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461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以及电化学研究领域。

技术背景

氨基酸指的是一类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它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氨基酸具有手性异构体,L-型氨基酸和D-型氨基酸。只有L-型氨基酸能够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D-型氨基酸没有活性或对人体有害,因此其检测识别方法一直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重视。色氨酸作为血清素神经递质的前驱体,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因此,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分离和提纯显得极其重要。

壳聚糖分子中含有游离氨基,在酸性溶液中易成盐,呈阳离子性质,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阳离子型多糖。壳聚糖分子内既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又有具有配位能力的氨基和羟基,含有大量手性活性位点,可与氨基酸上的羧基和氨基形成氢键。壳聚糖随其分子中氨基数量的增多,氨基特性逐渐显著,这正是其独特性质所在,由此奠定了壳聚糖许多生物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基础。因此,壳聚糖理论上可用于识别氨基酸对映体。

肽基材料自组装已成为化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二肽分子是肽基材料当中最简单的肽,改变条件可改变其自组装的结构,形成诸如纳米管、纳米线、囊泡、纳米球等形貌。本发明选取苯丙氨酸二肽为主体材料,该材料可通过不同的方法自组装成各种形貌,且苯丙氨酸二肽是一种手性材料,有相关文献报道将其用于色谱法分离氨基酸对映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将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于玻碳电极后能够高效的识别色氨酸对映体。

本发明所述一种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壳聚糖溶液:将壳聚糖粉末溶解于30~60mL 0.1~0.3M醋酸溶液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壳聚糖溶液。

b、制备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将20μL六氟异丙醇加入1.00mg苯丙氨酸二肽中,配成50mg/mL苯丙氨酸二肽的六氟异丙醇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超纯水,稀释成3mg/mL的苯丙氨酸二肽溶液。然后向苯丙氨酸二肽溶液中加入步骤a制备的壳聚糖溶液,得到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

c、制备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用移液枪移取步骤b制备的复合材料滴加至玻碳电极表面,在一定温度下自组装一定时间,即可获得相应的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d、电化学法识别色氨酸对映体:采用差分脉冲法来识别色氨酸对映体,将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静置在20~30mL色氨酸对映体溶液中,在0.4~1.2V(vs.SCE)的电化学窗范围内记录差分脉冲伏安图,每次测完后修饰电极在20~30mL 0.1~0.3M磷酸二氢钠(pH=6~8)中扫稳以恢复电极活性。

进一步地,步骤a中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3mg/mL。

进一步地,步骤b中加入的壳聚糖溶液的体积为10~30μL。

进一步地,步骤c中移液枪移取的复合材料的体积为1~10μL。

进一步地,步骤c中自组装温度10~40℃。

进一步地,步骤c中自组装时间4~8h。

进一步地,步骤d中色氨酸对映体的浓度为0.1~1mM。

进一步地,步骤d中静置时间为30~90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环保,且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色氨酸对映体有着较好的识别能力。这是因为苯丙氨酸二肽具有一定的手性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验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图。

图3为实施例三中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色氨酸对映体的识别效果图。

图4为对比例一中苯丙氨酸二肽修饰电极对色氨酸对映体的识别效果图;A:苯丙氨酸二肽修饰电极;B: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图5为对比例一中苯丙氨酸二肽修饰电极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本发明所述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色氨酸对映体按下述方法进行识别:

RL/D=IL/ID

式中,RL/D表示色氨酸对映体氧化峰电流比值,IL和ID分别表示L-色氨酸和D-色氨酸氧化峰电流值。

实施例一:

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取壳聚糖粉末溶解于50mL 0.1M醋酸溶液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2mg/mL的壳聚糖溶液。

(2)取1.00mg苯丙氨酸二肽粉末于20μL六氟异丙醇中,配制成50mg/mL苯丙氨酸二肽的六氟异丙醇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超纯水,稀释成3mg/mL的苯丙氨酸二肽溶液。然后向苯丙氨酸二肽溶液中加入20μL步骤(1)制备的壳聚糖溶液,得到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

(3)用移液枪移取5μL步骤(2)制备的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滴加至玻碳电极表面,在30℃下自组装6h,得到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附图1为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从附图1看出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呈现出纤维交错网状结构。

实施例二:

将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静置在5mM铁氰化钾溶液中,在-0.2~0.6V(vs.SCE)的电化学窗口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该修饰电极进行表征,扫速为0.1V/s,扫描圈数为20圈,其结果如附图2所示,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所示的是可逆对称的循环伏安图。

实施例三:

将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静置在25mL 0.5mM的色氨酸对映体溶液中,静置60s后在0.4~1.2V(vs.SCE)的电化学窗范围内记录差分脉冲伏安图,每次测完后,修饰电极在25mL 0.1M磷酸二氢钠(pH=7)中扫稳以恢复电极活性。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色氨酸对映体的识别效果图见附图3,苯丙氨酸二肽-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色氨酸对映体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RL/D为3.72)。

对比例一:

苯丙氨酸二肽修饰电极识别色氨酸对映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取1.00mg苯丙氨酸二肽粉末于20μL六氟异丙醇中,配制成50mg/mL苯丙氨酸二肽的六氟异丙醇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超纯水,稀释成3mg/mL的苯丙氨酸二肽溶液。用移液枪移取5μL苯丙氨酸二肽溶液滴加至玻碳电极表面,30℃下自组装6h,得到苯丙氨酸二肽修饰电极。

(2)将步骤(1)中制备好的苯丙氨酸二肽修饰电极静置在25mL 0.5mM的色氨酸对映体溶液中,静置60s后在0.4~1.2V(vs.SCE)的电化学窗范围内记录差分脉冲伏安图,每次测完后,修饰电极在25mL 0.1M磷酸二氢钠(pH=7)中扫稳以恢复电极活性。如附图4所示,苯丙氨酸二肽修饰电极对色氨酸对映体的识别效果(RL/D为1.18)不是很理想,这是因为苯丙氨酸二肽在电极表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团聚现象,从而不利于色氨酸分子进入其手性环境。苯丙氨酸二肽修饰电极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如附图5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