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5981发布日期:2018-12-19 05:5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装机,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市场上的商品质量要求日渐提高,牛奶、白酒、矿泉水等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液体灌装机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灌装设备。与手工灌装相比,机械化液体灌装机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产品的损失,而且可以减少生产环境与被灌装物料的相互污染。现有的许多液体灌装机在灌装过程中存在灌装量不准确的缺陷,使得液体灌装合格率低,需要进行二次灌装,增加了灌装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灌装量准确、灌装效率高的液体灌装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灌装量准确、灌装效率高的液体灌装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包括电机、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联轴器、主动轴、第二锁紧螺钉、活动杆、固定管、固定管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轴承、第三支架、拨盘、槽轮、槽轮轴、第一灌装管、皮带轮轴、第二轴承、支撑座、皮带、基座、输入管、第一支架、第四支架、压板、皮带轮、第一锁紧螺钉、t型滑动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弹簧、滑槽、第二灌装管、防滑垫、储存架,皮带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与定位灌装瓶的双排圆形凹槽,所述支撑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固连在支撑座的侧壁上,上端的空心圆柱紧套在输入管上以固定支撑输入管,所述第一输出管的下端与输入管螺纹连接以将第一输出管固定,所述第二输出管的一端插入第一输出管且可沿着第一输出管滑动,所述第一灌装管、第二灌装管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且两者对称固连在第二输出管上,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通过四个螺钉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固定管支架固连在第二支架上,所述固定管卡在固定管支架上并通过第一锁紧螺钉固定,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插入固定管内且可沿着固定管上下滑动,所述第二输出管卡在活动杆上并通过第二锁紧螺钉固定,所述电机固定在第四支架上,所述第四支架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轴与拨盘固连,所述第一轴承、第三支架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套在主动轴上,外圈卡在第三支架的空心圆柱上,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架上,两个第三支架支撑主动轴,所述拨盘与槽轮配合,所述槽轮与槽轮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均与主动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一凸轮位于两个第三支架之间,所述t型滑动部的一端插入输入管并可在输入管内滑动,所述弹簧套在t型滑动部上,所述第二凸轮与t型滑动部相切并带动t型滑动部沿着输入管滑动,所述滑槽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上,所述t型滑动部的下端在滑槽上滑动,所述第一凸轮与活动杆接触并带动活动杆上下运动,所述皮带轮设有两个,其中一个安装在皮带轮轴上,另一个安装在槽轮轴上,所述第二轴承、压板均设有四个,其中两个第二轴承安装在皮带轮轴上,另外两个第二轴承安装在槽轮轴上,所述四个第二轴承均卡在支撑座上,所述四个压板通过螺钉将四个第二轴承固定在支撑座上,所述皮带安装在两个皮带轮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轮的外轮廓为轴对称结构,包括圆弧a1b1段、曲线b1c1段、圆弧c1d1段、曲线d1a1段,所述圆弧a1b1段的圆心角α大于圆弧c1d1段的圆心角,所述第二凸轮的外轮廓为轴对称结构,包括圆弧a2b2段、曲线b2c2段、圆弧c2d2段、曲线d2a2段,所述圆弧a2b2段的圆心角β大于圆弧c2d2段的圆心角,所述圆弧a1b1段的圆心角α大于圆弧a2b2段的圆心角β,所述第一凸轮的对称轴与第二凸轮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90°。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座本体、半圆凹槽,所述支撑座本体上设有四个半圆凹槽,所述四个第二轴承分别卡在四个半圆凹槽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支架包括套筒、第一螺纹通孔、支架缺口、套筒槽、水平杆,所述套筒上固连两个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一端固连在第二支架上,所述套筒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桶状结构,其内壁上均布截面为半圆形的套筒槽,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和支架缺口,所述第一锁紧螺钉旋入第一螺纹通孔以固定固定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包括固定管主体、固定管凸起、中间孔、固定管凹槽,所述固定管主体为阶梯轴状结构,其下圆柱段的外径与套筒的内径相等且外壁均布与套筒槽配合的固定管凸起,所述固定管主体的中心设有中间孔,所述中间孔贯穿固定管主体,所述固定管主体上设有固定管凹槽。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包括活动杆竖直部、半球顶、活动杆水平部、卡扣、卡扣圆孔、卡扣端面、第二螺纹孔,所述活动杆竖直部与活动杆水平部直径相等且与中间孔的孔径相等,所述活动杆水平部的一端与活动杆竖直部固连,另一端与卡扣固连,所述活动杆竖直部的下端设有半球顶,所述卡扣上设有卡扣圆孔以及与卡扣圆孔垂直且相连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卡扣的卡扣端面与活动杆水平部垂直,所述活动杆水平部穿过固定管凹槽,所述活动杆竖直部插入中间孔内且可沿着固定管上下滑动,所述第二锁紧螺钉旋入第二螺纹孔将第二输出管固定,所述第一凸轮与半球顶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管包括输出管左段、输出管右段、输出管中段,所述输出管中段的一端与输出管左段固连,另一端与输出管右段固连,所述输出管右段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输出管右段的上端与输入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出管包括弯管一段、弯管二段、缺口挡环、弯管三段,所述弯管二段的一端与弯管一段固连,另一端与弯管三段固连,所述弯管三段的下端封闭,所述第一灌装管、第二灌装管对称固连在弯管三段上且弯管三段与第一灌装管、第二灌装管的内部相连通,灌装瓶位于第一灌装管、第二灌装管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灌装管、第二灌装管下端流出的液体灌入灌装瓶内,所述缺口挡环设有两个,均固连在弯管三段上,所述两个缺口挡环分别与卡扣的上下两端面贴合,所述弯管一段的下端插入输出管左段且可沿着输出管左段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滑槽包括连扳、竖直支杆、平板凹槽、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上端面设有平板凹槽,下端面与两个竖直支杆固连,所述竖直支杆的下端与连扳固连,所述连扳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平板凹槽的长度大于顶板水平运动的最大距离。

