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用多功能乘客座椅定位及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2210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用多功能乘客座椅定位及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客车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客车用多功能乘客座椅定位及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乘客座椅排布施工是客车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涉及车辆的销售挂牌,因乘客座椅关键测量尺寸位置形状不规则、乘客座椅种类多、座椅面料包裹松紧程度不同导致即使相同型号、相同批次乘客座椅尺寸也不一致受人工因素影响比较大,经常导致前排座椅排布靠后、整车座椅间距不足以致影响车辆挂牌的问题。因此客车乘客座椅在排布过程中必须精准定位和测量,以便车辆顺利挂牌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客车用多功能乘客座椅定位及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设有能够相对于支撑杆调节的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依据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与支撑杆的不同组合形式,能够实现不同位置的测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乘客座椅安装过程中的尺寸精确定位,减少人为因素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防止施工过程人为测量误差导致的座椅定位不准、座椅间距测量不准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用多功能乘客座椅定位及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杆、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所述支撑杆、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均采用平板制作,所述支撑杆的板面上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的滑槽内自前向后分别设有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所述第一测量杆使用铆钉可滑动的铆接在滑槽内,所述第二测量杆使用螺栓可滑动的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第二测量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

所述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分别位于支撑杆左右两个板面上。

所述第一测量杆与滑槽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一圆弧槽可转动的铆接在支撑杆上。

所述第一圆弧为1/4圆弧且与第一通孔同心。

所述滑槽的后端设有“S”型圆弧。所述“S”型圆弧的两个弧形处均为半圆弧。所述半圆弧的直径等于固定第二测量杆的两个螺栓的中心距。

所述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结构相同,均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二圆弧槽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测量杆上。

所述第一测量杆朝向第一测量杆的一侧设有两个定位凸起,分别位于第一测量杆的上端和下端。

所述支撑杆的后端朝上的一侧设有一个定位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有能够相对于支撑杆调节的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依据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与支撑杆的不同组合形式,能够实现不同位置的测量;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乘客座椅安装过程中的尺寸精确定位,减少人为因素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乘客座椅坐垫前沿相对乘客椅腿尺寸(D1)的测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乘客座椅坐垫前沿相对乘客椅骨架尺寸(D2)的测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乘客座椅坐垫深度(D3)的测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前排乘客座椅坐垫前沿尺寸(D4)的测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乘客座椅间距(D5)的测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乘客座椅靠背厚度(D6)的测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乘客座椅前隔栏安装尺寸(D7)的测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施工过程人为测量误差导致的座椅定位不准、座椅间距测量不准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客车用多功能乘客座椅定位及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杆1、第一测量杆4和第二测量杆3,所述支撑杆、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均采用平板制作,为了在后续使用中不生锈,本申请采用不锈钢板制作,不锈钢板厚度3mm~5mm,本申请采用厚度为3mm的不锈钢板,能够满足测量装置的强度和刚度需求,所述支撑杆为长条型板,所述支撑杆的板面上设有滑槽,滑槽贯穿不锈钢板,所述支撑杆的滑槽内自前向后分别设有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所述第一测量杆使用铆钉5可滑动的铆接在滑槽内,所述第二测量杆使用螺栓2可滑动的设置在滑槽内,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均能够沿滑槽长度方向调整,所述第二测量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指针6和第二指针7,所述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结构相同,采用不锈钢板制作,头端为尖角,末端为圆弧,圆弧部分中心设有一个第二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设有与第二通孔同心的第二圆弧槽11,第二圆弧槽的弧度为90°,恰好能够使第一指针和第二指针绕第二通孔旋转至于第二测量杆长度方向平行的位置,使第一指针、第二指针和支撑杆在一条直线上,均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二圆弧槽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测量杆上。所述第一测量杆朝向第一测量杆的一侧设有两个定位凸起,分别位于第一测量杆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支撑杆的后端朝上的一侧设有一个定位台阶,也可称为定位台阶。

所述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分别位于支撑杆左右两个板面上,即分别位于支撑板的左侧和右侧,这样交错布置,能够使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贴合到一起,避免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干涉。所述第一测量杆与滑槽通过第一通孔8和第一圆弧9可转动的铆接在支撑杆上,具体的,在第一测量杆的底端设有第一通孔,在第一通孔的外侧设有与第一通孔同心的第一圆弧,分别使用铆钉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圆弧,将第一测量杆铆接在支撑杆上,这样,能够使第一测量杆绕第一通孔旋转,所述第一圆弧为1/4圆弧且与第一通孔同心,这样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测量杆相对于支撑杆旋转90°,使第一测量杆与支撑杆在同一条直线上,起到对支撑杆的延长作用。

