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8320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一般都会在混凝土加工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各种外加剂。这些外加剂品种多,常见的有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引气剂等,通过添加这些外加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而液体外加剂与固体外加剂相比,具有效率高、易扩散、易保存、无飞尘造成的污染等优点。因此,液体外加剂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分。

液体外加剂从制备生产厂家运输到混凝土生产厂家,现阶段通常是采用外加剂运输罐车载运输,对于外加剂运输装载过程,外加剂生产厂家一般采用单个导流管将存储罐内的液体外加剂输送到运输罐中,然后通过运输罐车将多个运输罐运往目的地。然而,在外加剂从存储罐输送到运输罐这个过程中,由于运输罐容积有限,通常需要人工全程监督控制导流管上的输料阀门,来控制外加剂的输送,从而耗费大量劳动力和时间,造成劳动成本增加,致使劳动效率低下。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够智能控制导流管流量或者对多个运输罐同时输料的导流控制装置,来提高外加剂的输送效率,降低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加剂运输装载过程、耗时长、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控制一组或多组导流槽内外加剂的流量,来自动控制外加剂的输送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劳动力,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包括导流槽和电机,所述导流槽上沿外加剂流向依次设有流量传感器、电控阀门,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导流槽内外加剂流体流量,所述电控阀门用于控制导流槽内外加剂流体的流量,所述流量传感器、电控阀门、电机分别与测控装置电连接;所述测控装置内设有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根据程序设定获取测量信息并控制电机及电控阀门的启闭状态。所述测控装置还设有显示操作单元,所述显示操作单元用于外加剂输送程序设定和导流槽的状态监测,使导流控制装置适用于各种外加剂的流量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为多组,每组为一个测控单元,每一个测控单元包括:流量传感器、电控阀门、电机,所述测控装置同时连接多个测控单元,对多个测控单元进行监测和控制。

进一步地,每个测控单元连接一个测控装置,多组测控装置与一个工控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测控装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工控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上还设有用于提示的警报器,用于导流控制装置异常报警和外加剂输送完成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阀门为电动阀或者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在导流槽上设置流量传感器及电控阀门,通过测控装置或者主控机配置好参数,控制过程根据程序命令自动运行,调节电控阀门、电机的启闭,对外加剂的导流槽进行控制,无需过多人工参与就能实现外加剂输送量的有效调节,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

2. 通过设置多组导流槽,并在每个导流槽上安装一个测控单元对外加剂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同时对多个运输罐定时定量地输送外加剂,节约运输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测控装置还可根据程序设定,以实现对不同种类外加剂的智能输送,适用范围广。

4. 测控装置与主控机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能够实现对外加剂输送过程的现场或者远程控制,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流槽;2、电机;3、流量传感器;4、电控阀门;5、测控装置;6、工控机;7、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包括导流槽1和电机2,所述导流槽1上沿外加剂流向依次设有流量传感器3、电控阀门4、电机2,所述流量传感器3用于测量导流槽1内外加剂流体流量,所述电控阀门4为电动阀或者电磁阀,所述电控阀门4用于控制导流槽1内外加剂的流量,所述流量传感器3、电控阀门4、电机2分别与测控装置5电连接;所述测控装置5内设有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根据预先设定的采集程序步骤,接收流量传感器采集导流槽1内流量参数,并根据流量参数及内设程序相继对电机2、电控阀门4发出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测控装置5对电机2、电控阀门4的启闭控制。导流槽1的电控阀门4通常是处于闭合状态,除非其输送状态,才会开启直至输送程序完成。

所述测控装置5还设有显示操作单元,所述显示操作单元用于外加剂输送程序设定和导流槽1的状态监测,根据外加剂的种类不同,在主控单元内编写不同的信息采集程序,在显示操作单元上手动设置输送时间、选择控制程序、读取导流槽内外加剂输送起始状态及流量,使导流控制装置适用于不同种类外加剂的流量控制,使其适用范围更广。

所述导流槽1为多组,每组为一个测控单元,每一个测控单元包括:流量传感器3、电控阀门4、电机2,所述测控装置5同时连接多个测控单元。所述的测控装置5根据程序设定,对所连接的多个测控单元进行阶段性地扫描,一方面获取测量信息,一方面进行控制,以达到对多个测控单元的准确和及时控制。测控装置5所依据的程序主要是根据现场实际资料分析及理论研究得出的算法进行编写,能够按照规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将所有的导流槽1进行全部控制,并保证控制的准确性。通过测控装置5的系统结构、电路控制系统、控制算法及通信模式的优化,所设计的多导流槽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多组外加剂输送过程的同时测控。

