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8867阅读:941来源:国知局
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滚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



背景技术:

目前,台架动力学稳定性试验是铁路车辆性能验证和研究的有效和必要手段。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用于进行装有两轴转向架的铁路车辆的动力学稳定性试验,并进行铁路车辆蛇形失稳临界速度测试。在对铁路车辆进行试验时,需要先将待试验的铁路车辆通过纵向牵引装置约束,并使转向架车轮对正落在试验台的轨道轮上。试验台上设置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带动四个轨道轮按一定速度旋转,轨道轮带动上方铁路车辆的车轮旋转,模拟车辆在铁路轨道上的直线运行,最终测得车辆失稳临界速度。铁路车辆的两个转向架中心之间的距离为车辆定距,由于不同车型铁路车辆的定距都会有很大不同,所以试验台的两组轨道轮之间的距离也需要根据试验的铁路车辆的尺寸来调整定距。

在现有技术中,当需要调整试验台的两组轨道轮之间的距离时,通常先使用桥式起重机进行轨道轮平台的整体吊运,进行较大位移的粗调整,再采用人工操作便携式液压千斤顶对轨道轮平台进行小幅度精调。然而,上述调整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如下:

1、轨道轮平台吊运辅助工作非常繁琐,例如轨道轮平台上的活动结构需拆除或紧固,轨道轮平台上空的走台盖板等与起重机吊装绳索干涉的结构需要撤离;

2、起重机将轨道轮平台吊运到大概位置后还需进行二次精调,工作量较大;

3、轨道轮平台在吊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磕碰损伤;

4、由于轨道轮平台自重较大,对桥式起重机吨位及天车轨道承载能力要求较高(一般为50t以上),造成厂房建造标准和辅助设备能力需求较大,产生的费用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的轨道轮平台调整时操作复杂、工作量及费用较高、并且容易磕碰损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包括:支撑平台;两个安装平台,间隔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各安装平台上设置有滚动试验组件;定距调整装置,定距调整装置与两个安装平台中的至少一个相配合,以驱动该安装平台沿支撑平台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定距调整装置包括齿条、齿轮以及电机,齿轮与电机的驱动输出轴驱动连接,齿条和齿轮中的一个设置在支撑平台上,齿条和齿轮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安装平台上,齿轮具有与齿条相啮合的调整位置以及与齿条相分离的脱开位置。

进一步地,定距调整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箱,第一齿轮箱的第一输入轴与第一输出轴相互垂直,第一输入轴与电机的驱动输出轴驱动连接,第一输出轴与齿轮连接,第一输出轴沿其伸出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驱动齿轮在调整位置与脱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箱,第二齿轮箱的第二输入轴与第二输出轴相互垂直,第二输入轴与电机的驱动输出轴连接;传动轴,传动轴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出轴连接,传动轴的第二端与第一输入轴连接。

进一步地,定距调整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套,导向套套设在第一输出轴上。

进一步地,支撑平台为间隔设置的两个,齿条、齿轮以及传动组件均为两个,两个齿条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平台相对的侧面上,两个传动组件相对于支撑平台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平台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安装平台的下表面设置有滑动配合部,滑动配合部位于滑动槽内并相对于滑动槽可滑动。