优选的,所述输入管包括矩形通孔、输入管竖直部、输入管水平部、出液口,所述输入管竖直部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桶状结构,其上端的开口为出液口,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输入管竖直部与输入管水平部固连且两者内部相连通,所述输入管水平部上设有矩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t型滑动部包括活塞、活塞杆、顶板、圆顶,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连,另一端与顶板固连,所述顶板的下端设有圆顶,所述活塞杆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活塞杆与矩形通孔配合,所述活塞、活塞杆可沿着输入管水平部滑动,所述圆顶在平板凹槽内水平滑动。

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主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其上安装的拨盘、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同步顺时针转动。拨盘转动带动槽轮做间歇式周期性转动,槽轮通过槽轮轴带动皮带轮转动从而驱动安装在皮带轮上的皮带间歇式运动;第一凸轮转动带动上端与其始终保持高副点接触的活动杆做上下往复运动,活动杆带动其上夹持的第二输出管做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第一灌装管、第二灌装管上下往复运动;第二凸轮转动推动t型滑动部上的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完成出液口的启闭。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第一凸轮转动一圈,灌装机则完成并排的两个灌装瓶的灌装,第一灌装管、第二灌装管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且两者对称固连在第二输出管上使得第二输出管流出并流入第一灌装管、第二灌装管的液体量相等,每个灌装瓶的灌装量准确;通过调节电机转速可改变出液口的启闭时间,实现灌装瓶灌装量的调节,以满足不同灌装瓶对灌装量的需求;

(2)拨盘、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均安装在主动轴上,使得整个灌装机结构较紧凑,节省占地空间;主动轴转动时,拨盘转动带动槽轮做间歇式周期性转动,槽轮通过槽轮轴带动皮带轮转动从而驱动安装在皮带轮上的皮带运动,皮带带动灌装瓶水平移动到第一灌装管和第二灌装管的正下方;第一凸轮转动带动上端与其始终保持高副点接触的活动杆做上下往复运动,活动杆带动其上夹持的第二输出管做上下往复运动;第二凸轮转动推动t型滑动部上的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完成出液口的启闭,三者同时协调运动,极大提高灌装机的工作效率,再加上皮带上可放置双排灌装瓶,使得灌装效率较高。