当每个测控单元连接一个测控装置5,多组测控装置5与一个工控机6连接,工作人员可在每个测控装置5显示操作单元读取对应的导流槽内的输送状况,而不至于弄错位置。所述测控装置5采取集中供电模式,减少了现场布线成本和工作量。

所述测控装置5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工控机6连接,并完成对测控装置5所连接的测控单元的通信,记录、控制及显示各导流槽1内的输送状况。

所述导流槽1上还设有用于提示的警报器7,用于导流控制装置异常报警,以便管理员能够对事故的状态做出反应,直至采取人工干预,另外还可用于外加剂输送完成提示,无需工作人员在旁实时管控,减轻工作负担。

实施例一

以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一种外加剂的一个测控单元结构为例:

一种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包括导流槽1和电机2,所述导流槽1上沿外加剂流向依次设有流量传感器3、电控阀门4、测控装置5,所述流量传感器3用于测量外加剂流体流量,所述电控阀门4用于控制导流槽1的流量,所述流量传感器3、电控阀门4、电机2分别与测控装置5电连接进行通信;所述测控装置5内设有主控单元,流量传感器3将流量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到测控装置5,根据外加剂的不同在主控单元内设置不同的计算程序,主控单元根据预先设定的采集程序步骤,获取一定时间段内外加剂的流量,根据流量数据及内设程序,发出对电控阀门4以及电机2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测控装置5对电机2、电控阀门4的启闭控制。

流量传感器3、电控阀门4及测控装置5均采取电路部分全密封的措施,保证这些设备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损坏。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需要运输外加剂时,将导流槽对准运输罐,通过测控装置5相继开启电控阀门4、电机2后,由电机2带动外加剂在导流槽1内输送,当外加剂运输罐即将加满时由流量传感器3反馈给测控装置5信号,随后测控装置相继控制电控阀门4、电机2停止输送;当外加剂存储罐内的液体到达罐底时,流量传感器反馈信号给控制测控装置5,测控装置相继控制电控阀门4、电机2关闭,连接新的外加剂存储罐,再次开启电控阀门4、电机2,根据运输罐需要调节测控装置5,控制外加剂的流量,进行外加剂的输送,以此循环下去。

本实施例适用于对单个导流槽的流量监控。

实施例二

以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多组导流槽连接一个测控装置为例。

多组导流槽1对应多个测控单元,各测控单元用一个测控装置5电连接;并对每个导流槽1进行编号,通过在一个测控装置5内主控单元编写对应编号的流量采集程序及控制程序,测控装置根据预先设定的采集程序步骤,获取设定时间段内各导流槽内外加剂的流量,根据流量数据及内设程序,发出对电控阀门4以及电机2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一个测控装置5对多组导流槽外加剂流量控制。所述导流槽1上分别设有用于提示的警报器7,管理员能够通过警报器马上判断出哪一个测控单元异常或者输送完成。

由于考虑到现场布线成本,本实施例适用于多组导流槽近距离的流量监控。

实施例三

以外加剂导流控制装置多个测控装置一个主控机为例。

多组导流槽1对应多个测控单元,各测控单元连接对应编号的测控装置5;工控机6同时与多个测控装置5进行连接,并完成对多个测控装置5所连接的测控单元的通信;

根据现场空间分布决定,测控装置5采用无线方式进行与工控机6的连接,在现场架设覆盖所有测控装置5及工控机6的无线局域网,为了保证无线信号的可靠性,在整个所需覆盖区域增加路由器桥接,构建一个无线信号完全覆盖且信号稳定的局域网;

工控机6上的控制程序,能够及时从数据库中获取测控装置传输过来的流量参数、电机、阀门启闭信息,工控机6对上述信息进行数据库存储,以备控制程序对数据的调用。

工控机6获取相应参数之后根据设定的控制算法,计算之后得出相应的控制命令,对电控阀门4、电机2进行调整,实现智能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工控机6与多个测控装置5无线连接,对于局域网内的各组外加剂导流槽均可无地域及距离限制的智能控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