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直线滑块的扣合式刮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4317发布日期:2020-05-08 13:18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用于直线滑块的扣合式刮油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线导轨组件,特别是用于直线滑块的扣合式刮油板。



背景技术:

刮油板是直线滑块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刮油板能对直线滑块与导轨之间的空间进行密封,可排除大体积杂质进入直线滑块内,同时使直线滑块与导轨之间的空腔内的润滑油不向外溢出,也可以隔离高温铁屑或加工火花。现有技术中的刮油板与端盖之间多用螺纹连接,构件复杂,边沿密封性差,部分杂质容易进入金属刮片内,影响注油孔的清洁度和通透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直线滑块的扣合式刮油板,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刮油板与端盖之间连接复杂,密封性差等问题,便于直线滑块的组装,也能提升直线滑块使用中密封性及耐久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直线滑块的扣合式刮油板,所述刮油板包括截面轮廓为长方形且在一个长边处开有c型缺口的板体,所述c型缺口的形状与导轨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板体的短边以及与c型缺口相对的长边分别与端盖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刮油板通过板体上设置的扣合部扣合在端盖的端面上,所述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与扣合部相匹配的卡扣槽;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板体相连接的卡块以及设置在卡块端部的卡头,所述卡头的截面轮廓线与卡块的截面轮廓线相平行且卡头的截面轮廓大于卡块的截面轮廓。

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的截面轮廓为正方形且设置在板体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卡块的外棱面分别与板体的长边或短边相平行且距离为1~5mm;所述卡头的截面轮廓线与卡块的截面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为0.5~3mm。

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的截面轮廓为长方形且卡块的长边与板体的短边相平行、距离为1~5mm,所述卡块的短边与板体的长边相平行且距离为1~5mm;所述卡头的截面轮廓线与卡块的截面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为0.5~3mm。

进一步的,所述卡头的端面棱上设置倒角斜面一,所述倒角斜面一与卡头的端面之间的角度为25~45度。

进一步的,所述扣合部上设置贯穿扣合部的十字槽,所述十字槽的槽宽为0.5~1.5mm。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槽的端面棱上设置倒角斜面二,所述倒角斜面二与卡扣槽的端面之间的角度为25~45度。

进一步的,所述扣合部与板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与滑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技术方案中的扣合式刮油片,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结构稳定,扣合连接后四周密封性强,在大大降低原有构件的复杂程度的同时,还可有效防止部分杂质容易进入金属刮片内,保证了注油孔的清洁度和通透性。扣合部中的卡块起到支撑扣合的作用,卡头具有配合固定的作用,与盖端扣合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刮油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刮油板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端盖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刮油板的安装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刮油板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端盖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刮油板的安装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导轨,20-滑块,30-端盖,31-卡扣槽,32-倒角斜面二,40-板体,41-c型缺口,50-扣合部,51-卡块,52-卡头,53-倒角斜面一,54-十字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导轨10和滑块20共同组成直线滑块副,导轨10通常穿接于滑块20的槽口内,滑块20包括滑块本体、设置在滑块本体两端的端盖30、设置在端盖30外侧的刮油板,端盖30与滑块2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线滑块的扣合式刮油板,刮油板的板体40的整体截面轮廓为长方形,在板体40的一个长边处开有c型缺口41,c型缺口41的形状与导轨1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板体40的两条短边以及与c型缺口41相对的长边分别与端盖3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刮油板的板体40上设置有若干个扣合部50,在端盖30的外侧面上设置与扣合部50相匹配的卡扣槽31,刮油板通过板体40上设置的扣合部50扣合在端盖30的端面上,从而实现刮油板与端盖30之间较为紧密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扣合部50的结构包括卡块51与卡头52,卡块51与板体40相连接,卡头52设置在卡块51的端部,卡头52与卡扣槽31相配合并卡接在卡扣槽31内,实现板体40与端盖30之间的连接。卡头52的截面轮廓线与卡块51的截面轮廓线相平行,卡头52的截面轮廓大于卡块51的截面轮廓,即卡头52的截面轮廓与卡块51的截面轮廓为等距。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卡块51的截面轮廓为正方形,数量为四个,设置在板体40的四个顶角处,卡块51的外棱面为四个长方体面,其中两个外棱面与板体40的长边相平行,另外两个外棱面与板体40的短边相平行,棱面与板体40边沿的距离为1~5mm,优选3mm或5mm。卡头52的截面轮廓线与卡块51的截面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为0.5~3mm,优选1mm或2mm或3mm。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端盖30上设置四个卡扣槽31,分别与板体40上的四个扣合部50相对应。卡扣槽31的深度与扣合部50的高度相同,以保证在扣合部50卡入卡扣槽31时,板体40的一个端面与端盖30的一个端面相贴合,即如图4所示的卡扣状态。

为了便于卡扣操作时对准卡头52与卡扣槽31,本实施例中卡头52的端面棱上设置倒角斜面一53,倒角斜面一53与卡头52的端面之间的角度为25~45度,优选35度或45度,如图5所示的角a。本实施例中卡扣槽31的端面棱上设置倒角斜面二32,倒角斜面二32与卡扣槽31的端面之间的角度为25~45度,优选35度或45度,如图5所示的角b。

为了便于安装或拆卸刮油板,本实施例中扣合部50上设置贯穿扣合部50的十字槽54,十字槽54的槽宽为0.5~1.5mm,优选0.5mm或1mm,在安装或拆卸时,扣合部50上的卡头52能够利用十字槽54的间隙而发生形变,使卡头52能够更容易进入卡扣槽31或从卡扣槽31内拔出。

为了便于制造,本实施例中的扣合部50与板体40一体成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线滑块的扣合式刮油板的安装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卡块51的截面轮廓为长方形,数量为两个,卡块51的长边与板体40的短边相平行,与板体40的短边之间的距离为1~5mm,优选1mm或3mm或5mm。卡块51的短边与板体40的长边相平行,与板体40的长边之间的距离为1~5mm,优选1mm或3mm或5mm。卡头52的截面轮廓线与卡块51的截面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为0.5~3mm,优选1mm或2mm或3mm。

如图6所述,本实施例中端盖30上设置两个卡扣槽31,分别与板体40上的两个扣合部50相对应。卡扣槽31的深度与扣合部50的高度相同,以保证在扣合部50卡入卡扣槽31时,板体40的一个端面与端盖30的一个端面相贴合,即如图7所示的卡扣状态。

本实施例中,卡头52的端面棱上也可以如实施例1所示设置倒角斜面一53,卡扣槽31的端面棱上也可以如实施例1所示设置倒角斜面二32,扣合部50上也可以如实施例1所示设置贯穿扣合部50的十字槽54。

上述两个实施例公开了用于直线滑块的扣合式刮油板,是针对现有刮油板与端盖之间连接结构复杂,装配后四周密封性差的问题而设计。能够解决原有构件的配置复杂,四周边密封性较差问题,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减少螺纹配置,四周扣合,使结构稳定,增强密封性,有效防止杂质容易进入滑块内,同时也能防止滑块内部的润滑油留到导轨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