进一步地,安装平台沿支撑平台的宽度方向突出于支撑平台,安装平台突出的部分的下表面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与支撑平台的侧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安装平台包括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沿支撑平台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连接在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的下表面,连接结构的下部具有支撑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定距调整装置,并使该定距调整装置与两个安装平台中的至少一个相配合,以驱动该安装平台沿支撑平台的长度方向移动。当需要调整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的两个安装平台之间的距离时,可以通过定距调整装置驱动至少一个安装平台沿支撑平台的长度方向移动。上述调整方式简单易操作,实现平稳准确地移动安装平台,无需采用起重机将安装平台吊运,从而无需对安装平台上的活动结构进行安全紧固等处理,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并且不会出现安装平台磕碰损伤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对起重机、天车等辅助设施的使用需求,有效地减少了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的侧视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2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平台;11、滑动槽;20、安装平台;21、滑动配合部;22、导向轮;23、第一安装平台;24、第二安装平台;30、滚动试验组件;41、齿条;42、齿轮;43、电机;44、第一齿轮箱;45、第二齿轮箱;46、传动轴;47、导向套;50、连接结构;51、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包括支撑平台10、两个安装平台20以及定距调整装置。其中,两个安装平台20间隔设置在支撑平台10上。各安装平台20上设置有滚动试验组件30。定距调整装置与两个安装平台20中的一个相配合,以驱动该安装平台20沿支撑平台10的长度方向移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设置定距调整装置,并使该定距调整装置与两个安装平台20中的一个相配合,以驱动该安装平台20沿支撑平台10的长度方向移动。当需要调整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的两个安装平台20之间的距离时,可以通过定距调整装置驱动至少一个安装平台20沿支撑平台10的长度方向移动。上述调整方式简单易操作,实现平稳准确地移动安装平台20,无需采用起重机将安装平台20吊运,从而无需对安装平台20上的活动结构进行安全紧固等处理,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并且不会出现安装平台20磕碰损伤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对起重机、天车等辅助设施的使用需求,有效地减少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定距调整装置与两个安装平台20中的一个相配合,以驱动该安装平台20沿支撑平台10的长度方向移动,而另一个安装平台20的位置始终固定。当然,定距调整装置的调整方式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距调整装置可以同时与两个安装平台相配合,以驱动两个安装平台沿支撑平台的长度方向分别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中,定距调整装置包括齿条41、齿轮42以及电机43。齿轮42与电机43的驱动输出轴驱动连接。齿条41设置在支撑平台10上,齿轮42设置在安装平台20上。齿轮42具有与齿条41相啮合的调整位置以及与齿条41相分离的脱开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10为间隔设置的两个。齿条41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平台10相对的侧面上。在支撑平台10上设置有尺寸刻度,可按照具体定距尺寸进行定位。齿轮42和电机43设置在安装平台20的朝向其移动方向的侧面上。在不需要调整两个安装平台20之间的距离(即定距)时,使齿轮42处于脱开位置;当需要调整两个安装平台20之间的距离(即定距)时,使齿轮42处于调整位置,电机43带动齿轮42转动,齿轮42与齿条41相啮合以带动安装平台20沿齿条41的长度范围内移动。上述定距调整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并且位置调整精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齿条41设置在支撑平台10上,齿轮42设置在安装平台20上。当然,齿条41和齿轮42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齿条可以设置在安装平台上,齿轮可以设置在支撑平台上。此外,定距调整装置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定距调整装置可以为能够移动安装平台电动丝杠。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中,定距调整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箱44。第一齿轮箱44的第一输入轴与第一输出轴相互垂直。第一输入轴与电机43的驱动输出轴驱动连接。第一输出轴与齿轮42连接。第一输出轴沿其伸出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驱动齿轮42在调整位置与脱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出轴与第一齿轮箱44中的锥齿轮之间为键连接,并且连接键沿第一输出轴的轴向方向设置,第一输出轴上的键槽的长度大于连接键的长度,以使第一输出轴沿其伸出方向可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中,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轮箱45和传动轴46。其中,第二齿轮箱45的第二输入轴与第二输出轴相互垂直。第二输入轴与电机43的驱动输出轴连接。传动轴46的第一端与第二输出轴连接。传动轴46的第二端与第一输入轴连接。上述结构能够改变转动力的方向,更加便于定距调整装置的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定距调整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平台20上的的导向套47。导向套47套设在第一输出轴上。上述导向套47能够防止第一输出轴左右窜动,保证了定距调整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中,齿条41、齿轮42以及传动组件均为两个。两个齿条41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平台10相对的侧面。两个传动组件相对于支撑平台10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上述结构更加便于移动安装平台2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中,支撑平台10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11。安装平台20的下表面设置有滑动配合部21。滑动配合部21位于滑动槽11内并相对于滑动槽11可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槽11为T型槽,滑动配合部21为T型槽螺栓。上述结构可以在保证安装平台20与支撑平台10沿其宽度方向相对固定的同时,实现安装平台20在支撑平台10上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中,安装平台20沿支撑平台10的宽度方向突出于支撑平台10。安装平台20突出的部分的下表面设置有导向轮22。导向轮22与支撑平台10的侧面相配合。在安装平台20移动过程中,上述导向轮22可以起到导向正位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中,安装平台20包括第一安装平台23和第二安装平台24。第一安装平台23和第二安装平台24沿支撑平台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定距调整装置的齿轮42和电机43设置在第二安装平台24上。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安装平台23和第二安装平台24的连接结构50。上述连接结构50连接第一安装平台23和第二安装平台24,这样可以使第一安装平台23和第二安装平台24同步移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铁路车辆滚动试验台中,连接结构50连接在第一安装平台23和第二安装平台24的下表面。连接结构50的下部具有支撑部5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50的下表面形成支撑部51。支撑部51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支撑部51上设置有顶紧螺钉,当第一安装平台23和第二安装平台24移动时,支撑部51随之移动,当第一安装平台23和第二安装平台24完成移动时,将支撑部51上的顶紧螺钉抵顶住地面,从而使连接结构50对第一安装平台23和第二安装平台24起到支撑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