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设计汽车空调管路的连接结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胶管与硬管对接的软硬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空调管路软硬管对接一般采用扣压结构连接,具体连接结构为:如图1所示,将硬管插入胶管内,硬管外壁设有胶管配合沟槽和铝套配合沟槽,在胶管外侧设有铝套,通过铝套沿径向方向挤压胶管,使胶管产生弹性变形,胶管内壁嵌入胶管配合沟槽内,并且将铝套端部挤压至铝套配合沟槽内。这种扣压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1、铝套端部与铝套配合沟槽之间会有铝屑残留,存在相对转动的风险,且发生泄漏几率大;

2、为了防止对胶管造成磨损,硬管外壁上的胶管配合沟槽需要带有一定锥角,这对硬管模具精度要求高,模具开发费用高且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用软硬管连接结构,以解决当前汽车空调管路软硬管对接结构存在的加工成本高、对接处易发生泄露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用软硬管连接结构,包括铝套、硬管和胶管,硬管插入胶管内,硬管外壁沿轴向方向间隔设有胶管配合沟槽和铝套配合沟槽,胶管配合沟槽位于胶管内,铝套配合沟槽位于胶管管口外侧,铝套套装在胶管外侧,通过铝套沿径向方向挤压胶管,使胶管内壁嵌入胶管配合沟槽内,并且将铝套端部挤压至铝套配合沟槽内;

所述胶管配合沟槽截面为矩形,并且胶管配合沟槽底面与胶管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在胶管配合沟槽远离胶管管口一侧设有锥齿状突起,锥齿状突起的顶端为圆弧面;所述铝套端部外圆设有二次扣压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胶管配合沟槽数量至少为2个,在每个胶管配合沟槽远离铝套端部一侧均设有一个锥齿状突起。

进一步的,所述锥齿状突起外径沿硬管插入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扣压台阶外径小于铝套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铝套配合沟槽远离胶管配合沟槽一侧设有限位凸缘。

进一步的,所述硬管为PP管、铝管或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材质为HNBR。

有益效果:

(1)硬管沟槽截面可以采用注塑或模具成型,硬管沟槽截面为矩形,此模具开发成本较低;

(2)硬管沟槽与胶管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垫圈,密封垫圈不仅可以提高密封效果,还可以增加硬管与胶管之间摩擦力,防止其相对转动;

(3)在胶管配合沟槽远离胶管管口一侧设有锥齿状突起,锥齿状突起具有止推作用,防止因外力作用,使硬管从胶管内脱出,锥型齿采用圆角过渡,避免切伤胶管;

(4)锥齿状突起不采用注塑成型,而是通过车床加工成形,节省模具开发成本;

(5)铝套端部外圆设有二次扣压台阶,便于对铝套端部进行二次扣压,提高铝套与硬管的贴合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硬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硬管的外形结构图;

图中:1-铝套;2-硬管;3-胶管;4-密封圈;5-胶管配合沟槽;6-铝套配合沟槽;7-扣压凹陷;8-锥齿状突起;9-二次扣压台阶;10-限位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空调管路用软硬管连接结构,包括铝套1、硬管2和胶管3。

硬管2插入胶管3内,硬管2外壁沿轴向方向间隔设有胶管配合沟槽5和铝套配合沟槽6,胶管配合沟槽5位于胶管3内,铝套配合沟槽6位于胶管3管口外侧,铝套1套装在胶管3外侧,通过铝套1沿径向方向挤压胶管3,使胶管3内壁嵌入胶管配合沟槽5内,并且将铝套1端部挤压至铝套配合沟槽6内。

所述胶管配合沟槽6截面为矩形,并且胶管配合沟槽6底面与胶管3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4。

硬管2为PP(聚丙烯)管、铝管或钢管,若采用PP管,硬管2的胶管配合沟槽5可以采用注塑或模具成型,硬管沟槽截面5为矩形,模具开发成本较低,胶管配合沟槽5与胶管3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垫圈,密封圈4材质为HNBR(氢化丁腈橡胶)。密封垫圈不仅可以提高密封效果,还可以增加硬管2与胶管3之间摩擦力,防止其相对转动.

在胶管配合沟槽6远离胶管3管口一侧设有锥齿状突起8,锥齿状突起8的顶端为圆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胶管配合沟槽5数量至少为2个,在每个胶管配合沟槽6远离铝套1端部一侧均设有一个锥齿状突起8。锥齿状突起8具有止推作用,防止因外力作用,使硬管从胶管内脱出,锥型齿采用圆角过渡,避免切伤胶管。优选的,所述锥齿状突起8外径沿硬管2插入方向逐渐减小,这种结构止推效果更好。锥齿状突起不采用注塑或模具成型,而是通过车床加工成形,节省模具开发成本。

所述铝套1端部外圆设有二次扣压台阶9。优选的,所述二次扣压台阶9外径小于铝套1外径。通过二次扣压台阶9便于对铝套端部进行二次扣压,提高铝套与硬管的贴合度。如图1所示,通过扣压设备一次扣压铝套1,通过铝套1沿径向方向挤压胶管3,使胶管3产生弹性变形,胶管3内壁嵌入胶管配合沟槽5内,一次扣压完毕后,铝套1外壁形成扣压凹陷7,然后通过扣压设备在二次扣压台阶9位置二次扣压铝套1,将铝套1端部挤压至铝套配合沟槽6内。

此外,所述铝套配合沟槽6远离胶管配合沟槽5一侧设有限位凸缘10。通过限位凸缘10对铝套1端部起到定位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