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923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客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客座椅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客车乘客座椅组件。
背景技术
乘客座椅的作用是支承人体,使乘客乘坐舒适、安全。座椅由座位部、靠背部、扶手、内衬和调节机构等部分组成。在客车上,座椅是将乘客与车身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内饰部件,它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在被动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现有客车的乘客座椅多数采用一体成形,即座椅扶手与座椅靠背部直接相连,因此,在车身内座椅布置时会出现下面的情况如图2所示,两座椅在背靠背布置时,两座椅的扶手会靠紧安装而使得乘客不易抓握,而且容易夹伤乘客的手。这样在客车急刹车或者急转弯等情况下,乘客不能稳定的定位而发生意外,不能保障乘客的安全,降低乘坐的安全性。如图3所示,若增加两座椅之间的间距,使得两扶手之间有合适的空间,便于乘客抓握。但这样又会占用车内多余的空间, 使得乘客的乘坐空间变小,降低乘坐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客座椅组件,该乘客座椅组件在背靠背布置时便于乘客抓握扶手,并且不会夹伤乘客的手,保障了乘客的安全,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座椅组件,该乘客座椅组件包括背靠背布置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该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各自包括座位部和靠背部,其中,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包括第一靠背主体和位于该第一靠背主体上端的扶手,该扶手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部。优选地,所述扶手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靠背主体的上端。优选地,所述第一靠背主体包括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内置于所述第一靠背主体内。优选地,所述扶手包括扶手壳体和扶手内衬,所述扶手内衬内置于所述扶手壳体内。优选地,所述扶手包括扶手连接件,该扶手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扶手内衬,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内衬。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衬和所述扶手内衬分别为金属管,所述扶手连接件为金属板。优选地,所述扶手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内衬通过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靠背主体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部包括第二靠背主体和位于该第二靠背主体上端的封头。优选地,所述封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靠背主体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靠背主体包括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内置于所述第二靠背主体内。优选地,所述封头包括封头壳体和封头内衬,所述封头内衬内置于所述封头壳体内。优选地,所述封头包括封头连接件,该封头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封头内衬,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内衬。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衬和所述封头内衬分别为金属管,所述封头连接件为金属板。优选地,所述封头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内衬通过螺栓连接。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靠背主体的两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乘客座椅组件在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背靠背布置时,第一座椅的扶手的位置高于第二座椅的靠背部,使得乘客容易抓握扶手,然而也不会由于扶手紧靠安装而夹伤乘客的手,方便乘客乘坐,保障了乘客乘坐的安全性。同时,该座椅组建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能够紧靠安装,使得节约了车内空间,保证了乘客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传统的扶手与靠背部一体成形的乘客座椅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图2为传统的乘客座椅背靠背紧靠布置的乘客座椅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传统的乘客座椅背靠背间距布置的乘客座椅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乘客座椅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第一座椅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第二座椅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座位部和靠背主体的示意图,a为主视图,b 为侧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扶手的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图9为图5所示的第一座椅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封头的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图11为图6所示的第二座椅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 座位部2 靠背部3 扶手4 封头2,第一靠背主体21,第一内衬
2”第二靠背主体 21”第二内衬31 扶手壳体32扶手内衬33 扶手连接件41 封头壳体42封头内衬43 封头连接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的乘客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包括背靠背布置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该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各自包括座位部1和靠背部2, 其中,第一座椅的靠背部2包括第一靠背主体2’和位于该第一靠背主体2’上端的扶手3, 该扶手3的位置高于第二座椅的靠背部2。该乘客座椅组件在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背靠背布置时,由于第一座椅的扶手3的位置高于第二座椅的靠背部2,使得乘客容易抓握扶手,也不会由于扶手紧靠安装而夹伤乘客的手,方便乘客乘坐,保障了乘客乘坐的安全性。同时,该座椅组件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能够紧靠安装,不用通过增大背靠背的两座椅之间的距离,而使得面对面的两座椅之间的距离变得狭窄,不方便乘客腿部的放置,从而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因此,该乘客座椅组件既节约了车内空间,又保证了乘客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如图5所示,优选地,扶手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靠背主体2’的上端。扶手3可拆卸地连接,便于第一座椅的安装和维护,使得扶手3损坏时可只对扶手3进行更换,避免了整个座椅的更换,节约了该座椅组件的成本,使其维护方便,且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更换。如图7所示,优选地,第一靠背主体2’包括第一内衬21’,第一内衬21’内置于所述第一靠背主体2’内。通过内置的第一内衬21’,增强了第一靠背主体2’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易于其成形,使得第一座椅的强度增大,承受力更大。如图8所示,优选地,扶手3包括扶手壳体31和扶手内衬32,扶手内衬32内置于扶手壳体31内。通过内置的扶手内衬32,使得扶手3容易成形,且结构稳固,能够承受外界较大的抓握力和拉力。如图8和图9所示,优选地,扶手3包括扶手连接件33,该扶手连接件33的一端连接于扶手内衬32,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第一内衬21’。