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690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承臂11,借助第2弹簧座42安装于中间盘侧支承臂24。
[0052]首先,说明在两弹簧座41、42中通用的结构。
[0053]两弹簧座41、42是利用摩擦阻力较低的树脂覆盖后述的芯骨部件45进行模制成形而形成的,如图4A、图4B所示,分别具有支承部43和遮檐部44。
[0054]支承部43用于支承两螺旋弹簧31、32的弹簧中心轴线Sc的方向的端部,如图5所示,形成为大致圆盘状。而且,从支承各螺旋弹簧31、32的弹簧支承面43a的径向的中央突出形成有引导突起43c,该引导突起43c向各螺旋弹簧31、32的端部的内周插入并用于限制各螺旋弹簧31、32的径向的移动。
[0055]遮檐部44是沿着支承部43的外周部从装置外径方向(图3的箭头OUT方向)侧的大致一半的部分的区域起沿轴向延伸而形成的。该遮檐部44抑制各螺旋弹簧31、32在减振器装置A的工作时的离心力作用下向减振器外径方向发生变形,以覆盖各螺旋弹簧31、32的装置外径方向侧的方式形成。
[0056]另外,如图5所示,在遮檐部44上,在圆周方向的中央以及圆周方向的两端部这三处具有沿着轴向(沿着图5中的点划线所示的弹簧中心轴线Sc的方向)延伸的肋44a、44b、44b ο
[0057]芯骨部件45由金属制的薄板形成,如图5所示,由支承部芯骨部件451、遮檐部芯骨部件452以及侧缘部加强臂部453、453—体形成。
[0058]支承部芯骨部件451被埋入支承部43内,形成为直径比支承部43的直径小的圆盘形状。
[0059]遮檐部芯骨部件452配置在作为遮檐部44的装置外径方向的顶部的、肋44a的内侧。
[0060]侧缘部加强臂部453沿着遮檐部44的圆弧的圆周方向两端缘部的肋44b配置,且形成为宽度比遮檐部芯骨部件452的宽度窄的棒状。
[0061 ] 遮檐部芯骨部件452具有靠近支承部43—侧的低刚性部452a和作为远离支承部43一侧的、遮檐部44的顶端侧的高刚性部452b。
[0062]在本实施方式I中,低刚性部452a和高刚性部452b的刚性的不同是根据形成遮檐部芯骨部件452的金属板材的宽度的不同而设定的,将高刚性部452b的宽度形成得比低刚性部452a的宽度宽。而且,在本实施方式I中,在赋予该宽度之差时,如图6所示,遮檐部芯骨部件452形成为俯视T字状。
[00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低刚性部452a的遮檐部突出方向的尺寸LI形成为比引导突起43c的轴向尺寸L2大的尺寸。因此,低刚性部452a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在比引导突起43c的顶端靠遮檐部44的顶端方向侧的位置。另外,高刚性部452b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在比引导突起43c的顶端靠遮檐部44的顶端侧的位置。
[006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I中,遮檐部芯骨部件452相对于形成遮檐部44的树脂材料向装置内径方向(与箭头OUT相反的方向)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侧缘部加强臂部453整体被埋入用于形成遮檐部44的树脂材料。
[0065]接着,对支承部43进行说明。
[0066]如图5所示,支承部43在弹簧支承面43a的与各螺旋弹簧31、32抵接的部分设置有芯骨暴露部451a,该芯骨暴露部451a使支承部芯骨部件451以能够与各螺旋弹簧31、32抵接的方式暴露出来。
[0067]在本实施方式I,该芯骨暴露部451a设置在弹簧支承面43a的与各螺旋弹簧31、32强力接触的部位。即、芯骨暴露部451a配置在弹簧支承面43a的比各螺旋弹簧31、32的弹簧中心轴线Sc靠装置内径方向(与图4A、图4B所示的箭头OUT相反的方向)侧的位置。
[006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I中,芯骨暴露部451a沿着弹簧支承面43a的与各螺旋弹簧31、32的端部抵接的卷形状的圆周状部分设置为半圆弧状。
[0069]另一方面,弹簧支承面43a的包含比弹簧中心轴线Sc靠装置外径方向侧的区域在内的、芯骨暴露部451a以外的区域被作为利用树脂覆盖支承部芯骨部件451的覆盖区域43b ο
[0070](弹簧座的安装结构)
[0071]接着,说明两弹簧座41、42的、相对于毂衬侧支承臂11和中间盘侧支承臂24的安装结构。
[0072]在各支承臂11、24上形成有能够收纳各螺旋弹簧31、32的端部和各弹簧座41、42且沿着圆周方向构成为凹形状的一对安装用凹部I la、24a。而且,在被一对安装用凹部11a、24a沿着圆周方向夹着的部分设置有供各弹簧座41、42安装的安装部llb、24b。另外,在各安装用凹部I Ia、24a的外径方向侧,沿着圆周方向分别延伸设置有凸缘11f、24f。
