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0262阅读:1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泵出口压力调节技术范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泵是指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被输送液体的静压能和动能的设备,其具有一定的压力,可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距离,以满足工艺过程的需要,所以泵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输送液体;而泄压阀则主要安装于封闭系统的设备或管道上,主要用于调节设备和管道内的压力,防止意外的发生。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当与泵出口连通的外送液体管道关闭时,由于泵流量、扬程的关系,泵出口外送液体管道液体无法输出将造成泵出口外送液体管道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泵出口外送液体管道或阀门等设备的承受极限时,会造成管道爆裂或阀门损坏。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泵出口压力过大而发生管爆,在泵输送的管道设计上,一般采用回流调节技术、节流调节技术和变频控制技术来调节泵出口的压力。其中,回流调节技术是当泵出口压力过大时,将泵排出的一部分液体经泄压阀回流到泵的入口,通过调节泄压阀来调节泵的出口压力,达到泵出口泄压的目的。

对于现有的泵出口泄压回流调节技术,操作人员无法直观准确的获取泵出口压力值,只能根据经验设置泄压阀的泄压值,当泄压阀泄压值设置过小时,将导致泵出口的一部分外送液体通过回流管回流到泵入口,浪费电能;当泄压阀泄压值设置过大时,将导致泵出口管道承受较大压力而发生管爆,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泵出口泄压回流调节技术中,当泄压阀的泄压值设置不准确时,而导致的电能浪费和泵出口管道承受较大压力而发生管爆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包括泄压阀、压力表、泵、储水箱、外送液体阀门、泵出口管道、回流管道、外送液体管道,其中:

所述泵的入口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泵出口管道一端与所述泵的出口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道和所述外送液体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箱的回流水进口相连通;

所述外送液体阀门设置于所述外送液体管道中;

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回流管道中;

所述压力表的压力检测端与所述泵出口管道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泄压阀还包括泄压设置单元,所述泄压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泄压阀的泄压值。

优选地,所述泵包括自动控制开关和手动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压力表的压力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泵的自动控制开关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压力设置单元。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包括泄压阀、压力表、泵、储水箱、外送液体阀门、泵出口管道、回流管道、外送液体管道,其中:所述泵的入口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泵出口管道一端与所述泵的出口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道和所述外送液体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箱的回流水进口相连通;所述外送液体阀门设置于所述外送液体管道中;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回流管道中;所述压力表的压力检测端与所述泵出口管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示例由于在泵出口外送液体管道中安装压力表,回流管道中安装泄压阀,操作人员可通过压力表直观准确的获取当前时刻泵出口的压力值,并根据泵出口外送液体管道及阀门等设备的承压范围,准确的设置回流管道中泄压阀的泄压值。这样,当泵出口压力升高时,泄压阀打开,泵外送液体由回流管回流至储水箱;当泵出口压力减小,泄压阀关闭,泵外送液体直接流入到外送液体管道,既解决了由于泄压阀的泄压值设置不准确而导致的电能浪费和潜在管爆风险的问题,也可通过泵出口的压力值,估计泵出口外送液体在外送液体管道中的传输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1-2中,具体符号为:

1-泄压阀;2-压力表;3-泵;4-储水箱;5-外送液体管道;6-泵出口管道;7-回流管道;8-外送液体阀门;9-报警器;1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包括泄压阀1、压力表2、泵3、储水箱4、外送液体管道5、泵出口管道6、回流管道7和外送液体阀门8。

泵3的入口与储水箱4的出水口相连通,泵3的出口与泵出口管道6的一端相连通,泵3将储水箱4中的液体抽送到泵出口管道6中。泵出口管道6另一端与外送液体管道5的一端相连通,外送液体管道5的数量及连接方法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形式,也可以是泵出口管道6与多条外送液体管道并行连接或外送液体管道5外接一条或多条外部输送管道。泵出口管道6中液体流入到外送液体管道5中,并由外送液体管道5将储水箱4中的液体最终流入到用户端。

外送液体阀门8设置于外送液体管道5中,用于控制由泵出口管道6流入到外送液体管道5中的液体的流量,用户端可根据需要调节外送液体阀门8,使得流入到外送液体管道5中的液体的流量满足自身需求。当由泵出口管道6流入到外送液体管道5中的液体的流量增加时,泵出口管道6承受的压力减小;当由泵出口管道6流入到外送液体管道5中的液体的流量减小时,泵出口管道6承受的压力增大。若由泵出口管道6流入到外送液体管道5中的液体的流量减小到一定值时,泵出口管道6承受的压力将大于其承受极限,此时泵出口管道6将发生管爆事故。

为防止泵出口管道6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发生管爆事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泵出口管道6中接入回流管道7和泄压阀1,回流管道7的一端与泵出口管道6相连通,另一端与储水箱4的回流水进口相连通,泄压阀1设置于回流管道7中,用于控制回流管道7的开与闭。泄压阀1包括泄压设置单元,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泄压值,当泄压阀1承受的压力小于泄压值时,泄压阀1关闭,泵出口管道6中的液体全部流入到外送液体管道5中;当泄压阀1承受的压力大于泄压值时,泄压阀1打开,泵出口管道6中的一部分液体由回流管道7回流到储水箱4中,使得系统中压力减小。

为直观准确的设置泄压阀1的泄压值,本实用新型在泵出口管道6中安装了压力表2,压力表2的压力检测端与泵出口管道6相连接。实际使用中,压力表2可检测并显示当前时刻泵出口管道6承受的压力。操作人员可根据压力表2显示的电压值和管道的承压极限等因素直观准确的设置泄压阀1的泄压值。系统达到泄压值时,泵出口管道6承受的压力为系统中最大承受压力值,而后泄压阀1打开,泵出口管道6中的一部分液体经回流管道7回流至储水箱4,泵出口管道6承受的压力减小。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泵出口的泄压回流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包括报警器9和控制器10。控制器10的压力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控制电压值。操作人员可根据管道承受压力极限值及装置中泵出口管道6的最大承受压力值设置控制电压值,并且控制电压值大于泵出口管道6的系统中最大承受压力值。

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压力表2的压力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泵3的自动控制开关和报警器9的报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读取压力表2测量的当前时刻泵出口管道6承受的压力值,当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读取的电压值大于压力设置单元设置的控制电压值时,控制器10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向报警器9的报警信号输入端发送报警信号;向泵3的自动控制开关发送停止信号。此时,泵3停止工作,报警器9开始报警,工作人员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可对装置故障排查。解除故障后,通过泵3的手动控制开关启动泵3,装置可继续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示例在泵出口外送液体管道5中安装压力表2,回流管道中7安装泄压阀1,操作人员可通过压力表2直观准确的获取当前时刻泵出口的压力值,并根据泵出口外送液体管道5及阀门等设备的承压范围,准确的设置回流管道7中泄压阀1的泄压值。这样,当泵出口压力升高时,泄压阀1打开,泵外送液体由回流管道7回流至储水箱;当泵出口压力减小,泄压阀1关闭,泵外送液体直接流入到外送液体管道5,既解决了由于泄压阀1的泄压值设置不准确而导致的电能浪费和潜在管爆风险的问题,也可通过泵出口的压力值,估计泵出口外送液体在外送液体管道5中的传输情况。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