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20529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差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差动装置,尤其设及下述运样差动装置的改良: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 经由在外周部具有与小齿轮晒合的齿部的一对侧面齿轮(输出齿轮)分配并传递给一对输 出轴,所述输入部件支承对小齿轮(差动齿轮)进行支承的小齿轮支承部(差动齿轮支承部) 且能够与该小齿轮支承部一同旋转。
【背景技术】
[0002] W往,运样的差动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而被公知。在W往装置中,经由在 侧面齿轮的背面和差速器壳体之间的间隙、或侧面齿轮内周和输出轴外周间的花键配合 部,向小齿轮的滑动部和侧面齿轮晒合部供给润滑油。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9147号公报
[0004]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803871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64728号公报
[0006] 然而在W往装置中,由于不能高效地向小齿轮与侧面齿轮的晒合部集中大量的润 滑油,因此,在例如由于使侧面齿轮大径化而使上述晒合部远离输出轴的情况下、或小齿轮 高速旋转那样的严酷的运转状况的情况下,存在向小齿轮的滑动部和侧面齿轮晒合部供给 的润滑油不足的危险。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是鉴于该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差动装 置。
[000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及的差动装置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经由一对侧面 齿轮分配并传递给一对输出轴,所述输入部件支承对小齿轮进行支承的小齿轮支承部,且 能够与该小齿轮支承部一同旋转,所述一对侧面齿轮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晒合的齿 部,所述一对侧面齿轮具有:轴部,其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连接;W及扁平的中间壁部,其 一体地连接所述轴部和从该轴部向所述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外侧远离的所述齿部之间,在 至少一个所述侧面齿轮的所述中间壁部上形成有两端分别在该中间壁部的内侧面和外侧 面上开口的贯通油路(此为第一特征)。
[0009] 优选为,所述差动装置还具有:罩部,其具有覆盖所述至少一个侧面齿轮的外侧面 的侧壁部,且该罩部W与所述输入部件一体地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输入部件结合;W及垫圈, 其安插于所述侧壁部的内侧面和所述侧面齿轮的外侧面之间,所述垫圈和所述贯通油路的 相对位置被设定成:所述垫圈的至少内周部面对所述贯通油路的在所述中间壁部的外侧面 上的开口部(此为第二特征)。
[0010] 优选为,在所述侧壁部的内侧面和所述侧面齿轮的外侧面的相对置面的至少一方 上形成有嵌合保持所述垫圈的垫圈保持槽(此为第Ξ特征)。
[0011] 优选为,所述侧壁部具有使所述侧面齿轮的外侧面露出的掏空部,在所述侧壁部 的内侧面上凹陷设置有导油槽,该导油槽能够在所述输入部件旋转时引导润滑油从所述掏 空部的周缘流入所述垫圈和所述贯通油路(此为第四特征)。
[0012]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及的差动装置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经由一 对输出齿轮分配并传递给一对输出轴,所述输入部件支承对差动齿轮进行支承的差动齿轮 支承部,且能够与该差动齿轮支承部一同旋转,所述一对输出齿轮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差 动齿轮晒合的齿部,所述一对输出齿轮具有:轴部,其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连接;W及扁 平的中间壁部,其一体地连接所述轴部和从该轴部向所述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外侧远离的 所述齿部之间,在至少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中间壁部上形成有两端分别在所述中间壁 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开口的贯通油路,在设所述输出齿轮的齿数为Z1,设所述差动齿轮 的齿数为Z2,设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的直径为d2,设节锥距为PCD时,满足 [001引【数学式9】
[0014]
[0015] 并且,满足Zl/Z2>2(此为第五特征)。
[0016] 并且,优选为,满足Z1/Z2 ^ 4(此为第六特征)。
[0017] 并且,优选为,满足Z1/Z2 ^ 5.8(此为第屯特征)。
[0018] 发明效果
[0019]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一对侧面齿轮具有与输出轴连接的轴部和扁平的中间壁 部,该中间壁部一体地连接从轴部向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外侧远离的齿部与轴部之间,因 此,能够使侧面齿轮相对小齿轮充分大径化,从而将侧面齿轮的齿数设定为充分大于小齿 轮的齿数,由此,能够减轻从小齿轮向侧面齿轮传递扭矩时的小齿轮支承部的载荷负担,能 够实现小齿轮支承部的有效直径的小径化,进而实现小齿轮的轴向窄幅化,因此,与中间壁 部为扁平的效果相辅相成地,能够有助于差动装置的轴向窄幅化。并且,即使侧面齿轮的齿 部伴随侧面齿轮的上述大径化而在半径方向上远离输出轴,由于在至少一个侧面齿轮的中 间壁部上形成有两端分别在中间壁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开口的贯通油路,因此,也能够 使润滑油通过贯通油路从侧面齿轮的外侧面侧向内侧面侧流入,能够利用离屯、力高效地将 流入的润滑油供给至侧面齿轮的外周的齿部、进而供给至与小齿轮的晒合部。由此,即使在 由于侧面齿轮的大径化而使侧面齿轮的齿部远离输出轴的情况或小齿轮高速旋转的严酷 的运转状况的情况下,也能够向小齿轮与侧面齿轮的晒合部或小齿轮的滑动部充分供给润 滑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晒合部和滑动部的烧伤。