(3)滑槽用于支撑t型滑动部,可以提高t型滑动部的抗弯曲能力,进而提高t型滑动部的使用寿命,由于t型滑动部在运动过程中相当于悬臂梁结构,容易引起因弯曲强度不够而造成失效,因此设计滑槽用于支撑t型滑动部,以便提高t型滑动部的抗弯曲能力;平板凹槽的长度大于顶板水平运动的最大距离,避免顶板沿平板凹槽滑动时脱落;输入管的矩形通孔与t型滑动部的矩形截面的活塞杆配合,保证顶板在运动过程中顶板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不会与其它部件产生冲突,有效提高使用寿命。

(4)固定管安装在固定管支架上,通过固定管主体的轴肩与套筒的上端面配合实现二者的轴向定位,通过固定管凸起与套筒槽配合实现二者的周向定位,通过第一锁紧螺钉在第一螺纹通孔内螺旋传动实现二者的预紧力调节,实现将固定管可靠的固定安装在固定管支架上。

(5)第二输出管夹持在活动杆上,通过两个缺口挡环与卡扣的上下两端面配合实现二者的轴向定位,通过第二锁紧螺钉在第二螺纹孔内螺旋传动实现二者的预紧力调节,实现将第二输出管可靠的固定夹持在活动杆上,进而保证第二输出管下端的第一灌装管和第二灌装管能够处于灌装瓶的正上方。

(6)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的外轮廓均为轴对称结构,第一凸轮的圆弧a1b1段的圆心角α大于第二凸轮的圆弧a2b2段的圆心角β,确保在活塞堵住出液口以后第一灌装管和第二灌装管再进行上提或下降,有效避免液体泄露到工作台上;第一凸轮的对称轴与第二凸轮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90°,确保活动杆到达最高点时活塞处于右极限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基座和防护垫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第一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第二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固定管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固定管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活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第一输出管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第二输出管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输入管剖视图;

图15: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t型滑动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灌装开始状态图;

图17: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灌装过程状态图;

图18: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灌装结束状态图;

图19: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活动杆上升状态图;

图20: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灌装瓶移动状态图;

图21: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的活动杆下降状态图。

符号说明:

1、电机,2、第一输出管,3、第二输出管,4、联轴器,5、主动轴,6、第二锁紧螺钉,7、活动杆,8、固定管,9、固定管支架,10、第二支架,11、第一轴承,12、第三支架,13、拨盘,14、槽轮,15、槽轮轴,16、第一灌装管,17、皮带轮轴,18、第二轴承,19、支撑座,20、皮带,21、基座,22、输入管,23、第一支架,24、第四支架,25、压板,26、灌装瓶,27、皮带轮,28、第一锁紧螺钉,29、t型滑动部,30、第一凸轮,31、第二凸轮,32、弹簧,33、滑槽,34、第二灌装管,35、防滑垫,36、储存架,201、输出管左段,202、输出管右段,203、输出管中段,301、弯管一段,302、弯管二段,303、缺口挡环,304、弯管三段,701、活动杆竖直部,702、半球顶,703、活动杆水平部,704、卡扣,705、卡扣圆孔,706、卡扣端面,707、第二螺纹孔,801、固定管主体,802、固定管凸起,803、中间孔,804、固定管凹槽,901、套筒,902、第一螺纹通孔,903、支架缺口,904、套筒槽,905、水平杆,1901、支撑座本体,1902、半圆凹槽,2201、矩形通孔,2202、输入管竖直部,2203、输入管水平部,2204、出液口,2901、活塞,2902、活塞杆,2903、顶板,2904、圆顶,3301、连扳,3302、竖直支杆,3303、平板凹槽,3304、水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液体灌装机,包括电机1、第一输出管2、第二输出管3、联轴器4、主动轴5、第二锁紧螺钉6、活动杆7、固定管8、固定管支架9、第二支架10、第一轴承11、第三支架12、拨盘13、槽轮14、槽轮轴15、第一灌装管16、皮带轮轴17、第二轴承18、支撑座19、皮带20、基座21、输入管22、第一支架23、第四支架24、压板25、皮带轮27、第一锁紧螺钉28、t型滑动部29、第一凸轮30、第二凸轮31、弹簧32、滑槽33、第二灌装管34、防滑垫35、储存架36,待灌装的液体从输入管22右侧输送至输入管22,所述电机1上安装制动器,使得电机1断电后迅速停转,皮带2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与定位灌装瓶26的双排圆形凹槽,有效避免了灌装瓶26随皮带20运动过程中产生相对滑动,保证灌装瓶26输送过程平稳可靠,所述支撑座19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21上,所述第一支架23的下端固连在支撑座19的侧壁上,上端的空心圆柱紧套在输入管22上以固定支撑输入管22,所述第一输出管2的下端与输入管22螺纹连接以将第一输出管2固定,所述第二输出管3的一端插入第一输出管2且可沿着第一输出管2滑动,所述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的结构尺寸均相同且两者对称固连在第二输出管3上,所述第二支架10的下端通过四个螺钉固定在基座21上,所述固定管支架9固连在第二支架10上,所述固定管8卡在固定管支架9上并通过第一锁紧螺钉28固定,所述活动杆7的一端插入固定管8内且可沿着固定管8上下滑动,所述第二输出管3卡在活动杆7上并通过第二锁紧螺钉6固定,所述电机1固定在第四支架24上,所述第四支架24固定在基座21上,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与主动轴5连接,所述主动轴5与拨盘13固连,所述第一轴承11、第三支架12均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轴承11的内圈套在主动轴5上,外圈卡在第三支架12的空心圆柱上,所述第三支架1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架10上,两个第三支架12支撑主动轴5,所述拨盘13与槽轮14配合,所述槽轮14与槽轮轴15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一凸轮30、第二凸轮31均与主动轴5通过键连接,所述第一凸轮30位于两个第三支架12之间,所述t型滑动部29的一端插入输入管22并可在输入管22内滑动,所述弹簧32套在t型滑动部29上,所述第二凸轮31与t型滑动部29相切并带动t型滑动部29沿着输入管22滑动,所述滑槽33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21上,所述t型滑动部29的下端在滑槽33上滑动,所述第一凸轮30与活动杆7接触并带动活动杆7上下运动,所述皮带轮27设有两个,其中一个安装在皮带轮轴17上,另一个安装在槽轮轴15上,所述第二轴承18、压板25均设有四个,其中两个第二轴承18安装在皮带轮轴17上,另外两个第二轴承18安装在槽轮轴15上,所述四个第二轴承18均卡在支撑座19上,所述四个压板25通过螺钉将四个第二轴承18固定在支撑座19上,所述皮带20安装在两个皮带轮27上。

如图5~6所示,所述第一凸轮30的外轮廓为轴对称结构,包括圆弧a1b1段、曲线b1c1段、圆弧c1d1段、曲线d1a1段,所述圆弧a1b1段的圆心角α大于圆弧c1d1段的圆心角,所述第二凸轮31的外轮廓为轴对称结构,包括圆弧a2b2段、曲线b2c2段、圆弧c2d2段、曲线d2a2段,所述圆弧a2b2段的圆心角β大于圆弧c2d2段的圆心角,所述圆弧a1b1段的圆心角α大于圆弧a2b2段的圆心角β,所述第一凸轮30的对称轴与第二凸轮31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90°。

如图3、图7所示,所述支撑座19包括支撑座本体1901、半圆凹槽1902,所述支撑座本体1901上设有四个半圆凹槽1902,所述四个第二轴承18分别卡在四个半圆凹槽1902上。