所述滑槽的后端设有“S”型圆弧,即滑槽的后端分别设有一个向上弯曲的弧形槽和一个向下弯曲的弧形槽,向上弯曲的弧形槽和向下弯曲的弧形槽分别位于滑槽的两侧,形成一个“S”型。所述“S”型圆弧的两个弧形处均为1/4圆弧,即旋转角度为90°。所述1/4圆弧的直径等于固定第二测量杆的两个螺栓的中心距,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第二测量杆滑移至滑槽的后端时,旋转第二测量杆,能够使第二测量杆绕固定它的两个螺栓转动,具体的,两个螺栓分别绕“S”型圆弧向上弯曲的弧形槽和向下弯曲的弧形槽转动,直至第二测量杆与支撑杆在一条直线上。

一种客车用多功能乘客座椅定位及测量装置,通过与尺寸测量装置配合能够实现乘客座椅坐垫前沿相对乘客椅腿尺寸(D1)测量、乘客座椅坐垫前沿相对乘客椅骨架尺寸(D2)测量、乘客座椅坐垫深度(D3)测量、前排乘客座椅坐垫前沿尺寸(D4)测量、乘客座椅间距 (D5)测量、乘客座椅靠背厚度(D6)测量、乘客座椅前隔栏安装尺寸(D7)测量。

具体测量方式如下:

1、乘客座椅坐垫前沿相对乘客椅腿尺寸(D1)的测量,第二测量杆调整至与滑槽垂直状态,将支撑杆的定位台阶(定位台阶)卡住乘客座椅椅腿位置,调整第二测量杆与坐垫前沿接触后通过螺栓将第二测量杆与支撑杆进行锁止,取下测量装置采用卷尺测量定位台阶与第二测量杆之间的相对尺寸,该尺寸即为乘客座椅坐垫前沿相对乘客椅腿尺寸(D1);

2、乘客座椅坐垫前沿相对乘客椅骨架尺寸(D2)的测量,第二测量杆调整至与支撑杆垂直状态,将支撑杆的定位台阶卡住座椅骨架,调整第二测量杆与坐垫前沿接触后通过螺栓将第二测量杆与支撑杆进行锁止,锁止后取下测量器采用卷尺测量定位台阶与第二测量杆相对尺寸,该尺寸即为乘客座椅坐垫前沿相对乘客椅骨架尺寸(D2);

3、乘客座椅坐垫深度(D3)的测量,第二测量杆调整至与支撑杆垂直状态,将装置向下放置并使支撑杆水平放置后顶住靠背前沿,调整第二测量杆与坐垫前沿接触后通过螺栓将第二测量杆与支撑杆进行锁止,取下测量器采用卷尺测量支撑杆顶端与第二测量杆相对尺寸,该尺寸即为乘客座椅坐垫深度(D3);

4、前排乘客座椅坐垫前沿尺寸(D4)的测量,第二测量杆调整至与支撑杆垂直状态,将支撑杆定位台阶卡住地板骨架前沿型材,调整第二测量杆与坐垫前沿接触后通过螺栓将第二测量杆与支撑杆进行锁止,锁止后取下测量器采用卷尺测量限位止口与第二测量杆相对尺寸,该尺寸即为前排乘客座椅坐垫前沿尺寸(D4);

5、乘客座椅间距(D5)的测量,第二测量杆、第一测量杆调整至与支撑杆一致状态,将该装置水平放置后沿顶住乘客座椅靠背前沿前后方向滑动第一测量杆接触前排乘客座椅靠背后沿通过螺栓将第一测量杆与支撑杆进行锁止,锁止后取下测量器采用卷尺测量装置长度尺寸,该尺寸即为乘客座椅间距(D5);

6、乘客座椅靠背厚度(D6)的测量,第一测量杆调整至与支撑杆垂直状态并使用螺栓进行锁止,第二测量杆上座椅靠背测量指针7调整至与第二测量杆垂直状态滑动第二测量杆使指针对准第一测量杆上的凹口进行校准,校准后将第一测量杆凸起位置贴紧乘客座椅靠背后沿滑动第二测量杆使座椅靠背测量指针7接触乘客座椅靠背前沿,使用卷尺测量另一指针与第一测量杆凸起尺寸该尺寸即为乘客座椅靠背厚度(D6);

7、乘客座椅前隔栏安装尺寸(D7)的测量,第一测量杆调整至与支撑杆垂直状态,将支撑杆的定位台阶卡住地板骨架前沿型材,滑动第一测量杆使其凸起接触隔栏后端面,测量第一测量杆下凸起与地板骨架前沿型材尺寸L该尺寸即为乘客座椅前隔栏安装尺寸(D7),当第一测量杆凸起不与隔栏接触间距为X时,乘客座椅前隔栏安装尺寸D7=L-X。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