[0020] 并且尤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差动装置还具有:罩部,其具有覆盖至少一个侧 面齿轮的外侧面的侧壁部且该罩部W与输入部件一体地旋转的方式与输入部件结合;W及 垫圈,其安插于侧壁部的内侧面和侧面齿轮的外侧面之间,垫圈和贯通油路的相对位置被 设定成:垫圈的至少内周部面对贯通油路的在中间壁部的外侧面上的开口部,因此,通过垫 圈抑制了在罩部内侧面和侧面齿轮外侧面的间隙中由于离屯、力想要向半径方向外侧流出 的润滑油的流动,并能够将润滑油从垫圈的内周侧经由贯通油路引导向侧面齿轮的内方 侦U。由此,能够增加通过贯通油路沿着侧面齿轮内侧面朝向外周齿部侧的润滑油量,从而提 高对晒合部等的润滑效果。而且由于垫圈兼作向贯通油路引导的油引导构件,因此,相应地 实现了结构简单化,能够有助于成本节约。
[0021] 并且尤其根据第Ξ特征,由于在罩部的侧壁部的内侧面和侧面齿轮的外侧面的相 对置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垫圈保持槽,因此,能够将垫圈稳定地保持在考虑了向贯通油 路的润滑油流路的适当的规定位置。
[0022] 并且尤其根据第四特征,罩部的侧壁部具有使侧面齿轮的外侧面露出的掏空部, 并在侧壁部的内侧面上凹陷设置有导油槽,该导油槽能够在输入部件的旋转时引导润滑油 从掏空部的周缘向垫圈和贯通油路流入,因此,根据导油槽的油引导效果,能够利用输入部 件的旋转高效地引导润滑油从掏空部的周缘向垫圈和贯通油路流入。因此,对垫圈的润滑 效果有所提高自不必说,还能够更有效地增加通过贯通油路朝向侧面齿轮的外周的齿部侧 的润滑油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晒合部等的润滑效果。
[0023] 并且根据第五特征,一对输出齿轮具有:轴部,其与输出轴连接;W及扁平的中间 壁部,其一体地连接从该轴部向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外侧远离的齿部和轴部之间,因此,能 够使输出齿轮相对差动齿轮充分大径化,从而将输出齿轮的齿数设定为充分大于差动齿轮 的齿数。由此,能够减轻从差动齿轮向输出齿轮传递扭矩时的差动齿轮支承部的载荷负担, 从而能够实现差动齿轮支承部的有效直径的小径化,进而实现差动齿轮在轴向上的窄幅 化,因此,与中间壁部为扁平的效果相辅相成地,能够有助于差动装置的轴向窄幅化。并且, 即使输出齿轮的齿部伴随输出齿轮的上述大径化而在半径方向上远离输出轴,由于在至少 一个输出齿轮的中间壁部上形成有两端分别在中间壁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开口的贯通 油路,因此,能够使润滑油通过贯通油路从输出齿轮的外侧面侧向内侧面侧流入,能够利用 离屯、力高效地将流入的润滑油供给至输出齿轮的外周的齿部、进而供给至与差动齿轮晒合 的晒合部。由此,即使在由于输出齿轮的大径化而使输出齿轮的齿部远离输出轴的情况、或 小齿轮高速旋转的严酷的运转状况的情况下,也能够向差动齿轮和输出齿轮的晒合部或差 动齿轮的滑动部充分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晒合部和滑动部的烧伤。此外,根 据第五特征,由于能够确保与W往装置相同程度的强度(例如静态扭转载荷强度)和最大扭 矩传递量,并且在整体上使差动装置在输出轴的轴向上充分窄幅化,因此,即使对于差动装 置周边的布局上的限制多的传动系统,也能够W高自由度、不费劲且容易地组装差动装置, 并且在使该传动系统小型化方面是有利的。
[0024] 并且,尤其根据第六和第屯各特征,能够确保与W往装置相同程度的强度(例如静 态扭转载荷强度)和最大扭矩传递量,并且使差动装置进一步在输出轴的轴向上充分窄幅 化。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设及的差动装置及其周边的纵剖视图(沿图2中的 1-1线的剖视图)。
[0026] 图2是剖开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设及的差动装置的一部分的轴向一侧的侧视 图(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设及的差动装置的轴向另一侧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沿图1中的3-3线的剖视图)。
[0028] 图4是沿图1中的4-4线的剖视图,其中,只有一个罩部C用实线表示。
[0029] 图5是沿图1中的5-5线的剖视图,其中,仅另一个罩部C'和输出部件用实线表示。
[0030] 图6的(A)是沿图1的箭头6方向的放大图,图6的(B)是沿图6的(A)中的B-B线的剖 视图。
[0031] 图7是示出仅导油槽的形状不同的罩部的变形例的图4对应图。
[0032]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设及的差动装置的小齿轮支承部的变形例 的、与图6的(A)对应的局部剖视图。
[0033] 图9是示出W往的差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纵剖视图。
[0034] 图10是示出在使小齿轮的齿数为10时的齿轮强度变化率相对齿数比的关系的图 表。
[0035] 图11是示出齿轮强度变化率相对节锥距的变化率的关系的图表。
[0036] 图12是示出在将小齿轮的齿数为10时的齿轮强度维持在100%的情况下的节锥距 的变化率相对齿数比的关系的图表。
[0037] 图13是示出使小齿轮的齿数为10时的齿数比和轴径/节锥距之比率的关系的图 表。
[0038] 图14是使小齿轮的齿数为即寸的齿数比和轴径/节锥距之比率的关系的图表。
[0039] 图15是示出使小齿轮的齿数为12时的齿数比和轴径/节锥距之比率的关系的图 表。
[0040] 图16是示出使小齿轮的齿数为20时的齿数比和轴径/节锥距之比率的关系的图 表。
[0041 ] 标号说明
[0042] A:输出轴;C、C' :罩部;Cs :侧壁部;D:差动装置;d2:小齿轮轴的直径、支承轴部的 直径(小齿轮支撑部的直径、差动齿轮支承部的直径);1:输入部件;P:小齿轮(差动齿轮); PCD:节锥距;PS:小齿轮轴(小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