如图1、图3、图8所示,所述固定管支架9包括套筒901、第一螺纹通孔902、支架缺口903、套筒槽904、水平杆905,所述套筒901上固连两个水平杆905,所述水平杆905的一端固连在第二支架10上,所述套筒901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桶状结构,其内壁上均布截面为半圆形的套筒槽904,所述套筒901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902和支架缺口903,所述第一锁紧螺钉28旋入第一螺纹通孔902以固定固定管8。

如图1、图8、图9所示,所述固定管8包括固定管主体801、固定管凸起802、中间孔803、固定管凹槽804,所述固定管主体801为阶梯轴状结构,其下圆柱段的外径与套筒901的内径相等且外壁均布与套筒槽904配合的固定管凸起802,所述固定管主体801的中心设有中间孔803,所述中间孔803贯穿固定管主体801,所述固定管主体801上设有固定管凹槽804。

如图1、图9、图10所示,所述活动杆7包括活动杆竖直部701、半球顶702、活动杆水平部703、卡扣704、卡扣圆孔705、卡扣端面706、第二螺纹孔707,所述活动杆竖直部701与活动杆水平部703直径相等且与中间孔803的孔径相等,所述活动杆水平部703的一端与活动杆竖直部701固连,另一端与卡扣704固连,所述活动杆竖直部701的下端设有半球顶702,所述卡扣704上设有卡扣圆孔705以及与卡扣圆孔705垂直且相连通的第二螺纹孔707,所述卡扣704的卡扣端面706与活动杆水平部703垂直,所述活动杆水平部703穿过固定管凹槽804,所述活动杆竖直部701插入中间孔803内且可沿着固定管8上下滑动,所述第二锁紧螺钉6旋入第二螺纹孔707将第二输出管3固定,所述第一凸轮30与半球顶702接触。

如图3、图11所示,所述第一输出管2包括输出管左段201、输出管右段202、输出管中段203,所述输出管中段203的一端与输出管左段201固连,另一端与输出管右段202固连,所述输出管右段202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输出管右段202的上端与输入管22螺纹连接。所述输出管左段201内圆柱面距离上端5cm处设置有一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放置有一个密封圈,防止弯管一段301在输出管左段201内滑动时出现液体泄漏。

如图10~12所示,所述第二输出管3包括弯管一段301、弯管二段302、缺口挡环303、弯管三段304,所述弯管二段302的一端与弯管一段301固连,另一端与弯管三段304固连,所述弯管三段304的下端封闭,所述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对称固连在弯管三段304上且弯管三段304与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的内部相连通,使得由第二输出管3流出并流入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的液体量相等,灌装瓶26位于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的正下方,所述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下端流出的液体灌入灌装瓶26内,所述缺口挡环303设有两个,均固连在弯管三段304上,所述两个缺口挡环303分别与卡扣704的上下两端面贴合,所述弯管一段301的下端插入输出管左段201且可沿着输出管左段201上下滑动。

如图3、图13所示,所述滑槽33包括连扳3301、竖直支杆3302、平板凹槽3303、水平板3304,所述水平板3304的上端面设有平板凹槽3303,下端面与两个竖直支杆3302固连,所述竖直支杆3302的下端与连扳3301固连,所述连扳3301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21上,所述滑槽33用于支撑t型滑动部29,可以提高t型滑动部29的抗弯曲能力,进而提高t型滑动部29的使用寿命,由于t型滑动部29在运动过程中相当于悬臂梁结构,容易引起因弯曲强度不够而造成失效,因此设计滑槽33用于支撑t型滑动部29,以便提高t型滑动部29的抗弯曲能力,所述平板凹槽3303的长度大于顶板2903水平运动的最大距离,避免顶板2903沿平板凹槽3303滑动时脱落。

如图14所示,所述输入管22包括矩形通孔2201、输入管竖直部2202、输入管水平部2203、出液口2204,所述输入管竖直部2202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桶状结构,其上端的开口为出液口2204,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输入管竖直部2202与输入管水平部2203固连且两者内部相连通,所述输入管水平部2203上设有矩形通孔2201。