[0073]各弹簧座41、42在支承部43的与设置有引导突起43c的这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用于沿着轴向夹持各支承臂11、24的安装部I lb、24b的一对夹持用突起47、46 ο
[0074]如图4Α、图4Β所示,设置于第I弹簧座41的夹持用突起47与第2弹簧座42的夹持用突起46相比,形成为相对较小的形状。
[0075]S卩、如图2所示,被夹持用突起47夹持的毂衬侧支承臂11在装置轴向(箭头Ce方向)的两侧配置有输入输出盘2的连结部2b和第2盘22的连结部22b。因此,如图9所示,一对夹持用突起47夹持着安装部11b,进而又被两个连结部2b、22b所夹持。于是,即使利用相对较小的夹持用突起47,也能够充分确保第I弹簧座41相对于毂衬侧支承臂11的安装部Ilb的安装强度。
[0076]另一方面,在中间盘23的中间盘侧支承臂24的轴向上不存在连结部2b、22b,第2弹簧座42仅通过一对夹持用突起46安装于中间盘侧支承臂24。因此,第2弹簧座42的夹持用突起46为了确保其安装强度,形成为比第I弹簧座41的夹持用突起47相对较大的形状。
[0077]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第2弹簧座42的夹持用突起46的结构。
[0078]如图6所示,一对夹持用突起46、46的装置轴向的间隔成为能夹持安装部24b的间隔,通过如上所述夹持安装部24b来限制第2弹簧座42的装置轴向(箭头Ce方向)的移动。另夕卜,两个夹持用突起46、46只夹持着安装部24b,因此,成为能够相对于安装部24b向作为图4B的箭头R4b方向的装置外径方向进行相对转动的支承。
[0079]而且,如图7A所示,从装置轴向观察,夹持用突起46形成为作为沿着上述外径方向的转动轨迹的圆弧形状的半圆形状。
[0080]而且,夹持用突起46具有低刚性部46a和高刚性部46b。
[0081]低刚性部46a处于夹持用突起46的靠近遮檐部44的一侧,且设置在比弹簧中心轴线Sc靠装置外径方向侧的区域。另外,图7A的弹簧中心轴线Sc表示各螺旋弹簧31、32在如图4A那样未向装置外径方向发生变形的状态下的中心轴线。而且,该低刚性部46a设定为能够允许遮檐部44在装置外径方向和装置轴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刚性。
[0082]高刚性部46b通过在夹持用突起46的外侧沿着弹簧中心轴线Sc方向立起设置两根肋46c、46c而形成为比低刚性部46a的刚性高的刚性。另外,如图7A所示,这些肋46c、46c相对于弹簧中心轴线Sc倾斜设置。该倾斜是在各螺旋弹簧31、32由于离心力而向装置外径方向进行了位移之际沿着自各螺旋弹簧31、32进行输入的输入方向(箭头F方向)的方向。而且,两个肋46c、46c以隔着该箭头F所示的输入方向的方式在装置外径方向和装置内径方向并排设置。
[0083](实施方式I的作用)
[0084]接着,说明实施方式I的作用。
[0085](两螺旋弹簧向装置外径方向发生变形时)
[0086]在发动机Eng和马达Mot之间进行驱动传递的情况下,输入输出盘2和毂衬I中的一者的旋转将会借助两螺旋弹簧31、32传递到另一者。
[0087]此时,伴随着两个盘1、2进行旋转,有离心力作用于两螺旋弹簧31、32。
[0088]而且,在两个盘1、2非旋转时,如图4A所示,各螺旋弹簧31、32的弹簧中心轴线Sc大致成一条直线,与此相对,在两个盘1、2旋转时,如图4B所示,由于上述离心力,各螺旋弹簧31、32以中间部向装置外径方向膨胀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
[0089]另外,在两螺旋弹簧31、32向装置外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时,两弹簧座41、42相对于各支承臂11、24的各盘1、2的安装用凹部I la、24a由于安装上的松动等而向外径方向转动。
[0090]S卩、遮檐部44被两螺旋弹簧31、32向装置外径方向按压,而两弹簧座41、42欲相对于各盘1、2沿着图4B的箭头R4b所示的方向转动。另外,两弹簧座41、42是由具有弹性的树脂制成,因此,当产生向箭头R4b方向的弹性变形时,遮檐部44以使其顶端向外径方向位移的方式发生变形。而且,支承部43也伴随着遮檐部44的变形,相对于弹簧中心轴线Sc向弹簧外侧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0091]另外,在上述两螺旋弹簧31、32向装置外径方向发生变形时,两螺旋弹簧31、32和两弹簧座41、42发生相对位移,因而两者产生摩擦。在发生该摩擦时,因为两弹簧座41、42是树脂制的,与金属制的弹簧座相比,能够将在上述摩擦时产生的摩擦阻力抑制得较低。由此,与在上述摩擦时摩擦阻力较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两螺旋弹簧31、32相对于两弹簧座41、42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