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铆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8601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便铆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构件,特别是薄壁零件的连接构件。
铆钉是连接二件或二件以上零件的常用连接构件,一般来说,被连接零件双面可使用工具的,可用锤击铆钉,若只能单面使用工具的,大多用抽芯铆钉,上述铆钉连接后不可拆,连接手续麻烦,如抽芯铆钉还需要特殊工具进行铆接,成本较高,且表面不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连接快速,可拆卸重复使用、外形美观的简便铆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简便铆钉由铆体和铆杆构成,具有内孔的铆体上端有凸缘,下部开有圆周均布的与内孔相通的槽,形成弹性瓣,铆杆具有帽盖和杆部,杆部直径与铆体内孔过盈相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连接快速,可用简单工具或手按实现铆接,若采用可塑性强的材质制作,还可拆卸重复使用,且表面美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铆接后的状态图。
结合上述附图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简便铆钉由铆体(3)和铆杆(1)构成。
铆体(3)具有内孔,内孔内端面为倒角面,上端有凸缘,插入被连接零件时能起限位作用,下部开有圆周均布的3-5条与内孔相通的槽(5),本实施例的槽为4条,形成4个弹簧瓣(4)。
铆杆(1)具有帽盖和杆部(2),杆部直径与铆体内孔过盈相配,且帽盖为可以包容铆体(3)凸缘的内凹结构,使铆接后的铆体凸缘被铆杆帽盖复盖。为了使铆接时铆杆易插入铆体,铆杆的杆部(2)下端头可以采用球头或圆锥头或多棱头结构。铆杆插入铆体后,弹性瓣(5)受杆部挤力而向四周张开达到连接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般用于二件或二件以上的薄壁零件连接,当铆接强度要求不高的零件时,可采用可塑性较强的材料如塑料作为铆钉的制作材料,由于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起出铆杆(1)后,铆体上的弹性瓣(4)会复原,可重复使用,这种铆钉可代替自攻螺钉连接零件,它不但外形美观,且不会生锈,操作也要比自攻螺钉简单得多,一般直径不超过10毫米的孔,都能用手按进去,不需任何工具。
对于铆接强度要求高的零件时,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如铁、铜和铝等,这时由于材料可塑性低,起出铆杆(1)后铆体弹性瓣不会自动复原,一般用于永久性铆接的零件连接,可代替抽芯铆钉使用,但工具要简单得多,只要一般的铁锤敲入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简便铆钉,其特征在于由铆体(3)和铆杆(1)构成,具有内孔的铆体上端有凸缘,下部开有圆周均布的与内孔相通的槽(5),形成弹性瓣(4),铆杆具有帽盖和杆部(2),杆部直径与铆体内孔过盈相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便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铆体(3)内孔具有倒角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简便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铆体(3)下部开有3-5条槽(5),相应形成3-5个弹性瓣(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便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铆杆(1)的帽盖为可以包容铆体(3)凸缘的内凹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简便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铆杆的杆部(2)下端头为球头或圆锥头或多棱头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简便铆钉,由铆体和铆杆构成,具有内孔的铆体上端有凸缘,下部开有圆周均布的与内孔相通的槽,形成弹性瓣;铆杆具有帽盖和杆部,杆部直径与铆体内孔过盈相配。本铆钉与现有铆钉相比,连接快速,可用简单工具或手按实现铆接,若采用可塑性强的材质制作,还可拆卸重复使用,表面美观,适宜于较薄零件的铆接连接。
文档编号F16B19/04GK2323187SQ9722311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1日
发明者应耀明 申请人:应耀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