如图13~图15所示,所述t型滑动部29包括活塞2901、活塞杆2902、顶板2903、圆顶2904,所述活塞杆2902的一端与活塞2901固连,另一端与顶板2903固连,所述顶板2903的下端设有圆顶2904,所述活塞杆2902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活塞杆2902与矩形通孔2201配合,保证活塞杆2902在运动过程中顶板2903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不会与其他部件产生碰撞造成装置损坏,所述活塞2901、活塞杆2902可沿着输入管水平部2203滑动,所述圆顶2904在平板凹槽3303内水平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二者始终保持高副点接触,有效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1~21所示,电机1通过联轴器4带动主动轴5转动,进而带动其上安装的拨盘13、第一凸轮30、第二凸轮31同步顺时针转动。拨盘13转动带动槽轮14做间歇式周期性转动,槽轮14通过槽轮轴15带动皮带轮27转动从而驱动安装在皮带轮27上的皮带20间歇式运动;第一凸轮30转动带动上端与其始终保持高副点接触的活动杆7做上下往复运动,活动杆7带动其上夹持的第二输出管3做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上下往复运动;第二凸轮31转动推动t型滑动部29上的活塞2901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完成出液口2204的启闭。

本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如图5、图16所示,灌装开始时,第一凸轮30的a1点与活动杆7接触,此时活塞2901堵住出液口2204,活动杆7处于最低点,与第二输出管3固连的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处于最低点(即灌装位置);如图17所示,第一凸轮30的圆弧a1b1段与活动杆7接触(自第一凸轮30的a1点与活动杆7接触到b1点与活动杆7接触)期间用于进行灌装,在灌装期间,第二凸轮31及弹簧32带动t型滑动部29运动,使得活塞2901先向左运动打开出液口2204,输入管22内的液体流经第一输出管2、第二输出管3最终通过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灌装入灌装瓶26内,然后活塞2901向右运动堵住出液口2204(如图18所示),此时第一凸轮30的b1点与活动杆7接触,在此过程中活动杆7始终处于最低点并保持不动;当活塞2901运动到左极限位置时,第二凸轮31的圆弧a2b2段与t型滑动部29接触。

(2)如图5、图19所示,第一凸轮30的曲线b1c1段与活动杆7接触(自第一凸轮30的b1点与活动杆7接触到c1点与活动杆7接触)期间,活动杆7开始上提直至最高点,在此期间活动杆7带动第二输出管3上提使得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远离灌装瓶26,第二凸轮31带动t型滑动部29运动使活塞2901向右运动;第一凸轮30的b1点脱离活动杆7一段时间即活动杆7上提一定距离后,拨盘13的拨杆开始拨动槽轮14转动(如图19所示),槽轮14通过槽轮轴15带动皮带轮27转动从而驱动安装在皮带轮27上的皮带20运动,皮带20带动其上放置的灌装瓶26随皮带20一起向左移动。

(3)如图5、图20所示,第一凸轮30的圆弧c1d1段与活动杆7接触(即自第一凸轮30的c1点与活动杆7接触到d1点与活动杆7接触)期间,活动杆7始终处于最高点,此时活动杆7稍作停留用于降低换向时的速度波动;当第一凸轮30的顶点(圆弧c1d1段的中点)与活动杆7接触时,第二凸轮31的圆弧c2d2段的中点与t型滑动部29接触,活塞2901运动到右极限位置,拨盘13的拨杆处于竖直状态(如图20所示);

(4)如图5、图21所示,第一凸轮30的曲线d1a1段与活动杆7接触(自第一凸轮30的d1点与活动杆7接触到a1点与活动杆7接触)期间,活动杆7开始下降直至最低点,在此期间活动杆7带动第二输出管3下降使得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下降至灌装位置。在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到达灌装位置之前,拨盘13的拨杆已经完全脱离槽轮14,此时槽轮14停止转动,安装在槽轮轴15上的皮带轮27随之停止转动,皮带轮27上安装的皮带20以及其上放置的灌装瓶26也停止运动,待灌装的两个灌装瓶26的停止位置处于第一灌装管16、第二灌装管34的正下方,此时已灌装完成的灌装瓶运动到指定位置后被取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