扶手连接件33的形成,使得扶手3和第一靠背主体2’的连接方便且稳固,易于扶手3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实现,便于安装。优选地,第一内衬21’和扶手内衬32分别为金属管,扶手连接件33为金属板。金属管和金属板易于制造、加工,重量较轻,强度相对较大,适合于第一内衬21’、扶手内衬32 和扶手连接件33的制造和连接。如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扶手连接件33与所述第一内衬2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易行,且安装、拆卸方便。优选地,第一内衬2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靠背主体2’的两侧。使得第一靠背主体 2’易于成形和结构可靠,且便于扶手的安装,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优选地,第二座椅的靠背部2包括第二靠背主体2”和位于该第二靠背主体2”上端的封头4。第一座椅的座位部1和第一靠背主体2’与第二座椅的座位部1和第二靠背主体2”分别为一体成形,并且两者的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便于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的制造、 安装和装配,使得该座椅组件适合于批量生产和工业制造。在安装时,优选地,第一靠背主体2’的上端和第二靠背主体2”的上端齐平,则扶手3的位置高于封头4的位置,从而使得扶手容易抓握,且不会夹手,保证了乘客乘坐的安全。如图6所示,优选地,封头4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靠背主体2”的上端。封头4可拆卸地连接,便于第二座椅的安装和维护,使得封头4损坏时可只对封头4进行更换,避免了整个座椅的更换,节约了该座椅组件的成本,使其维护方便,且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更换。同时,扶手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靠背主体2’的上端,封头4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靠背主体2”的上端,使得该座椅组件可根据具体的需要和实际的使用情况选择在靠背主体上端安装扶手3或者封头4,以形成第一座椅或者第二座椅,使得该座椅组件的灵活、多变,更加适应于实际的需要。如图7所示,优选地,第二靠背主体2”包括第二内衬21”,第二内衬21”内置于第二靠背主体2”内。通过内置的第二内衬21”,增强了第二靠背主体2”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易于其成形,使得第二座椅的强度增大,承受力更大。如图10所示,优选地,封头4包括封头壳体41和封头内衬42,封头内衬42内置于封头壳体41内。通过内置的封头内衬42,使得封头4容易成形,且结构稳固,能够承受外界较大的抓握力和拉力。如图10和11所示,优选地,封头4包括封头连接件43,该封头连接件43的一端连接于封头内衬42,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第二内衬21”。封头连接件43的形成,使得封头4和第二靠背主体2”的连接方便且稳固,易于封头4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实现,便于安装。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衬21”和所述封头内衬42分别为金属管,所述封头连接件43 为金属板。金属管和金属板易于制造、加工,重量较轻,强度相对较大,适合于第二内衬21”、 封头内衬42和封头连接件43的制造和连接。如图11所示,优选地,所述封头连接件43与第二内衬2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易行,且安装、拆卸方便。优选地,第二内衬21”分别位于第二靠背主体2”的两侧。使得第二靠背主体2” 易于成形和结构可靠,且便于封头的安装,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可以将螺栓连接改变为焊接。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客座椅组件,该乘客座椅组件包括背靠背布置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该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各自包括座位部(1)和靠背部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 (2)包括第一靠背主体(2’ )和位于该第一靠背主体(2’ )上端的扶手(3),该扶手(3)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3)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靠背主体(2’ )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主体O’)包括第一内衬01’),所述第一内衬01’)内置于所述第一靠背主体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C3)包括扶手壳体 (31)和扶手内衬(32),所述扶手内衬(32)内置于所述扶手壳体(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C3)包括扶手连接件 (33),该扶手连接件(3 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扶手内衬(32),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内衬(21' ) 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01’)和所述扶手内衬(3 分别为金属管,所述扶手连接件(3 为金属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连接件(3 与所述第一内衬01’)通过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衬0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靠背主体(2’ )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部( 包括第二靠背主体0”)和位于该第二靠背主体0”)上端的封头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4)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靠背主体0”)的上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靠背主体0”) 包括第二内衬01”),所述第二内衬01”)内置于所述第二靠背主体0”)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4)包括封头壳体 (41)和封头内衬(42),所述封头内衬0 内置于所述封头壳体Gl)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4)包括封头连接件 (43),该封头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封头内衬(42),另一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内衬(2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衬01”)和所述封头内衬0 分别为金属管,所述封头连接件^幻为金属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内衬01”)通过螺栓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乘客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衬0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靠背主体0”)的两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客座椅组件,该乘客座椅组件包括背靠背布置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该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各自包括座位部(1)和靠背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2)包括第一靠背主体(2’)和位于该第一靠背主体(2’)上端的扶手(3),该扶手(3)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部(2)。该乘客座椅组件在背靠背布置时便于乘客抓握扶手,并且不会夹伤乘客的手,保障了乘客的安全,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该座椅组件还能够不占用车内另外的空间,从而不减小乘客的活动空间使得乘客乘坐舒适。该乘客座椅组件既节约了车内空间,又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文档编号B60N2/01GK102416886SQ20101029663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
发明者秦志东, 赵子俊, 陆云龙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